聖約翰大學老校友向歷博捐贈史料,勾勒民國上海教育

2020-12-13 澎湃新聞

聖約翰大學老校友向歷博捐贈史料,勾勒民國上海教育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6-04-29 17:53 來源:澎湃新聞

今天上午,在漢口路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會議室,幾位年逾古稀的聖約翰大學校友會校友代表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移交了一批「民國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物文獻」,這批文物文獻將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永久典藏,同時也為民國上海教育史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在捐贈儀式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也向記者透露,位於人民廣場原跑馬總會大樓的原美術館館址今年基本完成改建,預計於明年5月份作為歷史博物館新館館舍對外開放。屆時將精選這批珍貴文物文獻與世人見面。

聖約翰大學(St.John's University),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校址現為華東政法大學)。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92年起學校正式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升格為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併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聖約翰大學1924 年畢業年刊

據聖約翰大學校友聯誼會副會長,88歲高齡的華家騌介紹,在世的聖約翰大學校友們均年界耄耋,在滬校友中,尚還健在的約2000餘人,由於年歲和精力所限,去年他們舉辦了最後一屆世界校友聯誼會,意味著聖約翰大學校友聯誼會這個名字也將永載史冊。為了傳承聖約翰大學的歷史與文化,校友會多次會長會議討論,鄭重決定將聖約翰大學歷屆校友捐贈的一批珍貴文物文獻先後三次共計近 100件組,捐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永久典藏。

73年的辦學歷程中,聖約翰大學培育出了顧維鈞、宋子文、劉鴻生、陶行知、林語堂、潘序倫、鄒韜奮、榮毅仁、經叔平、貝聿銘、顏福慶、周有光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校友,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此番捐贈的聖約翰大學文物文獻幾乎勾勒出民國聖約翰大學的學生生活,為民國上海教育史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聖約翰大學畢業證書

聖約翰大學堂備館畢業證書

上海聖約翰大學成績單

此番捐贈的100件組文物文獻中,有完整的民國聖約翰大學(附小、中學、備館、大學、研究生)畢業證書、校徽、聖約翰大學年刊、聖約翰大學成績單、實驗記錄、作文簿、學生棒球隊合影、課餘橋牌等。比如一件距今百餘年的1915年聖約翰大學備館畢業證書,是目前所收集到的最早的畢業證書。

所謂備館是沿襲了最初聖約翰大學前身聖約翰書院的學級管理制度,書院統分西學齋與國學齋,學級分「正館」和「備館」。在捐贈的一批學生成績單中又首次發現有西學齋、國學齋各自科目內容,因此可以說這批文物反映了聖約翰大學早期從書院向現代化大學教育制度嬗變過程,彌足珍貴。

隨著時間的推移,聖約翰大學校友相繼離開人世,為此部分史料的搶救和徵集工作帶來越來越大的難度。據聖約翰大學老校友徐孟瓊女士介紹,許多人手上保有資料,又很珍惜,最初捨不得拿出來,結果去世之後,很多史料被當作廢品送到廢品回收站。她為這部分史料的徵集提供了2條線索,一,聖約翰大學出過校史,其中可以找回很多線索;二,聖約翰大學舉辦過11次世界校友聯誼會,相當於活著的檔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聖約翰大學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民國上海聖約翰大學」百件珍貴文物入藏上海歷博
    圖片說明:聖約翰大學校友會文物文獻捐贈儀式  東方網記者程琦5月3日報導:日前,在漢口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會議室裡,幾位年逾古稀的聖約翰大學校友會校友代表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移交了一批「民國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物文獻
  • 東方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前世今生
    其間,他還兼文理學院院長,併兼管中學部,同時擔任中華基督教育會會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委員會會長、皇家亞洲學會會長等職。他利用課餘研究中國歷史,著有《中國之暴動》、《中國之危機》。光緒三十年,他出版了《中國歷史大綱》、《中國歷史概略》,民國17年出版了《上海簡史》。民國33年,卜舫濟回到紐約。民國35年(1946年)他曾再次攜家眷來華,擔任聖約翰大學名譽校長,翌年因心臟衰竭去世。
  • 這些捐贈見證了上海抗疫,上海歷博展手繪防護服等物證
    這些展品向人們展示了各行各業關於新冠疫情的記憶,也為明天留存了歷史記錄。展覽現場「眾志成城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由上歷博(上革博)與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從徵集的400餘件藏品中,遴選了150餘件展出,分為「逆行而上,最美守護」、「守望相助,愛滿申城」、「社會動員,『藝』起前行」三個單元。
  • 東方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前世今生
    從晚清至民國30年(1941年)去職,他自任校長達53年之久。其間,他還兼文理學院院長,併兼管中學部,同時擔任中華基督教育會會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委員會會長、皇家亞洲學會會長等職。他利用課餘研究中國歷史,著有《中國之暴動》、《中國之危機》。光緒三十年,他出版了《中國歷史大綱》、《中國歷史概略》,民國17年出版了《上海簡史》。民國33年,卜舫濟回到紐約。
  • 近代博雅通識教育先行者:上海聖約翰大學
    從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名滿天下的燕京大學,到「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都」的金陵大學;從「妙手生花、救死扶傷」的協和醫學院,到譽滿海內外華人圈的廣州嶺南大學……謹此,崑山杜克大學推出《中美合作教育百年史話》系列,向通識博雅教育的先行者們致敬。
  • 袁帆校友捐贈國立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等珍貴史料
    校黨委原常委、校黨委辦公室原主任、校史編委會委員白永毅出席捐贈儀式,對袁帆校友熱情關心、大力支持、主動參與學校檔案史料徵集和校史研究工作表示衷心感謝。檔案館館長、校史館館長範寶龍向袁帆校友頒發了捐贈證書。
  • 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太倉籍名人
    上海聖約翰大學由美國基督教派聖公會主辦,起始於1870年,原名為聖約翰書院,由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1865年)和度恩書院(1866年)合併而成,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在1892年起正式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成為聖約翰大學(St.
  • 上海最早的大學:聖約翰大學
    「約大」的入學考試長達6天,每年錄取人數不定,超過及格線都錄取,不及格則都不錄取,沒有既定名額。學生入學後每周的課程也有6天,每天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到4點,6天之中只有一天使用中文。有趣的是,聖約翰大學一年級不分專業,都上基礎課,二年級分文理科,很有些現在提倡的通識教育的意味。 「約大」學費昂貴,每學期學費高達兩百多銀元。
  • 新加坡航空公司服務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聚會
    (2006年4月26日)新加坡航空公司今天從中國內地、香港、臺灣三地四個主要城市接載了幾百位前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前往新加坡,出席由該校校友會舉辦的聖約翰大學全球校友第七屆聯誼大會。  這次聯誼大會共有386名來自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美加等地的聖約翰大學校友及其配偶出席。
  • 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與真理」
    它和我們文章標題中的上海聖約翰大學又有什麼關係呢?上海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 是建國前我國14所教會大學之一。它創建於1879年,原名是聖約翰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 (S. J. Sekoresehewsky) 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
  • "東方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
    聖約翰大學擁有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榮毅仁、貝聿銘、張愛玲、林語堂、顧維鈞、鄒韜奮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校友。周有光百歲時自述:「我考大學有趣味。我報考了兩個大學,都考取了。一個是上海聖約翰大學,一個是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來變成東南大學,後來又變成中央大學,今天是南京大學。為什麼考兩個大學呢?有幾個比我高的同學勸我去考聖約翰大學,我到上海去考聖約翰大學,考取了。
  • 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東方哈佛」聖約翰大學
    73年的辦學歷程中,聖約翰大學享有「東方哈佛」、「外交人才的養成所」等盛名,更是培育出了顧維鈞、宋子文、顏福慶、嚴家淦、劉鴻生、林語堂、潘序倫、鄒韜奮、榮毅仁、經叔平、貝聿銘、張愛玲、孟憲承、周有光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校友,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
  • 1879年:聖約翰大學
    聖約翰曾是當時中國唯一擁有高爾夫球場的大學,蘇州河邊佔地84畝的運動場也完整保留了下來。一位老校友回憶:「那時候,學校的草坪真是漂亮。一眼望去不是平的,是像綠色小丘陵般一層層起伏,有點像英國郊外的感覺。學校的小教堂不大,但也能容納幾百人,尖頂的哥德式建築新奇好看。
  • 視界:老文憑賞析——上海聖約翰大學(圖)
    上海聖約翰大學文憑  圖錄: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證書(英文版),紙本。頒證日期:1942年6月6日於中國上海。署私立聖約翰大學校長沈嗣良(英文籤字),打蓋「聖約翰大學」火漆印記,並打蓋「聖約翰大學」圓形鋼戳(內有校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字樣)。   沈嗣良(1896—1967)著名體育活動家。浙江寧波人。1919年聖約翰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位。1923年回國後,應聘為聖約翰大學教務長,兼體育部主任。
  • 這些舟山人,都出自大名鼎鼎的「上海聖約翰大學」!你聽說過嗎?
    民國十七年(1928)聖約翰大學校董會合影 (圖前排中間為劉鴻生,圈內左一為「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 左二為聖約翰大學代理副校長沈嗣良)劉鴻生13歲進聖約翰中學。現華東政法大學3號樓,系1919年11月15日聖約翰大學舉行40周年紀念會時,該校同學會和校友們為紀念校長卜舫濟故夫人黃素娥女士,發起捐銀建築新交誼室。供大家打籃球、搞體育運動和開會、開舞會。交誼室的建築費計銀6.5萬兩,其中捐銀最多者為校友劉鴻生,計銀4.5萬兩,劉吉生捐銀3000兩,同學會捐銀1萬兩。
  • 上海聖約翰大學的風華歲月
    這批聲名顯赫的校友,都是佩帶過聖約翰大學校徽的學生。位於上海萬航渡路的聖約翰大學聲名遠揚,享有「東方哈佛」、「外交人才的養成所」等盛名。       可惜的是在1952年秋,聖約翰大學撤銷,院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第二醫學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 【人間最美是重逢】聖約翰大學第11屆世界校友聯誼會側記
    原來今天在華政長寧校區舉辦了特殊的盛會:第十一屆聖約翰大學世界校友聯誼會,超過450個聖約翰校友回到了自己度過最美好時光的地方,老友相伴,共憶韶華年月。隨後華東政法大學領導曹文澤書記在致辭中說到:「人間最美是老友重逢,聖約翰大學的校友們所具備的不僅僅是文化底蘊,更是家國情懷。華政是在聖約翰大學的根系上長出的新芽,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使綠葉更加茂盛。
  • 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向吉林省捐贈抗疫物資
    日前,在吉林省浙江大學校友會、長春市科技創新創業協會的協調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向我省捐贈一次性防護口罩4000個、醫用外科口罩16000個、一次性使用隔離衣1560件、一次性隔離服4440件。
  • 一組老照片,清末民初的學生軍訓,圖三是上海聖約翰大學
    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後,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中國開始學習西方自由、民主、先進的思想。在那個時期,建立了大量的學校,開始為中國培養大量的新時代人才。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一組各個大學,學生們軍訓時的情景。這張照片是1900年,天津的北洋大學堂,軍訓學生們的合影。
  • 民國時期的二十四所教會大學
    一、上海聖約翰大學 St.John's University創建於1879年的上海,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成立聖約翰書院,是中國第一所高等教育學府。1905年,聖約翰書院正式升格為聖約翰大學,並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