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鄧,源起於一口鹽井,揚名為一隻火腿,而我鍾情於它的舊

2020-12-14 瀟湘晨報

諾鄧,源起於一口鹽井。

諾鄧,揚名為一隻火腿。

而我只鍾情於它的舊。

諾鄧的民居建築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多為明清建築

在荒寂的山嶺間,諾鄧的出現有些突兀,像一隻鷹張著黑色翼翅從天外飛來。

車窗外掠過一座座山嶺,令人視力疲乏,正當昏然欲睡時,一個房屋密集、綠樹掩映的村落突然躍入眼帘,灰黑的屋脊、飛揚的簷角、土紅的牆壁,無一不陳舊黯淡,無一不喑啞肅穆,卻一律散發出非同凡俗的氣場。

據統計,雲南諾鄧目前完好保留有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40多座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築和20多座古廟宇。這是一個古建築的博物館。你可以沿著一戶接一戶的人家,從明朝走到現在,從世俗百姓的庭院走到承載萬眾信仰的廟宇,從古驛路走到貞節牌坊……

諾鄧民居一幢接一幢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狀如蜂巢。複雜的地勢迫使它們不得不沿著山形層層遞升,前面人家的後牆連著後面住戶的院坎,後面住戶的大門遠遠看去就像開在前面人家的屋頂上一般,鄰裡之間樓臺相連,門道相通,黑鴉鴉,密匝匝,仿佛布下了一個無懈可擊的八卦陣,每一道坎,每一扇門,都暗藏玄機。如此稠密的居住格局讓人不難想像這裡從前人煙繁盛、百業興旺。

諾鄧號稱「千年白族村」,「諾鄧」這個地名從唐代延用至今,白語的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想來原是一個山高林密的去處,之所以吸引人們來起房蓋屋,安家落戶,是因為這裡有鹽井。

諾鄧誕生在一口鹽井之上。

「一鹹三分味」,鹽的調味作用讓它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唯有鹽是不能自己生產的,人們只能依賴商賈的供應。

傳說是一個牧羊人最先發現諾鄧滷泉的。他的羊群總愛跑進一條溝谷去舔食地上滲出的泉水,每次都要揚鞭催趕才肯離去。牧羊人滿腹疑惑,就用手指蘸了點泉水嘗嘗,發現那泉水是鹹的。

這是一個讓人欣喜若狂的發現,人們聞訊趕來,在這裡開鑿鹽井,取水煮鹽。諾鄧鹽潔白細膩,質量上乘,很快揚名滇西。鹽商們也蜂擁而至,沿著崎嶇的驛路把諾鄧鹽販賣到四面八方。

諾鄧從此開啟了一段輝煌之旅,一躍成為滇西歷史上的經濟重鎮之一。

製鹽、販鹽,給人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諾鄧蒸火腿

如今在諾鄧,我們還能看到傳統的煮鹽方法,農家院落裡置一土灶,上架一口大鐵鍋,鍋裡滷水沸騰,泛著雪白的鹽花。

時過境遷,在大量海鹽的衝擊下,諾鄧以鹽業支撐的繁榮時代一去不返,它還復為一個小山村,但這口鹽井依然咕咕往外冒著滷水。2000多年的供養,大自然無私的饋贈,令人動容。

後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把「藏匿在深山裡的美味」——諾鄧火腿推介給觀眾,悄然隱退的小山村諾鄧又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火爆一時。

諾鄧火腿選材為放養的山豬,用諾鄧井鹽醃製,味美色鮮,成為當地有名的特產之一。諾鄧人家的屋簷下都會或多或少掛著幾隻火腿,它們成了諾鄧古村的標配。

一隻上好的諾鄧火腿,醃製好後還須風乾3年,待其脂肪氧化後便成絕佳美味。此時切開,肉色鮮紅,豔如胭脂,若配以青椒炒了,紅綠相間置於盤中,可謂色香味俱全。

諾鄧火腿極佳的口感自然是離不開諾鄧鹽,還有諾鄧的氣候,這裡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霜期較短,適宜醃製品的儲藏保管。

諾鄧,起起伏伏的千年歲月讓它變得厚重深邃,即便在晴空下也覺得它披著一身暮色,處處流露古韻與典雅。

遊客們來來去去,帶走了美味的火腿和潔白的鹽,而我只帶走一段老舊的時光。

【來源:人民日報行天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千年古村諾鄧,火腿、鹽井和那隱藏在茶馬古道上的舊時光
    外界滄海桑田早已換了模樣,只有諾鄧還保留著古老的名字和樣貌。諾鄧在白族語言裡意為「老虎的山坡」。地處大山深處,山勢高低起伏,周邊林深錯落,古時候想必是野生老虎出沒之地。一個小小山村能保存千年的風貌世所罕見,也或許正因為它小而僻靜,才會不被現代文明侵蝕,能遺世獨立於鋼筋叢林之外,在深山中延續自己的傳承。諾鄧村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萬壽宮,據記載建於元代。當時是外省客商會館,到明代時期改為寺廟。諾鄧的鹽井開鑿於兩千年前,現在除了鹽井外還有井房及煮鹽灶保存下來。
  • 「滇西騰衝行」之四:芒市到諾鄧,尋找「舌尖上的」火腿
    是的,眼前所見的「高峽出平湖」不是湖,是瀾滄江,去年我們從橄欖壩到景洪沿著它走,這次去雲龍諾鄧又是沿著它走。之所以貌似「高峽出平湖」,是建有電站堤壩之故。瀾滄江上有很多水電站,繼續往前走經過的功果橋水電站就是其中之一,裝機容量不大,但是上遊和中下遊之節點。媽媽咪呀,庫區上遊這含沙量?!
  • 藏在雲南深山中的「美食古鎮」,緣起於一口鹽井,因火腿而揚名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介紹介紹雲南的諾鄧古鎮。諾鄧古鎮,本是一個靠著鹽發展起來的小部落,長期以來居民的收入來源也是鹽。所以在古代這種鹽非常暴利的情況下,諾鄧古鎮也一時間成為了滇西地區最重要的經濟重鎮。它第一次高調進入人們的視野也是因為當時央視熱播的一檔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因為這個節目的宣傳,我們不僅認識了堪比金華火腿的美味諾鄧火腿,也認識了景色秀美的諾鄧古鎮。
  • 一畝田產業地圖:雲南千年諾鄧火腿的產業化之路
    諾鄧火腿是雲南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大學生張晶潔嫁入一個火腿生產世家,她在繼承傳統火腿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用新農人的新思維,給傳統美食生產加持現代化生產標準,讓諾鄧火腿迎來新發展。2017年,央視產地合作夥伴一畝田農產品電商平臺為央視農業大型季播節目《識材有道》推薦了她,並在節目現場獲得了易果生鮮和天貓生鮮200萬元的採購大單。
  • 大理諾鄧古村,看大自然的畫作,吃舌尖上的諾鄧火腿
    今天阿閃要介紹的這個地方就是大理雲龍縣諾鄧古村。這個小村莊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大家快和阿閃一起去感受吧。很早以前阿閃通過《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美食紀錄片,知道大理雲龍縣有一個諾鄧古村,通過節目的宣傳,如今全國人民都知道諾鄧火腿非常好吃。
  • 央視帶火的一個千年偏僻古村,因諾鄧火腿而聞名,吃貨有口福了
    這一期方舟依舊給大家介紹一個比較文藝小眾且富含特色的地方,它遠離大城市的喧囂,藏蘊的,僅僅只是與世隔絕的那份寧靜與盎然,古老與不朽。雲南的大理,麗江眾所周知,而身居深山裡極美的諾鄧,你聽說過嗎?了解過嗎?去過嗎?如果沒有去過,那就和方舟一起去看看吧!
  • 雲南兩大火腿,諾鄧火腿和宣威火腿,究竟哪種更好吃?
    說到雲南這個祖國西南的邊境省份有什麼特產,除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水果,可能很多朋友就會想到火腿了,那麼雲南有兩大火腿,一是滇東宣威市的宣威火腿,一個是大理雲龍縣的諾鄧火腿,究竟哪個味道好,又各有哪些特點呢?
  • 走近諾鄧火腿產地,想到孔子和束修
    諾鄧火腿,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特產。前不久去了諾鄧火腿的產地,也就是太極圖左邊有房子的地方。這個地方真是挺牛的,跟太極圖幾乎一模一樣,太極是中華文明的根本,雲南真是天地靈秀所鍾之地。我們走進當地一家火腿廠,諾鄧這個地方的火腿陳化發酵倉庫比較特別,因為地勢的關係,房子建起來外面看著是房梁的部位其實是埋在地下的,跟地窖一樣,在外面覺得很炎熱,進去就很涼快。火腿廠的負責人還說,諾鄧火腿這麼牛的原因是這裡的氣流都是太極氣流,真真假假不得而知,但這個地方確實是在天然太極圖上不假。
  • 行者筆記下的諾鄧,一個被火腿帯火的千年古村
    2003年,當我還寄居在麗江時,無意中從一本英文書上看到諾鄧的介紹,立即被它神秘的八卦太極水系圖所吸引,那種壯觀、神秘和渾然天成,讓我非常著迷。諾鄧雖然在大理,但因為已經靠近臨滄的大山,路況又極差,不易到達。我心裡一直牽掛著這個山村,也時常向人打聽,但得到的只是零星的信息。
  • 這些火腿種類和吃法,不一定每個雲南人都知道
    宣威火腿經久不衰,美味的伏筆就在時間裡,存放時間越長,火腿的品質越高,宣威火腿最長可以放三年,時間越長香味越濃鬱,肘把經過精細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金錢腿」是宣威火腿的精華所在。 諾鄧火腿:諾鄧火腿的好吃,歸功於諾鄧鹽。
  • 這裡擁有出鏡於《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諾鄧火腿聞名於世-諾鄧古村
    它們見證著諾鄧村子不斷的變遷,從繁榮到衰落,再到新生。時間在空白的院落裡生出了一株生命之樹,它在大家的灌溉下蓬勃而生。只是那些曾灌溉過它的人,卻在日漸蒼老。如說,草木是一個四季,那人生便是一種輪迴。
  • 世界上最奢侈的火腿,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你吃過嗎?
    西班牙火腿很貴,沒有吃過的人不能理解,但吃過的人都會讚嘆它是人間美味,貴得有道理。繼法國葡萄酒、魚子醬和松露之後,熱愛西方奢侈品的中國新富們又愛上了一種新美味——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但是,由於需求過旺導致供不應求,現在西班牙人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最重要的聖誕美食價格飛漲。
  • 火腿告急!西班牙火腿成中國餐桌新寵
    最近中國的有錢人愛上了世界三大火腿之一——西班牙火腿。西班牙火腿很貴,沒有吃過的人不能理解,但吃過的人都會讚嘆它是人間美味,貴得有道理。正因為中國人的胃口太好了,火腿存貨不足導致價格一漲再漲,害得西班牙人過聖誕節都快買不起了。
  • 大理這一千年古村,因火腿而走紅,文青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在大理的諾鄧古鎮,千年的歷史賦予了這個地方濃厚的地方特色,來到諾鄧不是為了要幹什麼,而是為了什麼都不幹,只靜靜地感受這裡的寧靜。有的古鎮在歷史的發展中會擁有不同的名字,而諾鄧古鎮,在兩千年的歷史裡面,從來沒有改過名字,它靜靜佇立在大理的西南邊陲之地,千年來的風雨飄搖,見證著世事變遷,卻依舊不改古樸原始的樣子。
  • 雲南菜的靈魂——火腿
    諾鄧火腿產地:諾鄧火腿產自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諾鄧村。肉品:選擇本地養殖歷史悠久的諾鄧黑豬,肉質細嫩味美。製作:諾鄧火腿醃製火腿有兩個特殊條件:一是醃製火腿的諾鄧鹽含鉀;二是諾鄧村有特殊的環境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可晾掛較長時期,三至五年的可生吃。鮮腿修割定形,使用雲龍包穀酒、諾鄧鹽進行傳統手工醃製、堆碼翻壓、洗曬整形、上掛風乾、發酵成熟等工藝製作而成。
  • 《風味人間》的火腿吃法沒說完,還有這樣的吃法
    傳統的火腿製作講究天時地利,因此國內的產地局限在長江流域和雲貴高原,其中又以浙江的金華火腿、雲南的宣威火腿較為知名(後期因《舌尖一》的介紹,也讓雲南的諾鄧火腿走進更多一般大眾的視野)。諾鄧當地因為盛產鹽,進而帶動火腿的製作。
  • 各地名產特色美食之火腿篇
    宣威火腿,雲南省著名地方特產之一,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鬱,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金華火腿屬於浙江省金華市特產。
  • 世界上最好吃的三大火腿,中國就上榜兩個,個個都是人間美味
    今天就給帶大家分享一下世界上最好吃的三大火腿,中國就上榜兩個,個個都是人間美味。在我們國內好吃的火腿也有幾種,但是最好吃的那就是宣威火腿了,不知道在宣威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第一隻火腿是從何時出現的,但是當他們品嘗到第一塊火腿的時候,他的味蕾屈服於一種難以言說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