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論壇手機讀報
「都說長城兩邊是故鄉,你知道長城有多長……」那首沁人心脾的《長城長》歌曲,最近在黎城縣唱得很火。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文化遺產。過去當地人看長城大都要跑到北京,就近也得向北跑到雁門關以北。
通過最近國家文物局、國家測繪局對黎城縣境內的長城實地調查,考證了上黨地區黎城縣東陽關在民間俗稱的「邊牆」就是明代長城,並且有的地段保存的相當完整。最重要的是黎城縣長城為我國明代內長城南端的起點,山西的東陽關原來與山海關和嘉峪關為同時代名關。
黎城明長城
黎城縣長城分布在城東10公裡的東陽關(古稱吾兒峪)一帶,全長8千米左右,今殘留約6千米,實地調查與國家航拍資料基本相符。長城牆體建於山脊之上,依山南北而行,成為東臨河北平原的重要軍事屏障。該長城共分三段:邯長公路以南牆體稱為皇后嶺村南側長城;邯長公路與長涉公路(縣鄉路)間牆體稱為長寧村南側長城;長涉公路以北稱為長寧村北側長城。在東陽關關口的309國道尚存留有東陽關城門的部分牆體,依稀可見當年的雄關風韻。關於長城的時代,縣境內長城為明代所築,主要依據是縣文博館內現存的原東陽關關樓上的2塊石匾,記載了刻匾時間是明嘉靖二十二年,即1543年,距今已有460多年的歷史。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的內長城,北起河北紫荊關,依太行山脊經平型關、娘子關、黃榆關南至黎城的東陽關。與晉中左權縣境內發現的一塊長城碑記載的時間一致,並且都有「巡撫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樞建」的記載。修築內長城的用意在於防禦蒙古遊牧騎兵繞出太行山東,威逼京師、中原。
歷史的記憶在嘉靖年間,東蒙古韃靼崛起後不斷威脅邊關,大舉南犯,尤其到了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540-1542年),韃靼中慣於掠劫的俺答和吉囊擁兵幾十萬,經常南犯。他們從大同深入到太原,並從太原向南步步深入,有時到達平遙、潞州等殺人、搶掠,幾度震動朝廷,告急京城。僅在嘉靖二十一年八月的一次入侵,就殺人20多萬,殺牛馬羊豬等200萬頭,還焚毀大量房屋、田地。為此更證實了明朝修築內長城以保衛京師和中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黎城縣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南鎖太行,北扼冀原,因其地理位置重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縣城東10公裡,即是雄扼晉冀要衝的東陽關。明朝將內長城南端的起點定在此處是必然的選擇。據史料記載,明、清、民國三代都在這裡建營房,設駐軍。當然戰役無數。但最為震撼的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利用長城打擊日寇的偉大壯舉。在筆者的實地採訪中,李廷芳、杜清善等老人繪聲繪色、滔滔不絕,講述的就像是昨天發生的故事。
——川軍死守東陽關。1938年2月,時任國民黨第47軍軍長李家鈺率部從四川趕到東陽關保衛山西,所屬的一七八師官兵利用長城堅守東陽關。由邯鄲進犯東陽關的日軍第十八師團,在空軍、炮兵、坦克的配合下進犯東陽關,多次被川軍打退,斃敵千餘人,日軍後在漢奸高承祖帶領下抄小路上來,使川軍腹背受敵,加之川軍單衣草鞋,而且多是「老套筒」和土槍,又沒有援兵,終於17日失守,營長周策勳殉國。
——東陽關大捷。同樣是1938年,同樣在黎城縣東陽關利用長城作戰,不同的是由劉伯承和鄧小平指揮率領的八路軍在3月31日,日軍第十四師團有2個汽車中隊,180多輛汽車及掩護部隊由黎城向東陽關開來,經過二小時的激戰,共斃傷日寇包括森木少佐在內的官兵400餘人,焚毀汽車181輛,繳獲迫擊炮4門,重機槍二挺,長短槍130餘支。這是繼平型關、廣陽、神頭嶺伏擊戰後的我八路軍又一次大規模的伏擊戰。
經過近500年的歷史滄桑、千瘡百孔的東陽關關樓在1953年修邯長公路(207國道)進行拓寬時,不得不拆除。當地的老百姓還將所拆棄的磚瓦石搬回家裡紮根壘牆。在皇后嶺村王晚元的家裡仍收藏著當年關樓上的磚飾,視如家珍。
時代的呼喚黎城縣東陽關長城的關樓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明代修築的長城(俗稱邊牆)仍蜿蜒於關隘兩側的山脊之上。雖殘斷隱沒,而脈跡猶可尋辨。長城以關門為中心,南北雙向分延,長可達約10公裡,牆體採用就地取材之法,以粗加工的青石,面西單邊壘砌,內以亂石雜土填充,頂平隨高就低與山脊同起落,現在仍有許多寬敞之處,面闊三米有餘,同時建有用於駐兵防禦,燃放烽火的敵臺,更說明該長城防禦體系是比較完整的,想當年足可驅車跑馬。這段算不上太長的內長城,歷代都把它作為屯兵禦敵之地,經歷了無數戰爭的烽煙,其飽經創傷的身軀仍然靜靜隱伏在那裡,審視著歷史的腳步。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長城腳下出土了兩門明代「牛腿火炮」,與原關門榜題「中州外翰」的石碑一併被收藏在黎城縣文博館。據山西長城資源調查小組組長、山西大學考古系趙傑老師講,從經緯度來說,黎城的長城是中國最南端的長城,是中國內長城南端的起點,如一直往北到娘子關、紫荊關、龍泉關直至北京,從這一點講意義很大。
欣慰的是,針對黎城東陽關長城新的歷史定位,黎城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班子領導非常重視,縣委書記崔建泰親自到縣文博館了解有關情況,要求在本縣有限的條件下儘快、盡最大努力保護黎城境內這段珍貴的文化遺產;縣長郜雙慶在「全國文化遺產日」當天早上5時就驅車登上古長城進行實地調查,了解現存狀況和進行保護應採取的措施,並要求有關部門及早申報將其列為國保單位。有關部門也按照縣裡的要求和《長城保護條例》有關規定,計劃對現有部分長城進行修繕,並設立紀念館,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與黃崖洞兵工廠、東陽關大捷遺址、長寧飛機場等連成能完整再現中國近代史上戰爭與防禦的一條參觀線路。這樣既能起到保護長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又能使觀眾體驗野外爬山感受大自然的風光。
王蘇陵 趙小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