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檢查分析全覽!弄清楚你屬於哪種情況,降蛋白不難

2020-12-14 腎病之友

尿蛋白是檢驗腎功能早期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尿檢查出尿蛋白反覆有+號,呈陽性,就要進一步明確尿蛋白漏出情況,及腎功能相關檢查,以儘快了解病情的發展。

尿蛋白漏出反應出腎臟的濾過功能受損了,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會加速惡化。但有些腎友常常遭遇「頑固」尿蛋白,降下去又復發,很難搞定,最後不得不腎穿刺,來進一步明確腎臟受損的情況。

關於尿蛋白檢查的一些分析,腎友該進一步了,以免走彎路,對病情更有幫助。

尿常規尿蛋白有「+」不少人體檢時或腎病患者們複查時,查出尿蛋白+-、+,一般對於這兩種情況,建議大家可以過一周再次複查,因為一次尿蛋白受外在影響因素較大,比如喝水少、流汗多、或近期吃太多高蛋白食物等等,即使呈現弱陽性(+-)或陽性(+)說明不了什麼實質性問題。

但如果檢查出尿蛋白2+或3+甚至更多加號,必須要進一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如果超過0.15g,說明明確有蛋白漏出到尿液中,腎臟受損或病情復發了。腎友們必須要引起重視。然後在進一步明確哪些原因導致尿蛋白惡化,同時評估腎功能受損的情況。

因為很多人一看到尿蛋白有+,就很容易慌,不知道怎麼辦。一般只要按就班的做,既能節省檢查時間,又能很快的明確此腎病的情況,避免了耽誤治療時機。

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項指標腎友們應該都很熟悉,反應的是不同階段整體尿蛋白的情況,排除病理因素的影響,一般漏出的越多,說明腎功能越差。

而判斷腎功能的預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也是衡量的指標之一。一般定量低於1g是病情好轉的跡象,持續維持住或降到更低,對延緩腎功能更有利。

尿蛋白肌酐比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反應的內容相同,如果超過30mg,也說明腎功能受損。相對來說在留尿上比較方便,受影響因素較小。對於不適合復發24小時尿的患者來說,可以查看尿蛋白肌酐比。

尿微量白蛋白檢查有部分人疑惑,是不是查了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就不需要查這項指標了?

可以這樣說。如果查出24h尿蛋白定量都超標了,尿微量白蛋白肯定也超標。

其實這項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一些早期存在尿蛋白但又不明顯的類型的腎病,比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這些繼發性腎病,觀察尿液能發現泡沫,但尿糖、血壓高也會引起尿裡有泡沫。因此要判別腎臟是否有問題,可以查下尿微量白蛋白。

當然如果明確腎功能受損的患者,直接查24h尿蛋白就可以。

如果這項指標出現異常,別覺得微量就不重視了,也要進一步治療。

以上這三類尿蛋白指標,反應的基本是腎小球損傷的問題。但有些尿檢指標異常,也可能是腎小管問題,同樣要加以重視:

尿比重;

尿滲透壓 ;

非糖尿病性尿糖;

尿β2-微球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對照看看你屬於哪種情況?針對性治療,及時修復受損的腎小球、腎小管,對腎功能的穩定,預防腎衰竭更為關鍵。

(註: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尿蛋白是腎病的「始作俑者」,降尿蛋白,3檢查4方法要記牢
    但如果尿常規檢查出現「+」、「++」甚至「+++」等異常現象,排除劇烈運動、發熱、受寒、精神緊張等「無公害」的生理因素外,患者就要擔心自己的腎臟是不是出現問題了,此時的蛋白尿就屬於病理性蛋白尿。
  • 一次檢查尿蛋白3十要緊不?不同病因尿蛋白,用什麼方法降蛋白?
    尿檢蛋白性通常會用+號表示,按程度不同依次為:尿蛋白+,尿蛋白2+,尿蛋白3+,尿蛋白4+四種情況。其中尿蛋白3+為中度蛋白尿。 不同病因引起的尿蛋白3+: 一:尿道炎 尿道炎導致的尿蛋白3+患者如果疏忽尿蛋白3+,會導致慢性尿路感染,從而損害膀胱和腎盂,並發膀胱炎和腎盂炎,給個人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二:腎臟功能 腎病會影響到尿液的合成。腎激素失衡以及腎臟功能出現衰竭都會導致尿蛋白出現3+。
  • 尿蛋白加號越多病情越嚴重?教你2招,降蛋白更「聽話」
    尿蛋白是腎內科常規尿檢的項目之一。通過檢查尿液中蛋白量的多少,可以判定腎功能受損的情況,及受損的部位,如是腎小管損傷還是腎小球損傷等等。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確實,乍一看都是驗尿,裡面都帶蛋白,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先別急,就讓小編給說道說道。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
  • 腎病想尿蛋白降得快,4點秘訣收好,是避開腎衰竭的關鍵
    治療其實並不是第一位的,一些腎友往往著急把尿蛋白降下來,盲目的用藥,反而不是很理想,甚至越治越重,居高不下。降蛋白必須要掌握四點,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而不是只追求一時的下降。腎穿刺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一類檢查項目,通過活檢後取出部分腎臟組織,進行詳細分析檢查,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腎小囊、及繫膜區受損的情況,尤其是可以明確腎小球硬化程度,來評估整體腎功能的情況。有部分腎友可能排斥腎穿刺,主要是擔心本來腎功能沒問題,穿刺反而加重了腎臟損傷,而且穿不穿刺治療方案都差不多。
  • 出現尿潛血、尿蛋白「+」一定是腎病來了?別急著治療,先搞清楚
    不少人在檢查時發現了一些異常,比如尿潛血出現「+」、尿蛋白出現「++」,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這些異常的真正意義和原因,穩定好心態。 如果伴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的症狀發生,很可能是由於腎炎引起的血尿,此時患者主要是通過沙坦、普利類藥物保持血壓的穩定、激素、免疫抑制劑及中藥降尿蛋白、改善水腫,在平時要注意低鹽、低蛋白飲食,控制好情緒,避免過於勞累、感染、服用腎毒性藥物導致病情的加重/復發,對於血尿,大可不必太過擔心,一部分人的血尿自己會逐漸消失,還有的人血尿會存在幾年
  • 5種檢查尿蛋白的方法,哪種最好?
    剛發病時,經常是因為尿泡沫增多而去醫院檢查,發現蛋白尿、確診慢性腎臟病。不過,不止是蛋白尿,糖尿、泌尿感染、出汗太多、喝水太少、拉肚子、性興奮導致尿道內分泌物多、便池中有洗滌劑、膀胱結腸瘻等原因也可導致尿泡沫增多的現象。
  • 為什麼尿蛋白降不下去?先問自己5句話
    1.你控制鈉鹽攝入了嗎?吃鈉鹽太多(包括食鹽以及鹹菜、醬菜、醬油、味精、鹹鴨蛋等醃製食品)會明顯升高血壓和尿蛋白。肥胖會升高尿蛋白,對於肥胖患者來講,減肥的降尿蛋白作用往往比藥物治療更有效。4.你堅持運動了嗎?養成每天戶外運動的習慣,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降低血壓和心血管病風險、降低蛋白尿復發率,不僅能幫助控制尿蛋白,還可延年益壽。
  • 為什麼尿蛋白降不下去?5點因素都很重要
    1.你控制鈉鹽攝入了嗎?
  • 尿蛋白又到3+,不想加藥怎麼辦?教你2招,降蛋白療效翻倍
    腎病尿常規檢查中,有兩項指標比較受重視,尿蛋白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兩者都是反應尿液情況的重要指標,反應出腎功能的好壞。但實際作用略有差異。
  • 尿蛋白嚴重了會怎樣?降尿蛋白需注意這2點,才會遠離尿毒症!
    體內流失尿蛋白與"+"號與腎病關係:1.要確定「+」是否持續出現,如果是偶然檢查一次發現,而往日尿檢正常,這就不能說明患上腎病,需要進一步複查確診。3.如果只是少量蛋白尿,沒有血尿,並且沒有出現水腫,高血壓,腎功能異常,大多屬於病情較輕的情況,但是仍需要定期進行尿檢。降低體內尿蛋白,需要多注意這兩點:一、抑制炎症反應發生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不想耽誤病情,4項指標最好快點弄清楚
    慢性腎病發生後,及時判斷評估腎功能的情況以及掌握腎衰竭的風險,都需要通過一些尿液檢查指標來深入了解。其中最為熟知最受關注的就是尿蛋白相關的指標。包括尿常規中的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還有NAG酶、α1微球蛋白等等。單純看尿蛋白漏出的情況的,可以反映出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程度,腎臟濾過功能的好壞。
  • 判斷尿蛋白是輕是重?2項指標才是金標準!附上降蛋白攻略
    先來看引起尿泡沫的原因: 1、喝水少、脫水等引起的尿泡沫增多 喝水量減少、腹瀉等情況導致尿量減少,尿液濃縮,排尿是會引起尿蛋白成分濃度升高。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導致尿急的情況,檢查尿蛋白指標有所升高,肉眼可見尿泡沫增多。
  • 檢查出來尿蛋白1+,該怎麼辦?
    有不少朋友,問我檢查出來尿蛋白1+,該怎麼辦? 尿蛋白定性是很常見的腎病相關檢查,查出陽性(+)的人也很多,畢竟我國每10個人就有1個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查出來具體怎麼辦?鑑別診斷需要綜合很多信息作專業的判斷,寫出來很枯燥,大家也未必有心情看,而且短時間內講不清楚,在有經驗的腎內科醫生指導下做檢查即可。尿蛋白1+可能是輕度蛋白尿,也可能是中度蛋白尿,單憑尿常規無法確定治療方案,一定要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全面分析尿蛋白升高與血肌酐超標的原因或誘因,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引起它們升高的原發病是何種腎臟疾病。一般來說,尿蛋白升高到少量蛋白尿水平並伴有血肌酐超標,多首先考慮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如慢性藥物間質性腎炎進展至慢性腎功能不全或急性藥物性過敏性間質腎炎並發急性腎損傷等;尿蛋白升高到中等量尿蛋白水平並伴有血肌酐超標,多首先考慮腎小球腎炎,如IgA腎病 Hass 4級(即瀰漫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尿蛋白升高到大量蛋白尿水平並伴有血肌酐超標,則應考慮為腎病症候群,如膜性腎病與微小病變,以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與狼瘡性腎炎等
  • 尿蛋白沒有降至正常,腎友還要換藥或加藥嗎?4種情況各不相同!
    那麼,尿蛋白多高才算作是尿蛋白超標?可通過兩種方法來判斷:一是化驗尿常規中尿蛋白的加號(+、++或+++);二是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1.0g的少量蛋白尿、介於1.0-3.5g之間的中等量蛋白尿及≥3.5g的大量蛋白尿)。一般來說,經治療後患者的尿蛋白「+」號轉陰「-」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0.3克以下,就屬於降到正常了。
  • 這種情況別不上心,十有八九是尿蛋白異常了
    尿內出現蛋白就稱為是蛋白尿,也就是尿蛋白,正常的尿液當中是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的,普通的尿常規是檢查不出來的,並且當尿液當中的蛋白增加的話,尿常規的檢查也是可以檢測出來蛋白尿的,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常見表現而且全身性疾病也是會出現蛋白尿的
  • 11種降尿蛋白藥物,哪種最好?腎內科醫生給出了答案
    「什麼藥能降尿蛋白?」 這是在臨床工作中經常被腎病患者問到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離不開臨床上常用的十多種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的藥物。
  • 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上需把握5個關鍵點!
    因此,當檢查發現患者仍有明顯尿蛋白時,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00mg的少量蛋白尿,或超過1000mg的中等量蛋白尿,甚至超過3500mg的大量蛋白尿,都屬於尿蛋白高,化驗尿常規可顯示為PRO +、2+或3+,也有化驗室顯示為尿PRO 4+。腎病患者首次檢查尿蛋白高,並不代表腎病就很嚴重,也不能說明預後就一定不好。
  • 腎病患者檢查出蛋白尿,如何診斷、評估與治療?
    腎病朋友不要小看這「尿蛋白」,平時不注意,或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卻不是什麼好東西,即蛋白尿既是腎臟損害的標誌物,也是腎臟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重視蛋白尿。所以說,腎病患者經檢查一旦發現有蛋白尿,首先應該給出診斷與評估,其次再考慮治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