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刷爆朋友圈:如何避免養出霸凌者和被欺凌者?

2021-02-18 童行者深圳

尼採說,這個世界,無人可以被指責;

韓寒說,他人即是自己,自己終是他人。

好學生胡小蝶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被以魏萊為首的欺凌小團體百般刁難,最終不堪忍受屈辱而選擇自殺。當大家都在圍觀拍照看熱鬧的時候,陳念是唯一一個給她蓋上衣服保護她最後尊嚴的人。

然而胡小蝶的自殺也令她成為下一個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上排球課被同學孤立,走樓梯被推下臺階,回家的路上被人圍堵著拳打腳踢,被剪頭髮,被拍裸照……但她仍然堅定地相信,考上北京的大學,這一切都可以結束。

雖然影片最後的彩蛋照顧了觀眾,給了他們一個歲月靜好。但是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除了讓校園凌霸的話題再次走入大眾視野外,並沒有告訴我們當孩子成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時應該怎麼辦?正如影片中,老警察說的那句話:「人長大了,才學會同情。」還有鄭易說的那句話:「沒有人會對別人這樣,我們不會,但他們會,他們是少年。

有一個孩子被很多孩子打死了,最後警察問那些孩子時,他們的回答「根本不知道人可以被那樣打死。」在少年的心中,他們對死亡的概念是不成熟的,亦不知道如何處理負面壓力。

 

從客觀來講,校園霸凌行為的發生,是家庭教養方式不恰當、學校德育不足、社會監管和法律不健全的惡果。我相信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霸凌者,或者成為一個被欺凌者。這篇文章我們會從家庭教養方面去分析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先來講講影片中霸凌團隊老大,魏萊,長相甜美,家庭優渥。如果不是一個霸凌者,她應該擁有白富美的生活。但是為什麼她會變成了霸凌者了呢?

從家庭因素看,當魏萊被警方列為嫌疑人問詢的時,她的母親無底線、無原則的為孩子狡辯,甚至指責受害者「孩子心理素質怎麼那麼差?」「受害人的家長素質差」。由此,可以推測出魏萊母親的教養方式是:無原則、無底線溺愛。

而從魏萊和陳念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她的父親因為她之前問題,已經一年沒有跟她說話。可以看出魏萊父親對她的教養方式則是:冷暴力,甚至有可能暴力地對待過自己的女兒,簡單粗暴的方式。

 

這樣的教養方式,讓她覺得可以通過金錢就能解決任何問題,讓她遇到問題通過欺負弱小得到內心的滿足。

 

影片中沒有過多展示其父母,但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中一段話:「人類就是這樣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眥睚必報,我們只要一個教訓,一個懲罰,一個發洩紓解我們不公遭遇的出口,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個口,都能輕易被安慰。」在社會心理學中這屬於「挫敗-攻擊理論」,即:當個體遭受挫折又不能對引起挫折的對象直接攻擊時,可能會對另一個目標表現出攻擊行為。

一個孩子之所以成為霸凌者,就是因為她從小經常親歷暴力、目睹暴力,就像霸凌者團隊中一個女孩,在被學校停課後,她父親一邊求老師一邊當著眾人的面給了女兒一巴掌。在暴力環境中生存的孩子,她體內聚集了強大的負壓力和施害能量,她不能反抗自己的父親,只能向那些「軟柿子」來發洩自己之前所遭受的挫折。

這幾年校園凌霸事件頻繁曝出:

2019年6月太原師範霸凌

6.24延慶二中校園霸凌事件

雲南建水校園霸凌事件

你能看到很多令人震驚的新聞和霸凌手段,讓人憤慨又心痛。在挫敗-攻擊理論中,「另一目標」就是俗稱「尋找替罪羊」。在校園中表現的膽小、內向、不善交際,或長相、行為特異(有可能極好也有可能極差),被人排斥的學生總是成為欺辱的對象。

 

比如影片中的胡小蝶,她是校花同時又是學霸,但是性格又軟弱,所以很容易成為受害者。比如崔雪莉公布戀情後,開始拒絕清純人設,衣著性感、不喜歡穿內衣、po出各種怪異私人照片。在大家眼裡舉止特異也容易變成被群起攻之的目標對象。所以她被定下的「罪名」是,不得體,不端莊,不清純。但是在崔雪莉死前,網友對她的評論是「這女人真噁心」、「騙子」、「放蕩」網絡上鍵盤俠用言語組成的惡意,甚至比電視劇裡描述的「浸豬籠」更可怕百倍。雪莉與其說是抑鬱自殺,不如直接說是「網絡霸凌」導致自殺
佛洛依德認為人有兩種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指向內部時會折磨自己、甚至自殺。

罵她是蕩婦的人此刻正混在人群裡為她惋惜,明天太陽升起來,他們開始尋覓下一個獵物。

 

知乎上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後回憶起校園暴力: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間我被他們毆打的教室中,他們欺凌完我順利離開,只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裡面,十五年都沒有走出來。

根據「挫敗-攻擊理論」我們得出,孩子遭受挫折,遭受暴力或者長期目睹暴力,而又不會正確發洩自己的挫敗感。

 

所以父母要在教養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疏導負面情緒的方式,杜絕暴力解決孩子的問題。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氣質,不同性格的孩子引導和教養方式會略有不同。
溺愛是以你為標準的為孩子好,而真正的愛是以孩子成長、成人為標準。
比如魏萊,她的母親就是無條件溺愛者,一味地狡辯、推卸責任並且善於用錢幫助女兒解決問題,導致魏萊成為一個「小霸王」。她的母親猶如一個溫室,把魏萊養成一個冷漠、以自己為中心的霸凌者。在前面我們分析了那些人容易成為被霸凌者,具有軟弱性和特異性的人。「要想孩子不受氣,父母在家庭裡就不要讓孩子受氣。所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給與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尤為重要。

在孩子受到挫折後,給予孩子理解和同理心,及時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而不是簡單打罵指責,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很多父母選擇打罵指責,真的是為了教育孩子嗎?我想更多的是因為這個方式簡單好操作,在孩子小的時候效果好。但是孩子總是在不停地成長,而很多父母的教養方式卻止步不前。

另外,現在很多家長會對孩子說:別人打你,給我打回去。這樣的教導,讓孩子學會不吃虧,看似很好,很解氣,但人生很長。他一次打回去避免成為受害人,但以後則會有可能面對更強大的報復。

第一先安撫共情孩子,讓孩子信任自己;如果孩子出現被人打的問題,反饋給老師;如果多次反饋無效,那麼就給孩子換個環境。培養孩子更多的興趣愛好,加強體育鍛鍊,內在豐富、體魄健壯的孩子不會去欺負別人,也沒人敢欺負。

 

在童行者中產教育系列,我們常常能夠看出,很多孩子特別地有教養、懂禮貌,能夠友善對待同學。其實這背後有每一個養育者的努力,他們通常能夠很好地運用共情、同理心,甚至以身作則。在旅行中,我們常常看到父母能夠很好地理解孩子,引導孩子,與孩子一起共同面對困難和考驗。我特別喜歡影片中,陳念在選擇報警後,她班主任的那段臺詞:「你做得對,你要相信你自己做的對路上總會有陰影,但抬頭看總會看到陽光。

以大自然和生活做教材,用獨特的社會、自然、團隊體驗,引領孩子們走入自然,認識社會,鍛鍊人際交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焦點

  • 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他們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原創作者|羅玲01近日,校園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熱播,校園霸凌問題再次被推上了熱搜。在得知陳念不要她的金錢補償後,她說「你還是要點錢吧,你要錢了我才會放心一些」。——她以為出了事情,出點錢就可以搞定——這又何嘗不是學校、家庭處理此類事件不當方式的真實寫照。影片還有一個細節,警察經過指紋比對,確認死者是魏萊的時候,魏萊爸媽來辨認屍體。
  • 《少年的你》之一:成為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誰之錯?
    最近,一部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映,還原了真實的校園暴力。
  • 中學生遭校園霸凌:預防子女被欺凌或欺凌人的5大技巧,錯過可惜
    校園暴力其實不僅僅只是發生在校園內的,還有一部分都發生在校外的,因為校內往往管控嚴,使得霸凌者沒有機會實施霸凌,所以他們往往會把霸凌的地方選在校外。而落單的孩子,往往就是霸凌者的狩獵目標,抑或是隨便找個藉口欺負欺負孩子,抑或是敲詐勒索一些零花錢等等。而這種發生在放學路上的欺凌,如果家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親自接送,往往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 夫妻養螞蚱 刷爆朋友圈
    全州這對夫婦在家鄉養這種東西!》的文章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該文章主要講述了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的張樹春、支小妹夫婦從北方引進螞蚱養殖的事。●夫妻養螞蚱刷爆朋友圈談起為何會選擇養殖螞蚱,張樹春說,這是他千挑萬選後,才定下來的養殖品種。1978年出生的張樹春,成家後在外面打拼了十幾年。2013年底,張樹春決定回鄉搞種養。
  • 沒有誰是天生的校園欺凌者
    繼《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後,又一部圍繞校園暴力為主題的網劇《刺》開始播出。一直以來,我對這塊主題就比較關注,這部劇也必然不能錯過。我還是肉疼地充了VIP看了幾集,這部劇與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跨度很大。這意味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曾經的校園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她們十年後在生活、職場的模樣。
  • 央視新聞給出7大建議,能避免校園霸凌
    對此,央視新聞今日頭條帳號曾給出過七大建議,曦曦媽認為在避免校園霸凌板塊的確有奇效——(1)保持鎮定,懂得求救。無數個校園霸凌的事件告訴我們,霸凌者與被欺凌者,一般都是多對一的關係。霸凌者相當狡猾,為了能夠讓自己霸凌時佔據上風,一般都會邀約一大群人給自己助威幫忙,比如有的放哨,有的拍攝視頻,有的和自己一起輪番毆打等等。
  • 電影《少年的你》:關注校園欺凌,為所有被霸凌的人發聲!
    電影《少年的你》在今天上映了。說實話,之前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也對這部影片沒有太多關注。尤其是看到介紹,說它是一部「校園青春」題材的影片時,那更是沒有了期待。眾所周知,前幾年的青春片都被拍爛了。但看完這部電影,我只想說:驚喜滿滿,不容錯過!兩位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他們在這部電影裡,都貢獻出了十分不錯的演技,尤其是哭戲。
  • 《少年的你》未能講清的霸凌成因
    但我們沒有霸凌過程的更多複雜細節:霸凌者如何開始霸凌,如何拉幫結派、成為權力中心,又如何營造他人難以反抗的氛圍?也沒有看到被欺凌者為何被挑選,僅僅因為是弱者身份或不敢反抗嗎?而陳念這一角色,在被欺凌後仍然保持強大的學習能力,並迅速受到小北保護的情節當然也不具有典型性,我雖然願意相信這樣的浪漫故事、美好結局,相信被欺凌者可以保持堅韌的性格,並在另一個人的愛中得到救贖,但我更想知道的是,當被欺凌者無人保護、又無法用考出去的信念抓住自己時到底該怎麼辦?事實上,雖有過審壓力,但對霸凌的刻畫還有很多方向和細節可尋。
  • 網曝女孩被霸凌「跪下喊爸爸」:欺凌者均不滿14歲
    其中一位霸凌者見狀大聲呵斥道:「不準哭!給我笑!」,一邊說著「錯哪了」一邊猛扇了女孩幾個耳光。視頻中可清晰地聽見響亮的耳光聲和霸凌者「報警他們也找不到我」的囂張話語。(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故不放置視頻及其他截圖)7月22日,@宜興警方 發布通報:警方迅速介入,核實相關情況。已於當晚找到受害小女孩季某某,並及時受理案件展開調查。22日中午,視頻中相關涉事人員(均系未成年人)在監護人陪同下,主動到公安機關接受詢問。
  • 《少年的你》再現校園欺凌,為何屢禁不止?
    2020年5月6日,《少年的你》榮獲第39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是以校園欺凌的話題展開故事的,雖是老調重彈,卻也側面反映了校園欺凌現象不容小覷。11月12日,廣東出臺治理校園欺凌方案,起侮辱綽號屬欺凌。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一、校園欺凌為何會發生?官方地說,造成校園欺凌有4個方面的原因。(1)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
  • 刷爆微博的《少年的你》用英語怎樣說才地道?
    昨天,第39屆金像獎獲獎名單裡,《少年的你》獲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等8項大獎,同時《少年的你》也刷爆微博
  • 反校園欺凌,各國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這首名為《別笑我》的歌,是詞作者在知道了自己的女兒因為有雀斑被同學欺凌之後,為了鼓勵孩子而創作的。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校園暴力」這一議題再次引起公眾熱議。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為遏制校園欺凌,多國紛紛出招嚴肅對待。不僅明確學校、家長、法律的責任,還呼籲「沉默的大多數」勿做旁觀者。
  • 《少年的你》:撕開校園欺凌的外衣,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與失敗!
    毫無疑問,「校園欺凌」越來越受到重視。繼去年的《悲傷逆流成河》以後,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再一次聚焦校園欺凌問題,擊中了多少觀眾心中的痛點!電影《少年的你》海報,圖片來源於網絡雖然,作為一部青春多元素題材片,《少年的你》難以對「校園欺凌」這個話題展開深刻的、全面的剖析;但不難看出,影片想表達的不只是被欺凌的孩子有多慘,欺凌別人的孩子有多惡,而是巧妙地呈現了雙方父母的教育方式,對欺凌背後的家庭教育問題有所探尋。
  • 孤獨之海 | 如何長成一個霸凌者
    當然,我不否認它是有教育意義的 ,但更多時候,我們應該思考,這類作品好像只會關注那些被欺凌者的悲慘,而從不去尋找霸凌者之所以為霸凌者的原因。2830字,不想看那麼長的直接滑到第三個小標題!霸凌的原罪!但是,這種遊戲走的當然不是肝而是心啦~當然,我不太敢玩它,怕太致鬱 ,所以先去看了謎之聲(遊戲解說Up主)在B站上的體驗錄播,這種旁觀角度的好處就是,我們避免了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陷入過強的代入感,也就避免了抑鬱。
  • 「初二少年刺傷校園霸凌者」二審開庭,一審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初二少年刺傷校園霸凌者」二審開庭,一審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2020-12-26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影《少年的你》:正義不會缺席,少年們的樂園永遠都在
    底下,坐著一名梳著馬尾辮的女生與周圍的同學好像格格不入,她低著頭,一聲不吭,眼裡有一種與這個年齡不相符的慌亂與無奈……突然間,陳念老師覺得這個眼神好像有點熟悉,少年時代不堪一擊的回憶便浮現在腦海中。陳念這是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開頭與結尾處都重複出現的場景。
  • 每一個霸凌者幾乎都來自這3種家庭,家長請自查
    「霸凌者」,一個聽上去就讓人憤怒的稱謂,一個看上去就令人不悅的詞彙,這些年卻極其頻繁地出現在大眾視野裡。在校園暴力隔三差五就被曝光的時代裡,很多家長都把心思放在了琢磨如何讓孩子避開校園欺凌的事情上,但卻極少有父母反思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令人唾棄的霸凌者。
  • 13歲少年被毆打進醫院,只因不交保護費,校園暴力何時被制止
    視頻中的江蘇淮安漣水縣一初中13歲的少年因為沒有交保護費,被他人毆打進醫院,校園暴力從未銷聲匿跡,它總是在某處摧殘著受害者,令人髮指的少年「黑勢力」何時才會被制止。為何會有霸凌者?那麼同樣是在學校上學的學生,為什麼有的學生總是喜歡欺負別人?
  • 終於等到你《少年的你》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少年的你》,粉絲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的電影。不負眾望的,《少年的你》上映僅3天,全網一片鋪天蓋地的好評,豆瓣上,20多萬人對這部電影打出了8.4分的高分。因為很多被欺凌者開始反抗,採取告訴家長、報警等一系列措施時,霸凌者都只有一句話:「我就是開個玩笑,誰知道他當真了。」沒有任何證據,「開玩笑」或者「霸凌」,都是霸凌者或者眾多加害者說了算,根本無法定罪。
  • 致命的欺凌:15歲少年之死
    在正觀新聞記者記者走訪過程中,附近的村民幾乎都知道袁天被6名少年圍毆致死一事,「太殘忍了,這些孩子下手咋這麼狠呢。」一名村民稱曾見過袁天,袁天的個頭在同齡人裡面算高的,「有一米七多吧。」平時經常和幾名男孩往來,看起來關係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