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Papi醬參加綜藝,公開了自己的人生排序:首先是自己,然後分別是伴侶、孩子、父母。這個話題還一度被推上了熱搜,因為不少網友認為把自己排第一是不是太過自私。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Papi醬因為自己的寶寶隨父姓又被罵上熱搜,有人說你連寶寶的「冠姓權」都沒有,還談什麼獨立女性?
單從這兩件事來看,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在目前社會上有部分人對女性的「苛刻」有多大。
而《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正是講述了一個36歲的平凡女性金智英在成長過程中所遭受到的對女性的「種種標準」和歧視。
1982年,金智英出生了,可能一開始對她的命運就埋下了伏筆,因為她出生在了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從小吃飯就是有順序的,父親、弟弟、奶奶、母親,然後才是她和姐姐,並且餐桌上的肉都是優先分給父親和弟弟。
禮物永遠都是比弟弟低一個檔次,父愛出差也優先挑貴重的鋼筆給弟弟,而她和姐姐只能是筆記本。
以上是在家庭中,在學校、在職場都沒有女性優先的權利。
金智英在學校被男同學欺負,也只能怪罪到自己身上,老師對男同學都有「偏愛」;班級競選班幹部也全部都是男生。
進入職場,更是變本加厲,升職加薪慢、酒局被人玩弄、職場被男同事騷擾等。
如果說以上的事件都不足為奇的話,那婚後對女性來說更是牢籠般的體驗。
金智英和所有女性一樣,結婚成家,然後懷孕。在職場和家庭之間,被迫淪為了家庭主婦。
婚後在長輩和丈夫的壓力之下,金智英開始走向抑鬱。
因為儘管她已經做好了一切,所有人還是覺得她做得不夠好。
她是妻子、是母親、是兒媳、是女兒,可她依然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全職媽媽,她依然無法做自己。
其實,不止是金智英,她身邊的很多女性都處在沒有自己決定權的生活當中。
拿金智英的媽媽來說,從小為了哥哥們考上好學校,儘管成績優異,依然早早退學,工作養活家裡的兒子們;
金智英的姐姐,夢想是當電視製作人,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選擇了學費更便宜、就業更容易的師範學校;
金智英的原女上司,職場能力強,月子做完就重返職場,卻依然被冷言冷語說著,「沒有媽媽陪伴的孩子一定會變壞「這樣的言論。
縱觀這些女性,她們都在對命運、對家庭、對社會分別做著不同的妥協。
女性生來就該這樣嗎?不是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女性被添加了很多的條條框框,她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似乎這個社會上都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而這些規定從來不會附加到男性身上。
有人反問,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不反抗呢?
在金智英的周圍,仍有想要努力扭轉這些不公不義的女性角色,比如,在教室裡告訴老師室內鞋並不是金智英踢出去的女同學,提議定期更改吃午飯順序的女同學柳娜,因男女制服規範嚴格度不一而向教官提出抗議的女同學,憑自己的力量抓到暴露狂的那群女同學,幫助金智英脫離男子威脅的女上班族,抵抗職場性騷擾的金恩實組長……
可這些力量還十分微弱!
還記得韓國9月2日發布的相關數據統計嗎?韓國統計局表示,韓國已有超過309萬名女性獨自居住。韓聯社對此現象評論,韓國獨居女性數量不斷增加,表明更多女性較少考慮婚姻。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清楚地意識到婚姻在自己人生中所佔的比重,她們開始參與經濟活動,也正好說明了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在逐漸提升。
她們開始意識到,女性首先要成為自己,然後才是社會所賦予她們的角色以及被貼上的諸多標籤。
用《82年生的金智英》書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女性爭取的不是女權,而是兩性都能自由。
單是這一點,就需要數以萬計的女性做長期的努力。
有人說,金智英的故事雖然發生在韓國,但卻引發了很多中國讀者的共鳴。在中國,目前也還有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也有很多的女性有著艱難的命運。
不過這也恰好說明,金智英不是一個人,而是在這個社會中面臨相同困境的每一個女性。
在這本書的結尾,作者寫到,「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正如Papi醬所言,在人生的所有排序中,自己才是第一位的。只有成為了自己,才能成為其它的角色,同時,更要懂得,女性學會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文/屹耳,原創文章,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