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皖西南山區,人們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提升,村民們家家戶戶建起漂亮的樓房,老房子越來越少,剩下來的土磚屋有的已經作為生產用房之用,譬如堆放農具、雜物,養蠶等。不過,山裡有的老人卻對土磚屋有感情,情願住在土磚屋裡,並且熱衷於用老物件,這是怎麼回事呢?圖為2020年2月18日,在山村拍攝的一棟瓦屋,如今成為村民生產用房。
這種老式木床是當地木匠師傅製作出來的,然後經過油漆粉刷並由藝人彩繪而成,做工精細。製作這種木床需要提前確定好放在哪個房間,再由木匠師傅在房間裡拼裝,否則,一旦拼裝完成後,再抬到其它房間不太容易,因為體積大而無法抬進門。以前,山村家家戶戶都有這種木床,如今,隨著人們建造樓房後,這種床因多種原因已經不流行了,不過,山村有的老人卻喜歡這種床,並且還到處謀求。圖為在一棟老屋裡拍攝的木床。
與老房子相比,樓房別墅特別富有時代氣息,寬寬的門,大大的窗戶,牆壁粉刷顏色搭配深淺相宜,許多人見到後都說這樣的房子很氣派,住著舒服。「這房子確實漂亮,與土磚屋相比,不怕風吹雨淋,而且住在裡面不用擔心漏雨。」一位老人說,不過,土磚屋也有「長處」,那就是冬天暖和夏天涼快。圖為大山裡村民建造的樓房。
「我家建造了樓房,那種老床放在新房子裡不適合,最近,村裡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家的木床損壞了,其家人四處為老人尋這種床,於是,我把這張老床送給他。」一位村民把老式木床拆開後送到公路上,他說,現在,村裡沒有年輕人睡這種床了。
「我就喜歡這種木床,睡在木床裡面感覺特別踏實,睡眠質量好。」老人一邊搬床,一邊說,他一生睡的都是這種床,習慣了,曾經有幾次到親戚朋友家去,晚上睡的是沒有柱子的床,雖然也很暖和,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都沒睡好,整晚上睡不著。
老人介紹說,老式的木床對他來講,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起床時方便。人上了年紀,起床時手總喜歡扶著床邊的柱子,這樣起來很輕鬆,而現在生產的許多床沒有柱子,起床時麻煩,很吃力。圖為老人在搬床。
村民們幫忙把木床拆開,然後一塊塊放到推車上,並推到老人的家裡。「我家原來有三張這樣的床,做新房子時,全部打掉做柴火燒了。」聽到這話,老人直說可惜,然而,該村民表示,倘若不處理掉,沒地方放,並且留下來有什麼用呢。
山村裡的老屋成為山裡一道景觀,村民經過維修成為生產用房。如今,有人來村裡遊玩進總要來看看這棟土磚屋,土磚屋成了不少人「品農村、憶農宿、戀鄉情」的地方。「說不定哪天,還會有人去參觀我家的床和其它用具呢。」老人笑著說,雖然孩子建造了樓房,但他還住在土磚屋裡。圖為土磚屋有三層,其中,三樓的曬筐裡還晾曬著農作物。
土磚屋的一頭鋪著長長的石頭臺階,這條路曾經是山村人家的「主道」,如今,很少有人走了,石頭臺階上長出了青苔。雖然兒子建造了樓房,但老人還住在土磚屋裡,不想離開,老人睡覺的木床壞了,家人專門為其謀老式床,並將土磚屋進行修繕。俗話說,百孝不如一順,村民們都說老人的孩子有心了。
土磚屋靜靜矗立在大山裡面,土黃色的牆,仔細觀察,上面已經有了裂痕,與樓房相比,顯得有些滄桑,然而,土磚屋簡樸而幽靜,悠久而又親切。在農村,一些村民在土磚屋裡長大,對於老房子和老物件,懷念多於遺忘。雖然住在樓房裡,有的村民仍然對其有一份情感。圖為山村裡的土磚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