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住土磚屋不離開,家人為其尋1種老物件,看看是啥東西

2020-12-19 今視覺

近年來,在皖西南山區,人們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提升,村民們家家戶戶建起漂亮的樓房,老房子越來越少,剩下來的土磚屋有的已經作為生產用房之用,譬如堆放農具、雜物,養蠶等。不過,山裡有的老人卻對土磚屋有感情,情願住在土磚屋裡,並且熱衷於用老物件,這是怎麼回事呢?圖為2020年2月18日,在山村拍攝的一棟瓦屋,如今成為村民生產用房。

這種老式木床是當地木匠師傅製作出來的,然後經過油漆粉刷並由藝人彩繪而成,做工精細。製作這種木床需要提前確定好放在哪個房間,再由木匠師傅在房間裡拼裝,否則,一旦拼裝完成後,再抬到其它房間不太容易,因為體積大而無法抬進門。以前,山村家家戶戶都有這種木床,如今,隨著人們建造樓房後,這種床因多種原因已經不流行了,不過,山村有的老人卻喜歡這種床,並且還到處謀求。圖為在一棟老屋裡拍攝的木床。

與老房子相比,樓房別墅特別富有時代氣息,寬寬的門,大大的窗戶,牆壁粉刷顏色搭配深淺相宜,許多人見到後都說這樣的房子很氣派,住著舒服。「這房子確實漂亮,與土磚屋相比,不怕風吹雨淋,而且住在裡面不用擔心漏雨。」一位老人說,不過,土磚屋也有「長處」,那就是冬天暖和夏天涼快。圖為大山裡村民建造的樓房。

「我家建造了樓房,那種老床放在新房子裡不適合,最近,村裡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家的木床損壞了,其家人四處為老人尋這種床,於是,我把這張老床送給他。」一位村民把老式木床拆開後送到公路上,他說,現在,村裡沒有年輕人睡這種床了。

「我就喜歡這種木床,睡在木床裡面感覺特別踏實,睡眠質量好。」老人一邊搬床,一邊說,他一生睡的都是這種床,習慣了,曾經有幾次到親戚朋友家去,晚上睡的是沒有柱子的床,雖然也很暖和,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都沒睡好,整晚上睡不著。

老人介紹說,老式的木床對他來講,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起床時方便。人上了年紀,起床時手總喜歡扶著床邊的柱子,這樣起來很輕鬆,而現在生產的許多床沒有柱子,起床時麻煩,很吃力。圖為老人在搬床。

村民們幫忙把木床拆開,然後一塊塊放到推車上,並推到老人的家裡。「我家原來有三張這樣的床,做新房子時,全部打掉做柴火燒了。」聽到這話,老人直說可惜,然而,該村民表示,倘若不處理掉,沒地方放,並且留下來有什麼用呢。

山村裡的老屋成為山裡一道景觀,村民經過維修成為生產用房。如今,有人來村裡遊玩進總要來看看這棟土磚屋,土磚屋成了不少人「品農村、憶農宿、戀鄉情」的地方。「說不定哪天,還會有人去參觀我家的床和其它用具呢。」老人笑著說,雖然孩子建造了樓房,但他還住在土磚屋裡。圖為土磚屋有三層,其中,三樓的曬筐裡還晾曬著農作物。

土磚屋的一頭鋪著長長的石頭臺階,這條路曾經是山村人家的「主道」,如今,很少有人走了,石頭臺階上長出了青苔。雖然兒子建造了樓房,但老人還住在土磚屋裡,不想離開,老人睡覺的木床壞了,家人專門為其謀老式床,並將土磚屋進行修繕。俗話說,百孝不如一順,村民們都說老人的孩子有心了。

土磚屋靜靜矗立在大山裡面,土黃色的牆,仔細觀察,上面已經有了裂痕,與樓房相比,顯得有些滄桑,然而,土磚屋簡樸而幽靜,悠久而又親切。在農村,一些村民在土磚屋裡長大,對於老房子和老物件,懷念多於遺忘。雖然住在樓房裡,有的村民仍然對其有一份情感。圖為山村裡的土磚屋。

相關焦點

  • 古稀大爺住土磚屋,牆上養蜂屋後栽果樹,看生活成啥樣
    在農村,村民們大都住進漂亮的樓房,土磚瓦屋越來越少,2020年7月13日,位於皖西南吳嶺山中還有一棟老房子,上個世紀鼎盛時期,這棟老房子裡住著十餘戶人家,數十位村民生活在一起,熱鬧非凡,有的人家只有兩間屋。
  • 10張農村老物件,圖7木製工具不認識,看看是個啥
    端午節期間,攝影師和影友老師一起來到山西省黃河岸邊的農村採風,走進農家我們在7旬姚大娘家拍到了一組「稀罕物」,這些老物件看看您能認識幾種。這是一個直徑僅有26CM的鑄鐵盆,據說已經有200多年時間了,是個洗臉盆盆,如此「玲瓏嬌小」讓人都不敢相信。
  • 山村泥巴屋建成60多年,沒有用磚,看如今啥樣子
    在農村,建築材料不同,建造起來的房子結構、樣式、風格亦不一樣。在皖西山區,以前,村民們有的用木材做房屋,有的把泥巴打壘成房子居住,如今,當地人用鋼筋混凝土建起高樓,隨著時代變遷,山村的房子也在改變。圖為山村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屋與高樓形成鮮明對比。
  • 山村村民建「仿古建築」,做在土磚屋後面,看70歲奶奶常來幹啥
    老奶奶站在新房子前的臺階上說,她從小生活在農村,很少見這種設計的房子,稱其「高、大、上」,只是建造在土磚瓦屋的後面,背靠大山,「羊肉藏在碗底下了。」老奶奶現年70歲,娘家姓儲,婆家姓劉,儲奶奶自19歲嫁到劉家以來,就住在老屋裡,30多年前,他和丈夫一起把老屋進行了重建,東西兩頭各一半,中間還有個大院子,兩個兒子一個住東頭,一個住西頭,如今,兒子都在鎮上建造了樓房,儲奶奶也和孩子們住在一起,不過,她每天白天都到老屋裡來打掃衛生等。圖為巷子裡通住儲奶奶家土磚屋的側門。
  • 驅車10小時、行駛400公裡,流浪30年的古稀老人終於找到了親人
    安徽淮南壽縣隱賢鎮青龍村老人羅衛紅緊握著在武漢流浪30多年的弟弟,淚流滿面。12月16日晚上6時許,湖北武漢江夏警方聯合江夏區民政辦工作人員驅車10餘小時、往返800多公裡,將30年前流浪到江夏區湖泗街的七旬老人戚公文送回青龍村羅衛紅家中,助其與家人重逢。兩位古稀老人淚流滿面、喜極而泣緊握雙手那一刻,周圍的人唏噓不已。
  • 4000老物件講述「光陰的故事」——貴陽花果園有家「民間博物館」
    剛踏進門檻,就能看到這間不到30平米的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老物件。紫砂壺老器具。店裡正播放著蔡琴的《三年》,唱針輕柔地滑過黑膠碟片,溫柔的歌聲中,心情慢慢地變得靜下來。心靜了,坐下來,再回頭看看展臺上擺放的磚頭式大哥大、沉重的卡帶攝像機、黑白電視機、茶盤、打米用的米鬥、馬燈、煤油燈等等老物件。
  • 農村「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農村老話「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簡短易懂,又富含深意,聽老人言則身體倍棒,健康長壽,如果不聽老人言,那可能就是要吃虧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句老話的意思。老不洩殘精:何為「殘精」?人上了年紀之後,真的是不比年輕時,精氣神大不如前,從眼神裡就能看出來,老人的眼神不像年輕人眼神那樣炯炯有神,兩眼放光,而是雙目無神。這體內殘存的精氣肯定是不如年輕人了。這個時候用中醫的話說,就要斂氣,而不能逞強,否則更傷元氣了。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古老的紅磚大屋在新會不多見,羅坑有兩處!
    粘土中含有鐵,燒制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制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則呈青色,即青磚。青磚屋在新會各地大量存在,作為主要的民居,結實耐用。這一期,我們介紹的是這些分散在新會鄉村的幾處古老的青磚屋,建築風格獨特。當然,不同風格的古民居,有其多種歷史原因,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域因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及各地居民生活水平差異所造成。
  • 晉南黃土地滴水成冰,看看住在土窯洞裡的8旬老夫妻生活成啥樣子
    生著火後,大爺給我們聊了起來,大爺說,這座地坑院是在他和父親手上建起來的,到現在差不多有六十多年了,家裡的孩子們早已成家立業,現在這個老院子就住他和老伴兩個,幾個孩子都在村上有磚房子年年喊他倆去住,可他就是不願帶老伴上哪。
  • 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
    中新網柳州12月8日電 題:廣西老人痴迷老物件收藏 數千件藏品講述「光陰的故事」作者 朱柳融數百冊泛黃的小人書,一字排開的老式時鐘,不同年代的電影放映機,各式收音機、錄音機等老物件,擺滿了位於廣西柳州市「寬窄」門店,在這10多平方的店鋪裡講述「光陰的故事」。
  • 土磚土磚屋
    秋收了,農活掃尾了,天氣也蠻好,個把月都不下雨,太陽照在江南田地,火氣要大不大,要小不小,恰恰好,恰恰可以曬乾土磚。這也是土磚成本低於紅磚之處,扮紅磚也多在秋日,也要太陽曬曬,紅磚光太陽曬,不行,還要炭火燒。煤炭火都是要錢的,太陽火不用錢去採購。我娘與父親爭起,我娘說要造就造紅磚房,造紅磚房,媳婦才同意進屋。我父親不答應,他不看重他媳婦;他看重的是太陽火,免費供應與他,他要扮土磚砌屋。
  • 老人去世有啥前兆?
    更加艱難的是,那兩個表大爺學習成績都不錯,姑奶奶一個都不捨得讓他們輟學。那怎麼辦?只能咬牙硬撐著,生生地供出了兩個大學生。每當交學費的時候,姑奶奶一家都是愁雲慘霧,沒錢哪!只能左邊借1塊,右邊借2塊,事後再省吃儉用,湊齊錢還給人家。就這樣,姑奶奶硬生生靠這樣循環借錢,把兩個兒子都供到大學畢業。那時候大學生還包分配,兩個兒子畢業後都被分配到政府部門工作。
  • 去湄洲島媽祖廟上香後找朋友借錢未果,古稀老人仍下落不明
    離家前不久,父親曾在喝酒後跟家人產生口角,因為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通常過後就沒事了,家人都習以為常,所以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父親失蹤後,家人多次去往湄洲島尋找。一位朋友告知,父親在失蹤當天,曾找他借300元,沒借給。
  • 110歲老奶奶家有2寶,「杵布石「和老酸棗樹,說啥都不賣
    我只喜歡喝高度白酒,烈酒過癮,低度的沒勁,其它東西我更不感興趣。」就此我們拉開了話題。「原本孩子們想把我接到他們家,輪流伺候我,我覺得住在自己的家裡比較自由,平常有侄子一家照顧就不錯,不能給太多的人再添麻煩,我今年都叫110歲了,已經非常的滿足,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一家人要過日子,去了別人家也不習慣,就說前半年侄子給我加固房子,我臨時住在小外甥家,地板太光滑我很不適應,差點將我摔倒,說來說去還是自家好,環境熟悉,幹啥都方便。」
  • 老物件發揮新生命,老房翻新,新舊混搭,帶你走進古樸雅致風
    1.一樓客廳設計:卸下穿透街道車流的紗窗鋁門,木作大門換來寧靜流光,鋪灑在灰泥般樸實無縫地板上,淺色基底柔化銳利光線,勻亮散透一室;全室質樸基調下,在沙發後方注入頂天立地的鐵件隔屏,借家族種茶起家背景,以曬茶架為雛形改良,定調一樓動線分區。
  • 漸行漸遠,兒時的農村老物件
    《夢溪》和《夢溪Ⅱ》分別拍攝於他回歸鄉裡前和後,前者關涉故鄉的人與土地,後者則聚焦於祖屋的老物件。魏壁說:在我看來,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散發著光輝,我知道它們一定在靜靜地等著我,相見兩不言。祖屋的每個角落都讓我能不自拔,每次從外地回來,我都要無數次回到祖屋。
  • 生活 || 補磚(文:張禕)
    為防止受力開裂,我在家對待它,就像對待一個即將臨產的高齡孕婦一樣,走路總是遠遠地繞開,實在繞不開就慌忙跨過去,反正發生在客廳的一切活動,對它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生怕磕著碰著了。      但怕啥就來啥,有天我的搗蛋鬼外甥來家玩,拉著我的人來瘋兒子,故意雙腳踩在上面,做了一次自由落體運動,只聽「咔嚓」一聲,它一下子碎成了數塊。
  • 農村正在消失的3種「老物件」,老農:棄之可惜,留之亦無用!
    不得不承認,有不少古老的「物件」確實是存在於尋常百姓家的。遠的不說,就說20年以前的農村也已經與現在的鄉村生活無法比擬了。但是在村民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富裕的同時,反而卻對過去的一些「老物件」更鍾情了。很多人都說,過好日子了後,以前的苦日子就再也不想去回憶了。
  • 終南山觀音古洞113歲普光老和尚傳奇一生
    他在長白山裡制服過吃人的猛虎和惡熊,猛虎不聽皈依,還要吃人,老和尚就將其眼睛挖出,天天用烤土豆養活它,直到它八年後死去,老和尚還超度它往生了善處。終南山到處是直立的高峰險嶺,他們也沒有地方住,就找了一個老虎洞,把小老虎向外一扔,母老虎不服,撲上來拼命,也給打了出去(聽著好不慈悲啊,呵呵,可能這就是練武之人的習氣吧),把老虎們趕出去後,兩個人就在老虎洞裡住下來了。 終南山不象長白山,只有樹葉,沒有果樹,土質也不好,沒法和長白山一樣種土豆充飢,也沒有野果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