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故事片《點點星光》的綜合藝術構思
電影《點點星光》宣傳海報 出品方供圖
●祁海
編者按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刑場上的婚禮》《掬水月在手》《熊出沒·狂野大陸》《點點星光》等一批入圍優秀粵產影片表現亮眼,在影視業界內外引起熱烈關注。其中,以廣州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為真實原型的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獲得了最佳兒童片獎項,並將在2021年1月正式上映。
《點點星光》根據七星小學的孩子們「一根繩子改變命運」的經歷改編而成,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面對困難和挫折,頑強拼搏、勇於挑戰、從不輕言放棄的精神風貌。作為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紀實風格兒童體育題材故事片,該片在創作思路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何獨到之處,何以在佳片雲集的金雞獎評選中脫穎而出?以《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等作品為代表的粵產電影的突圍,又將為振興廣東本土影視創作生產、展現新時代廣東文化形象帶來怎樣的啟示?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駐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著名電影策劃專家、影評人祁海撰寫了影評予以分析和總結。
另一方面,肇慶精心打造的全國首部全景式包公題材大型原創廉政主題音樂劇《青天之端》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該劇改編自包拯為官端州期間的廉政事跡,憑藉扣人心弦的劇情、優美動聽的歌曲、頗具創意的舞臺呈現收穫觀眾好評,並斬獲多項大獎。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教授陳建森圍繞該劇在編劇構思、人物塑造、聲樂設計、舞美燈光等方面的藝術特色,撰文進行了梳理和點評。
此外,本期文藝評論還包括嶺南詩社原常委理事、廣東詩詞學會原常務理事、揭陽詩社名譽社長東籬香關於揭陽籍書法家林盛灼作品特色的賞析文章,敬請垂注。
金雞獎評委會由中國電影界頂級專家組成,格外看重影片的學術價值。
本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的獎盃,授予廣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點點星光》。這是一部投資僅有幾百萬元的小製作兒童片,能有多大的分量?學術價值體現在何處?答案就在於有新的美學追求。
《點點星光》取材於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跳繩隊勇奪世界冠軍的真實新聞,是一部紀實風格故事片,聚焦小人物,書寫大時代。
紀實美學,是電影美學流派之一,其強項是生活氛圍特別真實。但寫真人真事的故事片,容易混同於新聞報導,拍成枯燥乏味的流水帳。
《點點星光》善於「借力」助戰,開放門戶,將電影藝術的另外兩個美學流派也請進來,一是「影戲美學」,其強項是故事好看和表演生動;二是「影像美學」,其強項是畫面造型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以上三大流派各有長短。在一部電影裡能否同時呈現這三大流派的精華,使之交融互補?
難!三者「合併」,搞不好,會不倫不類,甚至互相排斥。能「三全其美」的國產片,近年來只有《奪冠》等少數佳片能做到,寥寥可數。
難得的是,兒童片《點點星光》也衝破了這個難關,拍得既真實又好看。
紀實性與戲劇性的平衡統一
這部紀實風格故事片並非紀錄片,很有「戲」,不是憑空編造,而是善於發掘真實生活中本身就具有戲劇性的生活素材,加以提煉強化,巧妙編織。
「傳奇傳奇,非奇不傳」,這是古代戲劇家李漁總結出來的一條創作經驗,文藝作品如具有傳奇色彩,容易引人關注,便於口口相傳,迅速擴大影響。
《點點星光》也有傳奇色彩,來自一則奇聞:位於貧困山鄉的七星小學,教學條件較差,學生多是留守兒童或外來工子女。但就在這家小學,體育老師賴宣治居然培養出33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0多項世界跳繩紀錄,不可思議,令人震撼。因為生活中確有其事,真實性和傳奇性並不矛盾,高度統一。
這部紀實風格電影,借鑑了戲劇化電影展示人物命運、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做到人各有貌,互不雷同。
片中的七星小學跳繩隊有一對雙胞胎小男孩,是留守兒童,父母出外打工,小哥倆與爺爺相依為命。編導根據人物的真實經歷塑造了一對孿生兄弟江海和江河,貫穿全劇,用弟弟的畫外旁白講述同學和老師,每一個人物都有故事,全劇結構就具有戲劇性,結構嚴謹,不會散亂。
《點點星光》不搞粉飾太平,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艱難曲折的一面:江海和江河的父母出外打工,很難見父母一面。小哥倆要讀書,還要照顧患重病的爺爺;宇翔的母親離家出走,小琴小學畢業就要輟學;跳繩隊教練杜老師被妻子逼他調回外地老家;支教的女教師任教一周就要求辭職;校長經濟困難,下班一回家就忙著養雞幫補家用;跳繩隊因缺乏經費,一度差點要解散,出國參賽沒有差旅費,險些泡湯……
儘管如此,《點點星光》並未一味地呈現片中人物命運的苦難和不幸,而是同樣真實展示了生活中人的純真情誼和美好追求,歌頌與展現的分寸把握得很好。
例如,最初宇翔、小琴瞧不起江海和江河,但小哥倆不記仇,當宇翔、小琴遇到麻煩時,兄弟倆及時出手相助,令宇翔、小琴深為感動,小琴幫小哥倆解決了運動鞋的難題,宇翔將取勝訣竅告訴了兄弟倆;柔弱的豐老師敢一人帶一群孩子出國參賽;教練杜老師外冷內熱,每天凌晨開摩託接學生回校訓練。跳繩隊出國參賽缺乏經費,老闆說杜老師喝一杯酒就贊助一萬元,杜老師一口氣喝了十七杯!影片的感情高潮戲,是孩子們趕到碼頭,以集體表演跳繩的獨特方式為杜老師送行……
《點點星光》有三個新鮮情節,在體育題材的影片中是少見的:一是兩位老師並非只會搞拼體力的魔鬼式訓練,為了給孩子們減負,他們想出改進訓練方式和跳繩械具的妙計,這種智慧之美飽含著關愛孩子的人情之美;二是杜老師發現江海冒充受傷的弟弟參賽拿了大賽的第一名,立即向裁判自曝家醜,取消了這一項比賽成績。他認為:「輸比賽不要緊,不能輸人!」此舉在當下尤為難得,令人感動;三是跳繩隊的打氣口號不是「加油!加油」,而是響亮的「嗷嗚!嗷嗚!」,這是「老虎」的花都方言,氣勢力度、地域色彩和兒童情趣全有了,堪稱是神來之筆!
以上情節均源於真實的生活,又新奇、有趣、動人。
該片中的演員是「全素人」陣容。江海、江河、宇翔、小琴和杜老師的扮演者就是七星小學的學生和教師,完全是本色表演。豐老師、校長、家長的扮演者也不是專業演員,因此,全片的表演沒有造作痕跡,質樸自然,很生活化,反而有感染力。
紀實性與造型藝術的巧妙融合
目前有一部分紀實性故事片為了追求所謂的「真實」,全片影像基調偏於粗陋灰暗,缺乏觀影的愉悅感,觀眾很難接受。
《點點星光》不走這個極端。該片真實感很強,但並非簡單實錄,視覺造型的設計也很講究,以豐富的表現手法體現豐富的兒童想像。
貧困山鄉的校舍農宅雖不漂亮,但該片卻另闢蹊徑,融入了許多展現形式美感的元素。如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是美麗的,霧靄環繞碧江,瀑布飛流直下,油菜花如金黃色地毯,橫生的大樹椏、大俯拍的田野阡陌和筆直鐵索橋勾勒了幾何線條美。劇中許多如詩如畫的鏡頭,既寫實又寫意,烘託人的精神之美:畫面的層巒疊嶂,山路廻轉,河流蜿蜒,暗喻師生們要經歷一番曲折,但前景是美好而光明的;黑夜中,老師和孩子們的一支支手電亮光,象徵著每一個人都是一顆小星星,一顆星會顯得很弱,當它們聚集在一起,就能匯成星河,彼此照亮對方的前路……
該片的跳繩鏡頭很多,如用常規拍法,肯定不如踢足球、打籃球好看。於是,該片在表現孩子們跳繩時,場景、角度、光效不斷變換,既有孩子們在風光秀麗的堤岸、鐘乳石溶洞前的平臺上跳繩的鏡頭,又有透過住宅門洞天井或從巖洞內向外拍攝跳繩的場景;既有用側臥視角拍攝跳繩的巧思,又有用投影(地面投影和日出剪影)表現跳繩的匠心;決賽表演的光效借鑑舞臺的追光照射,明亮的人物在深黑色背景的映襯之下,跳繩動作很鮮明突出,頗有視覺衝擊力。跳繩動作靈活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拍攝,加上靈巧的剪接,使得視覺效果很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點點星光》由一支80後和90後為主體的廣州創作團隊打造,以低成本拍出達到全國一流水平的電影,令人驚喜!
《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等廣州出品的電影在本屆金雞獎上斬獲頗豐,絕非偶然,是經歷多年儲備、蓄力之後的一次厚積薄發。近年來,廣州市政府出臺多項扶持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營造文藝精品(尤其是新人文電影)創作生產的良好生態,在文化領域也樹立起「廣州製造」的品牌,提升了廣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點點星光」不僅是劇中人物的希望之光,也是「南派電影」再振雄風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