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蒙恬30萬大軍北擊匈奴,奪取的河南地在哪裡?

2020-12-24 騰訊網

河南,簡稱豫,位於我國中部,和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接壤,河南因為歷史上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名---河南地,不太熟悉歷史的朋友,乍看到這個地名,一定會和河南聯繫起來。實際上,歷史上的河南地和河南相隔甚遠,二者之間除了名字比較相似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的關係。

圖-位於黃河之南的河南地示意圖

熟悉地理的朋友對陰山山脈都不陌生,它橫亙於我國內蒙古中部,位於 「幾」字形黃河的上方。陰山山脈西起阿拉善高原,東至多倫以西的灤河上遊谷地,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大馬群山等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峰。陰山山脈東西長約1200公裡,主峰為狼山西部的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

陰山山脈平均海拔在1400米到2300多米之間,不算太高,但是陰山南坡陡降,直接砸在河套平原上,落差達千米。這種特殊的地形使得陰山南北氣候差異比較大。陰山以北乾旱少雨、氣溫低;陰山以南則氣溫稍高、雨水要多一些。加上這裡黃河比較平緩,河水易於灌溉,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宜農宜牧,有「黃河九曲,唯富一套」說法。這裡便是中原農耕文明和蒙古高原遊牧勢力角逐的前沿 ,都欲得之。

圖-河套平原及周邊地形圖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秦國奮六世之餘烈,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開啟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但雄才偉略的秦始皇並不滿足於此,繼續開疆拓土,南攻百越、北卻匈奴。公元前215 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奪取河南地,公元前214年,蒙恬又渡河奪取黃河以北的高闕、陰山、北假中等地區。匈奴頭曼單于率眾北逃,史書記載「匈奴勢懾,不敢南面而望十餘年」。秦朝在取得的河南地設了三十多個縣,陰山以南地區納入大秦帝國控制之下。秦朝為了抵禦匈奴、鞏固在河南地的統治,在北方修築長城和秦直道。

圖-秦朝北擊匈奴示意圖

因史書對河南地的記載過於簡略,河南地到底有多大範圍語焉不詳,不過我們卻可以從點點滴滴的描述中做出分析和大致的判斷。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粗略地認為,河南地就是河套平原黃河以南的地區。實際上,這樣說並不準確。一方面,這樣說太籠統,只說了北部邊界,根本沒法確定河南地的範圍。再就是以黃河為北界的說法,也不準確。

河套平原主要有三部分構成,前套、後套和西套。秦漢時期,黃河在後套平原的幹流和今日有些區別,當時的黃河幹流河道在北河,即如今的黃河支流烏加河,秦時河南地在後套平原的北界便是此黃河古道。後來隨著泥沙和狼山山洪衝積,使得河床抬高,黃河的幹流南移。至於前套平原,之前為趙國領地,置九原郡和雲中郡,趙國滅亡後,領地被秦繼承。也就是說,在秦朝時,前套並不是河南地的範圍。

圖-後套平原上黃河支流烏加河曾是幹流

在蒙恬北擊匈奴前,秦和匈奴之間北部界線大致在秦昭襄王時修建的長城一線,河南地南界和東界大致以秦昭王長城為界,西起今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途徑固原、環縣、榆林等地,東至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點素腦包。河南地的西界比較清晰,大致從甘肅蘭州榆中縣一帶開始,以流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陰山山脈的黃河北流段為西界。綜合起來看,河南地的大致範圍就是從蘭州開始黃河北流段以東,秦昭王長城以北、以西,陰山以南趙國九原郡以西的這片區域。

圖-秦長城及河南地範圍示意圖

秦始皇取得河南地後,分兩次從內地遷徙人口約30萬至河套平原屯墾固邊。但是秦始皇死後,鎮守北疆的蒙恬也被秦二世胡亥賜死,秦始皇生前在北疆的布局被打亂,最終匈奴趁著秦末中原大亂之時,重新奪回河南地,雙方邊界基本上重新回到蒙恬北徵之前,秦始皇和蒙恬所做的一切都付諸東流。

西漢建立初期,實力並不足以從匈奴手中奪回失地,河南地暫時被匈奴所控制。直到漢武帝時,衛青率軍長途奔襲,迂迴至後套而後南下,出其不意發動進攻,一舉拿下匈奴樓煩、白羊部等河南地的土地。

圖-漢朝北擊匈奴示意圖

此後,漢武帝又花血本在後套平原這種當時一窮二白的地方建朔方城,置朔方郡,並遷徙山東貧民70多萬以墾殖戍邊,從此河南地納入漢帝國疆域之中。雖然成本很高,但是足見漢武帝的戰略眼光之深遠,因為河南地包括陰山對中原文明來說實在太重要。《九邊考》中也說過:「……故陰山為御邊要地,陰山以南即為漠南,彼(匈奴)若得陰山,則易以飽其力而內犯,此秦、漢、唐都關中,必逾河而北守陰山也。」

河南地作為內對一定範圍內區域的一個統稱,有些類似於「關中」、「河東」等,在河南地所覆蓋的地域慢慢由生地變成熟地,且分屬於朔方郡、上郡、北地郡等郡管理後,河南地這個特定時期的稱謂便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更多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北擊匈奴,真是因為「亡秦者胡也」的讖語嗎?
    秦始皇一統六國稱皇帝後,便想著萬世基業,長生不老,於是派方士盧生前往蓬萊仙山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沒吃想仙丹沒帶回來,反倒帶回了一條「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認為「胡」就是指北方的匈奴,為了秦的萬世基業,秦始皇果斷派蒙恬北擊匈奴。
  • 秦始皇漢武帝還有洪武大帝,這三位中國大帝有哪些共同點?
    秦始皇劇照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蒙恬將軍率30萬秦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裡」,硬生生從匈奴這隻老虎嘴裡,奪取了河套地區。
  • 中國歷史上的勁敵匈奴,為何秦軍能輕易戰勝,而漢軍則十分艱難?
    公元前215年至公元前213年,蒙恬將軍將匈奴擊敗後開始築起了長城,也就是說,秦始皇擊敗匈奴只用了三年時間,而西漢自公元前200年,劉邦的「白登之圍」開始一共花了127年才勉強獲勝,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先看看這兩個國家是怎麼對付匈奴的?北方匈奴一直是秦始皇的心腹大患,他直接派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
  • 深度剖析秦始皇算不算千古一帝
    首先說一下秦始皇的成就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力併吞六國,統一華夏民族秦始皇嬴政繼承王位後,勵精圖治,耗費了十年時間掃滅了六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結束了戰國時期戰亂所帶來的災難!為民族的長期發展和穩固帶來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可以齊心協力地對付外來勢力,防止匈奴趁亂之時進軍中原!
  • 「匈奴未破,何以家為」:「匈奴」是什麼民族,現在是哪裡?
    現在說匈奴,主要認為他們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上, 早在秦朝,秦始皇就視雄踞北方的匈奴為心腹大患,不惜建立了長城以抵禦匈奴的侵擾,還派蒙恬率領大軍長期駐守邊關。 在漢代,匈奴發動了「白登之圍」這一重大軍事行動,把漢高祖劉邦打得只能獻金投降。
  • 當漢武帝在西域鑿空、北擊匈奴時,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幹什麼?
    對外,東並朝鮮,南吞越南,西域鑿空,北破匈奴,完成了從秦始皇開始的大一統。那麼,漢武帝時期,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幹什麼?漢武帝北伐匈奴之時,塞琉古王朝和安息帝國正在爭奪西亞的霸主。至公元前100年左右,塞琉古王朝西有羅馬,東有安息,內外交困,只剩敘利亞一隅之地。至公元前64年,羅馬的龐培將敘利亞並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塞琉古王朝亡。
  • 匈奴人到底從何而來?誰是匈奴最偉大的首領?讓匈奴馳騁蒙古高原
    匈奴人匈奴人《史記*匈奴列傳》直接把匈奴人歸結為「夏后氏之苗裔」,說匈奴人的祖先叫「淳維」,是夏桀的妾所生的兒子。匈奴單于給漢朝皇帝寫信的時候稱自己是「天所立匈奴大單于」、「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匈奴敬奉天地、祖先、鬼神,每年五月都要大會龍城,祭天地、祭祖先、祭鬼神。匈奴非常尊崇天地日月,單于朝拜日、夕拜月,打仗的時候月盛則攻戰、月虧則退兵。史載的匈奴首個「單于」是頭曼單于。頭曼單于把匈奴的氏族制度變成了國家體系。
  • 被後人稱為「暴君」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而且我們還可以去查看歷史資料,秦始皇在位期間從未枉殺一人,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殺秦王」,是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去做的,這件事之後,秦始皇非常氣憤,恨不能要把燕國生吞活剝了,可是秦朝的大軍打下燕國之後,秦始皇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私憤,殺害燕國諸侯王和權貴們,當然更不用說他會屠殺燕國的人民了。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外國的話,整個中亞包括部分歐洲有很多地區都算是匈奴人的後代,尤其是匈牙利,首都廣場上還有北匈奴首領阿提拉的銅像。但是,注意,他們都只能算是匈奴的後代,匈奴這個族群早已消失。歷史上,匈奴曾經有兩次高光時刻,第一次是秦末漢初的時候,冒頓領導的匈奴帝國。
  • 讓東西兩漢皇帝頭痛的「匈奴」,今天是哪個民族,你可能都想不到
    匈奴是一支遊牧民族,由於常年生活在荒漠上,天性勇猛強悍,從西周開始匈奴就已經侵擾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犬戎部落就攻陷了鎬京,到了戰國時期,又有林胡、樓煩、匈奴,為了防止他們進犯,秦始皇就開始修築長城。
  • 嬴政的赫赫武功,遠不止滅六國,還有北擊匈奴,南平百越
    其實,嬴政的"赫赫武功"可不止是歷時十年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六國(從前230年滅韓俘虜韓王安到前221年滅齊俘虜齊王建),正式締造了大秦帝國後,嬴政還建立了兩大輝煌"武功",一個是大夥有點熟悉的北擊匈奴,一個是大夥可能不太熟悉的南平百越。在嬴政滅六國的十年中,匈奴的頭曼單于趁中原大亂迅速發展自己的勢力,不斷南下劫掠。
  • 秦朝覆滅的原因不止暴秦:秦始皇埋下兩個隱患,百萬秦軍去了哪?
    一、神秘消失的秦軍 秦國用武力奪取天下,靠的就是百萬秦軍。在秦始皇滅掉最後的諸侯國——齊國後,秦國有接近100萬大軍,分布在整個秦國境內。
  • 30萬秦軍大勝,秦始皇為何下令原地修長城?也不打匈奴了
    公元前215年在內蒙河套地區,蒙恬大將軍率領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殊死搏鬥,最終秦軍獲得了勝利,讓野心十足的匈奴們不敢再戰,灰溜溜的逃回了大漠,可秦始皇卻沒有下令繼續攻打他們,30萬秦軍原地待命轉攻為守,竟然就地取材修建起了長城,這秦始皇是怎麼想的呢?
  • 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的匈奴,怎麼短短十年間,就搞出了白登之圍?
    蒙恬是秦始皇時的名將,在秦始皇的任命和支持下,蒙恬北擊匈奴,把匈奴人打得一敗塗地,迫使匈奴人不得不遠遁。秦二世胡亥襲號為帝,蒙恬因是胡亥「老師」趙高的對手,而被迫害致死。蒙恬死後十年,漢代秦而立,漢高祖劉邦再次北擊匈奴,結果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我們真的了解秦始皇嗎?
    可是現在慢慢地好像不太一樣了,通過對歷史的進一步挖掘和研究分析,很多歷史細節漸漸浮出水面,讓我們更加全面的認識了這位統一六國的始皇帝。從而使很多人開始對秦始皇的評價更加的客觀和公正了,甚至於很多人都覺得秦始皇不僅僅是一位統一六國擁有雄才偉略的皇帝,還是一位難得的英明皇帝。那麼為什麼秦始皇可以一掃六合?
  • 被中國打跑的匈奴人,最後都去了哪裡?歐洲有個民族跟他們很相似
    ——《匈奴歌》 說起匈奴,相信大家對它並不陌生。 這是一個隨牧而居的民族,一共經歷了十八任單于,直到公元前36年,才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每當季節更替、水源地發生改變時,匈奴人便遷徙到適宜居住的地方以維持生活。
  • 南匈奴融入中華各民族之中,那麼北匈奴遷徙到哪裡去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公元前 215 年,大將蒙恬率 30萬軍北徵匈奴,收復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並修築長城,以抗北方匈奴。 秦二世胡亥的荒淫無道,伴隨而來的秦末亂世和楚漢之爭,中原大地兵連禍結,昏天黑地。匈奴則趁此良機逐步統一,發展壯大。 李牧和蒙恬取得的成績,因此被徹底抹去。
  • 大秦帝國之天下正在熱播,秦始皇一生幹了哪些事?梳理一下
    22歲—29歲重用了尉繚、李斯等人積蓄秦國國力。  30歲秦王派內史騰攻韓,韓國滅亡,設穎川郡。  31歲派王翦、揚端和進攻趙國。收買郭開,用反間計使趙王斬李牧、廢絀司馬尚。  32歲秦軍攻克趙都邯鄲,趙國滅亡。設立邯鄲郡。  33歲荊軻刺秦失敗,秦王令王翦、辛勝大舉伐燕。  34歲王翦攻克燕都,秦將王賁(王翦之子)攻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