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了哪裡

2021-02-15 康老的黨八股


11月12日,也就是今天,下午5點,金庸先生的追悼會在香港殯儀館舉行。按老人家生前意願,這是一個嚴格控制範圍的私人葬禮,只有生前好友才能到靈堂悼念。即便如此,一陣喧囂也是免不了的。

金庸嚮往的人生「大鬧一場,再悄然離去」,真要悄然離去,以老先生的成就和影響力,那是做不到的。

我看了網上的新聞報導,其中北大、浙大、許鞍華(她曾執導《江南書劍情》《大漠恩仇錄》)敬贈的花牌上寫有「往生極樂」,他們是懂佛教,也懂老先生的。

金庸先生去了極樂世界。在佛教的知識體系裡,極樂世界是當今世人死後最好的去處。

金庸信佛,天下皆知。但是,讓絕大多數讀者意外的是金庸對佛教感興趣進而深入鑽研最後皈依佛教的精神世界,卻是相當晚的事了,時在1976年。此時的金庸,已經52歲。

在讀者的印象裡(也包括我),總以為金庸知佛、信佛、學佛應該是在他年輕或更小的時候,否則他在小說裡不會對佛教和寺廟有那種深厚的感情和精當的解讀。雖然那時候金庸還沒有信佛 ,但也能寫出佛教的三味。也許,這就是佛教裡說的宿慧。

那一年,金庸最為喜愛和看重的大兒子査傳俠因情所困,自殺身亡。金庸在《倚天屠龍記》的後記裡,用極其質樸的語言,緩緩道出了這段內心的極大傷痛。

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金庸的痛苦無法排遣,只有向宗教尋找慰藉和答案。遍覽各大宗教典籍,當然包括《聖經》……,金庸發現他的問題只有在佛經中才能找到答案 。

金庸深入佛教經藏的路徑與絕大多數中國佛教徒不同,第一他是自學,純靠自己帶著疑問,摸索入門。第二他最早讀的竟是英文大藏經。以金庸的學問,直接讀中文佛經,也感到詞義豐富難解,所以他乾脆從英文翻譯的《阿含經》讀起。佛教原典為巴利語,英文佛經是從巴利語翻譯而來。金庸英文頗好,看英文佛經覺得更加清晰明了。這並不奇怪,著名網人蘆笛也說,他讀英文佛經感覺比中文更容易懂。一讀之後,金庸接受了佛教對宇宙眾生運行生滅的描述和解釋。

按佛教的判教,《阿含經》是佛陀親口所說,屬於最早流傳的原始佛教,是後來各宗各派的基礎。金庸從佛陀親傳的《阿含經》入門,在佛理上打的基礎可能比絕大多數佛教徒都要紮實。

佛教對於世人最大的啟示,或稱作用,莫過於「了生死」。萬物有生必有死,六道輪迴,三界流轉,死亡不過是一個旅程的開始。只有心地光明通透,面對死亡來臨時,才能從容鎮定,安然離去。

佛教對人死亡的原因,大致歸為三類。

一是壽盡死,就是人機體的自然生命走到了盡頭,壽數已盡。壽數由宿世業報、前世業力所定。所謂壽終正寢,就是壽數耗盡。

二是福盡死,顧名思義,人所享受的福報已用盡,無法載支撐人的壽數。通俗的說,人的經濟條件無法維持人的生命。 所謂福盡而死,多半都是凍餓而死。  因此佛教規勸世人珍惜福報,感恩惜福,不要揮霍浪費,不要在壽數未盡時耗儘自己的福報。

三是未舍不平等死,其中又分多種原因,大意是由於不當舉動或不健康的習慣導致死亡。

這次金庸與世長辭,屬於壽盡,本已不易,身邊人看到的是含笑而逝,這是佛教所述更難得的瑞相,他老人家應該是去了極樂世界。

金庸先生的晚年,也許精研淨土了吧。

在佛教界裡極有聲望的大德黃念祖居士在1992年辭世。臨終之際,黃老已口不能言,但哂然一笑,全無掛礙,安詳示寂。

生前威風凜凜,叱吒風雲,甚至翻天覆地,手弄乾坤的大人物於歷史上不在少數。但在命終之時,能帶著笑容離開的,又能有幾個?

相關焦點

  • 古龍比金庸好在哪裡?
    以上算是我讀金古過程的簡介,今天我推崇古龍,並不代表就否定金庸,我仍然推崇金庸為空前的武俠大師,他的文字,一千年後必將與唐傳奇明清小說等並列,成為中國文字史上的豐碑。與他同時成為豐碑的,必有古龍。綜合來說,我認為兩人的定位是:金庸大師,古龍天才。
  • 金庸比古龍厲害在哪裡
    我印象裡全網武俠迷中金庸粉絲起碼有七成以上,佔壓倒優勢,古龍約兩成,剩下不到一成梁羽生、溫瑞安等去分。雖然同是被主流評論邊緣化的武俠迷,大家理應同仇敵愾、團結對外,但也有內部矛盾,最重大的分歧是金庸和古龍誰更厲害?誰是真正的武林盟主?我記得每次都是古迷率先挑起這個問題,因為金迷從來不認為還有這種問題的存在。
  • 黃裳創出《九陰真經》之後去了哪裡?金庸:他收了一個徒弟很牛
    本期話題我們來說說金庸筆下一個牛人,他自學成才天下無敵,他所創的武學能夠比肩整個少林寺藏經閣。沒錯,他便是《九陰真經》的創作者——黃裳。相信說起《九陰真經》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射鵰》《神鵰》中它可是佔據了頂級武學的主導地位。
  • 金庸 揮手自茲去
    他常在深更半夜被媒體的電話吵醒,問金庸是不是不在了,請他去問問怎麼回事。他每次都被嚇一跳,電話打過去,金庸健在,他才放下心來。兩人聊起「去世」的烏龍,金庸從不生氣,總是一笑而過,「他覺得人總是要死的。」倪匡告訴媒體。 2013年,金庸89歲。那是一個肉體瀕臨極限的年紀,倪匡對外界提到的信息卻很樂觀,他說自己半個月和金庸見一次面,「查先生健康沒有問題,他胃口比我還要好。
  • 《鹿鼎記》到底爛在哪裡?金庸死忠粉來分析分析
    作為一個金庸全系列紙質版收藏者,金庸原著死忠粉,陳小春版鹿鼎記一年一回顧百看不厭觀眾,鹿鼎記開播第一天卡點觀看者,我坐不住了。到了該吐槽的時候了!從一說書就不樂觀了,你說這不是猴誰信呀?張一山從一開始演技就浮誇造作,聲音全程是卡著一個公鴨嗓子嘎嘎嘎嘎。總結起來就4個點,演技浮誇、改編稀爛、無視原著、質感廉價!
  • 往後餘生 | 夏夢走後整兩年,金庸去了.
    金庸為夏夢量身打造電影《王老虎搶親》,並任導演。1959年,追求夏夢無望的金庸離開長城,創辦《明報》,從創刊號開始連載《神鵰俠侶》。1967年,夏夢宣布息影,離開香港,移居加拿大。1969年,金庸開始創作封筆之作《鹿鼎記》,直至1972年完成。1976年,金庸與朱玫離婚,並娶年輕二十九歲的林樂怡為妻,恩愛至今。
  • 金庸愛情地圖:15對CP在哪裡邂逅?
    你有沒有想過:靖哥哥是在哪裡遇見蓉兒的?大地理館繼推出《金庸武俠門派地圖》後,再次以地圖的方式解讀金庸的武俠世界:我們統計了15對CP的相識地點,便有了這張《金庸小說主角邂逅地圖》:郭靖黃蓉相識在張家口、張無忌趙敏相遇在沙漠、令狐衝見任盈盈在亂墳崗……文字撰寫|鬼箭羽地圖製作|蘇見羽內容校對|蕭璇子段譽&王語嫣:從大理到蘇州
  • 金庸武俠劇越翻拍越爛,大陸劇組到底比香港TVB差在哪裡?
    這部劇的評分也始終保持著2.5分左右,可以說是刷新了金庸武俠劇分數最低分數。翻拍再難出經典,大陸和香港TVB差距在哪裡金庸武俠劇自帶流量在國內金庸小說的書迷很多,而金庸武俠劇的粉絲群體更是龐大,觀眾基礎十分的好,所以翻拍金庸劇,省下了很多的宣傳,自帶熱點。
  • 金庸群俠傳5遊戲攻略 金庸群俠傳5郭靖在哪?
    導 讀 人氣單機遊戲《金庸群俠傳5》在1月份正式發售了,各位進度都到哪裡了呢?近期有玩家和小編反應,卡關了,找不到郭靖在哪,在莊園也看不到郭靖出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這些「金庸經典名句」,金庸從沒說過
    金庸逝世兩周年祭,各媒體都喜歡發一些類似「金庸小說經典名句」的名句,然而這些「金庸小說經典名句」,有多少真的來自金庸小說呢?
  • 金庸武俠地圖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魂歸道山多少人百感交集對武俠迷而言 這是武俠時代的終結和輓歌而對於伴隨著金庸小說、影視劇長大的一代人這是少年時代的遠去和終結作為民間文化的武俠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寫出了「江湖」無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什麼師徒名份
  • 金庸愛情地圖:他們在哪裡邂逅?
    接下來到了金朝都城中都大興府,也就是今北京城,黃給郭哥哥留下小紙條,讓他去城西十裡的湖邊,現實中金朝都城以西倒是真有個湖,就是今西客站附近的蓮花池。於是,二人飛快地上演了一段「北京愛情故事」然身後有人輕輕一笑,郭靖轉過頭去,水聲響動,一葉扁舟從樹叢中飄了出來。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髮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色細帶,白雪映照下燦然生光。
  • 金庸此去,武俠的接力棒,就完全交給後輩了
    金庸走了!金庸,走了…… 金庸,這個名字意味著什麼?「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一部《越女劍》,15部武俠小說構築了金庸的江湖,風靡全球華人。放眼華語通俗文學,金庸是站在頂峰的男人。不少人笑稱金庸小說是「爸爸去哪兒」系列,卻不知這背後藏著多少哀痛!《鹿鼎記》裡面,陳近南死的時候,素來嬉皮笑臉沒心沒肺的韋小寶嚎啕大哭。他生來沒父親,心底早已把師父陳近南視作父親。而此時,「韋小寶這才意識到:自己終究是個沒父親的野孩子。」其實,金庸寫的都是自己。
  • 偷笑:金庸小說裡的大俠們的錢從哪裡來?
    原來那寶官作弊之時,手腳雖快,卻哪裡瞞得過胡斐的眼光?他雖瞧不出那寶官如何搗鬼,但料定三枚骰子定是給他從「大」換成了「小」,他左手推動銀兩之際,右手伸到桌底,隔著桌面在盅底輕輕一彈。三枚骰子本來一枚是三,一枚是一,一枚是五,合共九點。他這一彈力道用得恰到好處。三枚骰子一齊翻了個身,變成四點、六點、兩點,合成十二點「大」。胡斐掙了萬兩銀子,但是問題在於攜帶不便。
  • 「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兩個渣渣大搖大擺在對方的地盤大聲嘲諷武俠世界裡武力值最高的群體,太監,天地會的人在大街上喊我們是天地會的快開門啊,老謀深算的高手一定要先告訴對方我的弱點在哪裡再開打,要幹倒鰲拜的康熙先幹為敬把送給鰲拜的蒙汗藥自己一口悶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版《鹿鼎記》的劇情,我想就是,一個大傻子在揚州遇見一小傻子,倆傻子一起去北京,被一個老傻子弄進了皇宮,小傻子遇見了一個穿黃色保暖內衣的二傻子和他的妹妹女傻子
  • 金庸,那個捧回兒子骨灰的父親,也終於去了……
    成婚後不久,金庸夫婦南下香港。所以,當他問是否知道另有通道之時,她咬著下唇,微一沉吟,低聲道:『我的性命是你救的,好,我帶你去。』在隧道裡,電光火石之間,張無忌看清了她的容貌,原來既非跛足,亦不駝背,雙目有神,修眉端鼻,頰邊微現梨渦,直是秀美無倫。他嘆了口氣,道: 『原來你···你這樣美!』她笑著告訴他: 『公子爺,我叫小昭。』故事的一切,從這裡開始。」
  • 虛竹晚年去哪了?張無忌因他走上人生巔峰!原來金庸早已暗示
    對這個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人,我們總喜歡研究他的來歷,研究他一生的所作所為,但一旦遇到我們無法解釋的事,我們便稱他為神明的指點,就像金庸寫過一部小說,張三丰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代表,可是到了晚年,大家都找不到他,所以大家都說他成仙。而在天龍八部中,到了後期,實際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說是在佛道內功方面的全面精進。這位男子,不是蕭峰虛竹,也不是掃地僧,而是虛竹。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當時,以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我們依然會記住字裡行間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一種作品在歲月中閃耀洗禮。如果我們要研究武俠小說,許多人必然會把金庸和古龍相比較視為武俠小說的優秀作品,然而從地位和影響力,古龍似乎已經無法超越金庸。
  • 【回憶殺】致敬金庸——經典RPG《金庸群俠傳》
    所以,我覺得金庸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據香港媒體報導,武俠泰鬥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金庸生前被媒體報到「死亡」多次,自己也笑稱「我都死了 20 多回」,這次是真的走了。有人曾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 金庸群俠傳5物品修改教程 金庸群俠傳5怎麼修改物品
    導 讀 武俠單機遊戲《金庸群俠傳5》自從上市已來就贏得了玩家一致好評,各位都有玩家到哪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