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與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自願守墓58年,用一生述說王二小

2021-01-08 史上最好看1

1929年王二小出生於河北省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的本名其實並不叫王二小,只因為他是孩子們中間的孩子王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二小。在他11歲那年,他的父母便雙亡而他淪為了孤兒四處要飯,在四處要飯的期間他常常與抗日軍民有過接觸,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王二小也明白了抗日的重要性,隨後加入了抗日兒童團。

加入兒童團的他常常會在日本人掃蕩必經之路的山坡上放牛,為八路軍站崗放哨,抽空還會給八路軍割草、送信等等力所能及的事,不過這平和的生活卻在1942年的秋天發生了改變,這一天和往常一樣,日本人再次出來掃蕩,而當時正在放牛的王二下與他的同伴史林山早在山坡上看到了這群來勢洶洶的日本人。

於是二人決定先讓王二小盯著鬼子的動向,而史林山則回村通知鄉親們進行轉移。王二小深知單憑鬼子的行軍速度,恐怕大家還未來得及撤離便與鬼子正面碰上,為了讓鄉親們有眾多的時間可以撤離,王二小依然自顧自的假裝在山坡上放牛吸引鬼子的注意力。而此時在山口迷路的日本人,也發現了這位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男孩。

日本人立即抓住了王二小並命他帶路,為了不讓計劃被日本人發現,王二小還故意裝出了十分害怕的模樣,不情不願地走在日本人的前頭,悄悄地將日本人帶到了八路軍的包圍圈。此前經過史林山的通風報信,八路軍早已在此做好了伏擊。面對從四面八方突然傳出的槍響,日軍深知自己上當,一氣之下用刺刀刺死了王二小。

而這個場景正好被與他一同放牛的同伴史林山撞見了。據他的回憶,當時他看到王二小被眾多的日軍所包圍,但是由於日軍忙於對付八路的意外襲擊並沒有立即處決了王二小,不過此時的王二小卻突然抱住了一名日軍的腿,想同他一起摔下懸崖,最後卻由於王二小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而且身體過輕,反而被日軍用刺刀刺穿了身體,從幾十米高的懸崖上扔下。

這一場景對當時還是小孩的史林山來說卻是一生中最大的陰影。在他看來如果被日軍看到放牛的是他不是王二小,那麼當時被日軍刺死的人就一定會是他了,而王二小主動選擇在原地放牛則是給了自己活下去的機會。從那以後對於王二小史林山總是抱有敬重以及感恩之心。

王二小逝世後,村民從懸崖底將他的屍體帶回了村子,村民們也為這名少年英雄置辦了葬禮,讓他入土為安,而在王二小被安葬完後,史林山的守墓生涯也就此開啟了,為了報答王二小的救命之恩,他從來都沒有選擇放棄,為王二小守了整整58年的墓。

平日裡史林山不僅要守墓還是負責宣傳王二小事跡的宣傳員,史林山還曾表示只要他還活著,那麼便會將不斷地將王二小的故事宣傳出去。而且史林山還總會擔心王二小在地下會不會孤單,經常會坐在他的墓碑旁,為他講述村裡的變化,給他講中國又有了哪些新變化。在他心裡因王二小平日裡的照顧,二人雖然並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卻早已視彼此為好兄弟。

相關焦點

  • 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目睹王二小犧牲慘烈,自願守墓58年
    雖然他死在了日軍的刀下,但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記住了他,記住了這樣年一個年僅13歲的民族英雄王二小。不過這次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王二小,而是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史林山,他目睹了王二小犧牲慘烈的過程,自願為其守墓58年。《想念放牛郎王二小》中這樣寫王二小:「你看暮色已經降臨了,怎麼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呢?」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目睹王二小壯烈犧牲,自願守墓58年
    他目睹了王二小的壯烈犧牲,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他就是史林山。01王二小犧牲之後,人們都稱他為小英雄,並在46年後被封為烈士,就這樣,13歲少年機智引誘日軍的偉大事跡便被傳開了。但日軍反應極其迅速,拿起尖刀刺穿了王二小的身體,隨後日軍將他挑了起來,扔到了幾十米高的懸崖中。這一幕經常在史林山的腦海中回放,他常常想,王二小當時把自己推開,就是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自己。這樣救命的恩情一直被史林山牢牢記在心中,這一記就是幾十年。
  • 當年與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王二小犧牲,自願守墓58年
    在當時王二小犧牲的時候只有13歲,但今天小編跟大家講解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並不是王二小,而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將日本侵略者將要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他親眼見證了王二小小英雄的犧牲,隨後他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的時間,這個人他就是史林山。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60年,89歲仍堅守
    後來抗日勝利之後,當地政府為了紀念王二小,同時將他作為孩子們的標榜,為他在犧牲處設立了紀念碑,石碑後面刻著王二小所做出的貢獻。紀念碑的四周很乾淨,並沒有雜草叢生。這一切都歸功於一個老者——史林山。他是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與王二小一樣,曾是當年兒童團的一員,現如今已經是89歲高齡。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王二小的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年幼時對他十分懂事,只是命運對他不太好,親人們因戰亂饑荒相繼死去,但王二小卻流亡海外,被村民救起,人們見他乖巧懂事,便請他幫忙放牛。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般不與兇猛的日軍正面作戰,多以遊擊戰為主,常常把根據地設在農村隱蔽處,既能團結農村人民,又能在鬼子到村子裡去掃蕩搶掠時,幫助人民進行抵抗,免遭屠殺。
  • 王二小13歲為國犧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令人感動不已
    引言有人曾說過,時間是最長情的告白,能用一生的時間去做一件事令世人十分感動。友情無價,尤其是艱苦歲月裡過命的友情。有這樣一個人,好友把危險留給自己,而把生機留給他人,這個好友就是王二小,他的朋友史林山因為這段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友誼而為王二小守了58年的墓,堅持訴說著王二小的故事。正文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因為我們小學都學過王二小的課本知識。王二小的真實名字叫閆富華,出生於1929年。王二小的故事和人物原型就是由閆富華的故事而改編成的。那王二小又是如何和史林山認識的呢?
  • 他犧牲時年僅13歲,讓日軍全軍覆沒,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
    雖然清苦,但家人十分疼愛他,為了讓他吃飽,自己寧願挨餓。可是他的家人因為生存條件惡劣,不久就病倒相繼去世了,這剩下這一個王二小。 村民們可憐他,便讓他去放牛。當時他所在的村莊有一支八路軍隊伍,八路軍也同情他的遭遇,便讓他加入了兒童軍。這一天,王二小與好友在山中放牛,遠遠便看到了鬼子的部隊。
  • 王二小的放牛小夥伴,替他守墓60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曾經恩情
    但很快這種想法就隨著"七七事變"的到來而改變,1937年,自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的日本迅猛出擊,妄圖用三個月的時間拿下全中國。 1942年10月25日,王二小跟史林山像往常一樣在山上放牛,結果遠遠看到山下的道路上一支隊伍,人頭攢動看上去人數還不少。史林山有些慌亂,這些普通小百姓最怕就是看到那些個不知身份的軍隊,但王二小想的比史林山更多,他已經發現這些其實是侵華日軍。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成了孤魂
    英雄不論長幼,有志不在年高。膾炙人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雖然人盡皆知,但是在王二小死後,他兒時的小夥伴卻依舊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他,英雄背後的故事同樣藏著一位英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在王二小犧牲後的幾十年依舊讓人潸然淚下呢?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他被害,自願為其守墓60年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每當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我們的鼻頭就忍不住一酸,78年前,那個年僅13歲的孩子,為了保護村民們,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至今日,我們都不曾忘記他。但鮮有人知的是,當年王二小並非一人在放牛,其實他的身邊還有一個同伴,他在親眼目睹王二小犧牲後,自願為他守墓60年,他就是史林山。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同伴為他守墓58年,稱活著就會一直守
    小學時有一篇詩歌,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頌揚的就是抗戰時期我國的一位小英雄王二小,但當時那件英勇事跡,並非單單由王二小一人完成。 後來,王二小的父母病倒了,不久就逝世了,年僅11歲的王二小成為了孤兒。為了生存下去,他開始了自己的逃荒生活。在逃荒的路上,他聽說在插箭嶺的南邊有軍隊駐紮,他便跋山涉水的來到了南馬莊的狼牙口村,到達後他就病倒了。不過幸運的是,路過的村民發現了他,並把他給救了回去。
  • 王二小的放牛同伴,守墓60多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救命之恩
    不得不說,史林山和王二小一樣優秀,但是他本人卻一直對王二小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為王二小守墓60多年。因為戰亂,王二小成為了"孤兒"在一座陵園中,有一位白髮蒼蒼,身子有些佝僂的老大爺,正神色悲傷的站立在一塊碑位前,碑上刻著幾個字:"王二小之墓"——就是那個憑著一己之力,與幾百名敵軍周旋良久,最終不幸犧牲的"放牛郎"。而這位老大爺其實就是王二小的搭檔,史林山。
  • 王二小墓地現狀: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義務守墓59年
    像王二小的故事成為經典,成為教育少年們的教案,他的一生讓人難以忘懷與心生敬佩,祖國迎來勝利的那一刻,獲得解放的那一剎那,王二小的報導也從大街小巷開始衍生,幾代人的口口相傳,早把王二小刻在每個人心中的英雄紀念碑上。如今那個少年英雄的墓碑,還在那塊他守候一生的地方。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看到王二小的名字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會自然而然在心中響起。不過這首歌可不是講孩子調皮的故事,接下來畫風一轉,王小二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
  • 300年的袁崇煥墓,第17代最後一位守墓人去世,一生奔波為守墓
    而袁崇煥去世時在《明史》中有記載: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城百姓,從劊子手爭取之。劊子手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膛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間,由且唾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之。骨肉俱盡,只剩一首,傳視九邊。悲哀啊!但也正是因為袁崇煥之死,直接導致了皇太極在攻打之時如入無人之境,明朝才會覆滅。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同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就有一位少年,大敵當前時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抗日大部隊爭取來了轉移的時間,他叫「王二小」。其放牛同伴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為他守墓六十餘年。在烈士陵園中,經常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會神色悲傷的站在一座墓前,他是墓主人的「搭檔」,墓裡躺著的正是以一己之力與百餘敵軍周旋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467年,家族守墓人
    第二次見到外人鄭嘉勵,他小跑著回屋,拿出身份證、市民卡、老人證,點著證件上的字眼,這就是他的名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和考古隊在九峰山下發掘九峰禪院遺址,考察周邊遺蹟時,經過了這座墓。幾根粗壯的竹竿頂住了墓的身體,它已垂垂老矣,嚴重的駝背,幾乎呈45度的傾斜,被山坡擠壓得非常厲害,如果不是守墓人用杆子頂住,墓面早就倒了。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因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並非他貪玩丟掉了牛群,而是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位童子的勇敢奉獻。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出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農家庭,要是活到今天,也應該有91歲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往往無法自持,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
  • 《銀之守墓人》將於2017年第二季度播出!
    這兩個問題,每天要被讀者問很多遍」,《銀之守墓人》作者這樣告訴小編。  2016年5月1日,在騰訊動漫平臺上連載近一年半的《銀之守墓人》人氣突破5億,持續保持國漫前五的位置。優秀的表現讓這部熱血遊戲戰鬥題材漫畫獲得動畫化、遊戲化的資格。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的背後是一個孩童英勇的獻身。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他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倘若是活到如今也該有91歲的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