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飛,威加海內兮歸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取自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表達了詩人對賢才的渴求,平定四方的帝王之心。
從歷史上看,平定四海之亂的英雄並不多見,但能平定一方局勢的將領卻不計其數。近現代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許多愛國英雄,他們為保衛腳下的土地,英勇地衝鋒在戰場上。有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他以機智和勇敢保衛家鄉,也為消滅敵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牛娃的故事,原名叫閆富華,生於河北保定。王二小的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年幼時對他十分懂事,只是命運對他不太好,親人們因戰亂饑荒相繼死去,但王二小卻流亡海外,被村民救起,人們見他乖巧懂事,便請他幫忙放牛。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般不與兇猛的日軍正面作戰,多以遊擊戰為主,常常把根據地設在農村隱蔽處,既能團結農村人民,又能在鬼子到村子裡去掃蕩搶掠時,幫助人民進行抵抗,免遭屠殺。
那個時候,日本人經常到河北保定附近的村莊去掃蕩,他們既是來尋找隱蔽的八路軍,也是來掠奪百姓的糧食和資源。
那時,河北保定市的八路軍根據地是抗日根據地,鬼子到村裡去掃蕩時,百姓們會儘可能地為八路軍提供掩護,在此期間曾出現過許多平民英雄,當時王二小就是留下來幫助八路軍抗日的人之一。王二小對當地的八路軍戰士非常熟悉,戰士們非常喜歡這個聰明的孩子,他們會給孩子們講前線的故事,村民和戰士們的關係也非常好。
聰明的王二小非常珍惜和戰士們相處的時光,他還多次向八路軍戰士們請求,讓他們下命令,給他幫助的機會,最後王二小成功地加入了兒童團,在山裡放牛,暗中幫助戰士們放哨。
每天王二小都在山上仔細觀察遠處的動靜。某天,王二小和兒童團的小夥伴們在山坡上放牛,看見一隊兇猛的鬼子向村子衝來,看著他們一步步逼近八路軍營地,這群孩子緊張而憂慮。
王二小當機立斷,決定往前方引開鬼子,以便八路軍能夠進行戰略部署。可是這樣危險的行動,多一個人去多一份危險,於是王二小騎上牛車前去阻擊日軍,同伴們又趕來通知戰士。
王二小機靈機靈地繞到了鬼子面前,在他精湛的偽裝下,鬼子絲毫沒有察覺。二小沒料到,鬼子們又逼問他的村莊去哪兒,八路軍在哪兒,於是王二小就慢慢騙取了鬼子們的信任,把八路軍提前布置好的埋伏圈送到了山裡,這就是八路軍事先布置好的埋伏圈,很快就成了這群鬼子的安葬地。
沒多久,同伴們已與戰士們圍住了這座山頭,這時鬼子才發現事情並不簡單,他們威脅王二小要走的路,還想用王二小作人質來脅迫八路軍。就在此時,王二小英勇地撲向了鬼子,與其搏鬥,可惜力量懸殊,拿著劍的鬼子,將這個小英雄的胸膛刺穿。
後來八路軍戰士發動了猛攻,把來的鬼子全速殲滅。等他們找到王二小時,王二小已經永遠地離開了他們,他的身體就像一塊破布一樣躺在一塊大石頭上。
那是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在那首由劫匪創作的歌曲《唱二小放牛郎》中表達的意思是,山坡上的牛還在吃著草,可是牛娃已經不在了,多少年來引起人們對王二小的深深思念。
爬上茂盛的山坡,經過一棵高大的樹,英雄王二小的墓碑就安放在這裡。而且在這個村子裡,也已建起了關於王二小的紀念館,來此觀光者們會站在那裡,虔誠地聆聽王小二的故事。
死於王二小之後,戰士們把他安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後來一位同志把這條消息報導到了《晉察冀日報》第一版,百姓無不為之流下了眼淚,音樂家方冰和劫夫合唱了這首《唱牛郎二小》,把人們的情緒推向了高潮。
王二小英勇犧牲的故事,也傳到每一位八路軍戰士的耳邊,感慨萬千,感慨萬千的是戰士們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王小二犧牲時躺在那裡的一塊大石頭,被他用血染成了紅色,這塊紅石頭被稱為「血色石」。很多去本地旅遊的遊客都會去瞻仰。
建國後,為了紀念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王二小的家鄉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叫做「王二小希望小學」。一九六○年,又建了村史館,村史中記載著村裡的重大事件,也就是在一九六○年,王二小的老伴史林山開始為王二小守墓,那時,沒有人知道史林山會從一個年輕小夥子,一直守到這裡,成為一個白髮老人。
王二小是死後,曾與之為伴的史林山主動為王二小守墓,成為王二小的守墓人,從那以後58年,一天到晚沒有離開過。
史林山老人還曾經說過,他會一直守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守不動,才可以離開。據老人描述,王二小自幼膽識過人,剛發現鬼子時,一群孩子剛出生,但王二小卻堅持獨自前去引開鬼子,讓其他孩子回去報信,史林山就是其中之一。從此以後,王二小就成了他心目中最大的英雄,王二小不僅救了一群孩子的命,還保護了村子免遭戰火的破壞,所以史林山認為王二小救了他,也救了全村人的命,這恩情難以報答,所以他願意一輩子當王二小的守墓人。
老者的話並不可謂不感人,如今地下沉睡的還是當年13歲的少年,而倖存下來的孩子也已垂垂老矣,八十歲了。通常,史林山會來到王二小的墓前,向他講述自己的一生,也向他傳達了戰勝國生活的變化,以及今天這個村莊的變化,當然,還有今天中國多麼強大和富裕。這種生活史林山堅持了58年,即使到了今天,他仍然行動不便,每隔兩天就去登山。村裡已建起了歷史紀念館,史林山對此非常高興,經常到這裡來,用方言向人們講述過去的故事。
老頭兒不知道王二小的故事講了多少遍,但他每次講起,眼角都會不時閃過淚花,於是老頭兒不厭其煩地講下去,大家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聽著,由這位親眼目睹王二小英雄事跡的老同志,講起當年的故事來,最合適了。現在,王二小的墓園前,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來祭奠這位英雄,每一次都能看到一位白髮老人坐在墓園前,一遍遍地講著過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