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2020-12-20 溫故知新品文化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的背後是一個孩童英勇的獻身。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他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倘若是活到如今也該有91歲的年紀了。

可戰亂年代的孩子,生命常常沒法握在自己手中,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戰火很快蔓延至王二小的家鄉,當時鬼子在敵後戰場常常實行三光政策,尤其是華北方面軍。三光,指的是燒光、殺光、搶光,這種掃蕩極其瘋狂、酷烈。光是在1938年9月到1939年6月,北嶽區的崞縣就有十萬群眾被殘殺,可想當時情況的慘烈。

王二小的家鄉從侵略者攻來之後再也沒得到寧靜,1940年,他的父母雙雙身亡。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會幹什麼呢?他只好外出要飯,聽說插箭嶺南邊離解放區近,便逃荒去了南馬莊地區的狼牙口村。在這裡他受到同樣受難百姓的好心援助,也逐漸懂得抗戰道理,沒有猶豫便加入了當地的抗戰兒童團。

家國淪陷、血海深仇,令這個只有十一歲的孩童迅速成長起來,早就下定了決心要跟鬼子拼到底。狼牙口是長城的重要關城,也是淶源通向阜平的要道,自然也成為鬼子掃蕩的必經之路。少年眼神好、跑得快,便時常為八路軍站崗放哨,偶爾也會為他們割草、送軍鞋、送信。年紀有限,他能做的暫時只有一些,也是出了一份自己的力。

1942年10月25日,日寇再次來掃蕩,走到山口的時候迷了路。而當時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正好與鬼子撞上,鬼子便讓他帶路。看著指手畫腳的鬼子,想到自己無辜逝去的親人與同胞,再想到還在轉移路上的鄉親們。王二小下了一個決定,裝作聽話的樣子,將鬼子帶進包圍圈。在少年的偽裝下,計劃很成功,鬼子被引進包圍圈。

可是他沒法走出去了,因鬼子遷怒,被刺刀刺死。去世的那一年,王二小十三歲的年紀,為了革命他獻出了自己年輕又寶貴的生命。其實當年他的身邊還有一個小夥伴,那個人名叫史林山,是當地人。跟他年紀相差不大,從王二小到狼牙口村後,兩個人便玩到了一起。事發的時候兩人在一起放牛,在鬼子還沒發現他們之前,王二小跟史林山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並讓他去報信,而自己將鬼子帶去包圍圈,正是有他的配合王二小的計劃才能成功。王二小的犧牲換來了村民的安全,是以自己性命為代價,看到他的屍首,史林山泣不成聲。大家將屍身收斂起來下倉,後來還立了墓碑,時不時的去掃墓、祭拜。而史林山始終都未缺席,堅持了六十年之多,仿佛還是當年相伴。

其實在當年的抗日戰爭之中還有無數個王二小挺身而出,是他們守住了家鄉,把侵略者趕出家鄉。十四年的抗戰,也絕非抗日神劇中那般簡單,是先輩們用自己的熱血換來了最後的勝利。

他們以及這段歷史都應該被後人銘記,小編推薦的這本《抗日戰爭全記錄》講述的便是抗日戰爭的經歷,內容優質,讀來讓人感慨萬千。

這套書原價99元,現價78元,想要了解抗戰的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便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同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湧現出一批少年英雄,他們積極投身到奮勇抗敵的隊伍中,展現少年的英姿颯爽。就有一位少年,大敵當前時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抗日大部隊爭取來了轉移的時間,他叫「王二小」。其放牛同伴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為他守墓六十餘年。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因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還在山坡上吃草,但放牛的卻不知道去了哪裡。並非他貪玩丟掉了牛群,而是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位童子的勇敢奉獻。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出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農家庭,要是活到今天,也應該有91歲了。
  • 王二小的放牛同伴,守墓60多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救命之恩
    不得不說,史林山和王二小一樣優秀,但是他本人卻一直對王二小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為王二小守墓60多年。王二小 影視劇形象此時的王二小已經懂得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他開始幫村民們放牛,養雞等等。王二小為保護大家,選擇自己犧牲本來這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王二小在這裡生活得也很安穩幸福。直到1942年的某一天,他和史林山一如既往的一邊放牛一邊偵查情況,走到山口時,史林山遠遠瞅見了那邊烏泱泱的一群人,下意識地拉著王二小躲到了一邊的草叢裡。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60年,89歲仍堅守
    少時情誼王二小本名閻富華,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得了個小名叫王二小。他出生的年代正屬於中國不和平的戰爭時期,全民抗日的思想在當時所有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時刻激勵著所有人的心弦。王二小在當時有幸加入兒童團,當時的他的職責就是以放牛作為掩護,為解放軍戰士們放哨。1942年的秋天,他用生命完成了國家和人民交給他的任務,享年十三。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取自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表達了詩人對賢才的渴求,平定四方的帝王之心。從歷史上看,平定四海之亂的英雄並不多見,但能平定一方局勢的將領卻不計其數。近現代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許多愛國英雄,他們為保衛腳下的土地,英勇地衝鋒在戰場上。有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他以機智和勇敢保衛家鄉,也為消滅敵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他被害,自願為其守墓60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每當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我們的鼻頭就忍不住一酸,78年前,那個年僅13歲的孩子,為了保護村民們,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至今日,我們都不曾忘記他。
  • 王二小的放牛小夥伴,替他守墓60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曾經恩情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歌唱二小放牛郎》 百年之前中國社會迎來劇變,清政府雖然湮沒在了時光的塵埃中,但其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依舊存在,社會矛盾尖銳,百姓民不聊生,還有外敵環繞,真正是內憂外患。
  • 當年與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王二小犧牲,自願守墓58年
    當時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無意間發現了日軍,他立即就將這一情況上報給了八路軍,讓大家隨時做好對抗的準備,而他自己則決定帶領著敵人進入埋伏圈。雖然在最後八路軍將這些日本侵略者全部都給消滅掉了,但是王二小卻死在了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目睹王二小壯烈犧牲,自願守墓58年
    當時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發現日軍時便向八路軍傳信兒,讓大家做好伏擊的準備,自己以身誘敵,將日軍全部帶到八路軍埋伏好的地方。雖然八路軍最後把日軍全部殲滅了,但是王二小仍然死在了日軍殘忍的尖刀下。那一年,王二小只有13歲。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便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把日軍逼近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
  • 他是與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自願守墓58年,用一生述說王二小
    1929年王二小出生於河北省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的本名其實並不叫王二小,只因為他是孩子們中間的孩子王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二小。在他11歲那年,他的父母便雙亡而他淪為了孤兒四處要飯,在四處要飯的期間他常常與抗日軍民有過接觸,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王二小也明白了抗日的重要性,隨後加入了抗日兒童團。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看到王二小的名字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會自然而然在心中響起。不過這首歌可不是講孩子調皮的故事,接下來畫風一轉,王小二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成了孤魂
    所以王二小作為抗日兒童團的一員就負責在狼牙口前面的山上放牛,負責為根據地的八路軍放哨警戒。同時在關鍵時刻還經常的為八路軍運送物資和情報,為守護抗日根據地建功不小。乖巧機靈的王二小不僅警惕性高又熟悉附近的地形,深受八路軍的信任和喜歡。
  • 王二小13歲為國犧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令人感動不已
    有這樣一個人,好友把危險留給自己,而把生機留給他人,這個好友就是王二小,他的朋友史林山因為這段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友誼而為王二小守了58年的墓,堅持訴說著王二小的故事。正文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因為我們小學都學過王二小的課本知識。王二小的真實名字叫閆富華,出生於1929年。王二小的故事和人物原型就是由閆富華的故事而改編成的。那王二小又是如何和史林山認識的呢?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同伴為他守墓58年,稱活著就會一直守
    抗戰時期,我國湧現了許多巾幗英雄、少年英雄。 小學時有一篇詩歌,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頌揚的就是抗戰時期我國的一位小英雄王二小,但當時那件英勇事跡,並非單單由王二小一人完成。
  • 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目睹王二小犧牲慘烈,自願守墓58年
    人不輕狂枉少年,人也只有在少年的時候才會敢去追求夢想,才會心甘情願為夢想不顧一切。 有一個少年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這也是一篇被寫入小學語文課本的英雄事跡。一個小小的少年可以不懼怕日軍的刺刀與槍炮,以一己之力為紅軍爭取了埋伏日軍的時機。
  • 他犧牲時年僅13歲,讓日軍全軍覆沒,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到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是一首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關於抗戰時期的歌。在今天來看,我們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無論是財力還是軍事力量,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然而,在百年前並不是一直都這麼昌盛的,以前可謂是多災多難。
  • 王二小墓地現狀: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義務守墓59年
    而王二小就是這群少年們的一員,他日常主要以放牛牧羊,來藉此傳導消息,站崗放哨對他來說也是日常任務。而故事就發生在一個很普通的下午,王二小日常在山上放羊,突如其來的炮火聲讓放羊的牧童們深感不對,於是集體往回跑準備去報信,而王二小卻準備拖住敵人與之周旋。
  • 抗戰歌曲 那個放牛的「王二小」真有其人嗎?
    王二小究竟是一個藝術形象?還是真有其人?無論是淶源版還是平山版「王二小」,他們的事跡都有《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影子。兩個地方都聲稱方冰、李劫夫是為自己的英雄創作了歌曲。兩地也都為自己的英雄「王二小」建立了紀念碑、烈士墓等。
  • 實拍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犧牲時年僅13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相信大家對於抗日英雄王二小一定不陌生吧。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王二小原名王樸,據說其父親給他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照片中就是紀念王二小的抗日英雄紀念碑。
  • ...王二小」是千百個英雄的化身——《歌唱二小放牛郎》創作故事
    作曲家的女兒為您講述。劫夫在遼寧北鎮大廟(資料圖)「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藉助這首歌曲,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也被廣為傳頌。這首誕生於抗日戰爭中期的歌曲究竟是如何被創作出的,而「王二小」是否確有其人?為此,記者採訪了作曲家劫夫的女兒李丹丹,請她來講述歌曲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