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成了孤魂

2020-12-23 史書傳音

莫笑雛龍鱗尚窄,敢於鯤鵬奪海。在曾經那個抵禦外辱,守國安邦的日子裡,不知道有多少熱血男兒投身地獄,捨身救國,慨然赴死。他們頭頂三尺青天,腳踏福澤沃土,以魂慟天,以血浸地。

始終不負家國所託,將我們祖先生活了千餘年的土地守衛了下來。這些人有的年逾花甲,有的尚未束髮,有的學富五車,有的大字不識,可是他們都有著同樣一個守土安邦的熱血與信心。

為此,他們前赴後繼的奮戰在抗敵守土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對抗敵人的鋼槍鐵炮,誕生了許許多多悲壯動人,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他們是這片土地上不朽的英靈也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英雄。英雄不論長幼,有志不在年高。

膾炙人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雖然人盡皆知,但是在王二小死後,他兒時的小夥伴卻依舊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他,英雄背後的故事同樣藏著一位英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在王二小犧牲後的幾十年依舊讓人潸然淚下呢?

王二小雕塑

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淶源縣一個普普通通的貧窮的農戶家中,因為生逢亂世又家境貧寒,王二小從小並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只能幫助父母做一些簡單的農活,因為農村孩子天生的活潑好動,很小的時候王二小便跟隨父親母親上山打獵,收集果子,雖然依舊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卻讓王二小鍛鍊出了堅韌頑強、吃苦耐勞的品格。

王二小雖然接受的教育十分匱乏,但是老實本分的父母教會了他明辨是非黑白,加上王二小本身的善良樸實,王二小的赤子之心一直渴望改變自己家庭的貧困。

但是在他十一歲那年因為戰亂、飢餓、疾病等一系列原因,王二小的父母去世了,可憐的王二小成為了孤兒,只能逃離自己的老家四處流浪乞討要飯。

微電影《王二小》

後來打聽到了插箭嶺南邊就有八路軍的解放區,從小聽父母說起八路軍的感人故事,對八路軍十分神往的他瞬間被打動了,想要前往根據地,找到八路軍。於是,幾經波折他終於找到了位於當時狼牙口村的八路軍的一個根據地。

在根據地生活的王二小,不僅被和善的八路軍叔叔照顧著吃穿用度還學習了不少的進步思想和抗日道理。在八路軍的教育和感染下,王二小加入了當地的抗日兒童團,成為了抗日的一員小將。當時的狼牙口地處咽喉要塞,不僅是長城的一處關鍵城段還是淶源縣的一處交通要道。

日本鬼子想要掃蕩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必須經過狼牙口。所以王二小作為抗日兒童團的一員就負責在狼牙口前面的山上放牛,負責為根據地的八路軍放哨警戒。

同時在關鍵時刻還經常的為八路軍運送物資和情報,為守護抗日根據地建功不小。乖巧機靈的王二小不僅警惕性高又熟悉附近的地形,深受八路軍的信任和喜歡。

微電影《王二小》

1942年,日本鬼子又帶領大批部隊前來進攻八路軍根據地,但是走到狼牙口的時候,他們突然迷失了方向,正巧碰到了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王二小來不及逃跑被敵人抓住。

敵人想要讓他把自己帶去八路軍的根據地。王二小心裡雖然有些許的害怕但是常年的對敵鬥爭將他的心理素質鍛鍊的極為堅強。所以王二小故作鎮定答應的同時,心裡也在盤算著如何脫身將消息傳遞迴去,為八路軍轉移群眾爭取時間。

他突然想到八路軍曾經在不遠的山上設下了埋伏專門用來伏擊來進攻的鬼子。想到這,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想要用自己做誘餌將敵人消滅。他穩住心神,裝著聽話的樣子一步一步將鬼子帶向了八路軍的包圍圈中。

到了包圍圈中的王二小立刻高聲喊叫,讓八路軍消滅鬼子。鬼子這是幡然醒悟但是為時已晚,八路軍對鬼子發起了猛烈地進攻。

鬼子在憤懣恐懼的時候抓住了來不及逃跑的王二小,將他殘忍地殺害。我們的小英雄就這樣犧牲了,這時他才十三歲。

王二小的犧牲換來了整個八路軍根據地的存活以及狼牙口所有鄉親的性命,人們將他的遺體安葬在了他的家鄉也是他犧牲的地方—河北省淶源縣。

他英年早逝但是不畏強敵,不懼死亡,他在面臨強敵時的冷靜與果敢感染了很多人,在建國之後,他的故事也被多次拍成為影視劇,雖然他的肉體已經腐朽消亡,但是他的靈魂和精神永遠會被我們銘記。

雖然他已經犧牲了八十多年,他的戰友兄弟很多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是還有一位年輕時的髮小,曾與他一起並肩戰鬥的人並沒有離開他,而是選擇了幾十年的陪伴與守護,為他的「二哥」守墓。

王二小的墓碑

英雄不曾消亡

現在在王二小的墓地旁有著這樣的一位老人,一輩子未曾娶妻生子,孤獨的為王二小的墓地打掃清理。他就是王二小曾經在抗日兒童團一起戰鬥生活的夥伴以及發小—史林山。

回憶起當年那段歲月,如今已經八十多歲的老人依舊熱淚盈眶,心情激動久久不能平息。當年他與王二小一起加入抗日共青團,因為年紀比王二小小,所以一直叫王二小「二哥」。

王二小也時常幫助他,他也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為八路軍放哨。那天敵人進攻根據地的時候,他本來是和王二小一起放牛的,王二小在看到敵情之後,趕緊讓他趕回村子裡把情報帶回去,為八路軍和鄉親們的轉移爭取時間。

史林山

史林山因為對王二小的信任,堅信王二小一定不會有事的。所以先行一步回去報信,但是萬萬沒想到就是這一別,兩人成為了永別

史林山在得知王二小犧牲的消息後,悲痛萬分又十分自責,他覺得如果當時兩個人一起回去,王二小就不會犧牲。所以在鄉親們為王二小設立墓碑之後,他就一直守在這,守著他的戰友也守著他的二哥。

史林山老人說:怕他成了孤魂。

正是怕二哥無人照料、無人陪伴,史林山老人在這一陪就是幾十年。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稚童已經垂垂老矣,但是他的赤子之心依舊火熱,在英雄王二小的墓地前為英雄守護好他的墓。

史林山

結語

王二小的事情感動了許多人,也點燃了許多人,在面對國讎家恨的時候,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是我中華兒郎都會拼盡全力,用自己的熱血與智慧守護這片土地。即使英年早逝,讓人嘆息也絕不望而卻步,忍辱求全。

王二小即使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依舊對世界懷有信念,覺得八路軍可以成為拯救世界的曙光。並為這道曙光獻出了自己年幼而寶貴的生命。

他的英勇、犧牲、無畏、奉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並發揚光大的。英雄的意義不在於不朽的肉體而是不朽的精神,因為肉體終究會化作黃土但是精神只會傳承並發揚光大。

王二小紀念碑

史林山老人的故事也是感人的,為了年少的兄弟之情,戰友之誼幾十年如一日的守護烈士的豐碑,戰士的英靈。如果說王二小的故事是無畏與犧牲那麼史林山的故事就是守護與堅持。

一個年逾八十的老人以為幾十年前的情誼風雨不動的守護在自己戰友的身邊,這份情誼,這份氣節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經常感嘆英雄易老,可是英雄老了之後依舊是英雄,那些在黑暗中閃閃發光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優秀品質是我們所有人需要窮極一生也不一定可以感悟,學會的。

相關焦點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60年,89歲仍堅守
    後來抗日勝利之後,當地政府為了紀念王二小,同時將他作為孩子們的標榜,為他在犧牲處設立了紀念碑,石碑後面刻著王二小所做出的貢獻。紀念碑的四周很乾淨,並沒有雜草叢生。這一切都歸功於一個老者——史林山。他是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與王二小一樣,曾是當年兒童團的一員,現如今已經是89歲高齡。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王二小,牛娃的故事,原名叫閆富華,生於河北保定。王二小的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年幼時對他十分懂事,只是命運對他不太好,親人們因戰亂饑荒相繼死去,但王二小卻流亡海外,被村民救起,人們見他乖巧懂事,便請他幫忙放牛。
  • 王二小13歲為國犧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令人感動不已
    友情無價,尤其是艱苦歲月裡過命的友情。有這樣一個人,好友把危險留給自己,而把生機留給他人,這個好友就是王二小,他的朋友史林山因為這段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友誼而為王二小守了58年的墓,堅持訴說著王二小的故事。正文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因為我們小學都學過王二小的課本知識。王二小的真實名字叫閆富華,出生於1929年。王二小的故事和人物原型就是由閆富華的故事而改編成的。
  • 王二小墓地現狀: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義務守墓59年
    把敵人惹火的王二小沒有順利逃脫,於是敵人將王二小殘忍殺害,這一天成了王二小13年的最後一天。這個少年郎他不慌不忙,機智果敢,即使在槍口對準自己,即使在死亡離他只有一步之遙之際,他也不曾暴露大家,很快援軍趕來,但是那位少年卻從此閉上了雙目。
  • 他犧牲時年僅13歲,讓日軍全軍覆沒,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到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是一首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關於抗戰時期的歌。在今天來看,我們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無論是財力還是軍事力量,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然而,在百年前並不是一直都這麼昌盛的,以前可謂是多災多難。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看到王二小的名字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會自然而然在心中響起。不過這首歌可不是講孩子調皮的故事,接下來畫風一轉,王小二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他被害,自願為其守墓60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每當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我們的鼻頭就忍不住一酸,78年前,那個年僅13歲的孩子,為了保護村民們,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至今日,我們都不曾忘記他。
  • 他是與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自願守墓58年,用一生述說王二小
    1929年王二小出生於河北省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的本名其實並不叫王二小,只因為他是孩子們中間的孩子王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二小。在他11歲那年,他的父母便雙亡而他淪為了孤兒四處要飯,在四處要飯的期間他常常與抗日軍民有過接觸,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王二小也明白了抗日的重要性,隨後加入了抗日兒童團。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同伴為他守墓58年,稱活著就會一直守
    小學時有一篇詩歌,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頌揚的就是抗戰時期我國的一位小英雄王二小,但當時那件英勇事跡,並非單單由王二小一人完成。 l 王小二犧牲自己,史林山為他守墓 本來這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直到1942年的一天,這年王二小13歲。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同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就有一位少年,大敵當前時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抗日大部隊爭取來了轉移的時間,他叫「王二小」。其放牛同伴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為他守墓六十餘年。在烈士陵園中,經常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會神色悲傷的站在一座墓前,他是墓主人的「搭檔」,墓裡躺著的正是以一己之力與百餘敵軍周旋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當年與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王二小犧牲,自願守墓58年
    在當時王二小犧牲的時候只有13歲,但今天小編跟大家講解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並不是王二小,而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將日本侵略者將要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他親眼見證了王二小小英雄的犧牲,隨後他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的時間,這個人他就是史林山。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目睹王二小壯烈犧牲,自願守墓58年
    他目睹了王二小的壯烈犧牲,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他就是史林山。01王二小犧牲之後,人們都稱他為小英雄,並在46年後被封為烈士,就這樣,13歲少年機智引誘日軍的偉大事跡便被傳開了。誰也沒想到,年僅13歲的王二小在面臨危險時能夠如此果斷,這種勇氣和機智令人敬佩。王二小臨危不懼,在面對敵軍時依舊能夠對答如流,讓日軍漸漸放下戒心,跟隨他的引導,步步深入八路軍布好的局中。可是生性多疑的日軍還是在最後發現了蹊蹺,在發覺他們已經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之後,他們殘忍地用尖刀殺死了領路的王二小。
  • 射洪,為陳子昂守墓的「啞巴」走了……
    那是2020年元旦,我和射洪平民英語學校的敬校長,還有一個朋友小夏一路去龍寶,拜謁子昂墓地。敬校長是土生土長的龍寶人,1992年翻修子昂墓時,剛從部隊回來,參加了陳子昂墓地的修復工作。就是他親手把啟功先生寫的字,臨摹到墓碑上去。去年我寫過關於他的一篇文章,從此我們成為了朋友。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的背後是一個孩童英勇的獻身。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他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倘若是活到如今也該有91歲的年紀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生命常常沒法握在自己手中,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戰火很快蔓延至王二小的家鄉,當時鬼子在敵後戰場常常實行三光政策,尤其是華北方面軍。三光,指的是燒光、殺光、搶光,這種掃蕩極其瘋狂、酷烈。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因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並非他貪玩丟掉了牛群,而是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位童子的勇敢奉獻。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出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農家庭,要是活到今天,也應該有91歲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往往無法自持,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
  • 王二小的放牛小夥伴,替他守墓60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曾經恩情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歌唱二小放牛郎》 百年之前中國社會迎來劇變,清政府雖然湮沒在了時光的塵埃中,但其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依舊存在,社會矛盾尖銳,百姓民不聊生,還有外敵環繞,真正是內憂外患。
  • 張作霖守墓人:守墓30年,每月補貼100元,只為等一個張家人
    但他死後發生的事情,卻非常清晰,沒有爭議聲。一代梟雄「東北王」張作霖,死後卻由於種種原因,被曝屍9年,之後在漢奸張景惠的斡旋下,才從日本人手中拿回張作霖的遺體,後來,張作霖和原配妻子合葬,張作霖生前無比風光,但死後的葬禮去非常簡單,無比悽涼。
  • 袁崇煥的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為修復墓地不剪髮,兒子因守墓去世
    為明末抗金民族英雄袁崇煥守墓的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也是唯一的女守墓人,今年8月12日在京逝世,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81歲。 佘幼芝以及自己的先輩默默無聞為英雄袁崇煥守墓,他們不圖名利,只為先祖的一句承諾, 「終身不做官,不回廣東老家,世世代代為袁大將軍守墓。」 從1630年開始,到2020年,為了先祖這個承諾,佘家人一輩又一輩,他們一代又一代,就像是接力一般,風裡來雨裡去,為袁將軍守墓一直守了390年。
  • 守墓人——一個戰友的真實故事
    我怕活成這世界的累贅怕活成一個可憐蟲怕活成百無一用的孬種可是,副連長我活下來了活下來了一息尚存的命活下來了靈魂也活下來了我活得一點也不殘疾活成了一個人模人樣的人今生、哪兒也不去天天廝守這塊壯士墓地守護生死兄弟真的,我一直就守在這裡那兒也沒去我雖然沒能擦乾媽媽的淚水可我擦乾了戰友的血跡
  • 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目睹王二小犧牲慘烈,自願守墓58年
    雖然他死在了日軍的刀下,但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記住了他,記住了這樣年一個年僅13歲的民族英雄王二小。不過這次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王二小,而是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史林山,他目睹了王二小犧牲慘烈的過程,自願為其守墓58年。《想念放牛郎王二小》中這樣寫王二小:「你看暮色已經降臨了,怎麼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