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13歲為國犧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令人感動不已

2021-01-08 阿楚說歷史

引言

有人曾說過,時間是最長情的告白,能用一生的時間去做一件事令世人十分感動。友情無價,尤其是艱苦歲月裡過命的友情。有這樣一個人,好友把危險留給自己,而把生機留給他人,這個好友就是王二小,他的朋友史林山因為這段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友誼而為王二小守了58年的墓,堅持訴說著王二小的故事。

正文

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因為我們小學都學過王二小的課本知識。王二小的真實名字叫閆富華,出生於1929年。王二小的故事和人物原型就是由閆富華的故事而改編成的。那王二小又是如何和史林山認識的呢?原來史林山本來也不叫史林山,有一個悲慘的身世,他本來姓路,叫路五祥,爸爸在戰爭中不幸犧牲,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到處乞討為生,沒多久也丟下兩個孩子去世了。於是,村裡有一戶姓史的人家就收留了姐弟倆,這個弟弟就是路五祥,後來改名為史林山。

王二小在家中行二,因此有人叫他二小,改編成王二小也合情合理。王二小的家人都健在,雖然不富足,但家人都在一起,也算當時的一種艱難困苦中的一種慰藉。王二小後來認識了史林山,了解到史林山的情況之後,特別同情史林山小小年紀就失去父母,而且二人又年紀相仿,能聊的來,就拿出做哥哥的風範,對史林山特別照顧。史林山也總叫王二小"二哥",倆人關係因此十分親厚。

眾所周知,日軍侵華的時間在20世紀三四五十年代,日軍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付普通老百姓。有一次日軍掃蕩,13歲的王二小碰巧在外面放牛,忽然看見外面有一群日本兵,鬼鬼祟祟的朝著村裡摸來。王二小看見日本人以後,想起再往後面是八路軍的大後方,還有不少老百姓,如果被這群日本人發現可就遭殃了。於是機靈的王二小心生一計,他打算把日本人引到八路軍的埋伏圈裡,就叫史林山跑回村裡告訴村民日本兵的消息,自己去引誘日本人到包圍圈。日本人正在找路呢,就看到前面有個小孩,就把他拉過來問路。於是,王二小機智地獲取了日本人的信任,逐步把他們引到包圍圈裡去。

終於,日本兵們發現了不對,中了伏擊,他們被這個小孩子騙了。王二小乘勢準備逃跑,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朝著年幼的王二小殘忍地舉起了刺刀。回去送信的史林山放心不下,他返回來跑到另一座山頭上觀察情況,沒有想到他親眼看見了二哥犧牲的場景!史林山老人後來多次追憶到,王二小是把生的機會留給了他,而他自己卻面對了窮兇極惡的敵人。

親眼看見疼愛自己的二哥的犧牲,史林山在夜晚回到王二小跌落的那個山崖,找到了小英雄王二小的遺體,當時情況惡劣,也沒有辦法給王二小再打造一個棺材,只能把王二小就草草葬在原地。王二小的犧牲成了史林山心中永遠的傷痛,他一直認為,如果自己當時沒有走,結局是不是會不一樣呢?長大後的史林山沒有離開家鄉,後來還成了村裡的支書,幫助村裡發展經濟,同時也為王二小守著墓。幸運的是,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位小英雄,1989年在王二小犧牲了40多年後,被國家追認為烈士,許多人也被被王二面對敵人英勇無畏,壯烈犧牲的短暫一生而感動。小史林山堅持講述著王二小的感人事跡,因為他從來都沒有忘記王二小曾經對他的照顧,面對敵人也是第一時間把自己保護在了身後。

結語:

史林山對於王二小的思念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濃重,村裡建了村史館和紀念小學,為了給遊客們講清楚王二小的故事,史林山古稀之年還努力學習普通話,就是為了傳遞王二小的英雄壯舉,這或許也寄託了他自己對王二小的懷念。

參考文獻

《小英雄王二小》

相關焦點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60年,89歲仍堅守
    後來抗日勝利之後,當地政府為了紀念王二小,同時將他作為孩子們的標榜,為他在犧牲處設立了紀念碑,石碑後面刻著王二小所做出的貢獻。紀念碑的四周很乾淨,並沒有雜草叢生。這一切都歸功於一個老者——史林山。他是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與王二小一樣,曾是當年兒童團的一員,現如今已經是89歲高齡。
  • 他犧牲時年僅13歲,讓日軍全軍覆沒,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到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是一首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關於抗戰時期的歌。在今天來看,我們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無論是財力還是軍事力量,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然而,在百年前並不是一直都這麼昌盛的,以前可謂是多災多難。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取自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表達了詩人對賢才的渴求,平定四方的帝王之心。從歷史上看,平定四海之亂的英雄並不多見,但能平定一方局勢的將領卻不計其數。近現代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許多愛國英雄,他們為保衛腳下的土地,英勇地衝鋒在戰場上。有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他以機智和勇敢保衛家鄉,也為消滅敵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目睹王二小壯烈犧牲,自願守墓58年
    當時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發現日軍時便向八路軍傳信兒,讓大家做好伏擊的準備,自己以身誘敵,將日軍全部帶到八路軍埋伏好的地方。雖然八路軍最後把日軍全部殲滅了,但是王二小仍然死在了日軍殘忍的尖刀下。那一年,王二小只有13歲。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便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把日軍逼近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
  • 當年與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王二小犧牲,自願守墓58年
    在當時王二小犧牲的時候只有13歲,但今天小編跟大家講解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並不是王二小,而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將日本侵略者將要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他親眼見證了王二小小英雄的犧牲,隨後他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的時間,這個人他就是史林山。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看到王二小的名字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會自然而然在心中響起。不過這首歌可不是講孩子調皮的故事,接下來畫風一轉,王小二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同伴為他守墓58年,稱活著就會一直守
    小學時有一篇詩歌,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頌揚的就是抗戰時期我國的一位小英雄王二小,但當時那件英勇事跡,並非單單由王二小一人完成。 l 王小二犧牲自己,史林山為他守墓 本來這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直到1942年的一天,這年王二小13歲。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成了孤魂
    英雄不論長幼,有志不在年高。膾炙人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雖然人盡皆知,但是在王二小死後,他兒時的小夥伴卻依舊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他,英雄背後的故事同樣藏著一位英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在王二小犧牲後的幾十年依舊讓人潸然淚下呢?
  • 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目睹王二小犧牲慘烈,自願守墓58年
    人不輕狂枉少年,人也只有在少年的時候才會敢去追求夢想,才會心甘情願為夢想不顧一切。 有一個少年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這也是一篇被寫入小學語文課本的英雄事跡。一個小小的少年可以不懼怕日軍的刺刀與槍炮,以一己之力為紅軍爭取了埋伏日軍的時機。
  • 王二小墓地現狀: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義務守墓59年
    少年兒郎,為國捐軀1929年出生的王二小,簡單的名字,普通的家庭,就這麼樸實的人生,讓他永遠停留在13歲的那一年。現在的小學課本上還記錄著他的偉大故事,一首淵遠流傳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出他的人生,唱出我們心底的那層柔軟與感慨,他是一位童年的英雄,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少年郎。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他被害,自願為其守墓60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每當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我們的鼻頭就忍不住一酸,78年前,那個年僅13歲的孩子,為了保護村民們,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至今日,我們都不曾忘記他。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同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就有一位少年,大敵當前時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抗日大部隊爭取來了轉移的時間,他叫「王二小」。其放牛同伴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為他守墓六十餘年。在烈士陵園中,經常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會神色悲傷的站在一座墓前,他是墓主人的「搭檔」,墓裡躺著的正是以一己之力與百餘敵軍周旋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他是與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自願守墓58年,用一生述說王二小
    1929年王二小出生於河北省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的本名其實並不叫王二小,只因為他是孩子們中間的孩子王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二小。在他11歲那年,他的父母便雙亡而他淪為了孤兒四處要飯,在四處要飯的期間他常常與抗日軍民有過接觸,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王二小也明白了抗日的重要性,隨後加入了抗日兒童團。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因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並非他貪玩丟掉了牛群,而是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位童子的勇敢奉獻。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出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農家庭,要是活到今天,也應該有91歲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往往無法自持,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的背後是一個孩童英勇的獻身。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他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倘若是活到如今也該有91歲的年紀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生命常常沒法握在自己手中,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戰火很快蔓延至王二小的家鄉,當時鬼子在敵後戰場常常實行三光政策,尤其是華北方面軍。三光,指的是燒光、殺光、搶光,這種掃蕩極其瘋狂、酷烈。
  • 實拍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犧牲時年僅13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日本鬼子來村裡「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日軍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日軍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就用刺刀將王二小用刺死。
  • 抗戰歌曲 那個放牛的「王二小」真有其人嗎?
    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犧牲時年僅13歲。
  • 王二小的放牛同伴,守墓60多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救命之恩
    不得不說,史林山和王二小一樣優秀,但是他本人卻一直對王二小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為王二小守墓60多年。因為戰亂,王二小成為了"孤兒"在一座陵園中,有一位白髮蒼蒼,身子有些佝僂的老大爺,正神色悲傷的站立在一塊碑位前,碑上刻著幾個字:"王二小之墓"——就是那個憑著一己之力,與幾百名敵軍周旋良久,最終不幸犧牲的"放牛郎"。而這位老大爺其實就是王二小的搭檔,史林山。
  • 《八佰》中的謝團長,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倖存戰士為其守墓多年
    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之素志也,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謝晉元所在的第88師是淞滬會戰的主要參戰部隊,謝晉元時任第88師262旅參謀主任,參加了閘北八字橋戰鬥,隨後團長和副團長先後犧牲,謝晉元臨危受命擔任團長,並與日本展開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對峙。
  • 13歲小孩,放牛時引誘鬼子進圈套,鬼子將其殺死,46年後獲封烈士
    在小時候,我們都聽過一首兒歌: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這首歌是由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在報紙上看到王二小的事跡後,寫的傳唱至今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