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目睹王二小壯烈犧牲,自願守墓58年

2020-12-20 德馨憶史

引言

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題目叫《小英雄王二小》,文章講述了日本侵略者在王二小的帶領下步入八路軍伏擊圈的故事。當時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發現日軍時便向八路軍傳信兒,讓大家做好伏擊的準備,自己以身誘敵,將日軍全部帶到八路軍埋伏好的地方。雖然八路軍最後把日軍全部殲滅了,但是王二小仍然死在了日軍殘忍的尖刀下。那一年,王二小只有13歲。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便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把日軍逼近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他目睹了王二小的壯烈犧牲,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他就是史林山

01

王二小犧牲之後,人們都稱他為小英雄,並在46年後被封為烈士,就這樣,13歲少年機智引誘日軍的偉大事跡便被傳開了。王二小真正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英雄了,人們想要祭拜他,但是卻不知道王二小的遺體和墓碑在哪裡。

其實,當時還有一名叫史林山的人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當二人發現漸漸逼近的日軍後,王二小立即推開了史林山,讓他將消息報給在村裡駐紮的八路軍,隨即自己獨自一人去面對兇殘的日軍了。誰也沒想到,年僅13歲的王二小在面臨危險時能夠如此果斷,這種勇氣和機智令人敬佩。

王二小臨危不懼,在面對敵軍時依舊能夠對答如流,讓日軍漸漸放下戒心,跟隨他的引導,步步深入八路軍布好的局中。可是生性多疑的日軍還是在最後發現了蹊蹺,在發覺他們已經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之後,他們殘忍地用尖刀殺死了領路的王二小。13歲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給人們無限的悲痛和遺憾。幸虧史林山沒有辜負王二小的囑託,成功將消息傳給了八路軍,將這一夥日軍全部消滅了。

02

其實當時的史林山也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而已,在知道小夥伴犧牲後,非常心痛。據史林山回憶,他親眼看見日軍對著王二小亂叫,但王二小自始至終都搖著頭,一個字也不肯說。在走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史林山看見王二小抱住了身邊一個日軍的腿,似乎要與其一起墜崖。但日軍反應極其迅速,拿起尖刀刺穿了王二小的身體,隨後日軍將他挑了起來,扔到了幾十米高的懸崖中。這一幕經常在史林山的腦海中回放,他常常想,王二小當時把自己推開,就是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自己。這樣救命的恩情一直被史林山牢牢記在心中,這一記就是幾十年。

原來,王二小被殺害後,遺體就運回了劉家莊村,鄉親們把這位小英雄埋在了家鄉,也算是落葉歸根了。從王二小被安葬好的那天起,史林山就開始了他的陪伴之路。守墓一天,一周,甚至一年,大家都能做到,但是史林山整整守了58年。由此可見,史林山在心中對王二小的感激和懷念,十分深厚。

03

守墓的史林山每天都會與王二小說話,會將村子的變化講給他聽,會把自己的生活告訴他,會將戰爭的勝利和中國的安定一一說給王二小聽。在史林山的心中,王二小就是自己的哥哥。曾經有人採訪史林山,他說道,其實王二小生前就一直很照顧自己,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直到晚年,步履蹣跚的史林山依舊像與王二小約定好一般,每隔兩天便必須親自到王二小的墓前與他說說話。這樣的陪伴任誰聽了都會十分感動。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為王二小重新翻修了陵墓,並建立了歷史紀念館,王二小的事跡也被列入館中,供人敬仰。得知消息的史林山十分開心,還下定決心要學好普通話,為旅客親自講解王二小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史林山一輩子都用方言與人溝通,為了將王二小的事跡發揚光大,主動提出學習普通話,他對王二小的感激可見一斑。史林山目睹了王二小犧牲,又為他守墓58年,願意去講解王二小的事跡再合適不過了。

參考文獻:《小英雄王二小》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目睹王二小犧牲慘烈,自願守墓58年
    不過這次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王二小,而是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史林山,他目睹了王二小犧牲慘烈的過程,自願為其守墓58年。《想念放牛郎王二小》中這樣寫王二小:「你看暮色已經降臨了,怎麼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呢?」 王二小的事跡廣為流傳,還被封為了烈士,他成為了很多青少年的榜樣,也成為了國人們敬佩的抗日英雄。
  • 當年與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王二小犧牲,自願守墓58年
    在當時王二小犧牲的時候只有13歲,但今天小編跟大家講解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並不是王二小,而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將日本侵略者將要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他親眼見證了王二小小英雄的犧牲,隨後他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的時間,這個人他就是史林山。
  • 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親眼目睹他被害,自願為其守墓60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每當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我們的鼻頭就忍不住一酸,78年前,那個年僅13歲的孩子,為了保護村民們,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至今日,我們都不曾忘記他。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王二小,牛娃的故事,原名叫閆富華,生於河北保定。王二小的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年幼時對他十分懂事,只是命運對他不太好,親人們因戰亂饑荒相繼死去,但王二小卻流亡海外,被村民救起,人們見他乖巧懂事,便請他幫忙放牛。
  • 王二小13歲為國犧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令人感動不已
    有這樣一個人,好友把危險留給自己,而把生機留給他人,這個好友就是王二小,他的朋友史林山因為這段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友誼而為王二小守了58年的墓,堅持訴說著王二小的故事。正文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因為我們小學都學過王二小的課本知識。王二小的真實名字叫閆富華,出生於1929年。王二小的故事和人物原型就是由閆富華的故事而改編成的。那王二小又是如何和史林山認識的呢?
  • 他是與王二小兒時的玩伴,自願守墓58年,用一生述說王二小
    加入兒童團的他常常會在日本人掃蕩必經之路的山坡上放牛,為八路軍站崗放哨,抽空還會給八路軍割草、送信等等力所能及的事,不過這平和的生活卻在1942年的秋天發生了改變,這一天和往常一樣,日本人再次出來掃蕩,而當時正在放牛的王二下與他的同伴史林山早在山坡上看到了這群來勢洶洶的日本人。於是二人決定先讓王二小盯著鬼子的動向,而史林山則回村通知鄉親們進行轉移。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同伴為他守墓58年,稱活著就會一直守
    小學時有一篇詩歌,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頌揚的就是抗戰時期我國的一位小英雄王二小,但當時那件英勇事跡,並非單單由王二小一人完成。 有位好心的大爺,將自家不用的空屋給他住,其他大爺大媽們就時常給他送送飯,送送衣服什麼的,王二小在這裡感受到了溫暖,在此定居,開始幫村民們放牛,養雞等等。史林山和他一起放牛,漸漸地兩個人熟了起來,一起加入了八路軍的兒童團,彼此搭檔著偵查周圍的情況。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同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就有一位少年,大敵當前時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抗日大部隊爭取來了轉移的時間,他叫「王二小」。其放牛同伴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為他守墓六十餘年。在烈士陵園中,經常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會神色悲傷的站在一座墓前,他是墓主人的「搭檔」,墓裡躺著的正是以一己之力與百餘敵軍周旋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王二小的放牛同伴,守墓60多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救命之恩
    然而在王二小的身邊其實一直有一位搭檔——史林山,若非他配合著王二小前去報信,那麼故事的結局就很有可能被改寫。不得不說,史林山和王二小一樣優秀,但是他本人卻一直對王二小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為王二小守墓60多年。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看到王二小的名字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會自然而然在心中響起。不過這首歌可不是講孩子調皮的故事,接下來畫風一轉,王小二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
  • 王二小的放牛小夥伴,替他守墓60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曾經恩情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歌唱二小放牛郎》 百年之前中國社會迎來劇變,清政府雖然湮沒在了時光的塵埃中,但其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依舊存在,社會矛盾尖銳,百姓民不聊生,還有外敵環繞,真正是內憂外患。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60年,89歲仍堅守
    少時情誼王二小本名閻富華,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得了個小名叫王二小。他出生的年代正屬於中國不和平的戰爭時期,全民抗日的思想在當時所有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時刻激勵著所有人的心弦。王二小在當時有幸加入兒童團,當時的他的職責就是以放牛作為掩護,為解放軍戰士們放哨。1942年的秋天,他用生命完成了國家和人民交給他的任務,享年十三。
  • 他犧牲時年僅13歲,讓日軍全軍覆沒,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8年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到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是一首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關於抗戰時期的歌。在今天來看,我們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無論是財力還是軍事力量,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然而,在百年前並不是一直都這麼昌盛的,以前可謂是多災多難。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成了孤魂
    所以王二小作為抗日兒童團的一員就負責在狼牙口前面的山上放牛,負責為根據地的八路軍放哨警戒。同時在關鍵時刻還經常的為八路軍運送物資和情報,為守護抗日根據地建功不小。乖巧機靈的王二小不僅警惕性高又熟悉附近的地形,深受八路軍的信任和喜歡。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的背後是一個孩童英勇的獻身。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他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倘若是活到如今也該有91歲的年紀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生命常常沒法握在自己手中,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戰火很快蔓延至王二小的家鄉,當時鬼子在敵後戰場常常實行三光政策,尤其是華北方面軍。三光,指的是燒光、殺光、搶光,這種掃蕩極其瘋狂、酷烈。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因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還在山坡上吃草,但放牛的卻不知道去了哪裡。並非他貪玩丟掉了牛群,而是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位童子的勇敢奉獻。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出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農家庭,要是活到今天,也應該有91歲了。
  • 王二小墓地現狀: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義務守墓59年
    而王二小就是這群少年們的一員,他日常主要以放牛牧羊,來藉此傳導消息,站崗放哨對他來說也是日常任務。而故事就發生在一個很普通的下午,王二小日常在山上放羊,突如其來的炮火聲讓放羊的牧童們深感不對,於是集體往回跑準備去報信,而王二小卻準備拖住敵人與之周旋。
  • 抗戰歌曲 那個放牛的「王二小」真有其人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王二小,也叫王樸。1929年1月22日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 實拍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犧牲時年僅13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日本鬼子來村裡「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日軍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日軍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就用刺刀將王二小用刺死。
  • 13歲小孩,放牛時引誘鬼子進圈套,鬼子將其殺死,46年後獲封烈士
    在小時候,我們都聽過一首兒歌: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這首歌是由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在報紙上看到王二小的事跡後,寫的傳唱至今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