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你好!
我在家裡給你寫信。你問我人為什麼活著,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師。釋迦牟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出了家,結果得到的結論是人活著為了涅磐,就是死。這簡直近乎開玩笑了。
不過活著總得死,這一點是不錯的,我有時對這一點也很不滿意呢。還有人活著有時候有點悶,這也是很不愉快的。過去我想,人活著都得為別人,為別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時大家都這麼想吧?結果大家都不近人情得殘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我們經過了那個時代了吧,把生活都變成一個連綿不斷的宗教儀式了呢。後來我見過活著全然為自己的人,他們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把自己當成物質,需要的東西也是物質,所以就分不出有什麼區別。比方說,物質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嗎?有人分不出來。
總之,我認為人不應當忽視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總要無愧於自己才好。比方說我要無愧於自己就要好好地愛你才對。也不能讓人家來造自己,誰要來造我我都不幹。有人要我們這樣要我們那樣,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生活本身了。過去我們在頂禮膜拜中度過光陰的時候,我們知道什麼是生活嗎?現在我們在一片拜物聲中過的是什麼日子啊。我自己過去和現在都很不好。不過我現要愛你,我覺得我很對,你也覺得我很對,別人與此有何相干。
我這麼說你恐怕要怕我了。我一點也不可怕。不管你是誰,是神仙也好,是偉人也好,請你來共享我們的愛情。這不屈辱誰,不屈辱你。
我不喜歡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我媽媽有時說:真奇怪啊,我們稀裡糊塗地就過來了。他們真的是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是我們本身。我們本身不傻,也不斤斤計較大衣櫃一頭沉。幹嗎要求我們有什麼外在的樣子,比方說,規規矩矩,和某些人一樣等等。有時候我真想叉著腰罵:滾你的,什麼樣子!真的,我們的生活是一些給人看的儀式嗎?或者叫人安分守己。不知什麼叫「分」,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分」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有時對自己挺沒信心的,尤其是你來問我。我生怕你發現我是個白痴呢。不過你也該知道,我也肯為別人犧牲,也接受一切人們的共同行動,也盡義務,只要是為大家好;卻不肯為了儀式去犧牲、共同行動、盡義務,頂多敷衍一下。別人也許就為這個說我壞吧?我很愛開發智力,我怪嗎?不怪吧。我還愛一個美的世界,美是為人的幸福才存在的。我也不肯因為什麼儀式性的東西去寫什麼,唱什麼,畫什麼,頂多敷衍它一下。
總之,我是這樣。為了大家好,還為了我自己好,才能正經做事。為了什麼儀式,為了看起來挺對路,我就混它。我決不為了儀式愛你,我是正經愛你呢。我一正經起來,就覺得自己不壞,生活也真不壞。真的,也許不壞?我覺得信心就在這裡。
我對自己有點信心。我愛你呢,愛你!
小波 10月29日夜
(本文摘自《王小波全集(第九卷 書信集)》,轉載自「鳳凰讀書」。)
推薦閱讀《思維的樂趣》,王小波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思維的樂趣》這本選集收錄了王小波的代表性隨筆。大致分為如下幾個部分:一部分以王小波的知青生活體驗為主,如《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椰子樹與平等》、《思想和害臊》、《體驗生活》等,通過一些小事,闡發深刻的道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以寓言和小說的筆法,描述了一頭「自由主義」的家豬,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掩卷之後又不能不讓人深思。王小波在這頭不馴服的豬身上,寄託了對人的尊嚴和自由的理想。而《體驗生活》則從知青時的一次「憶苦飯」說起,風趣幽默地調侃了荒唐年代的荒唐事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另一部分以王小波的日常體驗和在國外的生活見聞為主,如《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個人尊嚴》、《君子的尊嚴》、《北京風情》等,藉由日常生活細節的描述,呼喚科學和理性。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中,佔據比例最大的,還是王小波有關文化的思考。這些思考大多是批判性的,有的是電影評論,有的是小說雜談,有的針對國學熱和文化熱,有的批評氣功熱現象,有的則在一個更寬泛的視野中,闡述對文化的理解和追求,以及自己的文學審美觀,如《我看文化熱》、《智慧與國學》、《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等。
上期的幸運讀者是ID為shxlkl的朋友人文社微信贈書活動開始啦!小編將從每期關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公眾平臺的讀者朋友,以及轉發人文社微信至朋友圈並截圖回復的讀者朋友中抽取一位幸運讀者,贈送人文社精美圖書一本。每期都有驚喜哦,各位小夥伴們趕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