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神秘的哈尼族婚禮習俗:用糯米飯和香蕉做生殖器聖物!

2021-02-23 玩轉雲南

漂亮新娘



新婚夫婦


傳統的哈尼族婚禮是十分有意思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大地上時,迎親的隊伍已經開始動身接新娘了。


婚禮分三天進行,第一天是在新娘家,有一個接新娘的儀式。第二天和第三天在新郎家。

按規定,結婚第一天是接新娘,宴席在新娘家裡辦。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家時,一頭牛剛剛被宰殺,婚禮的工作至此開始。

宰殺牛的過程。


與此同時,男方家的親戚正在準備去接新娘時儀式上要用到的物品。儀式用哈尼話說是「啊陪烙」,翻譯後也就是祭神祭祖宗的儀式。


首先要將母雞內臟掏空並保留完整形態,接著把其內臟清洗乾淨後,再塞回雞肚子裡,然後將整隻放入鍋中煮熟。


到新娘家迎親時,領頭的兩人各背一個包,裝著「啊陪烙」用的物品:一隻全雞 、糯米糰子、芝麻花生面,另一個包裡放的是糖、花生瓜子。


在新娘家弄的這次「啊陪烙」,表示這是新娘在家裡吃的最後一次飯,要由親戚給新娘的親人長輩餵飯。餵飯者要從雞開始,拾起物品,分別沾取茶葉水、糖水、酒以後放入小勺中,雙手持勺遞給食用者,食用者則用雙手接下後捧食。這只是儀式,所以量不會太大,每次餵食就是指甲蓋這麼大一點。

第二天由男方家設宴,按老規矩本來殺這些大型家畜之前要殺一隻雞。



按延續下來的規矩,殺雞前要由女主人把清水從雞腳滴到頭,然後雞要用棍棒擊頭致死,完成這些後就可以開始殺豬了。

不過在新郎家殺豬和平日裡我們見到的有所不同。首先,殺豬的地點是在客廳裡,在哈尼族的傳統裡但凡結婚、上新房之類的喜事,豬都要抬到屋裡殺。


其次,殺豬前要由一家之主用清水從豬腳滴到頭。


接著是殺豬。哈尼族婚禮傻豬也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知道的。其中一條豬腿和中間一段軀幹要單獨割下,然後用竹簍裝好,留著辦第三天的儀式用。另一條豬腿要切一塊肉下來,和之前被打死的那隻雞的一隻腿一起穿起來,掛在廚房灶臺的上方。

殺好的豬要把心臟和肝臟各切下一半,和之前那隻被打死的雞一塊煮熟,這是準備「啊陪烙」儀式的物品。

而且和接新娘時的「啊陪烙」不同的還有,在新郎家的雞是切碎以後才煮,而不是整隻煮。


餵飯是一家之主來給家人親戚餵飯,而不是傳統的小輩給長輩餵飯。


在婚禮宴席擺放前,會先在廚房擺上叫「俠忒毫歌」的一個陣勢,譯為「砧板桌」。

「砧板」桌的意思就是在宴席的所有桌子裡面,在認識上,這是最大的一張桌子,所以人們吃的飯菜都是從這做出來的,也有第一塊砧板的意思。


這張桌子只坐兩個人,這兩個人是人們挑選出的,他們要會說話,風趣幽默。擺放宴席時,這兩個人還要切好肥肉,然後親自分到每一張桌子,確保每一張桌子分到的一樣多。「砧板桌」是在婚宴擺放前最先要上其的一桌,「砧板桌」的菜上齊後才能給別的桌上菜,宴席後收桌子,砧板桌是最後收的一張桌子。


坐鎮「砧板桌」的兩個人還要製作一個聖物,用糯米飯和香蕉做出生殖器的樣式,表現一種民族的生殖信仰,也是祝新婚夫婦早生貴子的意思。

這個聖物是哈尼族婚慶不可缺少的東西。

到晚上時,「砧板桌」的兩個人會拿出一條豬尾巴,這條豬為巴是要給人們接的,這條尾巴也不是什麼人都敢接的,接到的人就表示在這對新人婚禮之後緊隨著就要結婚的人。


到婚禮的第三天,下午要進行最後一項儀式,這項儀式完了以後,婚禮才算真正的宣告結束。

「砧板桌」的兩個人交出保管一天的豬腿和豬軀幹,豬腿和一段軀幹要放在早已擺放好的客廳裡的砧板上,擺放後親戚家人列坐兩邊,然後老人們會開始唱歌。


這些歌統一一個調子,沒有統一歌詞,全部歌詞由老人即興發揮,都是給新人的忠告祝福,這種說唱的方式寓意深奧,難以琢磨。


唱完後要由家裡還未出嫁的女性把豬腿肉和軀幹抬給最大和最小的女婿,女婿要用衣服邊角墊於掌心接過後抬出房屋。

分完肉後婚慶所以儀式全部結束。


原作者:阿奇卡其(網易博客)

編輯整理:紅糖狐狸


相關焦點

  • 哈尼族有何特色風俗?作為古代羌族的後裔,其習俗獨具歷史韻味
    但是在歲月流逝和朝代更迭過程中,很多少數民族要麼不斷融合,要麼遷出境外或徹底消失。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大浪淘沙之後,能夠依然存在並綿延幾千年的少數民族,一定就有情人過的發展理念與民族文化。哈尼族作為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雖然人口僅有160多萬但卻創造出了,獨具韻味的民風民俗與民族精神。
  • 箐口梯田和哈尼族民俗村,品哈尼族美食,發現村民建房竟然不花錢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箐口梯田和哈尼族民俗村,這個也是我們元陽梯田所買的套票內包含的一個景點,這也是我們在元陽梯田的最後一個景點(因老虎嘴梯田臨時關閉,不能進入,所以這次只能留下遺憾了)。今天不再走來的路了,選擇了一條最好的路下山。
  • 哈尼族民間歌曲,習俗功能為主的分為了哪八大類
    在約公元7世紀時,哈尼人就已居住在今哀牢山和蒙樂山一帶,與彝族同屬於古代氐羌族群的逐漸南遷者。哈尼族在經歷了長久的遷徙之後,積累了很多豐富的哈尼文化。聰明的哈尼人在沒有自己文字的情況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超凡智慧開發、建設了自己美麗的家鄉。
  • 廣西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三月三節日習俗、由來簡介
    「三月三」即將到來(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說到「三月三」習俗,對歌、吃五色糯米飯已被大夥熟知,可你還知道在這個節日有哪些有趣的節日習俗嗎?廣西各地過「三月三」的方式是怎樣的?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廣西民俗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慶油飯」是一門神秘功夫,博士後也不一定學得會,偷偷告訴你秘籍……
    閩南習俗中,嬰兒滿月是一件得喜慶操辦的大日子,而「慶油飯」則是大事中的一件特別重要的事! 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在閩南傳統習俗中,「順月」得子的人家,在嬰兒誕生的第三天、一個月、四個月和一年都要慶賀,叫做慶「三朝」、「做滿月」、「做四月日」及「做度臍」。 講究的人家四個日子都做,大部分家庭則多做「滿月」和「度臍」。
  • 日本人怎麼結婚,日本的婚禮習俗都有哪些流程?
    日本婚禮習俗 具體婚禮流程日本對文化禮儀的傳承及保護都很講究,在結婚禮儀風俗方面也保留了傳統的日本民風民俗,自古以來日本社會都以「敬神崇祖」為其宗教文化的基礎,因此在日本人看來,結婚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終身大事,更是男女雙方家族的大事情。
  • 豌豆糯米飯:清晨最迷人的開始
    據說吃了豌豆糯米飯,稱了體重,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就有病災纏身。所以豌豆糯米飯也叫做立夏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不知起源於何年何月的豌豆糯米飯,自從流傳到了遵義後,其做法和味道已在歲月的沉澱中,被當地人喜歡的口味所改造,成為了四季可吃的遵義味道。
  • 「民風習俗」小寒的傳統習俗知多少
    05 吃糯米飯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06準備年貨小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著距離我們的春節不遠了。
  • 棕櫚林裡飯菜香——探秘基諾族、哈尼族的驚豔美食
    做時先把捕獲的鯉魚用新砍的竹筒醃成酸魚。其色粉白,酸中帶辣,極開胃。主料∶鮮鯉魚適量。配料∶熟米飯適量。調料∶食鹽、辣椒麵等適量。哈尼族概況雲南的哈尼族主要分布於紅河、玉溪、思茅、西雙版納和楚雄。哈尼族大多居住在半山區和溪谷旁。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合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哈尼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喜歡吃酸、辣食品,善醃酸菜。採用各種野菜做湯,用帶有香味的葉子放在蔬菜中做調味品。
  • 鄉愁普洱丨哈尼族「哭」嫁:幸福的眼淚,美好的祝福
    「哭嫁」是鎮沅哈尼族的傳統婚禮習俗姑娘出嫁前舉行哭嫁儀式用「哭
  • 有清香和沁人沁鼻的五色糯米都是用天然植物染色的
    --《》杜牧快到了,我媽媽十天前買了新鮮楓葉,洗好晾乾後,她用刀把他們切碎,切碎後,他們被放進洗過的玻璃罐裡,在冷水中浸泡10天後。取出浸泡過的楓葉水,在糯米中浸泡一晚,然後染色,第二天,取出糯米並衝洗乾淨,然後把他放進電飯鍋裡煮大約40分鐘左右。過去小時候是用柴火燒的,所以我們當地人也把這種五顏六色的糯米叫做「炊米飯」。
  • 婚禮習俗,西式婚禮習俗和禁忌,備婚新人須知
    結婚是人生大事,無論是西式婚禮還是中式婚禮,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習俗和禁忌。那麼西式婚禮習俗都有哪些?今天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西式婚禮習俗:「有舊、有新、有借、有藍」的西式婚禮習俗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它們都有哪些寓意~~有舊:新娘可以穿著或佩戴一樣舊物來象徵她和她娘家及過去生活之間的歷史紐帶。
  • 糯米餅創意搭配,香蕉和面芝士夾心,一口下去滿足極了
    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做這個香蕉芝士糯米餅吧。【名稱】香蕉芝士糯米餅【材料】糯米粉,香蕉,芝士,白芝麻【製作過程】1.香蕉扒皮,將香蕉放在保鮮袋裡面,用擀麵杖將香蕉壓成泥狀。2.將香蕉泥放在碗裡面,加入糯米粉,用刮刀攪拌均勻,將麵團攪拌得儘量軟一些。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婚禮服飾習俗
    ,這些特殊的服飾和著裝方式,反映出我國民間不同地區不同的觀念與習俗。自古以來,由於「禮不下庶人」,民間的禮也就不同於統治階級的禮,它是在社會生活中依照傳統風俗習慣逐漸完善起來的俗禮,如婚嫁、喪葬、慶壽、生育、祭祀、節日等諸多民俗禮儀活動都有著特定的形式,往往對服飾也有具體的要求。因此,這些服飾在精神方面和外在形式方面,都蘊涵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 瓊州海峽經濟帶 | 海口和湛江這些習俗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軍坡節   由於地域相近,徐聞縣民俗和海南民俗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徐聞的年俗也有海南味,比如說兩地就都共有上軍坡這個一樣的春節節俗。這是為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也是在徐聞和海南地區相傳1300多年的鄉情民俗。冼夫人(513—603),是公元6世紀我國南方百越民族中傑出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歷史上第一位深得民心的英雄。
  • 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上巳節,還知道是什麼節日,有何由來和習俗?
    今天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和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你知道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去災病的儀式。在周朝時,有蘭湯闢邪的巫術活動之說,「祓除釁浴」之禮已成為一種制度,並有專門的女巫掌管此事。
  • 有什麼習俗?這堂「民俗課」講給孩子聽!
    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裡,忙碌了一年的先人們,從這天開始休養生息,並衍生出豐富的節日活動和民俗之樂。 北方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 每年三月三,除了唱山歌吃五色糯米飯,我們還有法定假日
    小時候每年過了二月二,我們總是期盼著叨念著三月三的到來,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吃五色糯米飯了。後來,它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眾假日,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每當這個時候就會引來全國很多網友羨慕的目光,在省外的廣西老鄉總會在朋友圈自豪的曬「三月三我們村要與隔壁村對山歌,沒有我會輸,村長點名要我回去,所以請求老闆批假回家唱山歌。」
  • 泰國香蕉竹、椰芒糯米飯、瓦罐冬陰功湯……上海又有一處夜市開張了
    泰國香蕉竹椰芒糯米飯瓦罐冬陰功湯鯛魚燒……疫情擋住了出國旅遊的步伐他在廣州已經開了5家店,今年到上海考察,發現上海經營泰國菜的飯店挺多,但做泰國街頭小吃的少,他就想把泰國小吃引進來。「飯店的冬陰功要68元一份,我這裡只要22元,價格平民。」現在天氣冷,陳金堅主打品種以熱食為主,品種有30多種,天熱後會增加芒果冰糕、榴槤冰糕、水果冰沙等冷食,品種可以達到50多種。
  • 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  原標題: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21日冬至,整理了一下關於中國南北方的一些不同民俗,方便大家對傳統文化多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