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尺譜集成》近日出版 多個傳世孤本得以收錄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近日出版的《中國工尺譜集成》(10卷本)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王瑩)記者從文化部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工尺譜集成》(10卷本)近日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作為文化部「中國民族音樂舞蹈雜技扶持發展工程」的重點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該書被學界視為繼《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琴曲集成》後的又一項考察中國民間音樂傳承、見證民間音樂生態體系的重要工程。

  「工尺譜」(「尺」音「chě」)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樂譜之一。唐代已出現大量手抄卷子,以後綿延不絕,明清時期開始出現印刷樂譜。目前,各地民間樂社仍然使用,但大量抄本輾轉相傳,未有印刷,消失與損毀情況堪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部藝術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於2010年啟動了《中國工尺譜集成》的編撰出版工作。經過7年努力,目前《中國工尺譜集成》已完成10卷的編撰工作,包括《總論》(1卷)、《北京卷》(2卷)、《河北卷》(3卷)、《陝西卷》(2卷)、《江蘇卷》(1卷)、《遼寧卷》(1卷)。

  發布會上,該書總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民族樂團原副團長張振濤介紹指出,《中國工尺譜集成》擁有豐厚的歷史價值。據了解,古琴音樂、戲曲音樂和各地樂種等傳統音樂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譜」可依。民間抄本由民間樂師依照師傅嫡傳的墨本、父輩祖傳的曲本,輾轉續抄,代代相傳,因此,是民間音樂的活態傳承,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根據藝人演唱、演奏的樂譜,可以用以譯解譜字寫法完全相同的千年前的樂譜,從而恢復古曲原貌。」記者了解到,音樂史學家楊蔭瀏根據山西五臺山寺院樂譜、西安鼓樂樂譜,翻譯宋代詩人姜夔的自度曲;葉棟、席臻貫、何昌林、陳應時等學者根據寫法相同的譜字,譯解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唐代樂譜等,都是音樂史研究的經典事例。

  除了歷史價值外,記者了解到,《中國工尺譜集成》還擁有不容忽視的學術價值。發布會上,據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司長明文軍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學家便開始收集各地的民間手抄譜本,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保存了大量這類樂譜。最有價值的有智化寺《音樂腔譜》(清康熙年間,1694年)、西安鼓樂手抄本(最早為1731年)、冀中笙管樂抄本(遍布20世紀)、開封大相國寺抄本、山西五臺山寺院抄本、晉北笙管樂抄本、東北鼓吹樂抄本等。各地音樂研究機構也保存了大量譜本。譜本不但抄記了大量的曲目,還在封面、扉頁、封底,記下了傳抄時間,有些還寫有序言、曲目題解等,內容涉及宮調技術、民間信仰、樂社歷史、樂師名錄等,是研究一個地區民間樂社發展及相關問題的主要材料。「樂師們抄譜時,嚴格遵循上代師傅的體例,註明傳自何人,這種方式在各地手抄譜中都相同。這些譜本,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為中國音樂學提供了有實踐依據的活態文本。」

  作為一本文化類典籍,《中國工尺譜集成》的人文價值同樣值得關注。記者了解到,中國民間工尺譜因常年使用,大多沒有封面,年代不詳,但從紙張規格方面鑑定,都有百年以上歷史,多為傳世孤本。留存至今的譜本,無疑講述了一部傳承者與保護者的故事。通過這些譜本,公眾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與民眾生活的關係,理解音樂在民間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價值。

  記者還從發布會上獲悉,此次出版的十卷只是該書的第一階段工作,下一階段將陸續推出更多卷本,爭取早日呈現我國工尺譜的全貌。

圖為《中國工尺譜集成》(10卷本)中收錄的樂譜

相關焦點

  • 菊圃寶冊《尚賢閣珍藏民國孤本臉譜圖典》即將出版 收錄珍貴譜式600餘幅
    《尚賢閣珍藏民國孤本臉譜圖典》繪製於民國時期,出自內行手筆,共收錄臉譜600餘幅。其收錄的臉譜以京劇為主,兼涉崑曲、梆子,譜式多為正臉,少部分為側臉。600多個臉譜涉及劇目近300齣,其中包含了《五雷陣》、《三教寺》、《雁翎甲》、《鳳凰嶺》、《九花洞》、《藏珍樓》、《戰凌州》、《登州府》等大量冷門戲、失傳戲中的人物譜式,十分難能可貴。
  • 非凡著作的非凡音樂 | 「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辰河高腔音樂集成》隆重出版
    有鑑於此,加快做好辰河高腔的保護及傳承工作,搶救和整理出版辰河高腔音樂迫在眉睫。《中國辰河高腔音樂集成》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是蘇州大學出版社精品打造的重點項目。《中國辰河高腔音樂集成》分為上、下兩卷,收錄辰河高腔中的高腔100餘個,低、崑腔30餘個,以及部分折子戲和現代戲唱段90餘段;另收錄辰河鑼鼓音樂曲牌70餘個。這套音樂集成的主體分為辰河高腔音樂曲牌,辰河低、崑腔音樂曲牌,辰河高腔鑼鼓音樂曲牌,辰河高腔移植現代戲唱腔選段,辰河高腔優秀折子戲五大部分,是一套基本上反映了辰河高腔音樂全貌,而且編排合理、內容翔實、記譜細緻準確的大部頭著作。
  • 張明傑:蘇軾《宸奎閣碑》宋拓孤本在日本的流傳
    這就是蘇軾《宸奎閣碑》,堪稱宋拓傳世孤本。《宸奎閣碑》,全稱《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是蘇軾為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所書的碑文。宸奎閣乃是大覺禪師懷璉為收藏御賜頌詩而命名的寺內樓閣。宸奎閣碑立於宋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蘇軾撰文並書。碑額碑文均為正書,廿二行,每行字數不一(滿行卅五字),計六百餘字。
  • 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為趙州長史周昉所繪
    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即《簪花仕女圖》,它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畫作的作者為周昉,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周昉任趙州長史,從五品。他在趙州的政務活動不見史載,但任職期間的畫壇趣事軼聞,屢見於斷編殘簡。
  • 通時達變的方志寶典:《中國地方志集成》
    截至目前,上海書店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北京府縣誌輯》(全7冊)、《天津府縣誌輯》(全6冊)、《河北府縣誌輯》(全94冊)等10種府縣誌輯,以及《鄉鎮志專輯》(全40冊)、《山志專輯》(全47冊)、《寺觀志專輯》(全19冊)、《鄉土志專輯》(全27冊)共4種專門志輯等,在此基礎上還開發了《中國地方志集成補編》,成為方志出版的重鎮。
  • 嗩吶與工尺譜剖析,肩負起弘揚國樂音樂文化的偉大使命!
    ,隨著五線譜、六線譜、簡譜陸續傳入我國並推廣開來,嗩吶的學習方法也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工尺譜的概念漸漸地被遺忘,工尺譜是中國漢族傳統記譜法之一,下面筆者將具體的解析有關工尺譜的具體內容;工尺譜起源在中國的唐朝盛世,後來逐步傳入琉球、朝鮮、越南、日本數個在當時使用漢字的國家,工尺譜是運用工、尺記錄其唱名,屬於國樂文字記譜;在唐朝時期比較盛行,隨著五線譜、六線譜、簡譜傳入我國以來,工尺譜的運用相對而言就比較少了
  • 100冊大型文獻《中華民族抗日戰爭軍事資料集》出版-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日,大型抗戰史文獻《中華民族抗日戰爭軍事資料集》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資料集共100冊,收錄文獻341種,是全面反映中國抗日戰爭軍情實況的大型珍稀文獻。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軍事資料集》由抗戰研究權威專家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金以林,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民國史研究室主任羅敏領銜主編,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臺選編、整理,文獻內容主要來自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館藏。
  • 全球先秦漢唐傳世畫超高精集結,展子虔「遊春圖」的絹絲終於看清了
    這就是「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還原中國古代繪畫神韻的高精度、大開本圖像文獻集成。這並非許多人想當然認為的僅僅將現存所有中國歷代繪畫圖像集結出版便可,而是要釐清全球所藏中國古代繪畫精品,並以最高的圖像標準一一採集、印刷並出版,最終呈現在世人眼前。
  • 《古今圖書集成》與中國傳統文化
    到了中國文化走到全面總結時期的時候,也就是在中國遭遇西方列強侵略前,中國文化從傳統向近代轉型之前,出現了一部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一部全面記載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類書,這就是清代康熙、雍正間編纂、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西方學界也經常叫它「康熙百科全書」,因為中國古代的類書這種傳統在西方大約相當於他們的百科全書。
  • 主題出版:向精品化行進 - 中國出版網
    時至今日,既能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傳播時代價值,又具社會影響力、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主題出版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特色出版形態。那麼,主題出版都包括哪些範疇,未來的趨勢又是什麼?多個語種,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震撼》推出7個語種,其英文版被美國華盛頓大學選為國際關係課程的參考教材;「
  • 《史記》學第四次「結集」 《史記研究集成》首批成果問世
    在《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首發式暨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教授、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安平秋先生在視頻發言中,這樣評價《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的出版意義。    《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首發式暨研討會由陝西省政府參事室、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陝西省韓城市委市政府主辦,西北大學出版社、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等單位協辦,於10月26日在司馬遷故裡韓城市召開。
  • 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
    中國嘉德今季宋拓徽宗草書千字文存兩段,一段「駒食場」起,「濟弱」止,二段「魄環照」起,「焉哉乎也」止,尾款落「宣和壬寅御書」並花押並「御書」方印,千字文存427字;白麻紙拓就,背紙堅韌挺括。 帖後有聶子述跋贊七行:「霆驚電掣。龍跳鳳舞。出聖入神。超今轢古。帝中苐一。草法初祖。鍾張駭汗。
  • 《21世紀中國60位詩人典藏大系》一書出版
    中外藝術網訊(阮中華)近日,詩歌合集《21世紀中國60位詩人典藏大系》一書已由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全國各新華書店有售。該書集中刊發了著名詩人何基富的《陳同海,讓人難「疲勞」》等6首反腐組詩。陳同海,世出名門高幹,中國石化原董事長。他的創新劣跡有兩件:第一,貪腐額度特巨大。他日均揮霍公款4萬元;單筆受賄竟高達1.6億元。
  •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獲贈張元濟手跡等珍貴史料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館長趙書雷(左)與張平 10月16日,上海世界書局最後一任經理沈思期之子張平向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捐贈了著名出版家張元濟書贈沈思期的摘錄
  • 海內「孤本」清代鄒梧岡版《三國演義》再編面世
    第十屆三國文化旅遊周28日在河南省許昌市開幕,再編出版的清代名家鄒梧岡參訂本《三國演義》圖書亦在當地首發。  鄒梧岡版《三國演義》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知名書法家張志和發現整理。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自明代中葉出現以來,各種刻本大約有七十餘種,也有一些流散民間未見著錄的版本,由清代雕版刻書名家鄒梧岡參訂的《三國演義》就是其中之一。  據介紹,明清四種版本的《三國演義》流傳較廣,鄒梧岡參訂本發現極少。該版被三國文化研究者稱為孤本。張志和認為,這對研究明末清初《三國演義》版本流變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出版
    》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書是野外識別溼地植被與植物的工具書,共收錄我國溼地植被59個群系67個群叢,以及常見的溼地植物659種(含變種和變型),由中科院院士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劉興土作序。《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   近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等編著的《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
  • 電影《氣球》原著小說出版 文學細語融眾聲
    此前,《氣球》作為一部文藝佳片,已受邀參加60多個國內外電影節,收穫11項專業電影大獎,得到專業維度的肯定。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優質文本的支撐。《氣球》的電影原著小說集近日已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讓讀者在一睹電影畫面的同時,也能看到同名文本的細膩質地。《氣球》收錄了萬瑪才旦極具個人風格的十部短篇小說,完整展現了更真實的藏地日常,曾榮獲《花城》、《收穫》、中國小說學會等多種年度獎項。
  • 哈薩克著名作家阿拜全集由浙江文藝出版 譯者獲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央廣網上海10月1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駐華特命全權大使柯依舍巴耶夫·哈比特代表總統託卡耶夫,向中國哈薩克族著名作家、翻譯家艾克拜爾·米吉提和錫伯族著名翻譯家哈煥章(筆名哈拜)先生頒發二級友誼勳章。
  • 專業觀點 | 陳至立 :堅定文化自信 堅持改革創新 打造傳世精品
    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辭海》(第七版)的編纂出版工作於2015年4月正式啟動,2020年8月付梓面世。在第七版修訂編纂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嚴謹的編纂作風,是打造傳世精品的本質要求。
  • 今天是宮崎駿80歲生日 他首次授權的《龍貓》繪本近日出版
    這部動畫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攬獲24項頂級獎項,在中國粉絲中也非常受歡迎。在豆瓣網上,有近160萬網友看過,打出9.2的高分。在影視專業的各類雜誌上,《龍貓》也成了重要的分析對象。2018年這部電影在中國重映,4天內票房破億。繪本《龍貓》。近日,宮崎駿官方授權的《龍貓》繪本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由磨鐵圖書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