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手下雲臺二十八將之祭遵

2021-01-17 麼麼噠歷史

祭遵年輕時喜愛經書。家裡富裕,而祭遵恭謹儉樸,不愛穿華麗衣服。母死後,背土起墳。曾被衙吏欺凌,祭遵結交賓客殺了衙吏。起初,縣中以為他柔弱,以後都害怕他了。劉秀破了王尋等,回往潁陽,祭遵以縣吏身份幾次進見,劉秀喜愛他的容貌儀表,令他暫為門下吏。

從徵河北,為軍市令。劉秀的舍中兒(家奴)犯了法,祭遵把他殺了。劉秀髮怒,令將祭遵拘捕。這時主簿陳副勸諫說:「明公常想要眾軍整齊,現在祭遵奉行法令不避權勢,正是教化法令所需要的哩。」劉秀就赦免了他,令他為刺奸將軍。對諸將說「:對祭遵要多加小心!我舍中兒犯法他照樣殺了,對你們是絕不會徇私的。」不久又拜偏將軍,跟從平定河北,以功封為列侯。

建武二年(26年)春,拜為徵虜將軍,定封潁陽侯。與驃騎大將軍景丹、建義大將軍朱祐、漢忠將軍王常、騎都尉王梁、臧宮等入箕關,南擊弘農、厭新、柏華蠻中賊。祭遵中了弩箭,傷口流血,眾人看到祭遵受傷,逐漸引退,祭遵呼叫斥罵不止,士卒都加倍苦戰,於是大破賊兵。當時新城蠻中山賊張滿,屯結兵士於險要之處為害人民,詔令祭遵去攻擊,祭遵斷絕了張滿的糧道,張滿幾次挑戰,祭遵堅守壁壘不出。而厭新、柏華的殘餘重新與張滿會合,於是攻下了霍陽聚,祭遵於是分兵予以擊破迫其投降。  建武三年(27年)春,張滿飢餓睏倦,祭遵攻破其城,活捉張滿。起初,張滿祭祀天地,自己說當為王,既被捉,嘆道「:讖文誤了我!」於是把他及其妻子兒女都斬了。祭遵引兵南擊鄧奉弟鄧終於杜衍,攻破了。

時涿郡太守張豐捉住使者舉兵造反,自稱無上大將軍,與彭寵連兵。建武四年(28年),祭遵與朱祐及建威大將軍耿弇、驍騎將軍劉喜共同攻擊張豐。祭遵兵先到,急攻張豐,張豐的功曹孟厷捉住張豐投降。起初,張豐喜好方術,有道士說張豐當做天子,以五彩囊裹著石頭系在張豐的肘子上,說石中有玉璽。張豐相信了,就造反。既被捉當斬,他還說:「肘有玉璽。」祭遵將其石椎破,張豐才知被道士騙了,仰天嘆道:「當死無所恨!」諸將都引回,祭遵受詔命留屯良鄉抵拒彭寵。因而派遣護軍傅玄襲擊彭寵部將李豪於潞,大破其軍,斬首千餘級。相拒一年多,幾次挫敗其鋒,彭寵黨徒許多都投降。等到彭寵死,祭遵進軍以平定其地。

建武六年(30年)春,詔令祭遵與建威大將軍耿弇(yǎn)、虎牙大將軍蓋延、漢忠將軍王常、捕虜將軍馬武、驍騎將軍劉歆、武威將軍劉尚等從天水伐公孫述。軍隊停留長安,劉秀車駕也到了,而隗(wěi)囂不想讓漢兵上隴,藉故推脫以為辭說。劉秀召集諸將商議。都說「:可以暫時拖延隗囂日月之期,加封他手下的將帥,以促其分散瓦解。」祭遵說:「隗囂懷挾奸謀已久。如果按兵不動拖延時日,就會促使他詐謀更深,而使公孫述增加警備,所以不如直接進兵。」劉秀聽從了,就派遣祭遵為先鋒。隗囂派其將王元拒於隴坻,祭遵進擊,破王元軍,追到新關。等到諸將到,與隗囂戰,都失敗了,引軍退隴。劉秀詔令祭遵屯軍於汧(qiān),令耿弇屯軍於漆,令徵西大將軍馮異屯軍於栒邑,令大司馬吳漢等回軍長安。自此以後祭遵幾次挫敗隗囂。

建武八年(32年)秋,再從劉秀上隴。等到隗囂破滅,劉秀東歸經過汧(qiān),到祭遵軍營,慰勞飽饗士卒,作黃門武樂,深夜才停止。這時祭遵有病,詔賜厚厚的坐褥,上面覆蓋著皇帝用的御蓋。再令他進兵隴下。等到公孫述派兵援救隗囂,吳漢、耿弇等全都逃奔而回,只有祭遵獨留不退卻。建武九年(33年)春,在軍中去世。祭遵靈柩到河南縣,帝詔遣百官先到治喪場所會齊,光武身著白色喪服駕臨,望著哭泣哀慟。回經城門,閱過喪車,涕泣不能自已。喪禮成,又親自以太牢之禮祭祀,如宣帝辦霍光喪事一樣。詔大長秋、謁者、河南尹護喪事,大司農負責費用。等到安葬,帝車駕再親臨,贈以將軍、侯的印綬,用漆紅了輪子的車子裝著,讓武士們排成軍陣送葬,諡封為成侯。安葬完畢,光武再親臨其墳,妥為安置其夫人家室。

相關焦點

  • 光武中興先賢--雲臺二十八將
    漢明帝永平年間,明帝追憶當年隨其父皇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命繪28位功臣的畫像於洛陽南宮的雲臺,故稱「雲臺二十八將」。後世民間傳說,雲臺二十八將對應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轉世。為漢光武帝劉秀重興漢氏江山的二十八員大將。二十八星宿    傳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轉世。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太傅高密侯。
  • 他是光武帝手下第一謀士,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王朝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王朝雲臺二十八將、以及大唐王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三個系列的功臣,是後世文臣武將一直追求的最高榮譽。在這三個系列的功臣當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能是後世最熟悉的了,今天小編不談凌煙閣功臣,談雲臺二十八將。
  • 不是劉秀急著當皇帝,實在是實力不允許他低調啊
    大概在消滅謝躬之後,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就集齊了。雲臺二十八將完整名單是這樣的:鄧禹、寇恂、馮異、岑彭、賈復、吳漢、蓋延、陳俊、臧宮、耿弇、姚期、王霸、祭遵、任光、李忠、萬脩、邳彤、劉植、耿純、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馬成、劉隆、傅俊、堅鐔、馬武。前文大概提過他們的來頭,但不全,今兒先補全了。
  • 劉秀個人魅力為什麼那麼大,雲臺二十八將不惜破家舍業,千裡投奔
    要比中國歷史上個人魅力最強的皇帝,東漢光武帝劉秀可謂是出類拔萃了。他對麾下將士的號召力在後世看來都不可思議,即便是以號召力強大著稱的唐太宗和宋太祖都無法與之媲美。他的麾下名將如雲,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雲臺二十八將,而這些將領幾乎都是在他落難河北的時候投靠他的,由此可見他當時的號召力和聲望有多強大。
  • 馮異是東漢的徵西大將軍,遺憾的是最終沒看到劉秀統一天下
    雲臺二十八將之中,跟劉秀關係最近的人之一,要數馮異。
  • 東漢雲臺的二十八將中,如果單論軍事能力,誰最厲害?
    眾所周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下「雲臺二十八將」,在這二十八人中,鄧禹排名第一,但那是按功勞而論。 劉秀手下最厲害的武將是誰呢? 按照《後漢書》的結論,該是岑彭、馮異二人! 「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惟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矣。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其全慶也。」
  • 「雲臺二十八將」之堅鐔,為何選擇追隨劉秀,跟隨劉秀建立大業
    前言堅鐔,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在王莽新朝統治時期,他也曾經在朝為官,是一個小官員。後來在王莽新朝覆滅之後,他便投奔了劉秀,從此之後便跟隨在劉秀身邊,跟隨他一起南徵北戰。他先是幫助劉秀平定了河北地區,後來又鎮壓了其他的農民軍隊,協助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在劉秀登基為帝之後,他也被拜為揚化將軍。曾經跟隨軍隊圍攻洛陽,堅守南陽,參與平定了漢朝內部的叛亂,戰功極為突出,劉秀也十分的信任他。
  • 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劉隆簡介,被劉秀封為什麼侯?
    長大後參加反對王莽政權的活動,後投奔劉秀,久經戰陣,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十六。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劉秀為防止關中、河洛戰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決定乘赤眉西攻長安,更始軍隊應付不暇之機,平定河北、消滅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的更始力量,然後相機奪取長安、洛陽,為削平群雄,統一天下做準備。
  • 鄧禹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一向無敵的鄧禹卻為何屢屢敗於赤眉樊崇之手
    漢明帝劉莊置雲臺二十八將時,把鄧禹列為第一。其實從軍功上來說,馮異、岑彭等人的功勞絲毫不比鄧禹少。
  • 被史籍掩蓋,劉秀麾下三大集團的多次內戰|文史宴
    文/朱勳我們這一組劉秀專題想要講清楚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劉秀奪取天下並不容易。史籍中描寫的東漢開國史,有意無意間讓劉秀開國的歷程顯得很容易來證明天命所歸,但實情並非如此。比如評書裡團結一致的「雲臺二十八將」其實就是三夥人,互相之間不但摩擦,還掀起過多次內戰。本文歡迎轉載。
  • 細數雲臺二十八將 鄧禹高居榜首無爭議!
    祭遵少愛讀書,後為縣吏,投奔劉秀後,平定漁陽,討伐隴蜀,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九。東漢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為建立東漢立下赫赫功勞。銚期在馮異的舉薦下投到劉秀門下,成為劉秀落難洛陽之時少數心腹之一,後來隨劉秀平定河北,消滅了王郎及銅馬、青犢等流民軍,並長期鎮守魏郡,歷任偏將軍、虎牙大將軍、魏郡太守、太中大夫、衛尉。受封安成侯。
  • 東漢時期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
    東漢時代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兇猛?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已經給他們做了排名,這就是他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給劉秀座下二十八名將的排名繪像,史稱「雲臺二十八將」。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從小性喜念書,尤好《左氏春秋》與《孫子兵書》這類的兵書,首先其軍事理論程度就絕對是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別的馮異的帶兵極為「整潔」。他的兵打起仗來,無論是進是退都極有章法,攻堅衝在最前面,行軍則走在末了面,並且毫不與其它戎行爭道,以免爆發不必要的辯說。亂世中的兵不免有些軍紀上的問題,但只需馮異所部從來沒有過一次擾民舉動,這是一支真正的威武之師仁義之師。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能入選「雲臺二十八將」的,都是早年追隨漢光武帝劉秀,在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建立東漢政權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有功之臣。「雲臺二十八將」,又稱「中興二十八將」。 西漢末年,成、哀二帝無道,趙氏姊妹惑亂於內,王姓親族專權於外最終導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不數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 為什麼東漢雲臺二十八將 鄧禹排第一?
    從上面的事跡看來,鄧禹功勞其實不高,恩寵這麼好原因有三,第一是鄧禹投奔劉秀早並且堅定了劉秀統一天下的信心;第二是鄧禹和劉秀是同學,關係好;第三是鄧禹不跋扈,有自知之明。之後鄧禹就是混日子,直到劉莊登基時,以先帝元功的身份支持了劉莊,於是鄧禹人生最後的日子更是甚見尊寵。劉莊於永平中畫建武功臣於雲臺,鄧禹居首,這也是對其身份功勞的肯定。唐朝選武廟配祀時,也因此將鄧禹選入。
  • 雲臺二十八將:耿弇
    那是因為他在長平之戰後,把趙國四十萬的降卒給坑殺殆盡。唐朝的黃巢、明朝的常遇春,也算是殺人眾多。但常遇春、白起和黃巢三個人,都比不上另一個人,那就是東漢的開國大將——耿弇。戰場上殺死人原本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更需要士兵貼身搏鬥。刀槍不長眼,死傷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 一直打敗仗的鄧禹,為什麼能位居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但不同於後世,新朝末年的亂局僅用了十數年便得以終結,而一統之功則歸屬於光武帝劉秀和他的功臣集團。為了追感功臣,劉秀之子明帝劉莊命人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畫了二十八位開國元勳的畫像,正應天上星宿,是為雲臺二十八將。這其中,有平定巴蜀的吳漢,有攻破鄴城的賈復,有威震隴西卻英年早逝的岑彭,有為人愛戴的「大樹將軍」馮異……總之都是久經戰陣,武名赫赫的大將。
  • 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蓋延
    東漢中興將領,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力大能挽硬弓,以勇力聞名邊疆,原為郡守彭寵部下。後來,隨同吳漢歸順劉秀,久經戰陣,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後,任虎牙大將軍,封安平侯,參與消滅王郎、劉永、董憲、蘇茂,周建,龐萌、隗囂、公孫述等割據勢力,平定先零羌族。建武十一年,拜左馮翊,領兵如故。建武十五年,卒於任上。蓋延身高八尺,能挽弓三百斤。
  • 成語「披荊斬棘」由來: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大樹將軍馮異
    一、初識劉秀:馮異,字公孫,潁川郡父城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東)人,出自姬姓馮氏,周文王后裔,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劉秀回到宛城並受封武信侯後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後來,劉秀任司隸校尉,經過父城。馮異立即開城奉獻牛酒迎接,正式投奔劉秀,被任命為主簿。馮異又推薦許多同鄉,如後來同為雲臺二十八將的銚期等,劉秀任命他們為掾史,馮異、姚期等人,隨從劉秀到一起達洛陽,馮異很快成為劉秀的得力助手。
  • 雲臺二十八將排行第四,建威大將軍耿弇,「有志者事竟成」
    這句成語是光武帝劉秀誇讚其手下愛將耿弇(音同掩)時說的話。王莽篡權稱帝,在位十幾年間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終導致天下暴亂,諸侯割據各自為政的局面。劉秀從起義兵討伐王莽,歷經十餘年,陸續平定了各個地方的割據政權,重新實現了國家統一,建立東漢政權。
  • 東漢故事:劉秀第一位超級猛將,熟銅鐧大戰岑彭不敗,逼岑彭用鏢
    但是在漢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手中,是不可能出現雙鐧的。所以,這個設定也就證明了,東漢演義系列評書話本,成型要晚於隋唐系列。從這個角度看,只能說明傳統評書藝人,在挖掘乾淨唐宋明清的評書資源後,才將視角轉移到了東漢初期,而這一切也註定了東漢演義系列的尷尬地位,故事背景早,成書時間晚,所以在民間的影響力,遠不如隋唐宋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