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那就是邵逸夫老先生和他的邵氏電影。
01邵氏影業的影響者天一影業
邵逸夫先生於2014年已經過世了,卻在全國各地留下近三萬座逸夫樓。講道理,就單憑這一點邵逸夫先生值得我們後輩去尊重和敬仰。邵逸夫先生祖籍寧波,成年以後家中四兄弟一起就在上海建立了有名的天一影業。說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會比較陌生,而天一最出名的花旦就是當時舊上海大名鼎鼎的胡蝶。
天一在上海開創了有聲片時代,也成功地引領了「稗史片」、「古裝片」等風潮,這些製片也對後續的邵氏影業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後來爆發918事變,日本侵略者大肆製造事端,而這時的天一也因為環境原因整體搬遷去了上海。
02 邵氏兄弟的創立和發展
而到上海的第二年,雷厲風行的邵逸夫便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隨後用巨資在清水灣買下了一塊6萬多平方米的地皮,簡稱了邵氏影城,其全盛時代員工超過一千三百多人,也被外國媒體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而因為兄弟間的發展理念不同,邵氏四兄弟開始分道揚鑣,這時的邵逸夫開始四處求賢,而改變其命運的兩個人出現了,一個管理層的鄒文懷和一位女演員林黛。讓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開始正式從外來戶在香港電影行業立足。
鄒文懷,原本就是記者出身,對於市場和大局有著其超與常人的理解,在他的帶領和建議下,邵氏在當時就奠定了古裝和武俠的電影基調。
而林黛這個女演員就很神奇了,藝名取自林黛玉,其命運也是令人唏噓。她出生於一個軍閥家庭,父親是桂系舊軍閥的大佬。長相及其出眾,卻嫁給了「雲南王」龍雲的兒子龍五,在其三十歲時因婚變自殺,也算得上紅顏薄命。
而她對邵氏的影響確實深遠的,一部《貂蟬》徹底奠定了邵氏兄弟在香港影壇的地位。
03三大導演到放棄電影業
而在邵氏兄弟最輝煌的時候,邵氏的三大導演是最出圈的存在,李翰祥的風月片,張徹和楚原的武俠片讓邵氏兄弟的風光一時無兩。也就開啟了邵氏獨霸香港影壇的時代。
而好景不長,邵氏實際的掌舵人鄒文懷辛辛苦苦幾十年而得不到重用,憤然出走邵氏,自己成立了也是對香港影視影響深刻的嘉禾影視。並慧眼識珠的使用李小龍和成龍,成功壓下老東家邵氏一籌。
而邵氏不思變通,仍舊古板的堅持自己的邵氏風格,在進入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時,新藝城,中國星,英皇等公司的崛起也加速了邵氏的沒落。
終於在1987年,邵氏選擇停產電影,並開始將重心主打在TVB電視臺的運營上。但是沒想到卻達到了另一種輝煌。最終,這些老的電影公司下場都不怎麼好,TVB卻一直健在。不知道是不是邵逸夫老爺子的另一種眼光了。
雖說最後邵氏兄弟放棄電影業,但是它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在1972年開辦的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包括在TVB開創的香港小姐選拔,為香港不知道輸送了多少個影帝影后。我們熟知的無線五虎,梁家輝,吳鎮宇,劉青雲,吳君如,任達華,周星馳,張曼玉,邱淑貞,周海媚,蔡少芬,其實都是出自邵氏。可見其對香港電影包括華語電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