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的不該是其LOGO,而是它對香港電影的影響!邵氏影業介紹

2020-12-28 只想吹個泡泡

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那就是邵逸夫老先生和他的邵氏電影。

邵氏的LOGO是很抓眼球的

01邵氏影業的影響者天一影業

邵逸夫先生於2014年已經過世了,卻在全國各地留下近三萬座逸夫樓。講道理,就單憑這一點邵逸夫先生值得我們後輩去尊重和敬仰。邵逸夫先生祖籍寧波,成年以後家中四兄弟一起就在上海建立了有名的天一影業。說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會比較陌生,而天一最出名的花旦就是當時舊上海大名鼎鼎的胡蝶。

天一在上海開創了有聲片時代,也成功地引領了「稗史片」、「古裝片」等風潮,這些製片也對後續的邵氏影業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後來爆發918事變,日本侵略者大肆製造事端,而這時的天一也因為環境原因整體搬遷去了上海。

邵逸夫老先生

02 邵氏兄弟的創立和發展

而到上海的第二年,雷厲風行的邵逸夫便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隨後用巨資在清水灣買下了一塊6萬多平方米的地皮,簡稱了邵氏影城,其全盛時代員工超過一千三百多人,也被外國媒體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而因為兄弟間的發展理念不同,邵氏四兄弟開始分道揚鑣,這時的邵逸夫開始四處求賢,而改變其命運的兩個人出現了,一個管理層的鄒文懷和一位女演員林黛。讓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開始正式從外來戶在香港電影行業立足。

鄒文懷,原本就是記者出身,對於市場和大局有著其超與常人的理解,在他的帶領和建議下,邵氏在當時就奠定了古裝和武俠的電影基調。

而林黛這個女演員就很神奇了,藝名取自林黛玉,其命運也是令人唏噓。她出生於一個軍閥家庭,父親是桂系舊軍閥的大佬。長相及其出眾,卻嫁給了「雲南王」龍雲的兒子龍五,在其三十歲時因婚變自殺,也算得上紅顏薄命。

而她對邵氏的影響確實深遠的,一部《貂蟬》徹底奠定了邵氏兄弟在香港影壇的地位。

紅顏薄命的林黛

03三大導演到放棄電影業

而在邵氏兄弟最輝煌的時候,邵氏的三大導演是最出圈的存在,李翰祥的風月片,張徹和楚原的武俠片讓邵氏兄弟的風光一時無兩。也就開啟了邵氏獨霸香港影壇的時代。

而好景不長,邵氏實際的掌舵人鄒文懷辛辛苦苦幾十年而得不到重用,憤然出走邵氏,自己成立了也是對香港影視影響深刻的嘉禾影視。並慧眼識珠的使用李小龍和成龍,成功壓下老東家邵氏一籌。

而邵氏不思變通,仍舊古板的堅持自己的邵氏風格,在進入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時,新藝城,中國星,英皇等公司的崛起也加速了邵氏的沒落。

終於在1987年,邵氏選擇停產電影,並開始將重心主打在TVB電視臺的運營上。但是沒想到卻達到了另一種輝煌。最終,這些老的電影公司下場都不怎麼好,TVB卻一直健在。不知道是不是邵逸夫老爺子的另一種眼光了。

一代傳奇導演楚原

雖說最後邵氏兄弟放棄電影業,但是它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在1972年開辦的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包括在TVB開創的香港小姐選拔,為香港不知道輸送了多少個影帝影后。我們熟知的無線五虎,梁家輝,吳鎮宇,劉青雲,吳君如,任達華,周星馳,張曼玉,邱淑貞,周海媚,蔡少芬,其實都是出自邵氏。可見其對香港電影包括華語電影的影響力。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的奠基者,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那就是邵逸夫老先生和他的邵氏電影。邵氏影業的影響者天一影業邵逸夫先生於2014年已經過世了,卻在全國各地留下近三萬座逸夫樓。
  • 香港電影的奠基者,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
  • 邵氏電影裡的香港往事
    很多人認為林黛的死意味著邵氏黃梅調電影時代的終結,認為她直接推動了邵氏電影轉向男性為主的功夫片。但其實林黛雖死,邵氏旗下還有樂蒂、凌波;而即使林黛仍在,也無法扭轉黃梅調電影在觀眾失去新鮮感後日漸衰落的趨勢。1965年10月,邵氏官方電影雜誌《南國電影》以《彩色武俠新攻勢》為標題,介紹了邵氏已製成和投產的7部新派武俠片。
  • 邵氏電影: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它錯過了多少黃金機會?
    邵氏不僅是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也差點是唯一的巨頭,只可惜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機會,然後完美的錯過了這些機會,最終成就了其他電影公司,也成就了香港電影整體百花齊放的繁榮。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逸夫二哥邵邨人收購,並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想重振電影製片業務,與二哥分道揚鑣;1958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 邵氏影業捧紅無數明星 為香港影史留下經典記憶(圖)
    原標題:邵氏影業捧紅無數明星 為香港影史留下經典記憶(圖)   香港一代影視大亨邵逸夫日前逝世。他創辦的邵氏影業公司,為香港影視業製作了無數經典佳作,亦捧紅了眾多演員。「邵氏影星,燦如天上星」,這是邵氏公司當年宣傳電影時最經典的一句話。這些風華絕代的明星們,在香港影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經典記憶。
  • 電影王國崛起,香港影業的熠熠光輝,邵氏電影的那些「金字招牌」
    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獨霸香港。邵逸夫捧紅了眾多女星,也正是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這個美麗的電影王國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電影業用自己的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地區。
  • 邵氏沉浮錄:獨霸香港市場二十年的邵氏為什麼突然間落寞了?
    彼時,電影行業終於撥開雲霧見青天,迎來了新一輪的生機。這次的疫情也將會在華語電影史留下濃重的一筆。縱觀華語電影的發展史,這樣的打擊和機遇不下少數。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邵氏電影。02明人不說暗話,今天就來聊一聊對華語影史影響深遠的香港電影開拓者——邵氏電影公司。
  • 香港電影史:從邵氏兄弟到嘉禾影業
    看著好笑吧開端:邵氏兄弟影業就是捐建邵逸夫學校的那位有名的學者開的公司,當時的模式是大廠制。就是不管有多少演員,那只是一份工作,一個普通僱員。嘉禾影業創新:接下來就是新的模式出現了,那就是衛星制的公司,代表就是嘉禾影業,也就是李小龍合作過的電影公司,他的老闆呢其實也是邵逸夫手下的能手。
  • 嘉禾被賣了,邵氏也停產了,香港四大電影公司,今飄零的只剩兩家
    因為受到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香港電影人流失等因素的影響,2000年之後的香港電影市場明顯大不如前,那些傳統的電影公司很多也都面臨倒閉和轉型的危機。而這些公司中,嘉禾、邵氏、星輝、永盛這四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爭霸諸侯,考驗更是堪比生死存亡,一旦衰落就很難東山再起。
  • 這些電影裡的大媽原來年輕時這麼美!香港邵氏女明星
    80 90後是看著TVB電視劇集長大,恐怕很少人記得邵氏的前身「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這句宣傳語。我們學生們熟悉學校中的逸夫樓,也是邵氏的領導者邵逸夫創建的。邵氏改寫了香港電影史,雄霸香港電影二十載。邵氏logo1958年,也就是小編父母親出生的那一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成立了,簡稱SB,此處偷笑下諧音。從1958年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這近30年時間,邵氏已出品超過一千部電影。
  • 香港電影研究:邵氏《香港奇案》系列
    在此感謝天映娛樂收購了邵氏七百餘部電影並數碼修復。如果有朝一日我看完了所有現存的邵氏電影,恐怕我就要電影荒了。故事講述的是無業青年陳忠(羅烈 飾)經人介紹,做了片場的龍虎武師(龍虎武師可以粗略理解為現在電影片場的武行群眾演員和替身),大明星恬妮令陳忠一見傾心。不久陳忠結識了酷似恬妮的流螢阿紅(恬妮飾),為其拉起了皮條。陳忠自感沒有幫派依靠的生活沒有保障,隨加入黑幫,拼鬥後成為頭目。一日陳忠路遇一名少年劉阿仔,與自己境遇相同,心生憐憫,便收為馬仔,劉身手了得,很快受到了陳忠器重。
  • 邵逸夫為推有聲電影險喪命 邵氏影業笑傲數十載
    「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這句宣傳語曾在華人圈街知巷聞。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了邵氏兄弟(SB)、無線(TVB)兩個影視王國。邵氏電影王國曾主宰亞洲電影市場數十年,見證了香港電影從上世紀50年代的起飛到80年代中期的繁華。這個電影王國雖已成為歷史,但留下的邵氏電影歷久彌新。
  • 知乎短評|香港電影史上有哪些至關重要的節點?(一)
    但真正出現香港人拍攝的電影是在1913年。請記住香港電影的先行者:黎民偉,記住香港電影的開端《莊子試妻》。請順便記住黎民偉的兩位夫人嚴珊珊與林楚楚,前者在《莊子試妻》中的出演使她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後者則是民國時代民新與聯華兩大電影公司的女星,善於塑造賢妻良母的形象。她還促成了丈夫黎民偉與羅明佑的合作,兩人聯手締造了民國電影的航空母艦聯華影業。
  • 邵氏電影:從香港影壇第一巨頭到被大眾「嘲笑」,它經歷了什麼?
    百科:邵氏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總計已製作超過一千部電影,這個數字至今仍冠絕華語影壇。與此同時,同處於上海的幾家電影公司看不得「天一」一家獨大,便開始合力圍剿,兄弟二人只能暫時隱其鋒芒,奔赴新加坡開展新的業務。
  • 邵氏電影,今人仍覺經典
    香港製片業務停滯不前,邵仁枚與邵逸夫在南洋的電影發行業務卻蒸蒸日上。在三兄弟共同協議下,1957年,邵逸夫赴港全權接管制片事務,次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負責拍片,而邵邨人的「邵氏」父子公司仍留原名,但僅負責經營影劇院和影片發行。剛剛上任的邵逸夫通過朋友吳嘉棠的介紹,結識了在報業拼博多年、深諳行銷宣傳之道的鄒文懷,兩人聯手為老朽的「邵氏」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改革熱血。
  • 邵氏風月片:中國最後的情趣美學
    哪怕如今它已大廈坍塌,可其輝煌一時的爆炸性影響依然餘波未平。先不說它在電影界如何啟發了李安、昆汀等一眾名導,單就大陸遍地開花的「逸夫樓」來看,「邵氏」名頭想被人忘記都難。邵逸夫選了香港清水灣這塊風景優美的寶地開始打造佔地六十萬平米的「邵氏影城」,氣魄之大,世所罕有。 邵逸夫具有國際眼光,處處沿著好萊塢的發展軌跡走,而他斥資建立的「邵氏影城」也確實有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據稱這個規模奇大的「電影工廠」共有1200名員工,6個攝影棚,3個錄音棚,日日夜夜為邵氏公司生產製作電影。邵氏影業之繁榮由此可見。
  • 邵氏電影影響深遠 吳宇森徐克繼承經典元素
    遙想上世紀六十年代,張老爺子在邵氏拍出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香港電影《獨臂刀》,人稱「張百萬」,最愛在自己的電影裡讓熱血男兒你儂我儂,哦不,知己情深,然後脫了上衣做慘烈的盤腸大戰,由此創立邵氏四大名導中獨樹一幟的暴力美學風。吳宇森起步時不過是「張百萬」手下的無名副導,每日辛苦打下手之餘也會心嚮往之:哪天我也能搞出這麼浪漫的純爺們電影?
  • 又是拍電影,又是拍網劇 邵氏影業玩得風生水起
    第22屆香港國際影視展   昨日,邵氏兄弟影業在香港國際影視展公布新一年合作計劃。今年,邵氏兄弟影業在電影和網劇方面都有布局。網劇方面,邵氏將與優酷合作《飛虎之潛行極戰》、與愛奇藝合作《守護神》,兩部劇都將在今年播出;電影方面,邵氏影業、TVB與王晶的星王朝公司達成合作,計劃推出多部電影,將TVB藝人帶到大銀幕。此外,鄭丹瑞與王祖藍將以工作室形式與邵氏進行合作,業務範圍涵蓋網劇拍攝、藝人經紀、藝人培訓等。
  • 邵氏兄弟發布未來兩年影視計劃,黎瑞剛重啟香港電影傳奇品牌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先生、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暨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先生、無線電視主席陳國強先生、香港及內地各大電影公司代表、和近百位影視紅星。邵氏此次發布的主控及參投項目跨電影、電視,開發、製作、投資全面展開。
  • 毛澤東曾向邵氏借電影 華國鋒親為主席找影片
    比如臺灣,邵氏出身的李翰祥還沒到臺灣之前,臺灣電影的技術和藝術方面都還比較落後。」邵氏雄霸香港影壇二十餘載,對香港電影產生了極其深邃的影響。在邵氏之前,香港電影以講求藝術內涵的文藝片在市場上佔有主導地位,《孤島天堂》、《清宮秘史》、《流亡之歌》都是香港早期的文藝經典。在邵氏公司一統江湖之後,香港影壇逐漸由文藝主打轉變為商業片成主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