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好酒及色」胸無大志,可蕭何、韓信就支持他,還輔佐稱帝了

2020-12-24 說歷史那事

劉邦能從一個街頭小混混坐上一國皇帝,想來他的人生經歷很精彩了!不怪《史記》記載說道他四十多歲了還沒成親,每天喝酒玩女人的瞎晃蕩!好不容易做了個泗水亭長了還挺知足的,可以想見他沒啥人生奮鬥的大志向。

他能娶到呂雉生了孩子還是走了狗屎運,日子也就這樣過了下來,47歲時因工作失誤放走了囚犯,為了自保殺了沛縣縣令,組建了一支反抗暴秦的隊伍,自此開始他不平凡的一生。漸漸地百姓都加入此隊伍擴大到了三千人,大家全都舉薦劉邦來領導,可劉邦卻說自己不想當領導,是被逼無奈才隨了願。

劉邦既然不願意承受重任,隊伍裡有許多能人志士,蕭何、曹參等能力全在劉邦之上,可是他們不敢做領導,畢竟這支隊伍是要去造反的,萬一沒有成功就會被滅九族的!

劉邦雖然是被趕鴨子上架成了領導,即便他再沒有文化可人家好學,虛心接受教導和批評,還積極改正吸取教訓,可見也是一位當領導的好料子!

劉邦的隊伍說來所到之處是戰無不勝的,可他也漸漸露出了本性,大肆斂財沉迷後宮,樊噲還罵他早晚死在女人身上,這不難看出劉邦是毫無志向的,好在張良勸誡了多次才讓他醒悟過來!

再後來諸多勢力滅秦項羽分封天下,劉邦被人嫌棄安排在了貧瘠的關中也不發言,可見他不敢與項羽抗衡,不然韓信就差點另謀高就了,還是苦口婆心得給劉邦分析項羽的弱點,又誇讚了一番劉邦的優點,這才讓劉邦有了信心與其一爭天下!

可見劉邦的成功是離不開賢良之才的輔佐,不然他還在安逸窩裡睡著呢!

相關焦點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並不是所有功臣都下場悽涼,像被劉邦視為帝業首功的蕭何,不僅沒有被除掉,還在他死後輔佐漢惠帝。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開國功臣,為什麼蕭何卻能倖免於難呢?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劉邦徵討叛亂的陳豨前後。當時陳豨在代國謀反,劉邦決定御駕親徵。為了早日平定叛亂,他還派人向彭越尋求軍事上的支持,結果彭越卻假借生病的名義只派了屬下前往。這種消極怠工的舉動激化了劉邦、彭越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後者被殺。
  • 劉邦稱帝,功臣都被除掉,蕭何獨留,到底是什麼原因?
    甚至是在面對韓信站隊之事,蕭何也是堅定的站在了劉邦這邊,甚至助呂后殺死了自己的好友韓信。這讓劉邦不得不對他的好感大增,畢竟連劉邦都要懼怕韓信三分,蕭何此時的出手相助,自然讓劉邦非常滿意。除此之外,當劉邦在外徵戰之時,劉邦不僅將劉邦的賞賜之物還回國庫,以表自己並無居功之心。還解散了自己的幕僚,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前線參戰。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告訴劉邦,自己並無異心,你大可放心。
  • 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俚語源於西漢開國丞相蕭何與大將軍韓信之間相惜相殺的故事。想當初,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所以輔佐劉邦打敗戰神項羽,全賴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之下才得以登臺為將,大展其軍事奇才。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裡會想到他視為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為韓信一生最為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為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 蕭何出謀除韓信有功,劉邦加賜食邑五千戶,卻讓劉邦對他起了疑心
    劉邦在前方還沒把事情處理好,呂后得到了消息,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作為陳豨的內應,要在長安搞事情。韓信那是誰啊!他的名號一亮出來,呂后緊張的要命,她趕緊派人請來蕭何,商量對策。  蕭何告訴呂后,韓信不是一般人,不可力奪,只能智取,他不是打算給陳豨做內應嘛,咱們就放出一個假消息,說陛下已經打敗了陳豨,宮裡要擺酒宴慶祝,這一則斷了韓信的念想,二則等韓信進宮祝賀,可以輕鬆的把他拿下。  這蕭何還是比陳平差了一點點,韓信聽到消息以後有點心灰意冷,打算請病假在家裡躺著的。可蕭何做的很到位,天賦不夠勤快來湊嘛,他親自跑到韓信府上去下套。
  •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為什麼蕭何張良不說話?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自己也承認打不過韓信,可是韓信卻一直徘徊在反與不反的邊緣:你說他想謀反吧,他還真沒有實際的起兵行動,你說他沒有謀反之心吧,他又曾經收留項羽悍將鍾離昧、跟陳豨密謀要在劉邦後院放火。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說明:韓信很了不起、很重要;把他追回來為漢王劉邦效力的蕭何,是伯樂式的人物,更了不起、更重要。可稍稍長大點兒,用不著怎麼懂歷史,只要略微多琢磨琢磨,就覺得不對勁。可是,如果抱著就想探個究竟的興趣,跟下面的囉唣一起品品,弄不好,就會覺得,雖然矯情,但還不至於是抬槓、胡攪蠻纏。
  • 韓信是怎麼死的?一向欣賞信任韓信的劉邦,為什麼非要殺死他?
    作為劉邦手下最能打的武將,劉邦對韓信的評價那叫一個高,對他的欣賞喜愛之一無以言表,作為開國功臣之一,又是有卓越突出貢獻的人物,劉邦稱帝成立自家漢朝集團,就得給幾位元老分分股份了,其中韓信就被分為了楚王。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蕭何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韓信能得到劉邦的賞識,全靠蕭何的舉薦,蕭何當年一見到韓信就對韓信的才能給予了肯定和認可足以見蕭何的慧眼識人。可是他的結局也同樣沒有好到哪裡去,蕭何此人卻是是有雄才大略可是偏偏跟了一個地痞出生的劉邦,劉邦疑心頗重度量也小,在成為帝王后生怕這些飽學之士謀權篡位,派人時時刻刻緊緊盯著他們一刻不敢鬆懈。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蕭何的套路!
    蕭何蕭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圖片來源於網絡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韓信是蕭何一手提拔上來的。當時,劉邦並不是項羽的對手,於是蕭何便把韓信引薦給劉邦。
  • 重溫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這段歷史故事
    梅瓶上究竟刻畫著怎麼樣的歷史故事,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穿越到楚漢戰爭時期,聊聊劉邦是如何結識「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見於《史記·淮陰侯列傳》,書中講到楚漢時期軍事奇才韓信的故事。他先後投奔項梁、項羽,不被重視,公元前206 年韓信投奔劉邦,也不為重用。劉邦先派他做一位管糧草的小官,還差點因犯軍規而被處死。
  • 蕭何為表忠殺韓信,劉邦賞5000戶封邑,卻被瓜農一語道破玄機
    就連劉邦的三軍統帥大將軍——韓信,也是蕭何極力推薦挽留的。更是有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名佳話,可以說是沒有蕭何的存在,漢高祖同時也失去了韓信。 可我們都知道,韓信功高蓋主被劉邦賜死,可為何推薦他的蕭何卻得以善終呢?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 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 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
  • 韓信臨死前喊出一句話,蕭何聽卻後面如死灰,韓信說了什麼?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厲害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最後統一天下,第一次建立起了大統一的王朝,然而在秦始皇死後沒多久強盛秦朝僅僅維持了15年便被推翻了,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
  •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的功勞排序,劉邦是否做到了公道?
    這是一種謬論,恐怕連韓信自己都不會認同這種說法,否則他也不會甘心自己在"漢初三傑"中敬陪末位。劉邦得天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封第一,那些行軍打仗的將軍們不服,於是劉邦拋出了一番「功人功狗論」,也認定蕭何就是那個貢獻最大的「功人」。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並且劉邦由打工仔變成老闆,呂雉和呂家人對他們都是力所能及的,出錢出力。沒有呂雉,項羽也不能稱霸天下。公元前257年,秦朝的高級文官蕭何,跟隨劉邦下海創業,職位達到副總官,出生於沛縣豐邑,和劉邦是正兒八經的同鄉,還大他一歲。作為一個學霸的少年,蕭何對秦律的研究頗多。長大成人後,在縣衙當過官吏,就像現在的人力資源部主任。那時候蕭何是劉邦的上司,職位也比劉邦高。
  •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
  • 蕭何為何要坑殺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字字戳心,但非常的現實!
    反過來說,假如劉邦沒有韓信的能徵善戰,或許也就沒有大漢四百年的輝煌。可歷史發展往往充滿了吊軌,韓信通過蕭何,成就了偉業,青史留名。而他的死,又恰恰是蕭何造成的。演繹了一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歷史悲喜劇。也許很多會問,這到底是為什麼?蕭何為何舉薦韓信,又害死韓信,他們兩個人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呢?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一天,韓信見久在漢營仍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尚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連個招呼也來不及向劉邦打。 劉邦正為軍中開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軍吏來報告說:「蕭丞相也跑了。」劉邦一聽大驚失色,說:「這還了得!我正要與他商議軍中大事,怎麼他也逃走了!」當下派人去找蕭何。一連兩天也不見蕭何的影子,急得劉邦坐立不安。
  • 蕭何月下追韓信
    分封諸侯以後,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