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鄉村面貌 甜了村民生活

2020-12-23 人民網江西頻道

「機關經費有限,要節省一切開支保障扶貧工作。」這是鷹潭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楊金紅的承諾。近年來,鷹潭市委政法委掛點幫扶餘江區中童鎮程毛村,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方式、新舉措,脫貧攻堅工作呈現力度加大、進度加快、質量提升良好態勢,並取得顯著成效,程毛村面貌煥然一新,12戶貧困家庭人均收入從2016年5031.2元躍升至2019年17865.5元,增長3.5倍,穩步實現脫貧。

助發展 光伏發電項目效益可觀

「我老婆患有腦血栓,沒有勞動能力,兒子一個是身體有缺陷,一個存在智力缺陷,還有三個孫子孫女要養活,以前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在回憶曾經的日子時,76歲老漢程日祥的聲音有些許哽咽。2016年,程日祥家的窘境開始改變。

當年,鷹潭市委政法委對接中童鎮12戶貧困戶後,迅速開展大排查工作,重點排查貧困對象,研究幫扶措施,為精準扶貧把方向、定目標、壓責任。同時,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聯繫點制度,幫助中童鎮及程毛村發展光伏發電、特色農業、來料加工等產業,建設扶貧車間,加強就業培訓和外出務工推介服務。

當年12月,鷹潭市委政法委機關出資2萬元,為程日祥家安裝5000伏光伏發電項目。截至目前已發電14100度,2017年以來,已到帳光伏發電收入1.56萬元。「坐在家裡就有收益,讓生活有了保障。」程日祥說。

考慮到光伏發電不受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築屋面進行,且收益穩定,能給無、弱勞動力的貧困戶帶來穩定收益,2017年11月,鷹潭市委政法委鼓勵程日祥通過信貸通貸款3萬元,投入到餘江區光伏發電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貸款由合作社還款,每年產生收益3000元,直接發放至程日祥的帳戶中,合計到帳9000元。

據統計,自2016年起,鷹潭市委政法委已投入20餘萬元為貧困戶安裝光伏發電項目,取得可觀且可持續的經濟效益。目前該項目已為貧困戶帶來9.12萬元收益,平均每戶發電收益達1.08萬元,再加上信貸通光伏產業分紅,每戶每年又增收3000元,光伏發電項目已成為貧困戶家庭高質量脫貧的重要保障之一。

此外,鷹潭市委政法委還出資專項用於程毛村修路以及貧困戶創業、發展特色農業等方面,還先後安排走訪慰問,幫助貧困戶解決生活困擾、子女就學等問題。同時,積極聯繫統戰、工商聯和扶貧辦等相關部門,爭取愛心企業家通過「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方式,極大提升了貧困戶產業發展能力。

促新風 村民精神面貌發生巨變

講究衛生5分、鄰裡和睦5分、積極工作10分……在中童鎮,一處面積不大的愛心扶貧超市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超市貨架上陳列著滿滿的日常生活用品。

據了解,中童鎮積極整合民政和紅十字會等部門資源,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黨員幹部和社會群眾捐贈各類生活物資,設立了愛心扶貧超市,圍繞發揮「兌換+慰問+濟困」功能,推行「以勞積分、以分換物」的正向助困激勵機制,探索出「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的正面激勵扶貧模式。

積分設置根據貧困戶自主就業創業、維護鄰裡和諧、保持庭院衛生等方面的表現設置加分項,對違反村規民約、違背社會公德、破壞環境衛生等行為設置減分項,每月綜合評定發放「愛心扶貧超市積分卡」。對超市商品設置相應的「積分價格」,貧困戶憑藉積分卡可在愛心扶貧超市兌換相應的物品。在6月14日的積分兌換現場,連續兩年的「脫貧之星」祝鳳蓮以734分榮登榜首,領回了一個電飯煲和多功能插座。

「愛心扶貧超市的設置還帶來了很多驚喜。」駐村扶貧幹部說到,自愛心扶貧超市開業以來,村民為了積累積分,行為更加文明有禮,村裡環境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亂扔垃圾的少了,參加清掃的多了,打架賭博的少了……

除了積分兌換帶來的促進效果,駐村扶貧幹部還在程毛村大力推廣「綜治銀行」「公益積分」「愛心儲蓄」「紅黑榜」等做法,不斷完善「以評弘德」「以文養德」「以規促德」的德治體系,並積極開展和諧星級家庭、孝賢兒女、愛心長輩、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道德教化明導向、正民心、樹新風的積極作用,為程毛村新農村建設、文明鄉風倡導、農村宅基地改革等工作創造了良好社會風氣和德治環境。據統計,程毛村宅改拆除房屋250餘間,拆除面積6000餘平方米,涉及農戶300多戶,沒有引發一起矛盾糾紛。

重教育 孩子上學無後顧之憂

「爸爸,我被餘江一中錄取啦!」2019年6月,程進樣的兒子程志遠以5個A+和1個A的優異成績被餘江一中錄取。在看到兒子的錄取通知書後,程進樣開心地笑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程進樣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因為家庭情況不太好,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但好在他們爭氣。」令程進樣驕傲的還有女兒程雨潔,現在也在鷹潭市眼鏡學校讀高一,成績名列前茅。

自2017年以來,鷹潭市委政法委在教育扶貧上下功夫,通過協調鷹潭三醫院結對幫扶程進樣的兒女。三年來,鷹潭三醫院累計資助程志遠和程雨潔2.69萬元。同時,還幫助程志遠申請「永進助學金」項目(每年資助2000元,共3年6000元),另外還有中童愛心協會每年資助2000元;幫助程雨潔在鷹潭眼鏡學校就學,並申請減免相關費用5000多元,另外還申請了「雨露計劃」(每年補助3000元)。

教育扶貧是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鷹潭市委政法委通過申請救助、結對幫扶等多種途徑,幫助貧困學生聯繫學校、解決學費,鼓勵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做好扶貧工作,扶志更要扶智。貧困戶祝鳳蓮同樣享受到了教育扶貧的「紅利」。在她的家中客廳牆上,貼滿了女兒鄭夢婷的獎狀。祝鳳蓮告訴記者,在扶貧幹部的鼓勵下,孩子的成績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2019年下學期,鄭夢婷在鷹潭市委政法委的幫助下,進入餘江區重點中學就讀。

祝鳳蓮說到,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她和學校老師的聯繫並不多,倒是扶貧幹部們,時常和女兒的班主任聯繫,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適時地和孩子進行思想溝通。

「小學期間的學雜費和書本費都免了,在中學寄宿的時候,還有每學期500塊錢的生活補助。」祝鳳蓮介紹道,鷹潭第三醫院、市婦聯對女兒進行愛心助學,每學期也都有資助。

「從衣食住行,到女兒的教育,扶貧幹部無不上心。我每天懷著感恩的心,努力把日子過好,來回報他們的付出。」祝鳳蓮說。

解難題 「他們把我們當做家人」

程來祥的妻子周秋花身患慢性病,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疾病使得這個家庭風雨飄搖。住著的老屋,還是祖上傳下來的土房子。多年來,程來祥靠著做些零工和種點地,艱難地維持著一家四口的生計。2014年,大女兒出嫁,家裡有了些許好轉,一家人從老祖屋搬了出來,住上了新房,但家裡仍處在維繫溫飽的狀態。

2016年,扶貧幹部通過介紹工作、增加糧補收入等舉措,幫助程來祥家的人均收入達到7000餘元。

「我經常在地裡幹活,駐村扶貧工作組怕我太辛苦,花了7900元錢給我買了一臺小型耕田機,割稻子的時候可方便了。」程來祥介紹說,有了這臺機器,2017年,在自家12.85畝田的基礎上,他還承包了50餘畝田種植二季稻,淨收入達到6萬餘元。

周秋花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在程毛村扶貧專崗工作,負責3個公廁的衛生,月收入400元。

2019年,程來祥家因災導致近千斤芋頭沒了銷路,駐村幫扶幹部費澤民趕緊聯繫了幾家飯館,將芋頭銷售一空。

「老婆的醫保也是扶貧工作組代繳的,看病吃藥都有報銷,孩子上學還有補助,後顧之憂都給我解決了。現在我就想低頭幹活,努力賺錢,讓小女兒在學校踏實學習,長大以後回報社會。」程來祥滿懷感恩地說道。

立足於扶真貧、真扶貧,鷹潭市委政法委定期召開班子會議,研究部署扶貧工作,聽取駐村工作組的情況匯報,督促精準脫貧任務落實到位。在4年的扶貧工作中,只要貧困戶有需要,買牛、添置小型耕田機以及電動車、三輪車等物品,均得到落實。

採訪中,相關負責人拿出了2020年度的脫貧攻堅工作計劃。12戶貧困戶,因戶因人列出了不同的扶貧方法,包含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七個方面,詳細到各項補貼和每項的預計收入。

「他們把我們當做家人。」從扶貧幹部和貧困戶熱絡的聊天中,從貧困戶揚起的笑容中,不難發現,日子已在點滴的耕耘裡越來越好了。(羅娜 費澤民)

(責編:羅娜、毛思遠)

相關焦點

  • 大荔暢家「五一」歡迎你:人居環境美 鄉村面貌新
    陝西大荔訊【李世居】 4月25日,走在「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 -----大荔縣東城街道的暢家村,這裡春意濃濃,處處「銀河落九天」,瓜果飄香綠滿園,點綴出人居環境美 鄉村面貌新的醉美村莊。你瞧那,寬敞的進村路,路旁月季盛開,一片片紅綠相間的田園風光格外耀眼,春光伴隨著休閒的群眾與村莊相映、小橋、流水、竹林,一幅生態與人文結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現在面前,處處彰顯出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美給群眾帶來的福祉。大荔縣城關街道辦暢家村位於縣城東南5公裡,這裡的村民人和、景美、業興,是遠近聞名的富裕、和諧美麗鄉村。
  • 鄉村面貌靚起來 群眾生活美起來 寶雞市建成620個市縣級美麗鄉村
    秦官湖、默齋祠、關學文化街……近日,記者走進市級美麗鄉村——鳳翔縣田家莊鎮大塬村,仿佛置身文化旅遊景區。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建成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45個、市縣級美麗鄉村620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600個,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發生明顯改善。
  • 山南市強吉村:美麗鄉村點亮村民幸福生活
    乾淨整潔的道路、怒放的油菜花、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房屋、四處可見的垃圾箱,處處展現了文明宜居的鄉村新生活。這裡是2019年喜獲「美麗鄉村」榮譽稱號的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強吉村,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村、青稞酒村。為打造美麗鄉村,強吉村以建設歷史記憶、有地域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在保持原有自然歷史風貌基礎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強吉村委會合理搭建5處環保封閉式的垃圾收集房,建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並安排保潔員負責村內衛生保潔和公用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的管護。建立每周一大掃除制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 三河燕郊鎮:鄉村煥新顏 向美惠民生
    以美為令,向美而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燕郊鎮以建設清潔村莊、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智慧村莊為目標,向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發力,黨群力量不斷凝聚,人居環境持續提升,一幅魅力鄉村的和諧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面前。全域整治,全員參與,美好生活願景變現實「『斷頭路』存在好幾十年,還坑坑窪窪,原本幾分鐘的路程要走上半小時。
  • 鄉村振興潮州行|楓溪長美二村:黨員村民共編自治制度,德治引領鄉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面貌迎來新的巨變。   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就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這是站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 泗陽鄉村環境美噠噠 百姓安居樂淘淘
    宿遷網訊(記者 姜曉娜)一個個或古樸、或雅致、或現代的新型農村社區,一座座乾淨美麗的庭院,一條條平坦暢通的水泥路,一條條清澈的河流,在泗陽的鄉村,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道路更乾淨了,庭院更美麗了,房前屋後也更整潔了!」……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許多人記憶中的村莊面貌正在悄然改變。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燕郊鎮:鄉村煥新顏 向美惠民生
    以美為令,向美而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燕郊鎮以建設清潔村莊、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智慧村莊為目標,向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發力,黨群力量不斷凝聚,人居環境持續提升,一幅魅力鄉村的和諧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面前。
  • 惠民縣桑落墅鎮:村民自費買樂器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彩 見習記者 段峰 通訊員 張園園 楊鵬宇 李園 濱州報導  走進惠民縣桑落墅鎮廟尚社區鄭家自然村,村文體廣場上人頭攢動,激昂奮進的鼓點給蕭條的冬日增添了一縷律動,手持二胡、嗩吶、葫蘆絲的村民們和著歡快的調子
  • 《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下溪村入選最美鄉村,竇豆被停職村民不舍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如今許多農村早已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變得愈發富饒美麗。目前正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熱播的新農村題材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對準下溪村由「窮山溝」到「綠富美」的巨大轉變,為觀眾描繪了一幅真實生動接地氣的新農村發展藍圖。下溪村改造項目如願開工,但依舊問題不斷。
  • 美麗的嬗變——脫貧攻堅下的中衛農村面貌
    2019年,何灘村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2985元。「我們計劃利用何灘村離各景區近的地理優勢,把何灘村打造成一個鄉村旅遊示範村,讓更多的遊客來村裡休閒、體驗、度假、遊玩。」馮永新說,通過這兩年產業模式調整,不僅村集體經濟壯大了,而且實現了村民的「多元」收入和產業發展、村集體收入的「多贏」。
  • 鄉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生活有奔頭……
    鄉村「舊」貌換「新」顏!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日子過得也越來越有奔頭兒。」正準備做飯的村民孫利紅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打開水龍頭,清冽的自來水譁譁地流了出來。 小水滴、大民生。今年以來,西來村通過不懈努力,積極破解城鄉「飲水難」問題,全村580戶納入了城區水廠的一體化供水範圍,有效保障村民飲用上潔淨、衛生、安全的放心水。
  • 農民畫,描繪鄉村之美(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感悟生活農民畫最大的特點是反映鄉村生活,融匯鄉土情懷,傳承中國民間樂觀向上的精神。上世紀50年代,全國各級文化館積極在鄉村開展美術活動,寓教於樂,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民畫也因此而興起。80年代,在金山「新農民畫」的引領和啟發下,農民畫創作隊伍不斷壯大,創作者深入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智慧以滋養農民畫創作,形成了百花齊放、日新月異的藝術面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鄉村的新面貌,在農民畫中得到了最直觀的呈現。農民畫的創作視野日益廣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美」庭院成就「大美」鄉村,宜興張渚...
    近日,小白屋主人嚴剛作為張渚鎮五星級「秀美庭院」的家庭代表,在第五屆「美麗鄉村·秀美庭院」創建啟動儀式上發言,並當場獲得了政府發放的5萬元獎勵紅包。當天,張渚鎮20戶山村人家因為積極創建秀美庭院,成為星級「秀美庭院」,分別獲得了2萬元、3萬元、5萬元不等的現金獎勵。
  • 張北縣玉狗梁村村民的瑜伽生活
    「瑜伽讓咱嘗到強身健體的甜頭」 ——張北縣玉狗梁村村民的瑜伽生活 通訊員趙佔南攝 「農村老太」「瑜伽」——這兩個看似完全不搭界的名詞兒,在張北縣兩面井鄉玉狗梁村卻演繹了一段讓人豔羨的鄉村瑜伽傳奇。 「你等等,我上炕給你做幾個體式啊!」8月17日,在玉狗梁村77歲的老人武啟蓮家中,還沒和筆者聊幾句,老人便利落地跳上炕頭,展示起她的絕活兒——瑜伽。
  • 河北涉縣:環境優田園綠鄉村富人文美
    為了改變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近年來,當地政府依託該村獨特的建築風貌和民俗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振興鄉村經濟,通過保護性修繕石頭建築、改造升級汙水管網、修建旅遊公廁、建設特色鄉村民宿、成立旅遊文化服務公司,打造手繪、攝影展、地方特產、酒坊、手工、古玩、民俗主題文化小院等方式,讓小山村的百姓們吃上了「旅遊飯」。
  • 「我的扶貧故事」讓鄉村更美 村民更富丨都勻市稅務局黨委書記...
    第一次前往這兩個村之時,我就下定目標,一定盡全局之力,改變他們的貧困面貌,讓村莊更美,百姓更富。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兩個村的情況,我幾乎每周都到甲壤村、拉海村深入走訪。增強群眾內生動力,從扮靚鄉村開始。我們協調資金,幫助了甲壤村拉海村修建文化廣場、文化陣地。  我有一個幫扶建檔立卡戶,名叫譚朝偉。以前,他的妻子吳書粉在外打工,不小心弄傷了了眼睛,為了緩解他們一家的經濟情況,我多方打聽,給吳書粉介紹了一份保潔的工作。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子洲縣紅柳灣村: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
    該村集鎮功能相對完善,常住人口6000多人,已建成紅柳灣、封家岔2個集鎮市場,群眾的生活愈加便捷、豐富。近年來,依託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紅柳灣村打造以蘋果、核桃等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導產業,適當發展農產品初加工項目,最終建成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同時,該村不斷提升傳統商貿業發展速度,融入鄉村旅遊功能,打造集特色商貿、鄉村旅遊為一體的陝北印象體驗服務基地。
  • 法治鄉村建設解村民「麻紗」 安化縣龍坳村打出基層治理組合拳
    近年來,龍坳村堅定不移走法治鄉村建設道路,抓住黨員這一關鍵少數,打出「黨建」「法治」「致富」等基層治理組合拳,開展「好家風」家庭、美麗庭院、優秀志願者等評比,讓社會安定和諧起來,人民生活富裕起來,鄉村換了新面貌。
  • 排頭兵報告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從化鼓勵村民共建美好生活
    今年5月,《廣州市從化區創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國家試點示範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從化區力爭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今年,從化區民政局推出眾多推動村民共建的項目,引導和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助力全區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目前,部分試點項目初見成效。
  • 濱州2020「三農」故事②|殘垣斷壁「清零」鄉村面貌「蝶變」
    55歲的惠民縣麻店鎮孟家灣村村民孟昭雲高興地說,孟家灣村在拆除3戶廢舊房屋後騰出的土地上,建成了佔地800平方米的健身籃球場,成為村民主要的休閒活動場所。  孟家灣村的變化只是濱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濱州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