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志願軍士兵戰前照了張相,相互約定:誰犧牲就剪下來當遺照

2020-12-22 史淚

1950年10月23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作戰,事實上為了這一次作戰,志願軍早在6月份就提前準備,原第四野戰軍13兵團作為東北邊防軍,守住祖國的大門,事實上大家也十分清楚,美帝國主義貪得無厭,遲早有一天會打,所以戰士們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準備進入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狠狠的打擊敵人。

9月,16歲的戰士吳長青穿上志願軍的軍裝,和他最要好的朋友王玉臣來到了瀋陽一家照相館,共同拍了一張照片,這兩個年輕的戰士知道自己將要走上的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所以臨行前拍了一張合照,並相互約定,如果都活著就把合照當作紀念,如果有一個人犧牲了,那麼就把相片剪下來自己的一半,將另一半當作遺相。

實際上兩個人的擔心並不無道理,畢竟美軍作為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戰鬥力有目共睹,犧牲肯定是在所難免,兩個人對此心裡都有充足的準備,而後來經過數據統計,志願軍戰士共計陣亡了18萬多人,他們在還沒有打仗之前,心裡就已經想到了自己可能遭遇的命運。

吳長青進入朝鮮戰場以後,立刻就投入到了緊張的戰鬥中,每一天的作戰都像是在危險的邊緣徘徊,包括吳長青自己就曾多次遇險,如果不是因為有周圍戰友的保護,吳長青可能也不會活下來,特別是所在部隊的連長,雖然每次指派作戰任務六親不認,但是每到打到關鍵時刻,連長總是親自上,甚至還幾次將前面的吳長青拉下來。

馬良山戰役是,對面敵人的炮火就像是雨點一樣打過來,十幾名戰士一瞬間就被炸飛,當時連長恰好就在吳長青身邊,見狀一把將他拉到自己身子下面,等到轟炸結束以後,連長一把拉起吳長青,並詢問他有沒有手上,看著已經掛彩了的連長,吳長青又有些感動。後來才知道他們這個連在陣地上活下來的就只有40多個人,除了傷員以外都是以新兵居多。

同樣為了保護新兵苗子,每次打仗的時候,吳長青總是會受到刻意的「照顧」,雖然每次戰鬥吳長青自己也會頑強衝鋒,但是每次打到關鍵時候,連裡面的幹部排長就都會帶頭衝鋒,將新兵從前面拉回來,每次吳長青都是那個被拉回來的哪一個,包括上甘嶺戰役時期,向主峰陣地衝鋒時,幹部骨幹把吳長青排在最後,躲避炮彈時,又把他推向安全地帶。

就這樣一直被保護著,吳長青在1953年踏上了回國的列車,百感交集之下他拿出照片仔細端詳,沒想到的是當時王玉臣也在同一輛火車上,兩人見面以後,之間王玉臣也從口袋裡面拿出一個紅布包裹的照片,由於分開時間太長,兩人在火車上高興地談論起來,說到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的時候,兩個人都沉默不語,畢竟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我們祖國還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由於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援助朝鮮人民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經過歷次戰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韓戰是建國後打的第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使美國蒙塵,從不願提及,卻讓中國軍隊聲名遠揚,韓戰起碼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因此了解這場戰爭很有意義。

這本《決戰朝鮮》中對韓戰的戰爭細節,包括很多戰場照片都進行了展現,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風雲,全面揭開了韓戰很多封存的檔案謎團。

相關焦點

  • 一張紀念照險成遺照,志願軍老兵:就是上戰場前當遺像照的!
    志願軍老兵吳長青一句話,把聽聽故事的人拉進了悲傷情緒中。看著手裡與戰友王玉臣的合照,吳長青的眼神中充滿著故事,好似在回憶入朝後的林林總總。1934年生人的吳長青,在主動請纓參加志願軍時僅有16歲。對於參軍打仗,他沒有經歷過,但他明白戰場上生死僅在一瞬間,可能這一去他就回不來了。
  • 朝鮮戰場中美士兵有何不同?志願軍:人在陣地在,美軍:人在就好
    志願軍戰士輕傷不下火線就像李雲龍所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敢於亮劍的精神,無論對手是誰,不管對手有多麼強大,狹路相逢勇者勝,要有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這也是中國軍隊在歷次戰鬥中克敵制勝的法寶從美軍士兵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美軍士兵對戰局是多麼的絕望。
  • 志願軍炊事班長王大力榮立二等功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志願軍在朝軍的配合下,將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誘至半島北部地區,對其發動了一場突然的反擊戰,抗美援朝二次戰役爆發。在這次戰役中,志願軍收復了平壤、元山港、興南地區及沿海港口,是扭轉半島戰局的一次決定性戰役。
  • 《戰火熔爐》剪輯混亂,財神上陣犧牲這場戲明顯穿幫
    但是在第四集苗全祿(外號「財神」)上陣犧牲這場戲,看下來感覺有些怪怪的,剪輯混亂,導致很多地方出現穿幫。但是在對美軍的憤慨之餘,總覺得這集劇情有些怪怪的,上下不連慣,而且財神犧牲的過程似乎也顯得有些不合理。
  • 加入美軍視角,《金剛川》對志願軍犧牲精神的刻畫到位嗎
    電影的主題是犧牲,它的英文名就是the Sacrifice (犧牲),因此電影希望向觀眾傳遞的信號就是:我們當年志願軍沒有武器裝備優勢,也沒有經濟資源優勢的情況下是怎麼把擁有原子彈的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打回三八線去的?
  • 志願軍翻譯劉祿曾: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千裡行軍到達朝鮮中部,劉祿曾等10位青年被分配到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在敵工部,劉祿曾要翻譯大量繳獲的軍事文件和宣傳品,還要審訊戰俘。第一次見到大群「聯合國軍」俘虜,劉祿曾印象很深刻,「披個毛毯,搞得狼狽不堪。」這些俘虜主要是美軍,也有少量其他國家士兵。上級要求速問速審,3天內了解俘虜的「來龍去脈」,分門別類後送往俘虜營。
  • 這是一場讓王近山猶豫的戰役:志願軍一戰殲敵兩萬五,把範弗裡特...
    這次進攻出乎了志願軍的意料,因為上甘嶺的戰略地位並不是該區域各陣地中最重要的。而美軍之所以會選擇上甘嶺,實際上是想撿個軟柿子捏一下,他們對志願軍重點防守的陣地已經不敢碰了。 從表面看,上甘嶺似乎確實是個軟柿子,整個陣地由兩個山頭組成,僅能各部署一個連的守軍。
  • 85歲志願軍老兵席文輝:很多戰友犧牲在無名山中,遺體也無法找回
    聽說記者要採訪他抗美援朝的故事,老人家頓時來了勁頭,高唱起志願軍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唱到最後,老人似乎想起了傷心事,忍不住哽咽落淚。「我想起了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那麼多戰友。」老人說,當年到了抗美援朝前線,就沒指望能活著回來。當年,很多戰友犧牲在朝鮮一些無名山頭,自己能咋戰爭中倖存下來,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 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沒...
    抗美援朝雲山戰役後,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很多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不是叫什麼美騎一師嗎,為什麼沒有馬?」 志願軍入朝第一戰雲山戰役中,美騎一師八團三營M連守在雲山城中。
  • 虎將鄧嶽劍走偏鋒,尖刀團猛插敵後,將志願軍尖刀戰術發揮到極致
    已經思考一路的鄧嶽說道:「我打算從正面展開兩個團,並肩突破敵人防禦,留下一個團作預備隊,以防萬一,再拿出一個主力團,採取尖刀戰術,從兩個團之間插進去。」志願軍戰士正在翻山越嶺當352團得知自己將成為尖刀團時,全團上下一片歡呼,鄒屏光政委給戰士們做了戰前動員,他說道:「這是一場沒有後方的惡戰,很有可能會受到敵人的左右夾擊陷入重圍,但是沒啥了不起,我們背後有兩個兄弟團撐腰,
  • 《金剛川》:抗美援朝志願軍,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1950年10月,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異國土地上與大洋彼岸的強大對手,展開了一場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的搏鬥,留下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金剛川》所在地就是金城戰役中的異常重要的戰略要地。七十年前的今天,正是志願軍出發支援朝鮮的日子。
  •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鑄就的豐碑
    戰役結果志願軍成功將聯合國軍逐出長津湖,使美軍第十軍團(包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陸軍第七師)遭遇到過半傷亡。此戰役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場大捷,雖然付出了巨大傷亡,且有美國軍隊突圍,但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朝鮮東北地區。志願軍成功打掉了美軍一個整編團,並且擊斃中校團長一名。
  • 志願軍聽到山下傳來哭聲,探頭一看:南韓兵正被軍官用棍子打屁股
    戰前陣地的陣地建設工作是短促而艱辛的,當時的天氣正在下雨,而335團士兵們在奪取飛虎山陣地之前已經把身上所攜帶的所有發掘工具全部扔掉了,現在他們只能在溼淋淋的土地上使用刺刀或者雙手挖掘出一道道壕溝了。天氣剛亮,「聯合國軍」的數百門大炮和數千架飛機就開始對志願軍的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隨後南韓7師的士兵們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但均被3排的戰士們所擊退。到了夜晚,韓軍又開始使壞,點燃了飛虎山陣地上的樹木,使得3排的陣地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 漢江防禦戰中志願軍50軍
    1938年4月22日,滇軍第60軍4萬餘將士,從武漢晝夜兼程火速趕赴邳縣戰場(江蘇徐州邳州市戴莊鎮),和日軍磯谷和板垣兩個甲等師團共4萬多人撕殺。60軍據守的禹王山,地處徐州北部,海拔僅有126米,但在廣袤的魯南平原上,卻成了敵我雙方必爭的「高地」。如果禹王山失守,日軍就可以直撲徐州。
  • 志願軍退入坑道,範弗裡特大喜:照搬硫磺島經驗,我們就贏定了
    但是志願軍不一樣。作為地道戰的創作者,他們深知狡猾的兔子三洞的故事。隧道的建設和規劃會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士兵之間相互交流,很多戰鬥經驗聚集,但都是不可小覷的力量,這也為「地下長城」的修建提供了依據。到上甘嶺戰爭初期,志願軍已經形成了以一個坑道為主體、通訊、鄰谷為輔的綜合防禦體系,進一步增強了正面戰場的作戰能力,有效降低了炮火的殺傷力。這是應對美軍空中轟炸的有效途徑。
  • 美軍被志願軍追得急,竟向英軍投了照明彈,英:又被出賣了!
    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英軍被當作了犧牲品,戰前掩護美軍前進,戰後又要斷後,因此很多英軍士兵對美軍頗有怨言。1950年12月,眼看著快要到聖誕節了,英軍臉上卻還是沒有喜悅之情。這場戰爭局勢已經是拉鋸戰,眼看著志願軍在形勢上取得了比較有利的局面,註定了這場戰鬥的結束是遙遙無期了。
  • 白馬山戰役:志願軍38軍打了敗仗,6000人犧牲,誰的負責?
    所以,不管是對聯合國,還是中國志願軍來說,白馬山都是必爭之地。聯合國軍在白馬構築了很堅固的防禦工事,韓軍自稱是「鋼鐵陣地」,加上有飛機、坦克的炮火支援,使得之前第42軍進攻此地時損失慘重。考慮到白馬山的戰略意義,以及替42軍找回場子,有著「萬歲軍」稱號的王牌部隊第38軍和42軍換防了,計劃拿下白馬山。
  • 入朝後的許多「第一次」,我軍第一次看見美國黑人士兵:鬼啊
    ——海塞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又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這次戰爭也是在抗日戰爭之後,最為悲慘的一次戰爭,期間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國家英雄,就連毛主席之子毛岸英也在這場戰爭中為國捐軀,好在,中國志願軍為了國家的安危,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和敢於犧牲的精神,最終贏得了這場勝利,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阻止在了中國邊境,粉碎了他們的計劃,這場戰鬥無疑是可歌可泣的,註定是要永載史冊的。
  • 志願軍被俘最高指揮員,百般毒打誓死不屈,回國老淚縱橫
    就以目前的軍事格局來說,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是相互制約,誰都不敢真正對誰發起攻擊。但是時間如果往前倒推,中國和美國之間進行過一次軍事對抗,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熟知的抗美援朝戰爭了!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戰爭當中,志願軍總共被俘虜的人數超過2萬人,而被俘虜最多的就是第3兵團60軍180師了!然而就算他們被俘虜,依然在想盡各種辦法與美國進行著對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志願軍被俘的最高指揮官,百般毒打誓死不屈,回國之後老淚縱橫!要說到美國對待戰俘的態度,顯然沒有他們所追求的自由那麼直接和純粹!
  • 志願軍的豐碑——評電影《金剛川》
    影片中沒有高級領導,沒有高大全的人物,通過基層士兵的視角,講述了抗美援朝中敵人的強大和我軍的無畏信念、犧牲、保家衛國的勇氣。而且電影對美國人沒有醜化,貶低。通過美國飛行員的視角,因為隊友被記錄,而激發牛仔的勇氣,與志願軍高炮進行不死不休的戰鬥,最終成為戰爭的的犧牲品,而他的僚機也被志願軍的頑強作戰意識,犧牲奉獻精神所折服。 最終保家衛國的勇氣戰勝了牛仔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