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3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作戰,事實上為了這一次作戰,志願軍早在6月份就提前準備,原第四野戰軍13兵團作為東北邊防軍,守住祖國的大門,事實上大家也十分清楚,美帝國主義貪得無厭,遲早有一天會打,所以戰士們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準備進入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狠狠的打擊敵人。
9月,16歲的戰士吳長青穿上志願軍的軍裝,和他最要好的朋友王玉臣來到了瀋陽一家照相館,共同拍了一張照片,這兩個年輕的戰士知道自己將要走上的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所以臨行前拍了一張合照,並相互約定,如果都活著就把合照當作紀念,如果有一個人犧牲了,那麼就把相片剪下來自己的一半,將另一半當作遺相。
實際上兩個人的擔心並不無道理,畢竟美軍作為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戰鬥力有目共睹,犧牲肯定是在所難免,兩個人對此心裡都有充足的準備,而後來經過數據統計,志願軍戰士共計陣亡了18萬多人,他們在還沒有打仗之前,心裡就已經想到了自己可能遭遇的命運。
吳長青進入朝鮮戰場以後,立刻就投入到了緊張的戰鬥中,每一天的作戰都像是在危險的邊緣徘徊,包括吳長青自己就曾多次遇險,如果不是因為有周圍戰友的保護,吳長青可能也不會活下來,特別是所在部隊的連長,雖然每次指派作戰任務六親不認,但是每到打到關鍵時刻,連長總是親自上,甚至還幾次將前面的吳長青拉下來。
馬良山戰役是,對面敵人的炮火就像是雨點一樣打過來,十幾名戰士一瞬間就被炸飛,當時連長恰好就在吳長青身邊,見狀一把將他拉到自己身子下面,等到轟炸結束以後,連長一把拉起吳長青,並詢問他有沒有手上,看著已經掛彩了的連長,吳長青又有些感動。後來才知道他們這個連在陣地上活下來的就只有40多個人,除了傷員以外都是以新兵居多。
同樣為了保護新兵苗子,每次打仗的時候,吳長青總是會受到刻意的「照顧」,雖然每次戰鬥吳長青自己也會頑強衝鋒,但是每次打到關鍵時候,連裡面的幹部排長就都會帶頭衝鋒,將新兵從前面拉回來,每次吳長青都是那個被拉回來的哪一個,包括上甘嶺戰役時期,向主峰陣地衝鋒時,幹部骨幹把吳長青排在最後,躲避炮彈時,又把他推向安全地帶。
就這樣一直被保護著,吳長青在1953年踏上了回國的列車,百感交集之下他拿出照片仔細端詳,沒想到的是當時王玉臣也在同一輛火車上,兩人見面以後,之間王玉臣也從口袋裡面拿出一個紅布包裹的照片,由於分開時間太長,兩人在火車上高興地談論起來,說到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的時候,兩個人都沉默不語,畢竟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我們祖國還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由於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援助朝鮮人民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經過歷次戰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韓戰是建國後打的第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使美國蒙塵,從不願提及,卻讓中國軍隊聲名遠揚,韓戰起碼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因此了解這場戰爭很有意義。
這本《決戰朝鮮》中對韓戰的戰爭細節,包括很多戰場照片都進行了展現,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風雲,全面揭開了韓戰很多封存的檔案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