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起舞的不僅是美食,還有緬甸的這個!舌尖上的小黑暗

2020-12-22 嵐談食刻

眾所周知,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食物上面存在著極其大的差距,主要由於受到當地歷史環境的發展影響再加上個人口味追求程度的不一樣每一個地方都形成了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對於食物的處理和烹飪方式存在著自己的見解。

都說民以食為天,對於舌尖上的享受是每個人都在極力追求的事情。每一種得到妥善處理的食材總能在舌尖上感受到跳躍,在舌尖上起舞的不僅僅是普羅大眾所接受的美味,有一些美味是屬於小清新口味的,比如說緬甸。

這是緬甸這個國家,想必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他的存在感很小,是中國的鄰國之一。親戚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在食物上還是有著屬於自己的文化。對於美食的處理十分具有緬甸當地的風格。緬甸和中國的飲食非常相似,多少受過中華料理的薰陶。

但是緬甸有一個時令性的食物,他不是我們常見的蔬菜,而是動物。在緬甸的豐收季節,人們除了忙著在稻田裡收割稻穀之外,還有人會特意留意稻田裡面的動物,比如說田鼠。田鼠屬於害蟲的一類,尤其是對於農民來說,在緬甸,每當這個時候,人們就會將田鼠抓起來。

烤田鼠是緬甸的一大特色,從稻田裡面抓到的田鼠進行處理之後,放在炭火上面進行燒烤,直到他焦香撲鼻,人們在發現了田鼠有這可實用性並且味道不錯的時候,就正式將田鼠登上了餐桌,由於只有一段時間才會有田鼠,這個時候人們也會將它作為一種食物進行售賣。

在緬甸的市場上面田鼠是一種高價的食物,當地人們形成了一種關于田鼠的藝術文化,這也是當地的一種特色。然而,很多地方的人都不能接受將老鼠作為食物,因為他的身上帶有幾多的細菌和病毒。對於這樣的食物,可以說得上是緬甸舌尖上的小黑暗。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臺北
    既流行我們這裡的江浙淮揚菜還有四川重慶火鍋,又充斥著日本料理店、西餐館咖啡廳,還有極具異域風情的泰式餐館、緬甸小吃以及自家的臺灣美食夜市。一.清晨的豆漿鋪  臺灣人愛豆漿。從我的住所到學校經過一條居民街,街邊五六家豆漿鋪。我獨愛去一家四海豆漿,在臺師大主校區附近。
  • 舌尖上的安徽
    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中國」等詞迅速走紅,不少人也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安徽」
  •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來啦,董克平帶你品味「舌尖上的美酒」!
    徐小平回憶說:整整十年後,我從加拿大回到北京創業,還一個人特意去了趟馬凱餐廳,想再體驗一次當年那種銷魂蝕骨舌尖上的快感。不用說,當年這位竭力向徐小平蠱惑美食人生的朋友,就是今天名聞京城的餐飲評論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和《中國味道》總顧問董克平。這位北大哲學系的高材生,完美的以哲學方式思考了美食的意義。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
  • 武義: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
    逛古城市集、享農家小吃、品秦餘風味,一場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正式開啟……  「我們是龍遊來的,這次主要帶來了龍遊特色米糊、龍遊蔥花饅頭,還有龍遊拌粉幹、龍遊農家漿糊和龍遊發糕。」來到龍遊餘生炎米糊攤前,攤主餘生炎一邊熱情地介紹,一邊舀了一碗米糊招呼大家品嘗。  米糊的原材料是米粉,鍋裡燒上一鍋水,等水開後舀上一大勺米粉漿,沿著鍋倒入沸水後蓋上鍋蓋煮兩分鐘,再加入秘制肉絲和醬料,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糊就出鍋了。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文:王玉 | 圖:網絡久居異鄉,想念的不僅是故鄉那片遙遠的土地,更讓人戀戀難忘的還是味蕾上的故鄉。翻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重溫一遍, 許許多多的味道和記憶塵封已久,卻一下子都被這部紀錄片喚醒,那些生命中最新鮮的味道以不可阻擋之勢撲鼻而來。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舌尖上的廣西美食》目錄
    一來近10年寫得多,二來美食是一個很討巧的話題,既不涉及現實,又有眾多讀者,只要不是寫得太難看,就不愁去處。作為一個鬻文為生的作者,鍾情這樣的題材,是很自然的。幾本書稿分別取名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吃貨》《吃的藝術》《舌尖上的廣西美食》。還有一本是以春夏秋冬分類,講述不同時節的食物。其後見投出去的書稿屢屢碰壁,就丟到一邊,懶得起名字了。
  • 《舌尖上的心跳》不再打著美食的幌子談戀愛,真正的「下飯劇」
    早先有美食綜藝《舌尖上的中國》,現有美食影視劇《舌尖上的心跳》,這部改編自焦糖冬瓜同名小說的美食勵志青春都市情感大劇《舌尖上的心跳》於5月28日正式開機。繼《好久不見》創下年度收視和網播記錄後,出品方浩瀚娛樂再制精品,馬力全開集結精良幕後團隊打造《舌尖上的心跳》。
  • 《舌尖上的新年》:以美食的名義,讓春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綻放
    除夕夜當晚,一家人圍著餐桌坐在一起,「年」才真正有了滋味,它不僅僅是掛在中國人心間的傳統,還有從小時候就銘刻在舌尖上的酸甜苦辣。說起年味,就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紀錄片。2016年,《舌尖上》系列唯一的一部大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在各大院線上映,這部由陳曉卿擔任意識指導,陳磊、鄧潔等指導的紀錄片,聚焦農曆新年,從東到西,跨越南北,用食物串起了每個人對家的眷念和歸屬。
  • 舌尖上的牛肉麵
    2012年和2014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爆全國,激起了國人對美食的空前熱情,
  • 舌尖上的中國,十種美食小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看著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們一次次的感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更加覺得我們的先祖是多麼的聰明,在科技不那麼發達的年代還能有這麼多美味的傳統小吃。來看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提到了10種小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了嗎?一起去看看吧!
  • 【佳佳的美食日誌】舌尖上的0355——吃吧麵坊二部
    佳佳不僅是我們舌尖部落的主力吃貨,也是我們舌尖部落的美食分享員,佳佳的文字很親切,分享很棒,希望大家喜歡。
  • 《舌尖上的中國》空降張家口!相聚華邑享中華待客之道 跟隨「舌尖」探華北美食奧秘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 陳曉卿(左) 私家車廣播 小白(右)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系列講述了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食物是人們傳達情感最好的方式之一。「舌尖重聚在華邑」張家口站定製菜單發布 左起:《舌尖上的中國》出鏡嘉賓趙益彬、牛彥梅、荀林香、華邑®酒店及度假村首席運營總監丁七州、《舌尖上的中國
  • 一起來推薦這些羅定美食上《舌尖上的中國3》!
    ☪爆料或推廣合作請加小編微信:one0766關注有驚喜喲!2015年5月12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宣布正式啟動拍攝。據總導演陳曉卿透露,一些素材已經開始搶拍,正式的拍攝將於9月啟動,第三季依然是7集正片加1集花絮的形式,預計2016年播出。
  • 山海幸味,舌尖婉轉。「舌尖上的涵碧樓」美食暨紀錄片發布會活動...
    2020年11月13日,在青島市文旅局的協辦下,青島涵碧樓酒店成功舉辦了「舌尖上的涵碧樓」美食暨紀錄片發布會活動。青島市文旅局招商引資處鄒希平處長以及島城眾多媒體人蒞臨現場,發布會上,青島涵碧樓酒店展示了「舌尖上的涵碧樓」紀錄片。
  • 美食勵志都市情感劇《舌尖上的心跳》正式籌備!挑戰舌尖味蕾,探尋美味奇緣!
    提到美食影視劇,大家腦海裡第一個出現的一定是《舌尖上的中國》。
  • 【舌尖上的獅城】- 新加坡MRT沿線特色美食集錦!【多美歌篇】
    ,舌尖君在挑選這個名單的時候只好「忍痛」捨棄了不少其它美食,比如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店,像Itacho Sushi板長壽司、The Cathay Restaurant、老北京食堂等等。感興趣的吃貨們不妨親自去多美歌一帶仔細探尋一下,相信那邊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美食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舌尖粉絲們如果想要和大家分享身邊的美食,請拿出手機拍下美食照片,同時編輯你對美食或餐廳的評鑑,發送至:管理員微信AaronYZ或@給舌尖君的微博【舌尖上的獅城】或舌尖君的微信【abiteofsin】謝謝!
  • 舌尖上的韓國-韓國美食全攻略
    去韓國旅遊的人們除了嚮往電視劇中的浪漫景點外,更多的是想品嘗下韓國的美食,那些舌尖上的美食是一些吃貨們抵制不住的誘惑,除了著名的韓國溝菜,炒年糕外,還有哪些讓人嚮往的美食呢。地址:首爾特別市中區忠武路1街24-11營業時間: 08:30~22:30(點餐截至22:00)
  • 《舌尖上的中國》與《慢食運動》
    難得的是,如今在《舌尖》贏得的諸多讚譽中,分集的結構是其中的重要一點。片子的結構既沒有按照傳統的時間或者歷史脈絡展開,也沒有按照食物的地域說起,「說不出來是什麼結構,但你就是覺得有其合理性,並且很科學。」有網友這樣評論。作為《舌尖》的顧問之一,美食家沈宏非參與了最初的分集策劃,在他所提出的原始版本中,《舌尖》被按照「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結構進行分集。
  • 舌尖上的港城 —— 2015張家港美食風雲榜
    舌尖之上,開出金榜。 文:任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