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念佛的方法,品位也有區別嗎?

2020-12-27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一個修道人不懂得以「旁觀者」的角度跳出圈兒外,(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永遠也看不清自我,自然也得不到令自我成長的正知正見,這就叫「局中人」。

往往「隨時隨地念佛」的同修都是處在各種無奈當中,又「不得不」如是修;然而,只有在生活百事當中形成一種覺照功行;回歸自性的「性海」,如同釋迦佛當年「覺照」生老病死之苦,最後一步步的透過覺照功夫「遍參」其他宗教的修道之法,最終形成自己的「法」,也叫自己的宇宙實相觀。

一切「名相」僅僅是宇宙本源的一種表達,相與非相之間相互依存,相的表達源於非相的生起;道的修持規律一定是先收緊再放開、先有相後無相、先漸次後頓悟、先至心一處後遍觀一切。

道的演化過程一定是越分越細,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傳到東方國度就有了顯宗和密宗之分,最後又分成了「禪淨密」等等;淨土念佛法門又分成了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持名念佛是下三品,觀想念佛是中三品,實相念佛是上三品。

相關焦點

  • 念佛的三種方法
    現代人日常修心養性多以瑜伽、打坐、禪定、念佛等為主,而念佛為居士經常修行之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念佛以及念佛的三種方法。首先,念佛應該選擇哪尊佛或菩薩呢?答案是選擇自己最信奉的佛菩薩即可,因為信所以念佛才有信心,身心才容易達到眾生、法、佛一體之境,比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等。其次,念佛切記需要一門深入,如果一直念阿彌陀佛那麼就堅持下去,日積月累必有成就。因為一門深入更容易精熟,得定,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臨終才不至於忘記念佛。
  •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念佛法門以自性力、念力與佛力三力和合得以成就往生。能否感通阿彌陀佛願力接引取決於誠敬,念佛的功夫淺深取決於專精。換言之,淨業行人能否往生,往生的品位如何,與念佛人的誠敬專精之程度密切相關。誠敬專精乃淨業修持的方法論原則.1.誠與敬經典昭示:阿彌陀佛"十念必生願"的前提是"至心信樂"。至心即至誠心,至誠心即是不與萬法為侶的妙明真心。儒家亦將"誠"提升到形而上層面予以詮釋。
  • 釋淨空:念佛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
    我們念佛,諸位要記住,往生淨土的條件是要發大心、立大願,大就會把妄破除。妄從哪裡來?小心量就妄,我執,我相、我執,大心一發,小心量就突破了,妙!念佛用什麼方法來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心就是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煩惱心,就這些東西。我們所用的是老實念佛,把這些妄念統統念掉,讓心裡頭只有一個佛號,心無二念,只有一個佛號,精神意志集中在一念上。
  • 老實念佛九種方法
    念佛時,從一句念至十句,須念得分明,聽得分明,記得分明。制心一處,念十句,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周而復始,循環念誦。好處,妄念少,能養神。攝心。b,334念佛法,念三聲+念三聲+再念四聲佛號。名為十念。這是334念法。這個方法比較好,不傷氣,心不散亂。上班族,沒時間,這個十念很好。早中晚十念,都可。如家有淨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
  • 「持名念佛」的6種念佛方法和2種儀軌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念佛的方法有4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是先觀阿彌陀佛的聖像或畫像,觀想佛的三十二相;觀想念佛是依《觀無量壽經》所記載的十六觀,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與西方三聖的相好莊嚴;實相念佛是即離生滅、有無、能所的對待,契入自性清淨心,亦即念自性天真佛(真如佛性、實相妙理);持名念佛則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 自然法師答疑:念佛是生滅法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問題(一)念佛是生滅法嗎?所以念佛是不是生滅?都是生滅。但是生滅之中你念的是佛,所以那叫回光嘛!用你現在能回光的生生滅滅,在這個樣的赤誠懇切的發心上面,將來就在念佛之中,讓你證得你根本的不生不滅。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禪是自力,而念佛是自他兩力。)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極樂世界也有,極樂世界也有實報土,換句話說,方便土、同居土沒有見性。但是彌陀淨土最特殊的,不但我們不能思議,諸佛菩薩也不可思議,那就是它的四土全是心現,沒有識變。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願力所成就的,大願成就的。這個大願不能成就他就不成佛,誓不成佛。他今天成佛已經十劫,換句話說,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成就、都兌現了。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方法其實有很多,但是主要有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想念佛簡單的來講,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用我們的意念去想,當然不是亂想,你要依經文。《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就教我們怎麼觀想,你也可以用《無量壽經》的經文,裡頭講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可以去想。這種想不叫妄想,屬於正念,當然這相對來講比持名念佛要難一些。
  • 釋淨空:我提議念佛還是在家裡念佛
    遊客一多,諸位想想看,你還能辦道場嗎?心還清淨的下來嗎?我們在這個時代想成就,確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找一個清淨道場修行難!你到道場去,修行得不到利益,不如在家裡念佛。念佛,是修清淨心,修一心不亂;凡是障礙一心不亂的,我們一定要遠離.念佛三昧人人都能修,我們沒有一個理想的修學環境,在家裡修。家裡面我們不懂儀規沒有關係,儀軌是小事,我們跟著念佛機念就好。
  • 在家修行,依照這種念佛方法非常受用!
    拜佛的時候不能念,拜佛的時候念佛傷氣、傷身體。拜佛的時候,心裡頭念佛不出聲;或者是耳朵裡專聽念佛機的佛號,這樣就好。所以這種念佛方法,一點壓力都沒有,你會念得很自在、很舒服。我在國外到處介紹這種方法,許多同修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告訴我非常有受用,非常歡喜。
  • 星雲法師:四種最有效的念佛方法
    人生還有比此更快樂的事嗎?如果觀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裡就不知不覺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不斷的持念起佛號。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發出至心微笑。這樣子念得心念純靜、熱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二、要悲悲切切的念  世俗的痛苦,莫過於死別。我們念佛也要如此,仿佛自己親愛的人死了,以那極度哀傷悲泣的音調,稱念「阿彌陀佛!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很多人都講,末法時代,就該修習淨土宗,因為適合不同根器的人來修,只要一心念佛就好,將來就能夠得佛接引,做起來沒有困難,人人都會,人人都修得。但卻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題:為什麼別人念佛靈,得佛護佑,還有感應,我念佛怎麼就沒用?
  • 佛家懺悔與常人後悔有何區別,為何念佛是懺悔之最高境界
    懺悔和後悔一樣嗎?後悔是一種情緒,是凡夫的情識起作用。懺悔是理智起作用,明白了道理,發自內心地後悔,立志不再造。懺悔會得到清淨,得到安樂。如果做了一件錯事,不管不顧,也不覺得不妥,就會像毒瘤一樣長,一天天長大,有一天心裡就會不舒服。懺悔就像外科手術,懺悔的過程就把毒瘤切除了。古人用洗衣服來比喻,衣服髒了,懺悔就相當於拿水洗衣服。
  • 最有效的4個念佛方法
    人生還有比此更快樂的事嗎?如果觀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裡就不知不覺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不斷的持念起佛號。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發出至心微笑。這樣子念得心念純靜、熱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 超簡單有效的正確念佛方法
    最簡單最有效的正確念佛方法
  • 念佛人想要達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淺深的差異。但總之,從哪下手呢?還是要從降伏、對治粗重的煩惱念頭開始。那降伏、對治,它不用其他方法(後面會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就是你的佛號從心裡念出來,耳根聽進去,能念的心和所念出的音聲產生一個緊密的關聯。
  • 念佛法門:細數10種,歷代大德積累的念佛方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念佛法門必須自力、念力與佛力和合,才能成就往生。能否感通阿彌陀佛願力接引,取決於誠敬;念佛功夫深淺,則取決於專精。因此,無論採取哪樣念佛方法,基本精神態度就是:誠敬專精。至於古來祖師大德積累許多念佛方法,今列十種常用方法,略作介紹:(一)十念法:每日清晨洗漱完畢,面西合掌,然後,吸進一口氣連續念佛,至下一次吸氣停。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次,名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號數目。念時,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如此十次,連續不斷,重點在令心不散,借氣束心。隨氣長短,不可勉強多念,多念傷氣。若想加功課,可加早晚各一次十念或早午晚各三次。
  • 如何念佛?十種方法,總有適合你的
    很多居士信眾都對阿彌陀佛信心很大,但是很多居士對如何念佛還是比較迷惑。筆者便為大家統計整理了十種念佛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助大家早日成就!l.十念法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
  • 告念佛人:真有深信切願,在家人再忙依然有大量的時間念佛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汙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