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傳來消息: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將迎來兩部行業規範——《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出臺。
其主要目標正是為了重點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較大爭議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將為用戶設置「打賞冷靜期」。
另外,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今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表示,要落實直播電商平臺主體責任,加強經營主體管理,對開通帶貨功能的經營者進行實人實名驗證,要求提供身份、地址、聯繫方式等真實信息,登記建檔,並定期核驗更新。
報導稱,對激情打賞方面,平臺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給用戶設置冷靜期。
對高額打賞的管理方面,會要求平臺對單筆打賞的最高值進行限制。
未成年人打賞限制則是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儘量減少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
關於對主播的分級,具體來說就是把主播的帳號分為若干個等級,優秀的主播要給予流量等各方面資源的傾斜,對於不斷降級的主播要予以限流、限制打賞的措施,再進一步就是列入行業的灰名單以及黑名單之中。
近年來,「小夥5天打賞21萬」 「11歲女童打賞主播140萬」等新聞,引發多次熱點討論。網友們為喜歡的主播一擲千金,這豪氣萬丈的表面之下其實並不都是風光:其間有偷用父母血汗錢的未成年人,有挪用公款的政府官員,也有一時衝動後悔不已的打工族……
更有甚者,為充當「榜一大哥」「榜一大姐」鋌而走險去挑戰法律底線。
即將出臺的行業規範瞄準的正是直播打賞中糾紛頗多的幾個領域,倒逼著平臺進行修繕和升級。這背後其實也透露鮮明的政策導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並非虛假存在,對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的監督管理勢在必行。
在今日的「京城好物直播月」暨首屆北京網絡直播大賽通氣會上,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目前,直播帶貨存在以低價吸引等方式誘導用戶下載App 軟體、平臺商家涉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或缺乏相應資質、直播平臺擅自凍結用戶帳號三類主要訴求。
此外,還有商家未盡到退換修責任,直播平臺涉嫌洩露個人信息、帳號無法註銷、商品質量不合格、推薦禁限售商品、消費維權不暢等其他類型訴求。
對此,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一方面是要落實直播電商平臺主體責任,加強經營主體管理,對開通帶貨功能的經營者進行實人實名驗證,要求提供身份、地址、聯繫方式等真實信息,登記建檔,並定期核驗更新。
另一方面是推動建立各類直播帶貨規則。生產經營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並做好售後服務,正確選擇合作主播,同時,網絡主播要傳播積極、正面、陽光的理念和態度,抵制虛假、醜惡、低俗內容和表現。杜絕假冒偽劣產品。播出時準確表述產品信息。
負責人指出,要推動建立各類直播帶貨規則。
一是生產經營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並做好售後服務,正確選擇合作主播,不選擇有負面社會形象的主播,向主播提供真實準確的產品和銷售信息。
二是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機構要協助生產經營企業選擇合法經營、口碑和社會形象良好的平臺和主播,不以流量作為推介的唯一標準。從專業的角度,向生產經營企業主提供宣傳效果好、受眾觀感佳的營銷方案,不盲從生產經營企業主提出的不合理營銷創意,配備合規風控人員。依法依規管理主播,建立違規主播懲戒機制。加強主播培訓與管理,幫助主播提高法律意識和業務水平。
三是網絡主播要傳播積極、正面、陽光的理念和態度,抵制虛假、醜惡、低俗內容和表現。謹慎選擇直播的產品,核對產品的基本資質,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對於需要前置審查的品類,慎重推薦。播出前應對產品信息了解清楚,播出時準確表述產品信息,不能任意編造。
來源: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經整理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