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影君子,一鍵免費訂閱。
導讀:為什麼叫《超體》?為什麼叫《星際穿越》?而不是別的名字呢?又為什麼香港臺灣跟大陸的譯名不一樣呢?聊聊科幻片譯名那點事兒,為你答疑解惑。
《超體》熱度未消,《星際穿越》再度襲來,科幻片輪番上映,電影市場好不火熱。今天就來說道說道一下科幻片譯名那點事兒,也來湊個熱鬧。
有些科幻片直譯意譯均可 反正一詞多義
《超體》的片名翻譯,其實是科幻片裡常見的一種狀態——直譯意譯均可。你直譯為《露西》沒問題,臺灣地區上映時就叫這名,但你加入劇情內容(露西超體後暗指開啟人類進化革命的那隻同名的猴子)意譯為《超體》,從接受度上來講,也沒啥毛病好挑。
畢竟,「LUCY」一詞不像直譯的《哥斯拉》(Godzilla)那樣,是文化界名人,劇情上它也跟中學英語課本沒啥關係,不用擔心LILY或者LI LEI不高興。這種情況很普遍,像《異星戰場》(John Carter)如果按照片名直譯為男主角的名字《約翰·卡特》,也對觀影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鑑於科幻片多會提出一些奇怪理論或科幻形態,所以一些片名直譯過來不是太酷,這原理,就跟同一款軍大衣穿在劉德華和王寶強身上會是兩個效果一樣。因此,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結合片中內容的意譯片名一般都比較居多。
比如《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直譯名為「(神的)超然性、超凡」,這片名完美喻指了片中跟電腦合體的約翰尼·德普的狀態,但它真用《超凡》的名字上映,效果顯然要比《超驗駭客》差許多。再比如《環形使者》(Looper),顯然要比直譯的《環形人》更吸引眼球。
當然了,有些科幻片體系過於龐大、劇情難以縮寫,所以只能硬著頭皮直譯了。比如《雲圖》(Cloud Atlas),幾乎就沒有其它譯名可供選擇,好在這詞莫名其妙之餘夠唯美,顏值還算不錯,就是苦了那些以為它是部悽美愛情片而買票進場的觀眾了。
有些科幻片直譯不出來 只能考意譯救駕
既然有只能直譯的科幻片,那麼只能靠意譯的科幻片自然也不會缺席。每次想到這裡,就想把給這幫片子起名字的人拉到面前,邊彈腦門邊問問他們:「還調皮不?下次還調皮不?」
最經典的例子,來自《美少女特攻隊》(Sucker Punch),前一個詞的意思是「吸允的人」或「容易受騙的人」,後一個詞是「用拳猛擊」,組成詞組的大意按照俗語用法儘可能意譯也只能翻譯成「致命一擊」。可它一來不是角色名,二來跟劇情聯繫也比較遠,最終絞盡腦汁咬著牙翻譯成《美少女特攻隊》,譯者已經夠盡力了。
同樣的例子,還有《鐵甲鋼拳》(Real Steel),如果直譯為《真鐵》,肯定會讓人以為是某鋼鐵公司植入大片,誰能聯想到是部機器人電影啊!意譯成《鐵甲鋼拳》就舒服多了,念得順口,機器人和拳擊兩大元素也都提到了。
此類科幻片意譯中,最成功的案例,則來自諾蘭的《盜夢空間》(Inception),片名直譯為「開端」,跟夢境穿越主題沒啥關係,也無法體現不同夢境之間的層次感。意譯雖然已經完全脫離片名本身,但「盜」、「夢」、「空間」三大元素一網打盡,也算是對影片的完美加分了。
兩岸三地譯法不同 港譯聳動臺譯蠢萌
老實講,雖然大家都在吐槽內地引進片的譯名,但對比起香港和臺灣地區,咱的翻譯還算比較靠譜的了。尤其是科幻片,內地譯名在劇情和科幻感上達到了折中,港譯更火爆,但科幻感弱爆了,臺譯……只能用蠢萌來形容了。
簡單來講,港譯幾乎把所有科幻片當成了動作片來譯。《美少女特攻隊》叫《天姬戰》、《遺落戰境》叫《攻·元2077》、《重返地球》叫《末日1000年》,你們有些人吐槽的《超體》叫《超能煞姬》,連《機器人總動員》這樣一部傷感又純愛的動畫,也能翻譯成誇張的《太空奇兵·威E》……
港譯的打法從這些例子裡不難看出來,反正女角色就叫「姬」,有動作戲的非「煞」即「攻」,總之,no zuo no die啊!相比起來,臺譯一般都直譯為主,《超體》就叫《露西》,《機器人總動員》就叫《瓦力》,有時候,這種直譯平實地讓人感動,比如《鐵甲鋼拳》就直接譯成了《鋼鐵擂臺》,《盜夢空間》就叫《全面啟動》……
雖然跟港譯一樣,譯名科幻感盡失,但臺譯偶爾還是會有天外飛仙般的蠢萌譯法。像《美少女特攻隊》被翻譯成《殺客同萌》,《綠燈俠》譯成《綠光戰警》,就是個中妙筆。
(-end-)
獨而不享非君子!
一個深度解析電影產業和電影本體的自媒體平臺,由資深電影記者喻德術&付超聯合打造。
從票房揭秘、火辣影評、每日趣聞、人物專訪、行業趨勢五個方面入手,深度解讀電影行業的臺前幕後。
獨家信息,專業視角;
深入淺出,亦正亦諧;
探尋真相,與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