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幻片譯名怎麼來

2021-02-10 影君子



點擊上方藍色影君子,一鍵免費訂閱。

導讀:為什麼叫《超體》?為什麼叫《星際穿越》?而不是別的名字呢?又為什麼香港臺灣跟大陸的譯名不一樣呢?聊聊科幻片譯名那點事兒,為你答疑解惑。

《超體》熱度未消,《星際穿越》再度襲來,科幻片輪番上映,電影市場好不火熱。今天就來說道說道一下科幻片譯名那點事兒,也來湊個熱鬧。

有些科幻片直譯意譯均可 反正一詞多義

《超體》的片名翻譯,其實是科幻片裡常見的一種狀態——直譯意譯均可。你直譯為《露西》沒問題,臺灣地區上映時就叫這名,但你加入劇情內容(露西超體後暗指開啟人類進化革命的那隻同名的猴子)意譯為《超體》,從接受度上來講,也沒啥毛病好挑。

畢竟,「LUCY」一詞不像直譯的《哥斯拉》(Godzilla)那樣,是文化界名人,劇情上它也跟中學英語課本沒啥關係,不用擔心LILY或者LI LEI不高興。這種情況很普遍,像《異星戰場》(John Carter)如果按照片名直譯為男主角的名字《約翰·卡特》,也對觀影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鑑於科幻片多會提出一些奇怪理論或科幻形態,所以一些片名直譯過來不是太酷,這原理,就跟同一款軍大衣穿在劉德華和王寶強身上會是兩個效果一樣。因此,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結合片中內容的意譯片名一般都比較居多。

比如《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直譯名為「(神的)超然性、超凡」,這片名完美喻指了片中跟電腦合體的約翰尼·德普的狀態,但它真用《超凡》的名字上映,效果顯然要比《超驗駭客》差許多。再比如《環形使者》(Looper),顯然要比直譯的《環形人》更吸引眼球。

當然了,有些科幻片體系過於龐大、劇情難以縮寫,所以只能硬著頭皮直譯了。比如《雲圖》(Cloud Atlas),幾乎就沒有其它譯名可供選擇,好在這詞莫名其妙之餘夠唯美,顏值還算不錯,就是苦了那些以為它是部悽美愛情片而買票進場的觀眾了。

有些科幻片直譯不出來 只能考意譯救駕

既然有只能直譯的科幻片,那麼只能靠意譯的科幻片自然也不會缺席。每次想到這裡,就想把給這幫片子起名字的人拉到面前,邊彈腦門邊問問他們:「還調皮不?下次還調皮不?」

最經典的例子,來自《美少女特攻隊》(Sucker Punch),前一個詞的意思是「吸允的人」或「容易受騙的人」,後一個詞是「用拳猛擊」,組成詞組的大意按照俗語用法儘可能意譯也只能翻譯成「致命一擊」。可它一來不是角色名,二來跟劇情聯繫也比較遠,最終絞盡腦汁咬著牙翻譯成《美少女特攻隊》,譯者已經夠盡力了。

同樣的例子,還有《鐵甲鋼拳》(Real Steel),如果直譯為《真鐵》,肯定會讓人以為是某鋼鐵公司植入大片,誰能聯想到是部機器人電影啊!意譯成《鐵甲鋼拳》就舒服多了,念得順口,機器人和拳擊兩大元素也都提到了。

此類科幻片意譯中,最成功的案例,則來自諾蘭的《盜夢空間》(Inception),片名直譯為「開端」,跟夢境穿越主題沒啥關係,也無法體現不同夢境之間的層次感。意譯雖然已經完全脫離片名本身,但「盜」、「夢」、「空間」三大元素一網打盡,也算是對影片的完美加分了。

兩岸三地譯法不同 港譯聳動臺譯蠢萌

老實講,雖然大家都在吐槽內地引進片的譯名,但對比起香港和臺灣地區,咱的翻譯還算比較靠譜的了。尤其是科幻片,內地譯名在劇情和科幻感上達到了折中,港譯更火爆,但科幻感弱爆了,臺譯……只能用蠢萌來形容了。

簡單來講,港譯幾乎把所有科幻片當成了動作片來譯。《美少女特攻隊》叫《天姬戰》、《遺落戰境》叫《攻·元2077》、《重返地球》叫《末日1000年》,你們有些人吐槽的《超體》叫《超能煞姬》,連《機器人總動員》這樣一部傷感又純愛的動畫,也能翻譯成誇張的《太空奇兵·威E》……

港譯的打法從這些例子裡不難看出來,反正女角色就叫「姬」,有動作戲的非「煞」即「攻」,總之,no zuo no die啊!相比起來,臺譯一般都直譯為主,《超體》就叫《露西》,《機器人總動員》就叫《瓦力》,有時候,這種直譯平實地讓人感動,比如《鐵甲鋼拳》就直接譯成了《鋼鐵擂臺》,《盜夢空間》就叫《全面啟動》……

雖然跟港譯一樣,譯名科幻感盡失,但臺譯偶爾還是會有天外飛仙般的蠢萌譯法。像《美少女特攻隊》被翻譯成《殺客同萌》,《綠燈俠》譯成《綠光戰警》,就是個中妙筆。

(-end-)

獨而不享非君子!

一個深度解析電影產業和電影本體的自媒體平臺,由資深電影記者喻德術&付超聯合打造。

票房揭秘、火辣影評、每日趣聞、人物專訪、行業趨勢五個方面入手,深度解讀電影行業的臺前幕後。

獨家信息,專業視角;

深入淺出,亦正亦諧;

探尋真相,與君共享。

相關焦點

  • 【懂小姐課堂】科幻片譯名多?內涵大不同!
    作為一個科幻片的影迷,懂小姐最近接連看了好幾遍《超體》,對斯嘉麗·詹森的崇拜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只是當懂小姐和閨蜜探討電影時,最被她吐槽的正是《超體》這個莫名其妙的名字——既然英文名叫《LUCY》,為何又翻譯成《超體》?其實科幻片名的翻譯門道多著呢!今天懂小姐就來和大家聊聊,那些神奇的科幻片名都是如何被「炮製」出來的。
  • 巨搞笑的電影譯名
    ,人家海報可是辣麼浪漫呢~~【英文原名】The Sound of Music【大陸譯名】音樂之聲【香港譯名】仙樂飄飄處處聞【臺灣譯名】真善美【註解吐槽】香港的譯名雖然中國味十足,但總感覺呈現的是敦煌壁畫上拿著琵琶的飛仙。
  • 國外、大陸、港臺電影譯名,說!你們幾個是不是有仇!!
    【英文名】One Day【大陸譯名】一天【香港譯名】情約一天【臺灣譯名】真愛挑日子注(tu)解(cao):大陸「一天」很直譯,但是起碼還留有餘韻,蠻符合現在小清新文藝範的~不過這臺灣的腫麼有種大媽挑個日子逛超市的廉價感,人家海報可是辣麼浪漫呢~~
  • 大陸臺灣香港電影譯名差別太大
    最近幾部熱門國外電影,大陸、臺灣和香港的譯名安全不同。非常有趣。《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大陸的翻譯。可以說蠻有詩意。臺灣版的翻譯比較直白《梵谷·星夜之謎》,大家看到梵谷這個譯名是不是有點不適應?《帕丁頓熊2》,這個大陸譯名很老實。臺灣版譯名就萌一點,《柏靈頓·熊熊出任務》,副標題莫名有點《熊出沒》的感覺。《尋夢環遊記》是大陸譯名,雞湯範,符合催淚片風格。臺灣版譯名就有點夜店風了——《可可夜總會》,我看了一部假電影?
  • 那些奇葩電影譯名怎麼起的?
    橘子君特地對此展開研究,發現了中港臺電影譯名的差異、特點,以及背後展現出的文化差異~橘子君拿幾部非常有特點的影片來給大家說道說道~NO.1 《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內地的譯名就是完全直譯過來的,香港譯名為《
  • 被中文譯名耽誤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三)
    大家好,您的電影貼心管家又又又又上線了~前兩期分享的高分電影,得到很多網友的熱心回復,當看到評論裡出現我很喜歡的電影,不禁感到欣慰和意外,沒曾想它的中文譯名差點使我們失之交臂.....這期讓我們接著盤點那些讓人產生想法偏差的中文譯名。
  • 【瀟湘818研究所】巨搞笑國外、大陸、港臺電影譯名~你們幾個肯定有仇!
    【英文名】One Day【大陸譯名】一天【香港譯名】情約一天【臺灣譯名】真愛挑日子
  • 優秀電影譯名的必經之路:遵循英文電影片名翻譯四大原則
    一般來說,電影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動作片:常通過畫面的快速變換及打鬥場面來吸引觀眾,如:Golden Eyes (黃金眼);Speed(生死時速)等。 愛情片: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國麗人)。
  • 同一部影視作品,陸港臺三種譯名,哪個更絕?
    臺版的《刺激1995》就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刺激還能沾點邊,1995又是怎麼回事?故事明明是發生在上世紀中期的啊!什麼?是1995年上映的?哦,那沒事……還是覺得非常有事!而港版的「兇間」在粵語裡和「空間」發音是一樣的,老諧音梗了,硬生生地把一部懸疑科幻片整出了恐怖片的感覺。
  • 這些奇葩的電影譯名,簡直是喪心病狂!
    2001年的《美國派2》。不過港版譯名是真的「莫名其妙」了!《美國處男之孔雀開屏》,好好翻不行嗎?這個錄像廳小黃片是怎麼回事.臺版譯名《三個傻瓜》,不解釋夠直接。不過這個港版譯名《作死不離3兄弟》,和《打死不離3父女》怎麼就那麼像呢?網友表示:你這樣雙押,我看不行!
  • 同樣是外來電影,為何兩岸三地的電影譯名差異那麼大?
    才有這個排序,拋開這些客觀來說,三地的譯名均根據自己文化來翻譯的,沒有土、LOW之分。同理,香港人看我們的譯名、臺灣人看我們國內譯名,也感覺我們是很土、LOW爆的。所以,我並不認同其他回答中,說港臺譯名LOW、很土的說法。我對翻譯的理解翻譯,就是把其他你不懂語言,轉譯到你懂的。
  • 那些毀電影的譯名
    聽著怎麼不像什么正經電影呢?也許是製片人為了保險,或者就是因為懶,製片方(也許也包含發行商)不願意去琢磨一個有創意又響亮又吸引人的名字。反正票房嗎,靠的是明星、宣傳、還有特效。環遊記:《飛屋環遊記》《尋夢環遊記》《大腦環遊記》(Inside Out的另一個譯名)致命:《致命魔術》《致命ID》《致命伴旅》《致命呼叫》《致命電話亭》以及等等。(不知道我們怎麼就這麼喜歡致命?)
  • 又出神譯名,笑死人!
    今天看到《冰糖燉雪梨》的海外版譯名,快把我笑死。一開始畫風還挺正常俄羅斯版👇譯名《冰神與少女!天降竹馬屆的王者 》不愧是戰鬥民族,動不動就timi了,哦不,王者。西班牙語版👇譯名《霸道秘書和他的貼身小總裁》
  • 迪士尼電影中日譯名大對比
    今天我們來看看備受大家喜愛的迪士尼系列電影的中日文譯名吧~《Frozen》中文譯名:冰雪奇緣日文譯名:アナと雪の女王(安娜與雪之女王)《Tangled》中文譯名:魔發奇緣/長髮公主日文譯名:塔の上のラプンツェル(高塔上的樂佩)
  • 海王成水行俠 霸王別姬成再見我的妾 盤點臺灣中的奇葩電影譯名
    從現在依舊大火的超級英雄電影來說,臺灣將《蜘蛛俠》翻譯成《蜘蛛人》,《鋼鐵俠》翻譯成《鋼鐵人》,《神奇女俠》則是成了《神力女超人》,而《毒液》則直接翻譯成了《猛毒》,臺灣譯名真的特別直白啊。而爆笑歡樂,萌死人不償命的《小黃人》則被翻譯成了《小小兵》,提名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在臺灣更是直接翻譯成了《鋼鐵英雄》!《鋼鐵英雄》???
  • 我又雙叕想吐槽一下最近的香港電影譯名了
    文◈石頭小姐 經授權轉載自:搞文藝(ID:art-up)想吐槽香港的電影譯名已經很久了……雖然這屬於老生吐槽常譯談。但最近幾個月,又一大批歐美新電影進入中國觀眾視野,而港版譯名實在是……看到就忍不住想要吐一吐。
  • 想吐槽臺灣的電影譯名很久了......
    我一向喜歡粵語的鏗鏘利落,在我印象中港譯真的還好,臺譯才是真·搞siao·到底要弄哪樣,所以我臨時決定今天寫這篇,來呼應一下友號。吐槽前,先說優點:作為一個太平洋吹來的風都是五千年文化味兒的省份,臺灣人起的電影譯名,時有神來之筆,我最為激賞的就是《一樹梨花壓海棠》。
  • 太空戰士 那些令人噴飯的臺灣遊戲譯名
    開個玩笑,還是回到文章中來,所謂翻譯,就是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卻很難,要知道不同的語言之間一定也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習俗約定,如果你只是單純的進行直譯,就很難表達出原文的言外之意,或者說是意境。
  • 那些神奇的電影譯名
    那些神奇的電影譯名,總有一款嚇哭你!
  • 譯論||優秀電影譯名的必經之路:遵循英文電影片名翻譯四大原則
    一般來說,電影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動作片:常通過畫面的快速變換及打鬥場面來吸引觀眾,如:Golden Eyes (黃金眼);Speed(生死時速)等。 愛情片: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國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