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生之物,很多都是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但也有一些同名異物的東西容易讓人們混淆,比如山楂、陳皮、花椒等等在生活中非常常見,這都是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於養生的好東西。
還是有一種東西被譽為「稟純陽之氣」,此物善「溫」,能養命門之火以暖腎,補火散寒,善於祛各處之寒,比如氣血、脾胃、筋骨之寒,尤其是能祛虛寒。
這一物就是肉桂,很多人把它與生活中常見的桂皮相混淆,其實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樹皮,而桂皮雖然也源自於樟科植物,但是樹的品種不同,桂皮屬於天竺桂、細葉香桂、川桂等樹的樹皮,所以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物。
在很有爭議的上古巨著《山海經》中就有提及肉桂,當時稱之為桂木;養生著作《神農本草經》中也提到用肉桂養生則可以「輕身延年」,但當時尚未完全發覺肉桂的所有益處。
此後一直到當今,各種敘說中醫傳統文化的書籍無不提及肉桂,並且不斷有新的認知與發現,並且諸多學者對肉桂是推崇有加,就養生而言,肉桂的益處可以從三個方面了解。
一、使用肉桂養生能夠補「火」。
肉桂有類似於附子哪種「助火」之功,能夠溫暖腎中之陽,但又本質的區別,附子屬於「大熱」,而肉桂相比之下較緩和一些;再就是附子是有毒之物,而肉桂沒有毒性。
肉桂的特點是辛甘而熱,能助元火,如果是腎中的陽氣不足或者命門之火虛衰,從而有腰膝發冷、起夜頻繁而多、「女子之宮」的寒冷、男子之機能的下降等亞健康,這些都可用到肉桂。
其中不乏很多知名的組合,比如《景嶽全書》中的「右歸」、《金匱要略》中的「腎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八味」等等,這都都可以找到成品,所以不過多介紹其組合的中藥材。
就普通的亞健康來說,用肉桂增添腎中之「火」的方法上述幾樣足可以應對,然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脾與腎中的「火」均不足,從而不僅僅是腰膝的寒涼,還有不愛吃飯、精神疲憊、容易鬧肚子等亞健康的表現,這時候可以用肉桂、附子、人參、白朮一起養生,因為附子是屬於有毒之物,需要合理的搭配與炮製,所以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一般來說古籍《三因方》中的「桂附理中」就是不錯的選擇。
二、用肉桂養生能夠祛除脾胃虛寒。
前邊提到了肉桂可以用於脾腎均寒的亞健康,如果是僅是脾胃的虛寒也可以用到肉桂,《太平聖惠方》中就提到用肉桂、高良姜、草豆蔻、人參一起煮水喝可以用於「冷氣攻腹」的亞健康;而如果是腹中寒冷之氣久積,可用肉桂、蓽茇、乾薑、高良姜一起用。
三、用肉桂養生能夠祛除筋骨、肌肉之寒。
《本草綱目》提到肉桂可以「除寒痺」,「痺」是對關節筋骨亞健康的總稱,多是因為風寒溼之氣交雜而形成,也有一些寒極化熱或者因熱而成,根據其某種「外邪」的偏盛,又分「寒、風、熱、溼」等多種。
寒痺主要是以「寒」為主要的表現,又夾雜風邪、溼邪,在表現方面多是以「痛」為特點,肉果辛熱而散寒之力強,所以適合寒痺的亞健康。
如果是風寒溼三種邪氣合而為痺,以「寒、「痛」為主要表現,可用肉桂、羌活、獨活、當歸一起用;孫思邈的《千金方》中提到寒溼在腰,伴有肝腎不足、氣血不足者,可用肉桂、獨活、秦艽、杜仲、防風。
說了這麼多肉桂的好處,都是基於它「辛熱」的特點,然而正是因為這個特點也註定了肉桂「辛熱耗陰動血」的特點,所以心虛有火、內有實熱、血熱的人以及準媽媽不可以用肉桂養生,再就是肉桂辛熱,即是適合使用一般也是控制在1至5克,不能過多使用。
肉桂與桂皮僅是一字之差,在「相貌」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正是因此被許多人誤以為是同一物,其實不然,所以養生不僅僅要了解自身,還要熟知養生之物的特點,才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