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期《《歌手·當打之年》》中,日本歌手Mihia憑藉一首《行かないで(不要走)》再一次獲得了第一名。
這首歌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儘管日本歌詞難以理解,但旋律卻很熟悉。
《行かないで(不要走)》由日本歌手玉置浩二創作並演唱。這是1989年發行的日本戲劇《別了,李香蘭》的主題曲。
1990年,周禮茂為這首歌填詞了粵語版,張學友演唱,即《李香蘭》。
1993年,張學友演唱的普通話版本叫做《秋意濃》,是姚若龍寫的。
1994年,周星馳在電影《國產凌凌漆》中演唱了這首歌。
在這部電影中,由袁詠儀扮演的女主角李香琴是「李香蘭的女兒」。她第一次見到007時就唱了這首歌。後來,當她不得不將狙擊槍對準他時,他嘴裡叼著煙,一邊彈鋼琴一邊唱著《李香蘭》,這讓她感動的無法開槍。
儘管,因為星爺一貫的無釐頭風格,他在演唱時還忘記了歌詞,穿著白色西裝唱歌和彈鋼琴的形象,加上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感受,仍然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這首簡短而不完整的歌曲,也是許多人心目中這首歌的最佳版本。
除張學友、周星馳外,還有羅文、關淑怡、李克勤、齊豫、陳奕迅、林志炫、林憶蓮、沙寶良、張良英、呂芳、李志亭、王谷之、黃小虎、狄瑪希等歌手。以前也唱過這首歌。就算是在《歌手》的舞臺上,他們都不知道唱了多少遍。
自然,也有純音樂版的,如服部隆之的二胡版,Lawrence的鋼琴版,還有胡偉立為《國產凌凌漆》改編的背景音樂。
當然,也有純音樂版本,如服部隆之的二胡版本,勞倫斯的鋼琴版本,《國產凌凌漆》的BGM就是胡偉立根據這首曲子改編。
版本太多了,但每個版本都有自己的風格。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只能說明觀眾喜歡哪種風格,其實,分不清誰唱得更好。
要聽這首歌,首先必須了解李香蘭。
李香蘭,原名山口,是上世紀初出生於中國的日本人。他因其藝術才華被日本侵略者選中。他首次以歌手身份亮相,並利用這個身份為日本軍隊宣傳。
她演唱的《夜來香》,後來被鄧麗君等眾多大咖也演唱過,至今仍很受歡迎。
日本投降後,李香蘭原本因漢奸罪被逮捕,但因為證實為日本人而得以無罪釋放,遣返回國。
日本投降後,李香蘭最初因叛國罪被捕,但被宣告無罪並遣返回國,因為他被證明是日本人。
回到日本後,李香蘭仍從事表演藝術,後來進入政界。2005年,他公開建議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因為「這會深深傷害中國人民的心」。
2014年,李香蘭去世,享年94歲。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洪磊肯定了她在戰後對中日友好的貢獻。
說悲劇就更不用說了,擁有如此傳奇的經歷,並能享受天堂般的時光是許多人羨慕的生活。然而,作為一個特殊的身份和出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她不得不經歷那段歷史,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
所幸,戰後的和平時代,她還有機會彌補自己曾身不由己犯下的錯誤。
玉置浩二的原創歌曲《序曲》,聽起來像是她在霧中慢慢行走,整首歌都充滿了悲愴。朦朧而哀傷的感覺,讓人想起梅豔芳和張國榮的《胭脂扣》。許多年後,霧慢慢地打開了,就像一個老朋友來了,似是故人來,嫋嫋婷婷地盤桓在人間;這也讓人們想起姜夔的詩《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這首歌的魅力就在於這種朦朧的美,所以與普通話版本的《秋意濃》相比,粵語版本的《李香蘭》更加動人。
還有一點,便是愈慢愈顯得餘韻悠長。
因此,陳奕迅版本的歌曲,在公交車上用吉他隨意演唱,因為「加速」而改變了音調,給了它一點透過雲層看太陽的快樂。
在眾多男聲的粵語版本中,除了第一位歌手張學友,李克勤的版本也很完美。
在粵語版的女聲中,齊豫的版本是夢幻般的,難以忘懷的。關淑怡的版本,以其一貫的高冷和悽美;林憶蓮的版本是最溫柔細膩的,輕盈而緩慢,仿佛害怕打擾別人。
在普通話版本中,最獨特的是林志炫。前半句完全是用清晰的聲音唱的,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清晰、冷漠和超然。
在米西亞之前,唯一一個以大膽和無拘無束的方式演唱這首歌的人,是當時不太受歡迎的黃小琥版本。
因為她也生來就有著濃重的嗓音,聽著她對這個版本的詮釋,其實能聽出一種性感深沉的感覺。
然而,米希亞是日本音樂中著名的「巨肺歌手」。這一次她選擇了天文館來表演這首歌,這真的很合適。她把婉約的歌聲變成了奔放的歌聲,把一個傳奇人物的歌聲變成了全人類的共同命運,唱出了擁抱宇宙的壯美情懷。正如網友所說:張學友唱的是蕭瑟的秋風,米西亞唱的是浩瀚的銀河。
日語原版的歌詞都是一遍又一遍的「不要去」。他們一度因作文好而受到批評。歌詞無法與中文版本相比,可正是這一聲強過一聲的「不要走」,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此刻,悲愴、傷慟,卻不自怨自艾,相反,我用同情為所有的人呼喊,這就是米希亞說的:不要讓更多的生命離開我們,不要離開。
誰能想到這首在《歌手》舞臺上反覆演唱的歌曲,會有一種全新的奇妙感覺。
也許,這也是經典金曲的魅力,不同的時代,也永遠不會過時,不同的歌手總能演繹出不同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