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尼談聲音:聲音是所有音樂之本

2020-10-10 迷影網

預計閱讀時間為: 4 分

聲音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電影作為紮根於現實觀察的一部分而存在,現在的人們不可能離開聲音來拍攝電影。默片讓歷史變得沉默,這和我們的時代脫節,很顯然也不符合我們的需要。電影畫面和聲音交織在一起,是聲音讓電影變得更為完整。在電影作品裡每種元素都扮演屬於它們自己的角色。聲音和畫面互為依賴,緊密聯繫。在構思畫面的時候,人們應該也需要考慮伴隨畫面的聲音,以及考慮如何運用聲音來描述畫面。

在我撰寫劇本的時候,我總是一邊想像著電影裡的場景,一邊考慮著伴隨畫面的聲音。人們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對白尋找那種需要的感覺。它們總是相互聯繫的,所有不同的元素用屬於自己的角色組成了現實幻覺。聲音和畫面交融在一起,有時候是聲音處於主導地位,有時候相恰恰相反。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我們如何去架構一個場景,——是出於心理的、技術的,還是普遍感覺而發生的——聲音都是其中的一種基本元素,需要用心去體會。

在我們拍攝《過客》(The Passenger,1975)時,我曾經去過阿爾及利亞南部一個需要取景的地方。它就在沙漠中間。我曾經見過電影裡需要的那座真正的酒店,不過因為沒有辦法在真實酒店取景,我們就把它作為電影幕後背景的一部分。我第一次進入這個現實中的酒店,儘管當時的水和通風設備還沒有開始使用,我能夠想像將要出現的樣子。這給了我一些聲音的靈感。就這樣我非常簡單得找到了那種催眠的效應,就像是電影場景裡應該需要的。

在電影《放大》(Blow-up,1966)裡我製造了公園裡的風聲。作為一個導演,人們需要存在某種直覺。所有元素都需要有自己的安排。當我看到這個公園,給我最深的第一印象是公園的色彩。我在很多確定的位置找到公園的色彩,就是為了尋找綠色不同的音調和深度。那座白色的房子,就是人們可以在公園延伸的盡頭看到的,事實上也並不存在。我需要它就是為了強調那種綠色的色彩效果。而風的聲音只不過是在這個地方一種直覺體驗的效果。在我第一次撰寫劇本和想像那個公園時,那裡沒有風。

《放大》裡網球的聲音很難做。當球拍擊打球的時候,那聽起來不象是真的,於是我們需要用電子效果來改變聲音。當聲音聽起來不太真實,人們會感覺到這點。而解釋它又是非常困難的。這和去表述一幅美術作品相似。對我來說,聲音和視覺只存在細微的區別,而空間和範圍則是完全一樣的。

在我第一部電影裡,我使用了很多音樂,遠遠超過了我後期的所有電影。我堅持認為,構成電影的系列畫面,並不需要伴奏音樂以至電影變成了言情劇,只有當電影畫面需要適合音樂來變現一種特殊的空間感,才有必要使用音樂。總之音樂要不就產生效果,要不就製造混亂。我感覺不到太多音樂的必要性。有人說這可以幫助觀眾進入狀態,尤其是藉助音樂更容易讓人來接受電影。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來講,這成了一種欺騙。我更喜歡借用畫面本身的力量來代替音樂,還有我覺得確實不需要伴奏音樂。

如果我確實需要音樂,我會嘗試我在《過客》和《放大》中使用過的方法。那也可以被稱為伴奏音樂,但是為了區別於那些「表面」電影音樂,我往往又將它稱為「源音樂」。我更喜歡後者,我寧願把聲音作為音樂來使用。一天清晨,我在酒店房間了呆了一個小時就為了仔細聆聽在紐約34層高樓上聽到的聲音。我將這些聲音寫了下來,這非常有趣,之後我利用這些喧譁和噪雜製作了音樂。聲音是所有音樂之本,而聲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妙動人的音樂。」

|翻譯:Tati

相關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1912年9月29日-2007年7月30日)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也是公認在電影美學上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No Newer Articles

相關焦點

  • 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音樂是語言的靈魂!
    音樂一旦形成,就可以單獨存在,可以超凡脫俗,成為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使心醉神,使流連忘返……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馬友友演奏所謂「言之不足則歌之,歌之不足則舞之」,語言、音樂、舞蹈都是人類表達感情的方式,而他們能表達的感情的強烈程度是遞增的,也就是說音樂能表達比語言更強烈的感情,舞蹈能表達比音樂更強烈的感情。
  • 音樂天使|Dear Angel——來自所有孩子的聲音
    社工、音樂老師、攝像師、愛心志願者……   有這樣的孩子們,他們擁有不同的夢想,因為一場特別的夏令營而走到一起      2016年8月18日,四川省錦城藝術宮音樂廳「誠至誠 · 樂天使」音樂會上,這群孩子將站上舞臺,用他們內心的音樂之聲,唱響這首《Dear Angel》
  • 以《放大》為例,探究安東尼奧尼鏡頭下放大的「自我」形態本質
    文|三斤談娛樂對於電影劇作的認知,很多觀影者認為是完整的「三幕式」結構,而這部影片是著名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片段式電影《放大》。在這部影片中,導演為觀者所呈現的是主人公碎片化的生活片段。正如安東尼奧尼所說:「電影不是一個意象,而是一個不可溶解的整體,其所延展的是一段時間。」
  •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aylek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不過筆者的見解可能與許多人有些許差異——歌曲(Song)也好,聲樂(Vocal Music)也罷,都只是音樂(Music)的一部分;所謂的「音樂性」也不過是樂理對音樂定下的框架,不能說沒用,但也不是在所有音樂中以統一標準適用;而「人為演奏」可能是某種發聲的標準
  • 從姚貝娜談好聲音之亂狀——好聲音為什麼沒有人關注了
    隨著疫情的結束,據說好聲音又開始了,據說導師也換了。換了就換了,也根本沒關心換誰。想想好像有幾年沒看這個節目了,真的為這個節目惋惜。曾幾何時,好聲音像一縷清風,吹遍娛樂界,也在整個亂鬨鬨的銅臭燻人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節目,浙江衛視的收視率一路飆升,賺的盆滿缽滿。
  • 獨家音樂電臺 | 《聲音療愈之旅》
    歡迎收聽iMagine音樂電臺,一個身體與心靈的休憩站。繼第七集印度西塔琴後,我們再次請到客座音樂家加入我們電臺音樂。在這一集裡,來自紐西蘭的毛利族音樂家Jerome將用他收集的四十多種毛利族樂器為我們帶來大自然的聲音。他稱自己的音樂為一段聲音的療愈之旅,並希望能在紛雜的世界中給大家帶來一絲寧靜。
  • 四位音樂合伙人成團出道,《天賜的聲音》本周六用聲音凝聚力量
    自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官宣導師陣容以及發布「一鏡到底」宣傳片之後,網友們的期待之聲就不絕於耳。今日,節目正式官宣將於2月15日(周六)20:30重磅開唱。同時,《天賜的聲音》新款主視覺海報新鮮出爐,充滿音樂性的主題和視覺創意,引發了網友的高度關注。
  • 《大聖歸來》聲音創作談,聲音傳達情緒
    專訪|《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聲音設計 何威
  • 人聲、音樂、聲效,誰才是影視聲音中的C位?
    人聲只是影視聲音元素之一?(  本短片你所聽到的全部聲音,均為後期製作)人聲、音樂、聲效,到底誰才是推動影片的扛把子?看完影片後你會發現,影視聲音中的C位並不是某一個固定的聲音元素,根據某一段影片的段落任務,這三個元素會輪流站到C位上,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需要靠經驗豐富且對影片足夠理解的混音師來把握。聲音,是連接觀眾潛意識的影視工具。
  • 案例 | 廣播、音樂與一種聲音檔案:馬世芳與他的《音樂五四三》
    本研究認為,廣播中的音樂絕非意指音樂本身,更關乎音樂所天然攜帶的時代印痕與文化記憶。廣播創作主體(廣播人)應在正視廣播結構性優勢基礎之上,探索和建立一種基於「聽覺音樂社會史」,同時蘊含審美意義與歷史價值的廣播聲音檔案。
  • 談安東尼奧尼的《中國》:隱藏在鏡頭下的藝術哲學
    它對電影的價值如同安東尼奧尼其他所有作品對電影的價值,不可估量!一、一部「拍人」的電影眾所周知,電影吸引人的是故事情節,即便是紀錄片,它也需要用一些人物的特殊行為、特殊事件來串起整部電影以便讓觀眾不會迷失。
  • 蔣敦豪郭沁助陣,好聲音冠軍攜手小小好聲音唱響大家元歡樂音樂季
    尋找好聲音,堅持真音樂;魅力大家元,唱響音樂季!10月26日、27日,由大家元主辦,萬穗文化協辦,燦星製作、盛娛星匯承辦的「小小好聲音&中國好聲音大家元歡樂音樂季」迎來了最熱烈的啟幕。中國好聲音冠軍大咖登陸美林湖,花樣迭出內容豐富的好聲音明星匯演、激情四射的小小比賽……從小朋友到大朋友,都在大家元的樂土上收穫了驚喜。作為音樂季的目前最豪華的陣容,小小好聲音的學員和中國好聲音明星藝人們以動人的演唱,配合大家元博愛演藝中心的沉浸式體驗舞臺,在緩緩轉動的夢幻摩天輪的映襯下,讓每一位到場的觀眾感受到音樂直擊內心的魅力。
  • 聲音的島 | 音樂,不再遙遠
    但每當某段獨有意義的音樂響起,熟悉的旋律總會把我們帶回到這首歌的年代,想起那個年代發生的故事,那個年代陪在身旁的人。有人用聲音,點亮了時間裡的一束光。在那幾年,他們的歌曲長期霸佔著QQ音樂榜單前位,巔峰時期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周杰倫、陳奕迅等音樂巨星,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裡,都能聽到他們的聲音,歌曲傳唱度空前之高,深受當年年齡從小學至高中的衝浪少男少女的追捧。
  • 安東尼奧尼108歲誕辰:什麼都沒發生
    或許這就是對活在資產階級美夢裡的懲罰——安東尼奧尼堅定地認為應該嚴厲批評這些人的自私自利與嬌生慣養。這部貌似荒誕不經的電影的絕妙之處在於,在不同的時刻看它,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夜》是一部賞心悅目、反覆無常、永遠不會被超越的影片,它不是人人都有耐心來看的片子,這不是普通觀眾所有的那種耐心,而是一種讓電影豐富視覺將你吸引並讓冰冷思潮將你淹沒的意願。
  • 中國好聲音2019王力宏PK李榮浩 邢晗銘再度引燃騰訊音樂娛樂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2019》開播以來,無論是導師陣容,還是創新的節目賽制環節,都深受熱議。除了導師李榮浩和王力宏的全新加入,不設上限的選人大戰和節目中別出心裁的「封麥」禁言新玩法,也讓整個節目樂趣橫生。4組戰隊集結完畢之後,有48位學員正式進入導師之家。
  • 我喜歡音樂 音樂就是夢想的聲音
    世間萬物的聲音都各有各的美麗,而我最喜歡音樂,因為,音樂,就是夢想的聲音。你雖然觸摸不住它的節奏,但它始終能為你流淌出一首你喜歡的音樂,我喜歡音樂,因為音樂可以充分表達我的喜歡,我的欲望,我的夢想。這,就是音樂的聲音!
  •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音樂選秀的末路狂歌
    ◎林灼「好聲音」又來了,經歷了第一季的萬人空巷,第二季的毀譽參半之後,這檔曾被譽為「拯救中國樂壇」、「改變中國電視」的綜藝節目終於還是在走到第三季時盡顯疲態,難逃續貂之勢。作為普通觀眾,誠然期待它繼續奉獻高水準的音樂與先進的電視運營方式,可它卻只是用這三季的失敗與偉大,為很多年後的《當代中國電視史》奉獻了絕佳的經驗和教訓。
  • 安東尼奧尼是怎麼被地痞和嬉皮坑的?
    安東尼奧尼是怎麼被地痞和嬉皮坑的?不僅這部電影本身遭遇票房口碑雙雙慘敗,而且從此之後就走向創作的下坡路,再也沒拍出現代愛情三部曲那樣的傳世之作。近年來,雖然不斷有人為《扎布裡斯基角》平反,甚至一定程度上給了這部片cult作品的地位,但沒人能否認在它的拍攝過程中,安東尼奧尼被自己以及自己的一系列豬隊友給深深坑了一把。正是因為這些大坑,這部電影註定不會是它可能成為的傑作。
  • 老鑼:中國音樂在當代西方世界中幾乎沒有「聲音」?
    在世界範圍內,武滿徹的聲音是具有日本性的;中國聲音我選定的是周文中先生。之所以選擇這三個人物,是因為在年齡、文化背景上有相似之處,都是經歷了將母語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些人物。在這個問題上,我做了很深的思考。十二平均律,與其說是一種發明,不如說是發現關於「中國性」的問題,我覺得是這樣的。剛剛老鑼說到了音樂的起源,是從教會文化開始的。
  • 五大音樂節目四輪排名!中國好聲音竟輸在聲音?
    10年過去了,音樂綜藝霸佔暑期螢屏的勢頭卻絲毫未減。一到周末,各大衛視、各大歌手就開展音樂撕逼大戰,衝收視率,扒熱點甚至搶頭條。但音樂綜藝節目最重要的就是歌曲。有好作品的節目才能得到觀眾們的熱愛,接下來,且看2015年音樂綜藝大會戰,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