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自1977年問世以後,不僅走紅美國,與《教父》同為美國十大暢銷書,而且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小說」,先後改編成電影,拍成電視連續劇,是整個20世紀80年代暢銷書之一。
作者原先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不甘心一輩子做醫生。1977年,考琳·麥卡洛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荊棘鳥》出版,小說一問世,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59周,並很快在全球暢銷3000萬冊。
這本書主要說了一個紐西蘭姑娘梅吉突然收到了遠在澳大利亞的姑母寄來的信,信中讓他們去準備繼承遺產。經過一路的顛簸,他們一家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美麗的梅吉的到來引起了德羅海達神父拉爾夫的注意。他對這個女孩十分憐愛。隨著時間的推移,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他們既是朋友,又是師生,更是如戀人般親暱。
梅吉的姑母看出了拉爾夫對梅吉感情的不一般,這個女人嫉恨這樣的愛情,她想盡辦法來報復拉爾夫。她在臨死前交給他一封信。信中她告訴他。她本來立有遺囑,準備將財產留給梅吉一家。但她現在要將他們獻給天主教會。並聲稱這是由於拉爾夫神父出色工作的緣故,這筆財產將永遠由拉爾夫管理支配,梅吉一家可以住在德羅海達,但工資由拉爾夫決定給予,這使得拉爾夫處於欲望和愛情之同難以抉擇的現狀。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向自己的欲望投降了,他公布了遺囑,離開了德羅海達。離開了梅吉。 拉爾夫離開後。梅吉一家搬進了姑母原來居住的宅子裡,拉爾夫給他們寄來足夠多的錢以使他們能夠維持不錯的生活。但是沒多久,梅吉的哥哥、父親都分別在意外中身亡,另一個哥哥被判終身監禁,正在全家哀痛欲絕時,拉爾夫神父趕回來,埋藏了死者之後又匆匆離去。他告訴梅吉雖然自己非常愛她,但他永遠也不可能和她結為夫妻。
梅吉最終嫁給了相貌酷似拉爾夫的盧克。離開了德羅海達。盧克並不愛梅吉,他為了掙錢,不與梅吉見面,甚至在她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也拒絕回來看她。而此時拉爾夫卻來到梅吉身邊,他對梅吉的感情始終不渝,而與梅吉前後去到麥特勞克島,一起度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拉爾夫離開後,梅吉懷上了他的孩子,也因此離開盧克,重新回到德羅海達,她生下拉爾夫的孩子,取名戴恩。
戴恩想當教士,梅吉思慮再三,把戴恩送到羅馬的神學院,讓拉爾夫照顧他。但是在一次遊泳中,戴恩因心臟病突然發作,溺死在海裡。
這本書還有同名電影,建議大家看過書之後看電影,書與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書寫得更為複雜更散一些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很痛苦,命運是多麼的不公平,為什麼你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必須要沉重的代價去獲取,即便是愛情? 讀完之後讓我真正像一個成熟的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不可能憑空出現;但是結合當時時代背景,宗教傳統尤為重要,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拉爾夫的選擇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說這是一個選擇的故事,拉爾夫選擇上帝還是愛情;這只是我看過這本書的理解,希望各位讀者讀過這本書後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