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書《遊西山詩十二首》,時年88歲

2021-02-15 詞典網

文徵明行書《遊西山詩十二首》,時年文徵明88歲。

釋文:

遊西山詩十二首

早出阜城馬上作

有約城西散冶情,春風掇直下承明。

清時自得閒官味,勝日難能樂事並。

馬首年光新柳色,煙中蘭若遠鐘聲。

悠悠岐路何須問,但向白雲深處行。登香山 指點風煙欲上迷,卻聞鍾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雲藏屋,翠壁千尋石作梯。

滿地落花啼鳥寂,倚欄斜日亂山低。

去來不用留詩句,多少蒼苔沒舊題。來青軒寂寂雲堂壓翠微,高明不受短牆圍。

好山婉轉雙排闥,勝日登臨一振衣。

望裡風煙晴更遠,坐來塵土暮還稀。

松間獨鶴如嫌客,顧影翩然忽自飛。下香山歷九折坂至弘光寺偃月池邊寶剎鮮,不知賜額自何年。

欲從九折雲中坂,來結三生物外緣。

歲久松杉巢白鶴,春晴樓閣湧青蓮。

誰言好景僧能佔,已落遊人眼界前。碧雲寺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題金榜日晶晶。

青蓮宛轉開仙界,玉闕分明入化城。

雙澗循除鳴佩玦,三花拂檻映幡旌。

貴人一去無消息,野老依稀說姓名。宿弘濟院一龕燈火宿山寮,人靜方知上界高。

閣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鳴濤。

不愁雲霧衣裳冷,只覺煙霞應接勞。

辛苦忙緣難解脫,五更清夢破雲璈。遊普福寺觀旁石澗尋源至五花閣道傍飛澗玉淙淙,下馬尋源到上方。

怒沫灑空經雨急,伏流何處出雲長。

有時激石聞琴築,便是沿洄泛羽觴。

還約夜深明月上,五花閣上聽滄浪。歇馬望湖亭寺前楊柳綠陰濃,檻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長途嘶倦馬,夕陽高閣送飛鴻。

即看野色浮天外,已覺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滿地,春光卻在五雲東。呂公洞中有耶律楚材題字

何時神斧闢幽厓,古竇春雲福地開。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臥呂公來。

陰寒四面凝蒼雪,秀色千年蝕紫苔。

凡骨未仙翁不得,剛風吹下夕陽臺。功德寺西來禪觀雨牛鳴,曾是宣皇玉輦行。

寶地到今遺路寢,山僧猶及見鸞旌。

琅函萬品黃金字,飛閣千尋日玉楹。

頭白中官無復事,夕陽相對說承平。玉泉亭愛此寒泉玉一泓,解鞍來上玉泉亭。

潛通北極流紅白,俯視西山落鐃青。

最喜發眉搖綠淨,忍將纓足濯清冷。

馬頭無限紅塵夢,總到欄杆曲畔醒。西湖春湖落日水託藍,天影樓臺上下涵。

十裡青松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

思家忽動扁舟興,顧影深懷短綬慚,

不盡西來淹戀意,綠陰深處更停驂。右詩嘉靖癸未年作,去今丁巳三十有五年矣,回思舊遊恍如一夢。晦日偶閱舊稿,重錄一過。

是歲九月既望  徵明時年八十八

關注詞典網 www.cidianwang.com

相關焦點

  •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離騷》欣賞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卷。大凡從事書畫鑑藏和研究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文徵明(1470~1559年)的大名。對於他的小楷、他的行書、他的行草書、他的人物畫、他的山水畫、他的花鳥畫等等,人們都能了解其大致風貌,甚至可以說非常熟悉其不同形式的藝術成就。但是對於其大字行書——尤其是晚年的扛鼎之作,對於很多人來說,則是沒有深入的了解,甚至說不易見到,因此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最近在廣東省博物館熱展的一個題為「翰墨丹青五百年:明清書畫展」的展覽中,文徵明的晚年巨跡——行書《詠花詩》卷正好可以填補這種遺憾。
  • 陸衡:文徵明的朋友圈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他的故事,以及他的一些詩,比如「兩角黃牛一卷書、樹根開讀晚耕餘」那首,我以前講過的,能夠代表沈周的這種追求。沈周生於1427年,比文徵明大了43歲。文徵明生於1470年,20歲時要拜沈周為師,但是沈周不收。為什麼呢?沈周覺得畫畫容易「沉迷於其中」,會影響他考功名。他怕耽誤了文徵明的前程。因為文家是官宦之家,文徵明的父親文林曾做過溫州太守,所以有個別號「文溫州」。
  • 祝允明、文徵明的大字書與大幅式創作
    祝、文大量的行草墨跡中, 有許多大幅長卷和豎軸, 並且字有越寫越大的趨勢。這類作品中祝允明以草書為主, 在對宋人的取法上, 黃庭堅筆意居多, 或可見米芾筆意之流露;文徵明則忠實於黃體大行書, 取法蘇字則難得一見。
  • 70歲的文徵明,行書寫《歸去來兮辭》,仍然是熟悉的精到
    1488年的時候,18歲的文徵明回蘇州參加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你可能想不到,在歲試的時候,他因為字寫得太難看,被列為三等,遺憾落榜。書法史留名的書法大家文徵明,18歲的時候還能因為寫字影響考試成績,看來他在書法方面的天分並不比普通人強多少,至少,算不上是天賦異稟。
  • 文徵明:一個落榜生的逆襲
    九次落榜,收穫兩樣至寶        從26歲開始,到54歲收兵,文徵明連續9次鄉試失利,時間跨度長達27年。        26歲第一考,文徵明滿懷希望。如果此次鄉試中舉,轉年參加會試再成,27歲中進士,從此走向仕途,他就重複了父親文林的腳步。        可惜,他落榜了。
  •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文徵明撥開人群,湊到榜單前,找了兩遍,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被挫敗感擊中的文徵明,再也無法淡定。當晚,落寞地寫了一首《客夜》,感嘆說:此後,文徵明堅持不懈考到53歲,整整27年,交過10次答卷,一次也沒考上,一直都是個秀才身。出生於官宦之家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試有司,每試輒斥」。
  • 文徵明晚年大字行書欣賞:長戈大戟、雄強逸蕩!豪氣堪比黃山谷
    眾所周知,文徵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書畫家,其書法諸體皆能,尤以小楷和行書聞名於後世。他也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徵明 小楷在中國古代的書畫史之中,不乏大量天資聰穎之輩,而文徵明卻是個例外。其實大家都知道,文衡山公是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標誌性人物。和那些耳熟能詳的大書法家相比,是缺了些天賦,但難能可貴的是他筆耕不輟地堅持了下來!
  • 文徵明 行書《對酒》五律詩軸 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
  • 「大明第一才子」文徵明,60年功力寫的楷書,稱霸書壇500年!
    文徵明楷書《明妃曲》長卷時人常常以唐伯虎為「大明第一才子」,其實不然,若是論名望、論地位、論藝術造詣,時人皆以文徵明為宗,所以這「大明第一才子」應該是文徵明才對。其實,在後世500年中,沒有人能夠在楷書上超越文徵明,所以說他可以稱霸書壇500年。能夠有這樣的楷書造詣,除了文徵明的勤勉與得遇名師之外,還與他的心性有關。文徵明有著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氣節與自持,他不像唐伯虎一般風流,也沒有祝枝山那樣的狂放,所以文徵明的書法功力醇厚,含蓄內斂,綿裡裹鐵而不不漏稜角!
  • 新年,看看江南才子文徵明最美的梅蘭竹菊!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文徵明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1、明 文徵明《蘭竹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祝允明、文徵明書法為什麼與宋朝書法疏離?
    從筆者所見祝氏傳世書作來看, 青壯年時書作多是端穩小楷或小行楷書, 嶽父李應禎評其「書筆嚴整, 而少姿態」。文徵明也認為他「早歲楷法精謹, 實師婦翁 (李應禎) 」, 均是指這一時期祝氏書法特點。文徵明早年有過學蘇軾書法的經歷, 但書法不佳, 受制於考試, 遂也轉道晉唐。
  • 你見過文徵明寫的狂草麼?這字真是絕了,不愧是「明代第一」!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在此期間,幾乎整個明代最有名望的藝術大師都匯集於此,而文徵明便是其中佼佼者!如果從明代書壇選出一個最具影響力的書壇大師,那麼他一定會是文徵明,他也曾有著「明代第一」的稱謂!《明史》中這樣稱讚文徵明:「立風雅數十年,與之遊者王寵、陸師道、陳道復、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錢穀之屬,亦皆以詞翰名於世。」
  • 89歲文徵明寫完此書法,安靜離開世界!如今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叫文徵明,他是明朝有名的書法家、繪畫家,文徵明的才華非常的高,因為精通詩、文、書、畫,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四絕」全才,可見文徵明的才華也是非常的高,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是文徵明89歲所寫的生前最後一幅書法作品叫《獨樂園記》,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珍貴,如今被珍藏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
  • 桑蓮居|禮品、催促與推託:文徵明信札的一個側面
    文徵明為項元汴書《北山移文》著錄於《劍華樓書畫錄》卷上P12,臺灣大中書局,1971年。右有項氏跋:「吳門文衡山行書孔德璋《北山移文》,墨林項元汴真賞,嘉靖卅八年春日裝襲於天籟閣;求書潤筆禮金廿金,紋綾一端。
  • 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字秀雅飄逸,真是美呆了!
    曾經有人評價文徵明的行書是近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話絲毫不為過。文徵明出身於一個武將家庭,他生性駑鈍,但是為人比較忠厚。7歲的時候還不能說話。但是他的父親始終認為他能夠大器晚成。他是書法史上的一位「笨小孩」。但是他的書法卻是影響了後世500多年。
  • 明代的一位「土豪」,一生鍾情於書法,水平不輸文徵明!
    豐坊比文徵明小20歲,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水平不輸文徵明。大書法家邢侗曾這樣評價豐坊的書法:「豐太史直鋒運腕,波拂居然魏晉,文徵仲不及。」曾經有寧波當地的一位企業家將自己收藏的豐坊的一件草書作品《感遇詩三首》獻給了「天一閣」,這件作品是豐坊流傳後世罕見的作品之一,據估計價值千萬以上!書法作品存世數量少,也是豐坊名氣不及文徵明的一個原因!
  • 才子文徵明:《瀟湘八詠》與《落花詩》欣賞
    對於16世紀蘇州地區的文人畫家而言,影響最深遠的是沈周弟子文徵明。文徵明是一個謹慎規矩的人,他重技法、敏感並且顯得含蓄,但這也使得他的畫帶有柔和氣氛和淡淡的鄉愁。 明 文徵明 《落花詩》昨日不知今日異,開時便有落時催。只從個裡觀生滅,再轉年頭證去來。老子與渠忘未得,殘紅收入掌中杯。 三答太常呂公見和落花之作 一 分香人散只空臺,紅粉三千首不回。惡劫信於今日盡,痴心疑有別家開。節推系樹馬驚去,工部移舟燕蹴來。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我們今天談談500年來最具「書卷氣」的一個人寫的字,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綜合素養在500年來堪稱魁首,其書法從「書卷氣」這一層面來講,也堪稱500年來的巔峰。文徵明出生在了明朝一個文化的盛世,那個時代的太湖流域聚集了全天下最有名望的才子名士,在這個文化圈當中,文徵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共同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
  •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 唐伯虎35歲的行書作品,此作流落於美國,傳承後世500多年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為江南四大才子,還有著「詩畫雙絕」的稱號,在當時可謂是名震江南的存在。不過,他的人生可不是像評書或者影視劇中那樣,娶了好幾個老婆,整日遊山玩水逍遙自在,他這一生可謂是波折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