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歌王」王洛賓,雖被妻子背叛過,卻也與三毛有場忘年黃昏戀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估計大家都熟悉,這首歌曲是著名歌唱家王洛賓的成名作,他憑藉這首歌曲獲得了「西部歌王」的美譽。出身音樂世家,音樂培養「西部歌王」王洛賓出生於1913年,家住在北京東城區裡的花胡同裡,他們家原來是做油畫匠的,王洛賓的曾祖父是浙江人,常在當地賣茶葉蛋,後來因為生活所迫,流浪到北京,他的爺爺是民間藝術家,在京城裡畫梁雕棟。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只恨此心,未能與君同
三毛,走過撒哈拉沙漠的文藝女神;王洛賓,天山腳下唱著情歌看夕陽的一代歌王。由於世人偏愛傳奇,人們便常以「曠世絕戀」,重述文藝女神三毛與西部歌王王洛賓的有緣無份故事。三毛的朋友評價說,這是一段「恩怨情仇」;三毛的姐姐則表示,「這是長晚輩間的感情傳遞,只是三毛對長輩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已。究竟孰是孰非?
-
三毛: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賈平凹一哭再哭三毛的死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七八十年代可謂紅遍中國和臺灣,三毛以散文著稱於世,對小說也有研究。不過,三毛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經驗為潛在動力,開創了文學界的三毛時代。三毛一生著作頗豐,而且都是青年們愛看的書籍。三毛,背叛了家庭與西班牙的荷西結婚,成為了那個時代追求愛情自由的叛逆代表人物,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三毛的文學成就還是很高的。但是,她說她看大陸作家的書,只看兩個人的,其中一位就是賈平凹,並誇讚說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三毛創作的書,到現在在中國大陸都很有市場,人們都還是很喜歡閱讀三毛。不僅僅是三毛對荷西的愛情故事感人,更重要的是三毛很愛看書讀報。
-
三毛死後,王洛賓非常傷感,寫下戀歌《等待》獻給她
【編者按】一部根據「西部歌王」王洛賓人生故事改編的舞臺劇作品《你是我的孤獨》,今年3月將於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這部作品以音樂劇場的形式,勾勒出王洛賓的音樂人生與情感世界,以他生平的20首歌曲以及三毛的《橄欖樹》,串聯起他的人生經歷和幾段情感糾葛,從中探尋王洛賓靈魂深處的孤獨、鄉愁與愛戀。
-
王洛賓:西部歌王,用一生譜寫愛的戀歌
1月5日凌晨,著名音樂家王洛賓從收音機裡,獲悉三毛自殺身亡的消息,如遭晴天霹靂,悲痛不已。 他覺得自己愧對三毛,有負三毛,他甚至認為三毛的死,或許與自己有著某種脫不開的關係。於是他整瓶整瓶地喝烈性白酒,試圖在大醉中麻痺自己。
-
世人皆知三毛與荷西轟轟烈烈的愛情,卻不知她與王洛賓亦有一段情
引言:記得有一年暑假,一天晚上閒著無聊,突然間看到一個電視臺在播關於「西部歌王」王洛賓的電視劇,瞬間來了興趣,追完了這部劇,這便是我初識王洛賓。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踏著王洛賓先生走過的路,走上了一條尋音之旅。他們找到了王洛賓的故事、他的歌曲、以及他的愛情。
-
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少年時聽這首歌一直以為歌詞所表達的是對遠方的憧憬,對自由的期待,直到後來突然發現這首歌的歌詞竟然出自三毛女士寫的現代詩《橄欖樹》,才理解其中寓意。為什麼說就因為是三毛寫的詞,寓意就不那麼簡單了呢?因為在我心目中,三毛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遠方,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情。
-
三毛最治癒的話:總有一句,能幫你走出困境,治癒你的心靈
很小的時候,就很嚮往流浪的生活,無意中,讀到了《撒哈拉的故事》。我捧著它,看了一遍又一遍。——《撒哈拉的故事》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我的青春誰做主》關於三毛我們有哪些疑問?1、三毛當初為什麼要拒絕荷西?首先,三毛去西班牙留學,是被迫,也是主動。荷西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命中注定。
-
名人珍貴合影:圖1三毛和歌王王洛賓關係親密,圖3的夢露和甘迺迪...
第1個名人的珍貴合影,要數三毛和歌王王洛賓。1943年出生於浙江的三毛是一個浪漫主義者,是中國現代女作家,本名叫做陳平。現在人們對於三毛的愛情,可能會瞬間想起三毛與荷西之間的過往,但其實三毛在1990年4月份還認識了歌王王洛賓,兩人相識之後很快就陷入了愛戀,但是最終因為各種問題兩人還是分了手。對於這段過往,照片中的美好景象,其實也是名人的珍貴瞬間。
-
耄耋文化老人高天星:「西部歌王」王洛賓墓志銘追憶
我倆追念和緬懷多位文友、藝友,也同時追憶起人民音樂家、西部歌王王洛賓。我和王超海是老鄉,長期同在西部工作生活,對西部有特殊情感。談起王洛賓話長,他的一首首歌,是他一道又一道光彩的年輪;他的歌友眾多,是一個部落,是一個群落。我倆談到王洛賓的音樂人生,共享西部歌王的音樂文化韻味。今年不能親到京華王洛賓墓園掃墓與祭奠。只能奉上心香一瓣,心裡祭奠之。
-
【心尖上的哈密】哈密曾讓「西部歌王」歌如泉湧
他就是「西部歌王」王洛賓(1913-1996)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1844年,庫車姑娘阿拉木汗在迪化擺擂臺:誰要能和她對上歌,就嫁給誰。哈密木卡姆藝人霍加木尼牙孜與她對歌三天三夜,於是她跟著來到哈密,在東闌幹村生活了10年。有關她的故事被演繹成歌曲《阿拉木汗》在民間傳唱。上世紀四十年代,王洛賓在青海西寧將這首民歌進行了改編。
-
劉曉慶要拍《流浪的三毛》?三毛弟弟:侵權
「之於鳳凰傳奇影業,我們的授權範圍相當廣」澎湃新聞:之前是否由您(及家人)經手授權,根據作家三毛女士,也就是令姊的生平故事和文學著作改編的相關影視作品問世?陳杰:三毛的作品很多,之前書籍是有出版,但電影的改編,我們目前只有授予中國大陸的鳳凰傳奇影業(以下簡稱鳳凰傳奇)過。這是2019年的事情,我們授權的範圍相當廣泛,就是講三毛的生平故事,鳳凰傳奇可以從她的文章裡找靈感和題材,從過往三毛的著作裡挑選精彩的部分拍出電影來。
-
三毛與王洛賓:藏不住喜歡,演不出熱情,兩人有意,卻終無果
三毛,一位降臨在人世間不食煙火的文藝女神;王洛賓,天山腳下一代傳奇歌王。對每個人來說,我們人生的職責是什麼?是找到自我,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可真正尋到自我的路的人又寥寥無幾。我們想著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我們希望每一天對我們來說都是充滿著無限的期待,我們渴望著明天的到來。但在我記憶中做到這一切的人又怎是平凡之人。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千裡奔赴卻被逼走,沒多久倆人竟天人永隔
三毛,一位傳奇的奇女子,或許生性血統中就有一種獨特的基因,只有三歲時便要改名換姓,本名是陳懋平的她,把原來有特殊意義的名字,改為平平無奇的。作為一位飽受仰慕的西部歌王,王洛賓的一生坎坷坎坷,生活給他帶來了許多苦難,但他卻給世界留下了沙漠中一望無際的清泉。
-
司馬中原告訴你:三毛與王洛賓的「二傳手」
當我向他求證王洛賓與三毛的「二傳手」時, 司馬公十分感動於這個悲涼的故事,立刻繪聲繪色道來…… 上:前排右起裴高才、童中儀、司馬中原與臺北金甌女中師生司馬中原:三毛與王洛賓的「二傳手」裴高才 在臺灣文壇,著名作家司馬中原以聊齋式的鬼怪故事題材小說享譽兩岸三地,素有「鬼學大師」與「講鬼名嘴」
-
三毛:一生都在戀愛,至死也沒有放棄過對愛的追求
逆風解語提起三毛,就不得不提起荷西,她曾經寫過《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等散文、詩歌、小說,這些作品中都有荷西的身影。三毛曾說,在沒有遇到荷西的時候,她的感情是漂浮的,像一隻花蝴蝶一般穿梭於不同的愛人之間,受傷後就去流浪。
-
【茅頓開】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奢談什麼三毛
三毛已經過去,荷西也成過去,這是一個沒有三毛的時代,也是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 有些出人意料,作為90後的「小二姐」,竟然還知道三毛。在這個只有小鮮肉的年代,估計沒多少人知道三毛了。 不妨「科普」一下。這是一段滿足人們全部嚮往的愛情故事。
-
名人罕見合影:圖2是成龍和張子強,圖4是三毛與「歌王」王洛賓
【三毛與「歌王」王洛賓】大約是1990年4月,三毛去敦煌和吐魯番遊覽,順道採訪了王洛賓,兩人擦出火花。後來聽聞三毛自盡,更是大醉一場,又寫下一首歌。
-
這裡安利一位80年前的熱搜「歌王」
這裡「曲解」一下:我們的「詞聖」喜歡把自己關在咖啡館、肯德基麥當勞內寫詞,這位則專揀遼闊的大草原、荒涼的戈壁灘、灑滿月光的海面放歌,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他就是「西部歌王」——王洛賓。上一章講過,「歌仙」陳歌辛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五十年代才傳到國外並翻譯成英文,可是我們「歌王」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早在1947年就在國外翻譯並公演了!翻譯並公演《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是美國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1952年,前蘇聯男高音歌唱家貝布託夫又傾情演繹了一版。
-
一本書的沙漠旅行—三毛侄女朗讀撒哈拉的故事
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第44年,讀者數以百萬計,舉世聞名的女作家三毛女士,終於出版了第一本官方授權的英譯本Stories of the Sahara。相信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跟我一樣感到驚訝:以三毛暢銷程度與響亮名號,以前竟然一本都沒有嗎?而且,什麼,一轉眼已經44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