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發明獲貴州省一等獎?來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2021-02-14 黔學幫

大家好!

我是北京師範大學貴陽附屬小學三年級(3)班的許峻熙,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作品《自助餵奶嬰兒安撫椅》

略帶緊張的語調,條理清晰的表述,介紹自己作品時的許峻熙和媽媽口中那個害羞、內向的男孩子大相逕庭,卻與同學口中那個科學小達人高度吻合。

今年4月,這個靦腆、害羞的小男孩,在第34屆貴州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第五屆貴州省青少年科技節中,憑藉自己設計的《自助餵奶嬰兒安撫椅》榮獲省級一等獎,並且他還是貴陽市入圍省賽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

話不多說,咱們先來看一下小峻熙的設計吧!

▲ 自助餵奶嬰兒安撫椅

環抱狀的嬰兒椅,舒適柔軟的椅墊,呈彎鉤狀懸浮在嬰兒椅正上方鋁合金支撐管,支撐管末端是奶瓶固定支架,設計了讓奶瓶保持恆溫的裝置,小峻熙在設計中還融入了弟弟喝奶的習慣,讓他伸手就可以握到奶瓶。

▲許峻熙照顧弟弟

許峻熙告訴小編,考慮到舒適度的問題,他用家裡廢舊的嬰兒椅作為載體,把椅子上的玩具支架拆掉替換成帶有固定夾的鋁合金支撐管作為新的支架。

小峻熙細心觀察弟弟,發現了小寶寶喝奶慢、時間久的習慣,通過網絡等渠道搜索,他在網上購買了加熱片和感應式溫度帖,實現保持恆溫的同時監測奶溫的功能。此外,為了保證用電安全,設計中把加熱片和奶瓶套縫合在一起,並採用了充電寶供電的方法,當加熱片溫度到達40°的時候,奶瓶開始保持恆溫。

小峻熙的指導教師段道燕介紹,這個發明適用於3至12個月的小寶寶,因為0~3個月的寶寶過於幼小,身體的各個器官都還沒很好的適應外界的環境,而12個月以後的寶寶,已經跨入了另一個成長階段,可以完成自助餵奶的過程。

對於自己的這項發明,小峻熙認為還是存在不足,在設計中,沒有考慮到戶外移動的問題,下一步將增加移動輪子,提升自助餵奶嬰兒安撫椅的實用性。此外,指導教師段道燕也給出了優化加熱時間的建議,她認為每次加熱耗時太長,不夠節能。

說了這麼多,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自助餵奶安撫椅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情況吧~

其實,在每一位小達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愛與被愛的故事。去年5月,家裡添了名新成員——弟弟。媽媽工作之餘,回到家不僅要做晚餐,還要兼顧哄弟弟喝奶、睡覺,看著媽媽每天手忙腳亂,像打仗一樣,9歲的許峻熙就在思考「如果能設計一個既安撫弟弟,又能自助餵奶的裝置,那媽媽就不用這麼辛苦了。」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後,媽媽給予了鼓勵與認可。

獲得家人支持的許峻熙,根據父母的建議並參考了網絡上的資料與書籍,做足了功課才開始「動工」。在製作過程中,爸爸媽媽也提出,加熱需要用電,那如何保證用電安全呢?在父母的引導下,小峻熙一步一步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其實,許峻熙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周五放學後開始補課、周六完成家庭作業、周天上興趣班,但他從小就對編程機器人拼裝搭建模型製作很感興趣,而且還很喜歡看《大自然科學繪本》、《科學實驗》等科技類書籍。

「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一直都在關注,並潛移默化的引導,在他6歲的時候,報了機器人培訓班,進行系統的學習。今年寒假的時候,他考取了機器人技術等級3級,此項考級範圍為一年級到高三,且最高可考8級。」許媽媽說道。

在父母的悉心培養下,小峻熙在2017年3月的時候,獲得了2016年度貴陽市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競賽「小手拼出大世界」項目二等獎,2017年、2018年兩年連續獲得觀山湖區科技體育藝術節科技小發明項目一等獎。如此看來,小峻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發明「小達人」吶~

▲許峻熙發明科技環保服裝

科技發明創造帶給小峻熙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累積,更多的是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的提升。據媽媽介紹,小峻熙一年級的時候,在學校都不敢主動向老師問好,膽子很小,通過參加他喜歡的科技比賽,漸漸地學會主動向別人問好,積極加入大家的討論中,膽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外向了。

小編也衷心希望這個害羞但細心的小男孩今後在學習、生活中越來越好。

如果你的身邊

也有這種不僅優秀還很暖心的孩子

可以留言分享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吧~

夢想註定是孤獨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勇往直前。

 稿件作者 | 小編漁魚 頁面編輯 | 小編桔梗

值班主任 | 小編鮮鮮      編審 | 小編崔崔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近日,一名小學生的有趣發明就引發了一場熱議。江蘇淮安六年級小學生王康宇在電視上看到鍾南山院士戴口罩採訪時眼鏡起霧,因而突發奇想,發明出一款防霧口罩,並最終獲得國家專利。接受採訪時,王康宇的媽媽表示,兒子很喜歡讀書,也很有好奇心。
  • 火星人俱樂部「小小發明家科學創意發明」榮獲北京文創大賽一等獎
    火星人俱樂部CTO王成接受央視採訪小小發明家科學創意產品獲一等獎北京文化創意大賽2018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樹立了「立足北京、服務津冀、面向全國」的大格局,在進一步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輻射帶動和創新引領作用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 小學生製作手榴彈式救生圈獲大獎:有愛的家庭才能育出愛心發明
    有人說,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而是一切熱愛生活者的副產品。熱愛生活的父母才能培養出熱愛生活的孩子,熱愛生活的孩子才能孕育出愛心創造與發明。一個善意解決了一個難題,一個心中有愛的孩子眼裡是有光的,他會時常萌發出幫助別人的想法。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想法,才可以不顧一切困難去通過創新與發明解決這些難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懂得如何去關心與幫助別人。
  • 龍福剛: 創新不斷的「發明家」
    龍福剛軍人出身,從部隊退伍後,1998年進入興義供電局工作,22年來保持帶電作業「零差錯」「零事故」。因為喜歡創新發明,截至目前已擁有專利16項。也因為他發明創造的產品在工作中得到良好運用,讓他先後獲得貴州省「行業道德標兵」,南方電網公司「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立過二等功,201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19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而今再添新譽——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 小小科技迷捧回全國一等獎——記新時代渝北好少年汪一諾
    >今年11歲的汪一諾就讀於空港實驗小學六年級六班,她品學兼優、善思善學,從小與書為友,在知識的海洋徜徉遨遊,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她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從小痴迷於發明創造,立志用科技創造更好的生活;她熱愛公益活動,爭做校園內外的環保「使者」,把踐行環保理念傳遞給身邊更多的人。
  • 9歲華裔小蘿莉 美國達人秀一唱驚四座!她是怎麼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
    達人秀來了一位年僅9歲的華裔小蘿莉參加選拔賽,當這位可愛的華裔小女孩一出現在舞臺上時,就引起了觀眾熱烈的反應。9歲華裔小蘿莉譚芷昀(Celine Tam),在評審團和眾多的觀眾面前落落大方,毫不怯場,面對知名評審員的提問,她用流利的英語一一作答,當被問到是怎麼發現自己有演唱才華時,她說:「當我坐上爸爸的車後,我就開口唱歌,把在開車的爸爸給震撼了」。
  • 7歲畫畫,12歲出繪本,網友:別人家孩子
    在他 28 歲那年,文革結束後恢復了高考,張藝謀不甘心一輩子當工人,把自己的攝影作品做成相簿,寄給了當時的教育部長。最後以超齡 6 歲的年紀破格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攝影。1987 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9歲男孩手寫「印刷體」,怎麼樣幫孩子寫一手好字?
    9歲男孩手寫「印刷體」,怎麼樣幫孩子寫一手好字?如果孩子把寫好字變成肌肉記憶,不用經過過多思考,就能保證動作完成,這就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問題上,而不是單純的寫字。換句話就是:讓孩子練成手指的肌肉記憶。先學會怎麼發力,怎麼運筆,再用這個記憶來控制筆。
  • 文明一分鐘|別人家的班長,貴州一大學9個男生給全班54個女生送暖手袋
    2)貴州3家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上新了!據中國博物館協會消息,在全國博物館級別評定工作中,貴州省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館。至此,含此前獲評的遵義會議紀念館,貴州共4家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 這個9歲男孩原創《我只是個孩子》唱哭無數成年人,歌詞句句戳心!總有一句是你想說的…
    這兩天,有一首特別的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在網絡刷屏,雖然作者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男孩,但有不少人聽過之後都感慨說,「真的唱出了我的心聲!」作者吳耀傑是個9歲的小學生,他到底唱了些什麼,擊中了大家的心事呢?我們先來聽一下這首歌吧。
  • 年僅11歲擁有多項發明,神奇男孩是怎樣煉成的
    11歲的熊文菡是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一年級時,看到小朋友被水淹的新聞,出於關愛小夥伴的想法,熊文菡開動腦筋發明了「嬰幼兒海上救生呼吸管
  • 15歲成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可怕
    要成為科學家就得有被世人認可舉世矚目的成就,而然一個15歲的學生,怎麼就被稱為科學的呢?先看下她是怎麼出名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一群穿梭在會場的 「00後科學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與諸多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獎項的獲獎者們面對面,掀起了一場科學薈萃的「頭腦風暴」。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有的父母都沒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費心思,生怕一個不小心,養出惹人生厭的「熊孩子」。特別是那些天性調皮的男孩,父母稍微不注意,他們的教育就會出現大問題。這就給家有男孩的父母提出了新要求。
  • 22歲男孩殺害親生父母:父母的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白眼狼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人很震驚的事件,一個22歲的男孩,在家中將自己的親生父母給殺害,他的父母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著名的律師。按理說,這應該是很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在大家的眼中,男孩的媽媽是一個很溫和的女人,爸爸也是一個俊朗有禮的男人。
  • 阜陽一中學,15人獲國家發明專利!
    取得喜人成績 2019年,在WER世界教育機器人錦標賽中,分別獲得國際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兩項。 今年,在皖新教育杯安徽省青少年科技發明大賽中,取得了特等獎一項,二三等獎各一項;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
  • 北大青鳥之16歲的我,怎麼就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學習多自覺啊!」「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中學了,你怎麼就沒人家這麼爭氣呢!」心裡想著:「別人家的爸爸今年又賺了多少多少錢?」「您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又帶他去哪個國家遊玩了」怒吼著脫口而出:「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您生我幹什麼?別煩了!!」
  • 別人家的孩子:2歲寫詩,7歲成名,看看別人家的教育是怎樣的
    最近在讀《姜二嫚的詩》,裡面精選了她從4歲至11歲創作的141首詩,感覺捧在手心的,是孩子的天真爛漫、天馬行空。在讀的過程中也感慨,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優秀,和別人家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父親如果可以站在和孩子平視的角度,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來相處,就能看見他們內心的想法,有一個更真誠的關係,從而建立牢固而親密的親子情感。研究發現,孩子智能發展的高低,與和父親接觸的密切程度息息相關。
  • 2020年貴州省最美高校輔導員丨賈婀娜:十四載初心如一,育桃李紮根...
    現任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臨床醫學系2018級本科生9個班(401人)的專職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14年來,她一直堅守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作為班級輔導員,要做好班級各項工作;作為年級黨支部書記,要負責本年級9個班的學生日常管理、團建、黨建、思想教育、宣傳工作等。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南京一名13歲男孩因為爸爸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一氣之下就選擇離家出走,並且還給他爸爸留下了一張紙條,好在民警及時將其找回。新聞一出,瞬間就引起網友對「別人家孩子」這個話題的熱議。
  • 了不起的孩子!徐州這群小學生發明的「神器」真有創意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群「小小發明家」, 他們的發明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驚喜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款兒童口罩調節器是專門給臉部瘦小的同學設計的,佩戴後可以讓口罩和面部更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