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我沒有家

2020-06-14 一隻小芋圓

去年4月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曾讓我印象深刻,觀影之後心情無比沉重。這部沒有任何明星,導演甚至需要抵押房產才能繼續拍攝的電影,卻火遍了全球。

何以為家?我沒有家

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何以為家》看上去有些煽情,符合國人的喜好。但其原名《Capharnaüm 》——《迦百農》,卻很有深意。聖經中這是耶穌開始傳道的地方,是一個亂世,這個含義很符合影片的內容。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難民區男孩的故事。影片的開頭是贊恩站在法庭上控告他的父母:

「贊恩,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被帶到這裡嗎?」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為什麼?」

「因為他們生了我。」

何以為家?我沒有家

這個開篇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注意,男孩為什麼要起訴自己的父母?影片埋下了這個伏筆,開始敘述男孩的故事。

贊恩一家都是難民,生活在一個破舊的出租屋,晚上和父母、幾個妹妹擠在一個屋子裡。白天他還需要出去打工賺錢,在路邊看著校車上的孩子羨慕不已。他11歲的妹妹剛來初潮就被父母賣給了一個男人,他拼命地想阻止卻無濟於事。在妹妹被迫「嫁人」之後,贊恩離家出走了。在外面流浪、經歷了許多之後,他決定回家偷走證件,永遠地離開,卻得到了妹妹懷孕小產死在醫院門口的消息。他的情緒在那時全部爆發,他拿著刀衝了出去,刺向了那個害死他妹妹的男人……這仿佛是他對命運最後的怒吼。之後,他被關進了監獄。他的媽媽來看他,並對他說自己又懷孕了。

何以為家?我沒有家

「你讓我噁心,」他說,「你的心是冷的。我寧願一輩子在監獄,也不想再見到你。」他終於把父母告上了法庭,於是出現了電影開頭的那幕。

為什麼要告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卻沒有養我,因為我希望沒有能力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許多人都認為小男孩在影片中的表現很精彩,眼中有著深深的悲傷。其實這位小演員本身自己就是敘利亞的難民,拍這部電影前,沒有上過一天學,從沒睡過真正的床。如今他的生活已得到改善,但在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人們在艱難地活著。他們沒有家,沒有足夠的食物,有的甚至在戰火中求生……和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真的足夠幸福,那些生活、工作中的煩惱又算什麼呢?

何以為家?我沒有家

在中國也有很多年輕父母沒有做好準備,就將孩子生了下來,有的狠心拋棄或送養,有的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有的忙於工作從不關心、陪伴孩子,有的乾脆讓孩子自生自滅……由此造成的不僅僅是父母與孩子間永遠無法修補的裂痕,還可能威脅孩子的安全,釀成慘劇。生而不養,這對孩子是巨大的傷害。

每個孩子因為與父母的緣分來到了人間,但他們並不能選擇自己是否想來到這個世界,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由衷地希望每一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前一定要三思,想清楚自己能否負擔得起做父母的責任,能否花時間去陪伴孩子的成長。如果認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請不要因為一時衝動生下他,又置之不理。生孩子不是像買東西一樣簡單,後悔了還可以退換,既然決定生下他,就要承擔責任。付出和回報都是成正比的,你全心全意地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給你帶來許多的快樂和溫暖。

何以為家?我沒有家

希望世上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被溫柔以待,不必去面對生活的種種苦難。

(註: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
    文 |阿阮編輯 | 晏疏離圖片源自於網絡我們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家是一個溫暖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家本身就會給予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的庇蔭下成長。"我希望能枕著枕頭睡覺"贊恩說這是他一直以來想過的生活。也許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不會對枕頭有著絲毫在意,但對於他來說,那是遙不可及的。《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是根據贊恩的真實經歷而拍出來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就是一種奢望。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1我要控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句話開始,拉開了電影《何以為家》的劇情。
  • 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8分,為啥不是更高,因為看完它我感覺好壓抑,難受,為啥不是更低,因為它是一部好作品。影片很像講述底層生活的紀錄片,前兩天我們這邊一群大人在矯情地慶祝六一兒童節,而今天看完電影才發現,地球的那邊,有些孩子從來沒有過兒童節。
  • 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何以為家》而去年在我國熱播的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的社會題材劇情片《何以為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道理。《何以為家》(又名《伽百農》)這部獲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觀影《何以為家》
    贊恩的話沒有錯,這就是地獄。被各樣人性墮落之罪汙染的地方,就是地獄。既有地獄,亦有天堂,沒有罪的地方,就是天堂。它存在於救贖之血遮蓋的地方,也就是贊恩口中抱怨的那位上帝在的地方。影片的導演娜丁·拉巴基為作品取名《迦百農》,有其意味。迦百農是《聖經》中的一處地名,新約福音書作者馬太的家鄉,耶穌也曾以此地為家。
  • 小河 · 電影推薦|沒愛,何以為家
    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悲慘的經歷生活,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沒有身份,沒有地位的活著,隨便死了,也沒有人會心疼和在乎,對於人口繁雜的大家庭來說,他近乎一無所有。我一直告訴你,「你兒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死了」,他並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醬也有名字,有生產日期和到期日期。
  • 馬小鹽:《迦百農》之問,從何以為家到何以為人
    五一小長假之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中譯片名《何以為家》),一時引起人們的熱議。其實比起《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個人更喜歡原片名《迦百農》。導演娜丁·拉巴基就曾在訪談裡言,迦百農這個詞,在英文和法文裡都有亂和不規則之意。中譯片名卻將這「亂和不規則」縮減進小小的家之核殼。
  • 何以為愛何以為家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地位有多高,而是夫妻是否和睦,家是否溫馨。什麼是夫妻?夫妻本為一體,想要站得穩,想要走得遠,彼此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雖然平時會有吵鬧和分歧,但是終究會朝著共同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夫妻之間,平凡而不平靜,一輩子爭吵,一輩子寬容,一輩子忍耐,相扶到老,這才是夫妻。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異星災變》海報儘管從目前已知的主創團隊列表中可知,《異形》《銀翼殺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僅執導了《異星災變》的前兩集,但目前播出的三集故事仍舊充滿了斯科特的個人風格,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異星災變》就是《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的續集,因為它們都在傳遞著斯科特導演的一個觀點,即「沒有信仰同樣也是一種信仰」。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異星災變》海報儘管從目前已知的主創團隊列表中可知,《異形》《銀翼殺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僅執導了《異星災變》的前兩集,但目前播出的三集故事仍舊充滿了斯科特的個人風格,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異星災變》就是《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的續集,因為它們都在傳遞著斯科特導演的一個觀點,即「沒有信仰同樣也是一種信仰
  • 何以為家,一篇不算影評的影評
    我向來認為,真正打動人心的可能不會讓當事者有太多的情緒立刻就表達出來,比如我看到還珠格格中小燕子被圍棋社老闆痛打,看到這個場面就要痛哭流涕,而看何以為家並沒有讓我痛哭流涕。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不能感同身受,沒有遇到那樣的艱難的境地自然不能百分百體會人物的複雜感受。
  • 何以為家?這支品牌片給出了最溫暖的答案
    01三個辯題、三段故事告訴我們何以為家第一題:店鋪轉讓開火鍋店創業失敗的小周,打算把店鋪轉讓出去。然而在中介的努力下,依然無法轉讓到自己滿意的價格。就當他打算降價轉讓時,有人按照原價接手了。但看到接手人,小周才知道,這是自己的父親。退休的父親,決定和小周一起,把火鍋店繼續開下去。
  • 人生如寄,何以為家?
    原本帝王似的撐起整個家的爸爸,忽然變成一個小兵卒。爸爸吃果凍,喝汽水,像一隻快樂、柔順的綿羊。哦,原來是因為爸爸患了高血壓。有一天半夜,家裡的電話鈴響了,妍妍他們急匆匆趕到醫院,爸爸去世了。妍妍說:"我以前不大知道什麼叫作沒有,爸爸不在家裡了,我就知道什麼叫作沒有了。"爸爸的遺物,都收進房間的抽屜裡。那麼大的一個爸爸,竟縮小成幾樣東西,而且永遠地躺在一個小抽屜裡。
  • 安家?身無所安,何以為家?
    01.女主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中《賣房女人》的主角三軒家,那就是「匠氣」。她的口頭禪是「Go!」對所有同事都呼來喝去,從來沒有對任何人露出笑顏。她的口頭禪是「這不是XX的業績,是我的業績。」三軒家對於客戶的深層次需求具有極度的敏銳,表面上看起來不擇手段,實際上是將客戶強勁的推入匹配的房產中。當客戶對她的能力感到驚嘆時,她卻未曾自滿,在她心中房產中介本該如此。「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在三軒家身上,這不是一句宣言,是一個事實。她是一個什麼都能做到最好的人,但又並非天賦異稟,她只是一個努力的天才。
  • 《何以為家》|生而無愛,何以為人?
    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是戰亂的縮影,從我的角度看,主人翁控訴的是感受不到家庭,而他的父母也在控訴,他們沒有一個安定的國家,連一個身份都沒有。影片開頭,十二歲的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所控訴的是父母給予自己生命,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孩子都應該擁有溫暖的家庭,但不代表每對夫婦都有資格生育子女。
  • 影評:我們「何以為家」?
    贊恩提出控訴「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皮帶,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狗娘養的』『滾,你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值錢」。贊恩希望父母別再生孩子。不久,阿斯普洛被捕,泰格斯母子團聚。「這是你的護照照片,不是死亡證明」。贊恩緊繃的臉,終於露出全劇唯一的笑容,他擁有了自己的護照。何以為家?人間苦難,家難覓,獨行於世。
  • 何以為家?有愛便是家
    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寶蓋頭遮擋住了外面的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兩撇是在外的人對家內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全家人緊緊的系在一起。這是單看一個家字,我們能明白的含義,那要是有意境的把家連成一副山水畫,那爸爸就是山,媽媽是水,老公是路,老婆是家,兒子是樹,女兒是花。
  • 電影|何以為家
    今天小物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推薦,電影名字叫《何以為家》,這部由娜丁·拉巴基導演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分,這部電影究竟有何特色呢?快來和小物一起看看吧!該片原名《迦百農》,「迦百農」本來是《聖經》中耶穌開始傳道的地方,迦百農也被叫做「一座被上帝遺棄的城市」。男孩和他的家人以及敘利亞的其他難民,因為戰爭,被遺棄在了黎巴嫩。雖然男孩父母問題重重,卻沒有拋棄他們。
  • 何以為家
    前段時間去看了電影《何以為家》。海報上那個小男孩的神情很特別,他跟別的演員不一樣,他的眼神雖然也有純真、勇敢,但太憂愁,沉重,與那張臉太不相符了。但也因為如此,他完全可以匹配甚至超越這部電影當中巨大深刻的標題。
  • 何以為家:父母是世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
    《何以為家》被提名為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嫩巴黎電影,該電影從一場法庭戲開場,通過主人公贊恩的口述,來梳理整個故事,插敘的講述了一個約12歲的嫩巴黎男孩贊恩的悲催故事,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嫩巴黎貧苦家庭父母的悲哀,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少數中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