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曾讓我印象深刻,觀影之後心情無比沉重。這部沒有任何明星,導演甚至需要抵押房產才能繼續拍攝的電影,卻火遍了全球。
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何以為家》看上去有些煽情,符合國人的喜好。但其原名《Capharnaüm 》——《迦百農》,卻很有深意。聖經中這是耶穌開始傳道的地方,是一個亂世,這個含義很符合影片的內容。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難民區男孩的故事。影片的開頭是贊恩站在法庭上控告他的父母:
「贊恩,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被帶到這裡嗎?」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為什麼?」
「因為他們生了我。」
這個開篇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注意,男孩為什麼要起訴自己的父母?影片埋下了這個伏筆,開始敘述男孩的故事。
贊恩一家都是難民,生活在一個破舊的出租屋,晚上和父母、幾個妹妹擠在一個屋子裡。白天他還需要出去打工賺錢,在路邊看著校車上的孩子羨慕不已。他11歲的妹妹剛來初潮就被父母賣給了一個男人,他拼命地想阻止卻無濟於事。在妹妹被迫「嫁人」之後,贊恩離家出走了。在外面流浪、經歷了許多之後,他決定回家偷走證件,永遠地離開,卻得到了妹妹懷孕小產死在醫院門口的消息。他的情緒在那時全部爆發,他拿著刀衝了出去,刺向了那個害死他妹妹的男人……這仿佛是他對命運最後的怒吼。之後,他被關進了監獄。他的媽媽來看他,並對他說自己又懷孕了。
「你讓我噁心,」他說,「你的心是冷的。我寧願一輩子在監獄,也不想再見到你。」他終於把父母告上了法庭,於是出現了電影開頭的那幕。
為什麼要告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卻沒有養我,因為我希望沒有能力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許多人都認為小男孩在影片中的表現很精彩,眼中有著深深的悲傷。其實這位小演員本身自己就是敘利亞的難民,拍這部電影前,沒有上過一天學,從沒睡過真正的床。如今他的生活已得到改善,但在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人們在艱難地活著。他們沒有家,沒有足夠的食物,有的甚至在戰火中求生……和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真的足夠幸福,那些生活、工作中的煩惱又算什麼呢?
在中國也有很多年輕父母沒有做好準備,就將孩子生了下來,有的狠心拋棄或送養,有的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有的忙於工作從不關心、陪伴孩子,有的乾脆讓孩子自生自滅……由此造成的不僅僅是父母與孩子間永遠無法修補的裂痕,還可能威脅孩子的安全,釀成慘劇。生而不養,這對孩子是巨大的傷害。
每個孩子因為與父母的緣分來到了人間,但他們並不能選擇自己是否想來到這個世界,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由衷地希望每一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前一定要三思,想清楚自己能否負擔得起做父母的責任,能否花時間去陪伴孩子的成長。如果認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請不要因為一時衝動生下他,又置之不理。生孩子不是像買東西一樣簡單,後悔了還可以退換,既然決定生下他,就要承擔責任。付出和回報都是成正比的,你全心全意地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給你帶來許多的快樂和溫暖。
希望世上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被溫柔以待,不必去面對生活的種種苦難。
(註: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