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ID:choutimi)——定期收錄新鮮發生的沒品新聞,看看這個世界的荒誕陸離,記錄我們的土味時代。點擊上方籃字「抽屜」關注。陪你一起,品味人生!
昨天,《另一個「拉姆」》刷爆朋友圈。文章是第一人稱自述,以優美的文筆,講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馬金瑜,一位曾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女記者,為了愛情,遠嫁到青海。生兒育女,養蜂養花,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馬金瑜的愛情故事,還曾經上過央視農業頻道。
但是「美好愛情」的另一版本是:馬金瑜多次遭到丈夫家暴,在多年的隱忍之後,終於逃離。
這篇文章造成的震動,可能遠遠超出了寫作者和策劃者的預想。
讀完《另一個「拉姆」》中的自述,我腦海中立刻立起了兩個鮮活的形象,一個是有文化、隱忍、博愛、堅強的女性受害者,一個是粗暴、兇惡、花心、極端不負責任的渣男。
的確是得過獎的記者,文字上是有功夫的。
可是,新聞還沒熱乎,就準備開始反轉了。
因為,有網友扒出來,這個馬金瑜的表述前後不一啊。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我用「馬金瑜」三個字搜索,很快找到了橫跨不同時間點的文章。
最早的一篇,日期為2015年1月12日。
注意年份,這篇文章的編者按裡,用「充滿溫情」形容這段愛情,用「英武的康巴漢子」形容馬金瑜的丈夫:
這是馬金瑜朋友的文章,介紹了馬的從業經歷,以及「風風火火絕不纖纖」的性格:
作者站在朋友的角度,解釋了「有情懷有才情」的馬金瑜為什麼會選擇自己的丈夫,原來是「英俊」加上「有能力」:
作者眼裡,這是一對好人夫婦。
可是,在《另一個「拉姆」》的自述中,馬金瑜在2015年的時候曾有一次被打的小便失禁。
再看2015年12月7日,《中國青年報》報導了馬金瑜的故事。
這篇報導裡,作者引用了不少馬金瑜自己的文章,字裡行間我們也能看出,接受採訪的馬金瑜還在人前維繫著那個愛情童話。
有丈夫背著被蜜蜂蜇傷的妻子狂奔到醫院的甜蜜往事:
2016年12月23日,《青海日報》發表主題為「把心嫁給青海」的文章。
這篇文章裡,依舊可以看到馬金瑜充滿陽光的笑臉。
在《另一個「拉姆」》的自述中,馬金瑜則說,2017年元月,渣男就出去和女大學生開房去了。
這劇情說的,到底哪個是真實的呢?
7日凌晨,有媒體聯繫到扎西,他介紹自己原名謝德成,今年40歲,漢族人。
你看,就連她丈夫的藏族身份都是假的,童話愛情裡,沒有了扎西,而是謝德成。
這童話還是童話嘛?
在我看來,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在馬金瑜所講的故事中,起初那是一段夾雜著詩和遠方,美景和純真,並跨越了巨大的學歷身份層次反差,成就於不同民族異域風情的愛情童話。
正是這段閃婚的愛情童話,讓人們熟知了她,也成就了她。
她於是開啟了這段並不童話的名利婚姻。
可惜,故事沒有圓好。
我就相信一個事情,動機。人這麼做肯定有這麼做的原因。
她離婚了三年,把這件事曝光至媒體。之前沒有任何報案或者找婦聯。。。
如果她只想保護自己把渣男送進去那說不通啊。。
而記者採訪謝德成,你看這男的是怎麼說的:
「沒有我她就火不了嗎?」謝認為馬金瑜此舉是借他炒作,他稱馬金瑜的三次走紅均是與他有關,一次是嫁給他,一次是接受央視採訪,這是第三次,「
她走的棋相當高啊。」
看看,還是男有經驗。
活脫脫的一個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其實這位馬記者結婚的時候,知不知道她的丈夫是一個叫謝德成的漢族,
如果按照我們正常理解的情況,亦即她知道,那我認為她一直以來都在刻意隱瞞關鍵事實,因此她的說辭也就不值得信任。
而真正的故事應該是什麼呢?綜合了相關報導,我來還原一下吧。
馬金瑜,回族人,1978年出生在新疆,是兵糰子弟,在「逃離大西北」的目標中長大,至少兩個弟弟。她2000年進入媒體圈,曾在新京報、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報等新聞媒體當了14年記者,獲過亞洲新聞獎等媒體大獎。
扎西,原名謝德成,漢族人,40歲,13歲起就跟著父親在青藏高原上養蜂。眾所周知,結婚證上是會寫名字的,所以……馬金瑜一定知道和她結婚的是漢人謝德成。
只不過媒體一直報導的是馬金喻「嫁給了扎西,一位青海的藏族牧民」,所以要麼是馬金喻說的,要麼是她默許的。
新京報2015年的報導曾說,央視2016年的節目致富經說「嫁給了草原上的藏族小夥扎西」。
2010年7月,馬金瑜因做關於環境和蜜蜂的系列採訪來到青海,認識了扎西。馬金瑜說47天時間,他們閃婚了。
當年,馬金瑜32歲,扎西29歲。
扎西娶上了媳婦,馬金瑜也圓了自己的聖母夢。
婚後,大約2011年7月,老大出生了。但是因為遭遇車禍,生命垂危。救活後也一直發育遲緩。
2012年,夫妻二人「從青海富硒蒜種植基地收購了幾噸富硒紫皮蒜,晾乾後在網上銷售」。馬金瑜說「防癌」。
這是他們創業的開始。
2014年5月,兩人的第二個孩子出生。
2014年10月,扎西榨油腿受傷,馬金瑜「帶著兩個孩子,照看網上的一攤事」。
2015年1月,馬金瑜終於決定辭職,結束了14年的記者工作。
2015年2月2日,馬金瑜註冊了「深圳扎西和卓瑪的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00%股權。
2016年,謝德成,也就是扎西,又註冊了一個「貴德縣草原珍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業餘範圍涵蓋了他們微店的一切。
2015年之後,馬金瑜數次被家暴。
2015年12月7日,《中國青年報》報導了馬金瑜的故事,讚美她是草原珍珠。
2016年12月23日,《青海日報》發表主題為「把心嫁給青海」的文章。
2016年,央視七套《致富經》專題報導過馬金瑜的故事。
2017年7月25日,封面媒體又有一篇以「明星店主」為主題的報導。
2018年已經被家暴後,她還在演講時蠱惑大學生為了愛情,哪怕是懸崖,也要勇敢的往下跳,不要怕。
2018年7月,帶仨孩子跑了。
然後2021年才爆出來。
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沒?
總之馬金瑜這個事,槽點還是太多了。
現在最新的進展是,眾籌還債?
微信群裡流傳的「最早的知情者之一」孫旭陽的一條朋友圈截圖,透露:「這幾年極其蹩腳的從商生涯,讓她欠下舊友新知超過一百萬的債務,她基本已信用破產,還有很大的概率成為司法老賴,她寫下自己的真實遭遇,也是對債主們一個交代。」
我想這個交代無外乎兩層含義:一是解釋清楚為什麼還不上債;二是造一波熱度,再帶一波貨,能還一點是一點。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馬金瑜在文章裡不要求追究「家暴男」的責任,而是念念不忘繼續煲雞湯「愛情,它是上天給予世間的我們最美麗的禮物之一。我依然相信它,相信美好的一切。」
哎,沒想到啊!沒想到!
這波操作到最後,一環扣一環,還是為了錢。
如果放20年前,我覺得認為這個女人不容易是弱勢,但以現在的閱歷看,這個女人很強勢的。而且不僅強勢,我直覺這個女人很厲害,惹不起。
某報紙對男人的採訪也出來了,問答模式:
答:我打過她一巴掌,只有一巴掌。有一年的端午節,父親喝了點啤酒,她就跟父親吵架,我把父親拉到屋子裡,但是她還是喋喋不休。我就打了一巴掌。我想問一下她打我算不算家暴?我的鼻子被她打歪了,我的嘴巴現在還留著疤痕。有一次我跟朋友們在一起,她從窗戶外面一拳頭把玻璃打碎,玻璃渣把我的嘴滑破了,我的鼻子被她打歪了,她體重差不多兩百斤我一百四十斤左右。我就打過她那一巴掌,她也打過我那一次。她父親腿斷了,說給5萬元醫療費,錢都是她管我就說給。後來她弟弟生病住院需要很多錢,她說需要20萬,我說給,我說錢可以再掙,只要人好好的。答:我找不到,我不敢看孩子的照片,一看就眼淚直流。我把孩子們的照片都洗出來了,貼在家裡。答:她跟我在一起以後以媒體記者嫁給養蜂人火了一把,再後來央視採訪她又火了一把,央視採訪結束後第二年她帶孩子們離開了。她可能現在就想通過這個再讓自己有名氣,好賣她的特產。答:那時候錢都是她管,我覺得她是好女人,父親在的時候一年要給我最少3噸蜂蜜,她那時候一斤蜂蜜賣168元或者188元。但是多少錢我不知道。我父親15年的時候出車禍去世了,法院判決的13萬元錢也給了她投資微店。我現在在當地的廉租房住。去年的蜂蜜產量有6噸,但是沒有賣出去。要說這個男人偶爾會打人我信,要說這個傻乎乎的男人有多少心眼,慘無人道的搞家暴我還真不信。你品,你細品這兩個人的style...
我覺的很大可能還是,這男人沒媒體朋友,沒話語權。
所以他活該!他渣男,他家暴,他....
網爆他毫無問題,有的人口口聲聲要法律,尊重過法律嗎?至於他三年沒看過孩子,受傷在醫院孤苦伶仃,是不是家暴過還存疑,這都不重要....
我算是見識了「文明人」的嘴臉。
大多數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都沒問一句,她說的事是事實嗎?文明人自動認定一個邊區草原文盲漢人,家暴是很正常的無需調查。呵呵....
我不覺得他一定沒家暴,也不覺得他就一定家暴了,一切都應該用事實說話,而不是只聽一面之詞。
都是媒體人,一方面還是蠻仗義的,一方面呢也是很會操作的。
如果不是這一波熱點,這事解決也很難。
但 ,就這樣消費社會熱情和關注,妥嗎?
家暴不報警去尋求網絡正義,妥嗎?
沒有證據潑汙水給她的丈夫,妥嗎?
用抒情手法來美化自己的經歷,弄的自己跟小白鴿一樣在家庭生活中完全無辜,帶走孩子三年不給親生父親看一下,妥嗎?
是不是有點欺人太甚了?
如果這些都妥,那就請繼續你們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