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孩子不肯吃飯而憂心忡忡嗎?
你還在挖空心思琢磨色香味全的美食嗎?
你還在用盡招數追著寶寶餵飯、求著寶寶吃飯嗎?
……
今天將從穴位按摩的角度為大家分享,讓寶貝歡歡喜喜吃飯、健健壯壯成長的方法。
爸爸媽媽們趕快看過來吧~~
胃經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節,注意,可不是整個大拇指。
向心為補,離心為清,所以從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經了。
把孩子抱在懷裡,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您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經上,清300次即可。
四縫穴也叫四橫紋,是指孩子食指、中指、無名捐、小指上靠近手掌的第一指關節的4個橫紋。
四縫穴對治療小兒疳積效果特別好。
如果孩子不愛吃飯,小兒推拿師拿著本稜針扎一下這四個部位,會擠出一些黃水,紮上一兩次,孩子就胃口大開啦。
當然,作為寶媽寶爸,自己在家給孩子掐一掐四縫穴也非常好,左手抓著孩子的小手,右手用大拇指的指甲一下一下地掐就可以了。這是掐四縫,每個指節掐10次,左右手都要掐到。
揉板門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
上面的紅色區域就是板門穴(注意:是一個區域,而不是一點),順時針揉就可以了,每天150~300次。
類似穴位有脾經穴:
脾經穴在小兒拇指螺紋面。
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注意是單方向直推。
脾經穴和板門穴是兩個非常好的保健穴,如果孩子肚子脹、不消化、不愛吃飯、乾巴瘦、臉色發黃等等,家長可以常給孩子揉揉這兩個穴位。
中脘穴對應的是胃的中部,所以刺激中脘穴可以促進胃的蠕動,中脘穴被稱為「萬能胃藥」,它治療主要是胃病,比如肚子脹、腹瀉、便秘、胃痛、吃飯少、翻胃等等。
有些孩子晚上不愛睡覺,翻來翻去的,家長給揉揉肚子,孩子很快就睡覺了,這就跟中脘穴有很大關係,揉肚子刺激到胃了,胃裡舒服了,不瘀堵了,自然就睡著了。
八卦穴是以掌中心到中指根的三分之二為半徑畫圓,運八卦時要用另一隻手壓住中指下方的部分,以免擾動心神。
順運八卦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行滯消食(運300次)。
逆運八卦能降氣平喘。
小親說:
小兒百脈匯於兩掌,因此爸爸媽媽平時跟小寶寶玩的時候,別忘了有意無意捏捏搓搓寶寶的小手小胳膊小腿,好處多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