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以「海歸派」身份受邀進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海內外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一九七二年
這一年是顧景舟創作的高峰期,他將自己一生讀書的品性、逸情、人格融入作品之中,創作了《雪華壺》、《提璧茶具》、《上新橋壺》、《詠梅茶具》等
一九七五年起
顧景舟多次參加宜興地區古窯址的發掘研究工作,對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窯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證。他對紫砂陶的歷史沿革、名人傳記、古陶鑑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先後發表數十萬字有關紫砂陶藝的論文,有關紫砂的書刊都聘其為藝術顧問。
一九七九年
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祥專程來丁蜀考察宜興紫砂,與顧景舟商議定購工藝師作品,並提議仿製歷史名作,同時要求所制的紫砂壺必須寫上作者個人的籤名印章(「文革」時不讓署名,只署「中國宜興」或廠號),把名人名作和一般商品壺加以區別分檔,並以製作藝人之名來定價,開啟了紫砂壺的工藝師屬性。
一九八零年
在顧景舟的支持與參與下,紫砂廠專門成立了「紫砂特藝班」。由羅桂祥先生的供樣,帶領汪寅仙、周桂珍等中青年技藝人員複製歷代名作,如僧帽壺、井欄壺等。並挑選工藝師和高級工藝師每周為特藝班學員上課,奠定了紫砂技術水準躍上新臺階的基礎。
一九八一年
在羅桂祥的支持下,顧景舟率領徐秀棠、高海庚首次赴港參加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作品在藝術展中大展雄風。同時,顧景舟在港為羅桂祥博士、紫砂陶藝收藏家加冕,為收藏的兩百件藏品作出鑑定,並開辦紫砂陶藝講座。同年顧景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作品受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
一九八二年
顧景舟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
一九八三年
這一年,顧景舟69歲。他的妻子徐義寶被診斷患癌,顧景舟當即帶其來上海求醫。到了上海醫院後,經診斷徐義寶病情已到了中晚期,需要進行「放療」,因醫院附近旅館費用昂貴,顧景舟只好託朋友在醫院附近的學校內找了個棲身之所,妻子的病痛與折磨讓當時的顧景舟,身心俱疲。心中苦楚,無處宣洩,百無聊賴之中,顧景舟託朋友從宜興捎來制壺所需的工具和泥料,空閒時摶壺以抒懷,排遣心中的苦悶,創作了《鷓鴣提梁》。並在一把壺底刻下了「癸亥春為治老妻痼疾就醫滬上,寄寓淮海中學,百無聊中摶作數壺,以紀命途坎坷也。景洲記,時年六十有九」
一九八五年
顧景舟被指任為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他親自設計指導一批紫砂精品,參加全國性的展評活動,促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為「銀質獎」。同時積極引導技術人員參加出國展覽,率蔣蓉、汪寅仙、呂堯臣、周桂珍、李碧芳赴港參展,將紫砂藝品從商品化宣傳上升到藝術品的文化層次。
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顧景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光榮稱號。
一九八九年
顧景舟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紫砂被國家評定為品質銀質獎後,又促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為「金質獎」。同年第三次訪問香港,在辦展之際他又為紫砂陶藝愛好者做了專題講座,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一一紫砂陶藝更加發揚光大。
一九九一年
顧景舟在垂暮之年,將自己一生幾十年的創作實踐經驗總結歸納,親自編著《宜興紫砂珍賞》巨著,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在紫砂陶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是紫砂歷史上第一本由紫砂藝人自己編寫的專著,暢銷至今。
一九九二年
在宜興第三屆陶藝節紫砂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他發表了《紫砂陶史概論》。書中的精闢論述,受到紫砂陶藝界人士的好評。
一九九三年
顧景舟作為「宜興陶瓷藝術作品展覽會」代表團成員首次訪問臺灣,開展了為期10天的宜興陶瓷作品展,展會轟動了寶島臺灣。從政界要員到財團大亨,從文人雅士到平民百姓,都紛紛趕到宏德文化中心,去欣賞陶瓷精品,觀看現場的製作表演,參訪人數共達13000之眾。據臺灣人士說,這種盛況是空前的。
一九九六年六月三日下午四時
顧景舟因肺氣腫導致肺功能衰竭,病逝於宜興第一人民醫院,享年81歲。
尾巴
顧景舟窮畢生精力於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於創新,並帶領幾代人為紫砂事業增光添彩。他是紫砂史上一座重要的裡程碑,為宜興紫砂發展寫下了輝煌的篇章。顧景舟曾評價邵大亨時說:「大亨壺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這句話,評價的既是邵大亨,也是先生自己。顧景舟的作品,大多都有一個特點:由嚴謹的幾何結構構成的和諧整體之美。正如著名美術大師亞明先生所言:紫砂始於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過十餘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高山仰止,顧老手筆!而今雖斯人已逝,但我們仍感懷顧景舟先生,他留傳的作品依然散發著光輝,照耀下個百年。
第一期:
顧景舟大師故事已完結,下一期花器天王蔣蓉大師!
「他們正年輕」——你熱愛紫砂的唯一理由,就是還有更多的創造空間。藝術永遠不會終結,死亡唯一能終結的只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