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正年輕——紫砂大家:顧景舟大師年表(下)

2020-12-27 問壺紫砂說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以「海歸派」身份受邀進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海內外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一九七二年

這一年是顧景舟創作的高峰期,他將自己一生讀書的品性、逸情、人格融入作品之中,創作了《雪華壺》、《提璧茶具》、《上新橋壺》、《詠梅茶具》等

提璧茶具
上新橋壺
詠梅茶具
詠梅茶

一九七五年起

顧景舟多次參加宜興地區古窯址的發掘研究工作,對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窯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證。他對紫砂陶的歷史沿革、名人傳記、古陶鑑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先後發表數十萬字有關紫砂陶藝的論文,有關紫砂的書刊都聘其為藝術顧問。

一九七九年

羅桂祥(中)、顧景舟(右)

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祥專程來丁蜀考察宜興紫砂,與顧景舟商議定購工藝師作品,並提議仿製歷史名作,同時要求所制的紫砂壺必須寫上作者個人的籤名印章(「文革」時不讓署名,只署「中國宜興」或廠號),把名人名作和一般商品壺加以區別分檔,並以製作藝人之名來定價,開啟了紫砂壺的工藝師屬性。

一九八零年

在顧景舟的支持與參與下,紫砂廠專門成立了「紫砂特藝班」。由羅桂祥先生的供樣,帶領汪寅仙、周桂珍等中青年技藝人員複製歷代名作,如僧帽壺、井欄壺等。並挑選工藝師和高級工藝師每周為特藝班學員上課,奠定了紫砂技術水準躍上新臺階的基礎。

一九八一年

在羅桂祥的支持下,顧景舟率領徐秀棠、高海庚首次赴港參加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作品在藝術展中大展雄風。同時,顧景舟在港為羅桂祥博士、紫砂陶藝收藏家加冕,為收藏的兩百件藏品作出鑑定,並開辦紫砂陶藝講座。同年顧景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作品受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

一九八二年

顧景舟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

一九八三年

這一年,顧景舟69歲。他的妻子徐義寶被診斷患癌,顧景舟當即帶其來上海求醫。到了上海醫院後,經診斷徐義寶病情已到了中晚期,需要進行「放療」,因醫院附近旅館費用昂貴,顧景舟只好託朋友在醫院附近的學校內找了個棲身之所,妻子的病痛與折磨讓當時的顧景舟,身心俱疲。心中苦楚,無處宣洩,百無聊賴之中,顧景舟託朋友從宜興捎來制壺所需的工具和泥料,空閒時摶壺以抒懷,排遣心中的苦悶,創作了《鷓鴣提梁》。並在一把壺底刻下了「癸亥春為治老妻痼疾就醫滬上,寄寓淮海中學,百無聊中摶作數壺,以紀命途坎坷也。景洲記,時年六十有九」

一九八五年

顧景舟被指任為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他親自設計指導一批紫砂精品,參加全國性的展評活動,促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為「銀質獎」。同時積極引導技術人員參加出國展覽,率蔣蓉、汪寅仙、呂堯臣、周桂珍、李碧芳赴港參展,將紫砂藝品從商品化宣傳上升到藝術品的文化層次。

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顧景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光榮稱號。

一九八九年

顧景舟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紫砂被國家評定為品質銀質獎後,又促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為「金質獎」。同年第三次訪問香港,在辦展之際他又為紫砂陶藝愛好者做了專題講座,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一一紫砂陶藝更加發揚光大。

一九九一年

顧景舟在垂暮之年,將自己一生幾十年的創作實踐經驗總結歸納,親自編著《宜興紫砂珍賞》巨著,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在紫砂陶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是紫砂歷史上第一本由紫砂藝人自己編寫的專著,暢銷至今。

一九九二年

在宜興第三屆陶藝節紫砂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他發表了《紫砂陶史概論》。書中的精闢論述,受到紫砂陶藝界人士的好評。

一九九三年

顧景舟作為「宜興陶瓷藝術作品展覽會」代表團成員首次訪問臺灣,開展了為期10天的宜興陶瓷作品展,展會轟動了寶島臺灣。從政界要員到財團大亨,從文人雅士到平民百姓,都紛紛趕到宏德文化中心,去欣賞陶瓷精品,觀看現場的製作表演,參訪人數共達13000之眾。據臺灣人士說,這種盛況是空前的。

一九九六年六月三日下午四時

顧景舟因肺氣腫導致肺功能衰竭,病逝於宜興第一人民醫院,享年81歲。

尾巴

顧景舟窮畢生精力於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於創新,並帶領幾代人為紫砂事業增光添彩。他是紫砂史上一座重要的裡程碑,為宜興紫砂發展寫下了輝煌的篇章。顧景舟曾評價邵大亨時說:「大亨壺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這句話,評價的既是邵大亨,也是先生自己。顧景舟的作品,大多都有一個特點:由嚴謹的幾何結構構成的和諧整體之美。正如著名美術大師亞明先生所言:紫砂始於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過十餘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高山仰止,顧老手筆!而今雖斯人已逝,但我們仍感懷顧景舟先生,他留傳的作品依然散發著光輝,照耀下個百年。

第一期:

顧景舟大師故事已完結,下一期花器天王蔣蓉大師!

「他們正年輕」——你熱愛紫砂的唯一理由,就是還有更多的創造空間。藝術永遠不會終結,死亡唯一能終結的只有生命。

相關焦點

  • 他們正年輕——紫砂大家:顧景舟大師年表(上)
    並且有幸接觸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實物珍品,他通過仿古體察前輩大師的作品,從而參悟紫砂藝術的道與術,甚至通過仿古來挑戰前輩大師,吸取並掌握了中國陶藝的博大精華。由於「鐵畫軒」的關係,顧景舟後來有了與上海數位畫家的情緣。吳湖帆、江寒汀、來楚生、王仁輔等人都常常光顧「鐵畫軒」,他們都為顧景舟刻過印,顧景舟則送過他們壺,文朋雅聚,若飲甘飴。和文人之間的交流,讓顧景洲明白:藝術是相通的,寫字有字的節奏,畫有畫的節奏,壺也一樣,節奏不對,寫、畫就俗了,壺俗了,手藝功夫再好也沒用。
  • 焱壺課堂|紫砂人物傳之-顧景舟
    顧景舟「洋桶壺」的造型,身桶要求直而滿,不能有「瘦」的感覺。一把最為普通的「洋桶壺」,由他來做,就成為案頭雅物,有了儒雅的文人氣質,神形俱佳。紫砂老藝人裴石民,年少即成名,是年長顧景舟20多歲的紫砂大家,看到顧景舟的《洋桶壺》後,認為憑這件作品,無疑可以當得起紫砂的頭牌,並且由衷讚嘆:了不起,紫砂出了高手了。
  • 從清代制壺大師邵大亨看到顧景舟及海派紫砂名品
    清代制壺大師邵大亨的《大亨掇只壺》、陳鳴遠的《金蟾束柴三友壺》以及近現代制壺大師顧景舟的《雙線竹鼓套壺》等名壺珍品都在展出之列,同時也包括許四海父子創作的《嘯天壺》、《竹根壺》等十多件作品。據介紹,此次展覽將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紫砂藝術傳承人許四海先生籌備極久的一次展覽。
  • 【特刊】20多幅現場照片揭秘《紫音希聲:顧景舟紫砂藝術研究》首發式【NO.352】
    周一:深讀大師。周二:陶都傳人。周三:設計+書評。周四:紫砂新秀+業界深度。周五:高翔寫+佳作展示。周六:問答+紫砂界外。周日閱讀我們定義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紫砂宣傳。高翔曰:今天又來給趙嶽兄站臺了。為有思想的人站臺是一件快樂的事兒。今天第二條、第三條都是和《紫音希聲》有關的文章。期望大家能夠對這本書有個徹底、全面的了解。
  • 萬字長文、最全照片講述顧景舟大師(顧景舟百年誕辰系列-1)
    覺得好就點下轉發吧,順手鼓勵下我們的小編。——————————————————高翔曰:2015年,是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我們會不斷推出與他有關的資料、信息,來與大家分享。今天與大家分享「藝術家傳播網」轉發的一篇文章,萬字長文,具有顧老最全的生平照片。這是我們的「顧景舟百年系列」之1。希望大家關注,分享。
  • 顧景舟、蔣蓉「世紀雙星」紫砂作品亮相濟南
    在現場,您可以觀看到山東工藝美術從業者美輪美奐的作品,也可以欣賞來自宜興眾多紫砂作品,將傳統工藝內涵和工匠魅力一一道來。一提宜興紫砂,大家都不會陌生,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故得名。
  • 紫砂學院丨顧景舟做的這把朱泥壺價值千萬!
    壺身一面陰刻一文人高士回首屈膝坐於松樹下,刀法嫻熟自然,另一面陰刻:杞鞠晉酒,楳雪煮茶。香浮雀舌,助我詘心。而這一把,也正是顧景舟先生所作的朱泥矮石瓢,其實顧景舟先生的朱泥傳器並不多見,其只有早期做過許多朱泥的小品,而往後則很少有朱泥作品出現了。
  • 市面上比較少見的紫砂軟耳提梁壺,這些紫砂大師都有製作
    紫砂壺中的提梁壺你肯定見得很多,但是像這種軟耳的提梁壺相對來說就不那麼常見。其實,很多紫砂大師都做過軟耳的提梁壺,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看誰做的作品更讓你動心! 蓮形銀配提梁
  • 一代宗師顧景舟和他的紫砂壺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工作照隨著「文革」的到來,形勢日益嚴峻。
  • 紫砂學院丨4500萬!顧景舟提璧茶具組 江蘇和信16秋拍之喜
    提璧壺,是高莊教授與顧景舟大師共同設計、創作的藝術結晶。1955年夏天,時中央美院教授高莊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來宜興訂購高檔紫砂茶具,朱可心與高莊結為知友。由朱可心介紹,高莊認識了紫砂光貨高手顧景舟,兩人一見如故。高莊佩服顧景舟對紫砂工藝及其壺史、賞鑑的研究,並為顧景舟高超的工藝,精湛的技藝、善制工具的絕技讚譽有加。
  • 解謎:誰才是顧景舟的師父?
    顧景舟先生被譽為紫砂泰鬥、一代宗師,當今業內的許多大師都是顧老徒弟,那麼顧景舟先生到底師從何人,似乎大家都不是知之甚詳。從有限的資料上看,顧景舟年少讀書,後轉投制壺,其最早是跟隨其祖母邵氏學藝的,祖母邵氏是清代紫砂高手邵友蘭的孫女,是顧老的啟蒙者,可以說顧老算是繼承了邵友蘭的衣缽,但真正使其技藝精進的,另有其人。
  • 黃健亮:江蘇觀宇16秋拍紫砂重器多角度內部細節圖欣賞【含顧景舟黃玉麟大作】
    「先民之遺風也」其實是反映了明清鼎革之後,異族統治下文字獄盛行,文人茶民藉此暗語,隱喻對前明的懷念。例如福建省漳浦縣博物館收藏一件「倒連款龍蛋壺」,此壺出土自福建漳浦某工地。壺底寫刻「明朝歸去路,倒連」。明亡後「反清復明」的思想深植人心。
  • 顧景舟憑的是什麼?
    近幾年,他的收藏愛好轉向了紫砂壺,僅在2015年一年間就花費了三個億收藏了顧景舟的幾十把紫砂壺。這次直播中露臉的價值上億的紫砂壺也是在這些年入手的。據坊間傳聞,楊子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紫砂藏家之一。這些年來,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在拍賣場上一直是紫砂壺中的王者,價格從幾百萬到上億不等。
  • 顧景舟紫砂壺如何鑑別贗品
    顧景舟的弟 子、學生:如徐漢棠、單淑芳、周桂珍等等,如今大都成為了著 名的工藝美術大師。
  • 這裡可以讓你了解一個最全面的顧景舟
    就在幾分鐘之前,一代紫砂宗師顧景舟的市場最高紀錄被再次刷新,在北京東正秋拍的《獻禮》特別專場上,顧景舟1955年為人民大會堂特別製作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咖啡茶具以驚人的8000萬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格高達9200元,刷新了由去年中國嘉德春拍九頭詠梅茶具所創下的
  • 紫砂大家周桂珍日常(修訂後有圖啦)
    謹以此片向紫砂大家周桂珍先生致敬!第一次做視頻,給視頻製作者的酬勞連百分之一也不到;英文翻譯甚至是免費的,翻譯者劉樹凱是即將留學美國的高中畢業生。為此視頻付出辛苦、犧牲利益者,在此一併深深致謝!顧景舟先生作為紫砂藝術的近代高峰,他傳授給周老師等人的東西都是什麼呢?周老師說自己打基礎的時候,拜的師父是王寅春先生。王寅春先生是非常紮實的紫砂藝術家。紫砂的技巧、技法,並不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手藝嘛,熟能生巧而已。但是,還有一種東西,說不出來,卻能讓人感受到,那是任何一個老師也無法用語言直接告訴學生的。
  • 依於仁文 遊於傑藝——記紫砂藝師毛文杰
    學成歸來考入紫砂研究所,拜顧景舟為師。我們的交談有很大的一部分,都圍繞著顧景舟大師的生平趣事開展,因為在顧老身邊時間較長,毛文杰回憶往事時如數家珍。而這些細枝末節對我來說,就像故事,說的人意猶未盡,聽的人興趣盎然。毛文杰說,跟顧景舟師父學藝的那些日子是真的苦,顧老對自己要求很高,處處以身作則,對徒弟的要求就更高。
  • 尊慧文化:當代壺藝泰鬥顧景舟之竹節紫砂壺賞析
    此後,紫砂制壺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宇。曾經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也仿製了一件供春壺製品,價格赫然在60萬港幣左右,這當然不乏供春之名,但顧景舟大師之絕佳技藝也是不可忽視。近期,杭州尊慧就有幸徵集到一款由顧景舟大師所制的竹節紫砂壺。
  • 2020年度拍賣場紫砂重器成交價前30
    2020年大拍已落下帷幕,我們來盤點一下年度拍場的30件紫砂重器,感悟紫砂大師的藝術魅力。01
  • 【大象視界】顧景舟的這款經典,為什麼每把都值3000萬!
    而到了二十世紀,一代紫砂大師顧景舟將石瓢壺的文人傳統發揚光大。 顧景舟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壺 顧景舟年輕時的紫砂創作深受名家裴石民(1892-1976)影響,這種顧景舟早年的石瓢我們俗稱為「矮石瓢」,顧景舟早期也製作過子冶式的石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