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看過《素媛》、《熔爐》以及《嘉年華》。
這幾部電影都是有關兒童性侵的影視作品,也有許多人是因為這些電影才開始關注兒童性侵這一社會問題。
據歐洲議會統計,每五名兒童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每年法國約有700名兒童因受虐死亡。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統計,2015年——2018年11月,我國法院共審結了有關猥褻兒童罪案件共11519件。平均每天至少發生8起兒童性侵事件。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影片《不能說的遊戲》,就是一部關於兒童性侵的電影。
電影的海報是一個大叔和一個蘿莉在水中嬉戲。小蘿莉就是故事的女主角——奧黛特,而那位大叔是奧黛特父母的好朋友——吉爾伯特。這一場景特別美好吧?但都是假象。
奧黛特是一個懷有舞蹈夢想的小女孩。在她八歲時,命運同她開了一個玩笑。吉爾伯特向她伸出了「魔爪」。他說要與奧黛特玩洋娃娃,但奧黛特卻沒想到,這個洋娃娃,就是自己。
面對著從小認識的叔叔以及喜愛的洋娃娃遊戲,毫無防備的奧黛特答應了他。但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年幼無知的奧黛特遭受了吉爾伯特的猥褻。在叔叔的強烈要求下,她並沒有告訴任何人。
雖然她不知道這樣行為意味著什麼,但她對吉爾伯特產生了強烈的牴觸心理,不想與他多接觸。可悲的是,因為父母對吉爾伯特的信任,他們還是不得不在一起很多次,奧黛特也在吉爾伯特的強迫下玩「撓痒痒」的遊戲。
借著奧黛特父母對他的信任,吉爾伯特也越來越肆無忌憚,在車上就對奧黛特實施猥褻。他無數次去往奧黛特的家裡在奧黛特父母的眼皮子底下實施性侵,甚至以帶她出去玩的名義,把她帶到深山,在自己的孩子就睡在旁邊的情況下對她進行性侵。
奧黛特的父母也一直都沒有發現這個現象。他們看到黏糊糊的浴巾只以為是奧黛特弄髒了它,看到奧黛特對吉爾伯特的反感也不以為意,把朋友認為吉爾伯特對奧黛特太過親近的言論當做無稽之談,看到帶血的內褲只以為是自己的女兒來了例假。
終於,奧黛特考進了藝術學院,前往巴黎學習。但噩夢還沒有停止,吉爾伯特仍舊去找她並實行性侵。直到奧黛特成年,她才擺脫了這個戀童癖變態的折磨。
性侵雖已結束,但痛苦並沒結束。這場性侵噩夢,直接摧毀了一株潛力無限的舞蹈苗子。成年後的她,看似熱情、奔放,甚至可以說是叛逆,但是午夜夢回之時,這個噩夢仍舊攜帶著巨大的痛苦侵擾著她。
她結交了不良少年,染上了毒癮。她也沒有實現自己的舞蹈夢想。她的舞蹈裡飽含痛苦,甚至連戀愛都無法正常進行。幸而她的導師建議她進行心理治療,她從抗拒治療到積極治療,七年後最終勇敢面對,在法庭上指正作惡多端的吉爾伯特,將他繩之以法。
最終,她重獲了愛情,也走出了痛苦,與童年的自己達成和解,收穫自己的幸福。這場噩夢,也終將夢醒了。
《不能說的遊戲》在坎城亮相後一鳴驚人,成績斐然,也是放映結束後觀眾鼓掌時間最久的、流淚的觀眾最多的參展電影。
在第七十一屆坎城電影節中,影片獲得了金攝影機獎,並獲得了一種關注大獎的提名。在第四十四屆法國凱撒電影節中,影片獲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處女作、最佳剪輯的提名,並獲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項。目前為止,豆瓣評分8.1分,可以說,《不能說的遊戲》在國內外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這部影片是法國演員安德麗·貝斯孔的導演處女作,根據她本人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題材很沉重但影片利用四兩撥千斤的表現手法,沒有尋死覓活、苦大仇深,而是利用表面正常的生活深入表現內心的傷痛和掙扎,使影片更加深刻。
影片讚譽無數,得益於導演的獨特構思與演員們有張力的表演。安德麗·貝斯孔導演運用獨特的拍攝手法,採用跨時空功能的平行剪輯,採用定點的方式,將童年與成年結合。在當下和回憶、現實和幻想間流暢切換。
浸入式的回憶,讓影片在展現過往舊事的同時,結合當下與心理醫生的對話。通過場景再的方式現,使觀眾更能直接了解到主人公的遭遇,主人公的無奈與絕望,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主人公的轉變以及內心的渴望,把觀眾直接帶入情緒,激起共鳴。
比如上一秒在和父親進行交談,下一秒就轉入與心理醫生的對話。在展現了主人公的對舞蹈的熱愛以及即將逃離吉爾伯格的歡喜的同時,表現了吉爾伯格帶給主人公的痛苦以及持續不斷的困擾,反映了主人公幼年以及成年後的心理。
此外,安德麗·貝斯孔導演也利用大量的舞蹈片段來表達主人公的情緒。奧黛特緊閉的雙眼以及緊縮的肢體動作都表現出她在遭受性侵後封閉、憤怒與痛苦的心情。舞蹈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了舉重若輕的敘事功能。
《不能說的遊戲》反映了兒童性侵這一沉重的社會話題,讓人更深刻的了解兒童遭受性侵後的無助以及遭受性侵後對餘生的影響,讓人同情的同時更發人深省。
為什麼孩子會遭受性侵?
這部電影或許給出了一種答案。
奧黛特幼年時,她的母親對她要求嚴格,管教方面以責罵為主,小奧黛特幾乎無法與她進行屬於雙方的交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媽媽的指責、管教。所以在受到吉爾伯特的猥褻以及性侵後,小奧黛特只是獨自承受,並無告訴父母的想法。
無法交流是一方面,父母的粗心以及對鄰居的無條件信任更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黏糊糊的浴巾他們沒有關心,帶血的內褲他們也沒有多想,在朋友提出吉爾伯特對奧黛特太過親近的言論時,他們只以為是吉爾伯特沒有女兒的緣故。在女兒拒絕與吉爾伯特一同外出時,母親也可以因為與奧黛特的父親發生爭執心情不好而強迫奧黛特與吉爾伯特一同遊玩。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忽視,成了吉爾伯特的「同謀」。奧黛特也只能發出:「我說了又有什麼用呢?」的言論。
在奧黛特走出心理陰影,勇敢說出時,她的母親卻還是對吉爾伯特深信不疑。
在去警局報案後,奧黛特告訴她的母親不只有她受到吉爾伯特的性侵時,與奧黛特關係接近冰點的母親仍沒有其他反應,反而責怪奧黛特會破壞吉爾伯特的家庭並且對奧黛特需要她的愛的話不屑一顧。
這部電影在有意無意之間透露出,家庭的不融洽以及父母的忽視是造成悲劇的根源。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的確,如果奧黛特的父母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這場悲劇是不是就能及時制止呢?
為了帶給大家更好的服務,我們發起了一份關於「上海電影資料館觀眾滿意度」的調查問卷,向您徵詢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盼您能抽出3分鐘時間填寫,您的意見和建議對我們很重要!感謝大家!
長按下方二維碼↓
識別填寫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