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軍事文選賞析一:硬拼仗問答(1947年10月)

2021-02-23 文史之家

問:什麼是硬拼仗?

答:硬拼仗就是硬打硬拼吃掉敵人的一種打法,但他絕不是亂打。

問:什麼是亂打?

答:亂打就是毫無把握就下決心,打起來不講技術,亂衝,依靠蠻下死命令,結果自己傷亡一大堆,給敵人的打擊並不大。

問:什麼情況下打硬拼張?

答:有七分勝利把握就下決心打。當然若有十分把握時更應該下決心打,並且應該打得堅決頑強,爭取迅速殲滅敵人。但如果連六分七分把握都沒有的仗,那就也不應該打了。

問:七分把握能夠勝利嗎?

答:勝利把握有了七分,應該說基本上是有利了,如果再加上我們死打硬拼的勇敢和戰術指揮相結合,一定可以克服那三分冒險,而爭取達到十分勝利。

問:硬拼仗怎樣打法?

答:除了像打殲滅仗一樣做好準備,嚴密偵察地形,集中兵力,尖刀直刺,縱深配備,一點兩面包圍迂迴,三三制,組織火力等等戰術必須一概採用外,還要打得堅決頑強,挺得硬,拼得傷亡,特別在最後五分鐘,要能咬住牙,吃住勁,還要在萬一不利退出戰鬥的情況下也還有再接再厲的精神。絕不能驚慌失措,悲觀失望。

問:硬拼仗打到什麼樣算勝利?

答:硬拼仗應爭取打成殲滅戰這個固然算勝利,但是即使打成擊潰戰、對峙或兩下撤退的仗,只要大量殺傷敵人,也同樣算是完成任務,算是勝利。

問:為什麼打成擊潰戰、對峙或兩下撤退也算勝利呢?

答:當然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拼死拼活努力爭取為殲滅戰,但畢竟硬拼仗是只有七分勝利把握的,並且情況還可能有變化,也許連七分把握也隨著情況變化而降低了。會可能出現上面兩種前途的,但是只要我們給敵人以大量殺傷,打得敵人頭破血流,這在「給敵人以殺傷,是當作給敵人以殲滅手段而採取的」(毛主席戰略問題)的原則下講,當然要算是勝利。

問:打成擊潰戰怎麼辦?

答:應該再硬下去,不顧疲勞,不顧傷亡多大,只要我們還有人在,就要夢打硬追,須知這時的敵人,思想是動搖的,組織是混亂的,只要追上他,雖然我們人少,但卻可以大量俘虜敵人,不然敵人退出戰場後,稍加整頓,又可以作戰。所以這時硬一下,是最划算的,最必要的,否則先前那一段硬拼的效果會前功盡棄。

問:打成對峙或兩下撤退怎樣辦?

答:成對峙時,只要不山窮水盡,還應該硬下去。這時要十分冷靜分析情況,尋求擊敗敵人的機會。這時我們處境固然困難,但還應該想到這時敵人的困難,至少也和我們所差無幾。對峙中即使看出有撤出戰鬥的前途,如其早撤還不如多挺一會兒,這樣頂多也就是多傷亡幾個人而已,但勝利的出現,往往就在這多挺一會兒上,這就是所謂最後五分鐘,看誰挺的硬,誰就是勝利者。指揮員的頑強性就表現在這裡。據說此次南滿殲滅二十五師的勝利,就是這樣取得的,還有一、二師新站戰役也有類似情形。打成兩下撤退,只要我們盡到所有力量,給了敵人以大量的殺傷,即使沒有堅持到最後,也應該這時預期的可能前途之一,算是完成任務,算是勝利,這時應該整頓隊伍,整頓組織,鼓勵情緒,準備另外找機會再打。

問:硬拼仗是不是東北我軍的長期全盤的軍事路線軍事方針呢?

答:不是的。因為我們不是全部兵力和敵人孤注一擲地決一死戰,而是用一部分兵力同敵人硬拼,打傷敵人或者拼掉敵人,即使我這一部分拼得傷亡很大,但我大部主力卻仍然保持完整,可以繼續反擊或者殲滅受了傷的敵人。同時這一硬拼的打法,只是在目前這樣特定階段裡才採用的,並不是把它作為長期的作戰指揮原則或方針來應用。

問;為什麼要打硬拼仗?

答:因為東北今天的環境,有許多條件不能和關裡老解放區比,不像關裡那樣有廣大群眾掩護、配合,乾淨乾脆吃掉敵人的「神仙仗」是不容易達到的,如果在東北也非有十分把握的神仙仗不打,那就很少有仗可打,那就會給敵人更大的放肆,它可以利用我們這一弱點,佔去我們更多的地方,逼我們縮到狹小地區裡,這樣一來,則我們兵源糧源穿衣穿鞋安置傷員等等問題,必然加多困難,更增加了鬥爭的長期性。

問:今天東北有哪些條件不能和關裡老解放區比呢?

答:(一)半生不熟的根據地,群眾剛剛發動,還沒經過戰鬥的嚴重考驗,無論在敵佔區或我佔區作戰,群眾都不能替我們保守秘密,像關裡那樣我們打倒敵人眼前,敵人還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我們退走了敵人找不見的那種情形,根本辦不到。(二)敵佔區絕大部分地區,沒有敵後遊擊戰的配合。(三)敵人有火車汽車輪船飛機,調動策應比較快。(四)敵人大部分正規軍是蔣介石的頭等部隊,不能一擊即垮。

問:東北今天打這樣硬拼仗有什麼好處?

答:首先可以打落敵人的士氣,拼上一部分傷亡,也可能殲滅更多的敵人,這樣去停止敵人前進,爭取時間,掩護我黨的群眾工作,繼續深入發動群眾組織,使半生不熟的根據地,成為成熟的根據地,保證兵源糧源及一切後方供給、後方建設,。同時若能在幾個硬拼仗裡,拼掉敵人兩三個師,則敵人的機動兵力(約五個師)喪失過半,就要失掉主動,處於被動,如不再增加,就一定要陷於挨打。

問:打硬拼仗在思想上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答:(一)要在思想上準備會有很大傷亡,也許有的團,有的師,會受到一時的削弱,甚至被迫退出戰鬥還要繼續擔負任務,這時要教育下面正確的認識:局部的硬拼,乃是為了保全全局,局部傷亡才能有全局的勝利,退卻是為了下一次的進攻。反過來說:如果不顧大局,自己不硬拼,企圖保存實力,不捨得傷亡,不能把敵人消滅,結果全局失敗,一切都完了。(二)要防止由於提出硬拼仗,有些指揮員簡單化,不講戰術,亂衝一陣,認為傷亡大就算硬拼,那種水牛戰術家的出現,但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害怕拼掉自己,拼掉隊伍,怕癢怕痛,嚇倒了自己,降低了信心和勇敢,產生許多躲避戰爭,打滑頭仗,虛報情況,誇大傷亡,叫苦連天,執行命令打折扣等等可恥犯罪行為。

問:怎樣才算正確的硬拼?

答:有些人嘴巴講的怪硬,但打起仗來並不硬,還有的希望別人硬,自己並不硬,這些都是假硬拼。

還有些人,開頭一衝怪硬,打下去又不硬了,第一仗怪硬,第二仗又不硬了,這只能算半硬拼。

正確的硬拼,應該是即講戰術又勇敢,即堅決又頑強,任何任務任何情況下都自始至終,保持有旺盛的突擊精神。

相關焦點

  • 李天佑之子:父親與林彪
    那個年代……父親最早在林彪領導下工作,是在1936年紅軍東徵前,到林彪任軍團長的1軍團4師10團任團長的,政委是楊勇。在這以前,他在彭德懷指揮的3軍團;從連長到副團長、團長,剛滿20歲當了3軍團5師師長。再之前,是參加鄧小平和張雲逸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以後跟隨紅七軍轉戰到江西中央蘇區根據地。1937年9月25日,父親參加了平型關戰鬥,這是他一生中的一個亮點。
  • 共和國將帥—林彪(1)
    1926年10月4日,在畢業典禮誓詞中,林彪結束了黃埔軍校的生活。1926年12月,林彪由中共武漢軍委分配到葉挺獨立團,擔任第三連見習排長。1928年4月28日,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個神聖的日子。朱德領導的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這年林彪22歲。
  • 【回顧】林彪的四野, 你從沒見過的照片!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其中野戰部隊46萬人,編為東北野戰軍。圖為 1948年10月14日 ,東北野戰軍總攻錦州。供圖:CFP1948 年 10 月 17 日,長春守軍第六十軍起義,10 月 19 日,新七軍放下武器,10 月 21 日,長春解放。
  • 他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軍事才華突出,有的方面超過了林彪和粟裕
    1931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正式成立。徐向前受命擔任四方面軍總指揮,這一年他才30歲,開始負責一支4.5萬人馬的軍事指揮,並且使之不斷壯大。這類似於後來華東的粟裕,負責一支主力部隊的軍事,後面有一個大人物掌舵。
  • 林彪為人如何?蕭克將軍晚年中肯評價:軍事上還行,並非十全將才
    1928年8月中旬,敵軍發覺紅軍主力已去湘南,立即發起猛攻。毛主席及時改變戰法,撤圍轉移,退至山區堅持鬥爭。贛敵佔領了寧岡和蓮化,井岡山根據地大部丟失。為了挽救井岡山根據地的嚴重局面,毛主席在永新九陂召開特委緊急會議,商討對策。
  • 林彪本來的面目
    有時看看書一是軍事,二是哲學,都是馬列和毛澤東著作。看得認真,紅藍鉛筆劃得溝溝道道的。三是醫書,都是中醫書。邊學邊用,「活學活用」,給自己開藥方。一次讓秘書去買砒霜,秘書吃了一驚。他說:你不懂,我這種病吃點砒霜好。有次吃錯藥了,半夜三更爬起來,雙手扶著哆哆嗦嗦去開燈。秘書醒了,來扶他。他說:沒關係,有點不舒服。有人說他像個苦行僧。
  • 從大榮走向大恥: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當然,如果從軍事的角度來講,林彪是一個能打仗的軍事統帥,這也是毋庸置疑的。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次實行軍銜制以後,分兩次共評出了36位軍事家,林彪位列其中之一。林彪在中國22年的現代革命戰爭史中,指揮所屬部隊進行的十大經典之戰。
  • 林彪大戰「小諸葛」:經兩次兵敗,最後一戰創造木船打敗軍艦奇蹟
    1950年4月,一支作戰隊伍,正在橫渡瓊州海峽,他們雄赳赳氣昂昂的向海南島進發。這支隊伍,就是解放軍,他們要去解放海南島。這一仗非常的關鍵,也非常的不好打,當時海南島的防衛總司令,是號稱「老虎仔」的薛嶽。
  • 1945年,東北軍區司令員的人選有陳、徐、林,林彪憑什麼奪帥
    1945年6月,毛澤東給王震的通信中著重提到,預估日本將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投降,但因為美國突然介入,投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迫使日軍投降的時間大幅提前,所以毛澤東在得知消息後,又緊急對先前預設的戰備方案和全國的部署做出了全新調整。
  • 黃永勝一生又敬又怕的只有林彪
    幾十年來揮矛橫槊奔突於沙場,練就了一身卓越的軍事技能。他手持雙槍能打天上飛鳥,五、七人搏鬥近不了身。他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期間,在一次部隊訓練中表演過50米開外飛刀削樹葉的真功夫。黃永勝不但自己軍事技術過硬,據老八路回憶,在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時,身為司令員的他每天早上親自帶部隊出操,要求非常嚴格。這是一個從農村少年到將軍的人,經歷的人生多姿多彩,從紅軍、八路軍,再到人民解放軍,都留下了他光輝的足跡。
  • 林彪怪癖:1956年後不再洗臉 床上蓋被子解手
    1963 年12 月14 日,毛澤東親筆給林彪寫信,推薦他讀曹操一首講養生之道的詩《龜雖壽》。林彪讀了後深受啟發,為了獲得神龜「永年」之術,他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生之道」,在常人看來,這並不是什麼「養生之道」,簡直是活受罪。    林彪到底患有什麼病?他又是怎麼養病的呢?    林彪自稱患有「半度病」。
  • 1950年援越抗法選將,朱德提議讓林彪去,毛澤東聽後直搖頭說不可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先後跨過鴨綠江,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然而就在不久之前,面對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同樣有一件援助周邊國家的戰役發生,就是援越抗法戰爭。1950年3月,回到越南的胡志明和武元甲、中共中央駐越南代表羅貴波商議後,向中國提出了具體的援助請求。
  • 林彪手握27萬重兵,卻避戰東北,一聽國共和談,急得差點掀桌子
    1945年10月底,林彪奉中共中央電令抵達瀋陽,與彭真、羅榮桓等我軍幹將共策共力,組建起了東北人民自治軍(次年1月4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9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依託我黨在東北地區原有的武裝力量,加上從關內各軍前後調集主力部隊11萬人,以及2萬多軍政幹部,到1945年年底,該軍已經發展到了27.49萬人的規模,真可謂成績不菲!
  • 林彪被友軍槍擊下馬 一子彈換十車子彈
    驍將自有驍將的禮節,衛立煌探望林彪的禮物與眾不同:一百萬發步槍子彈、二十五萬枚手榴彈和一百八十箱牛肉罐頭。林彪的軍事才能又一次得到了顯示的機會,抗日戰爭的全面展開給了他用武之地,平型關一戰使他聲名如日中天。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1937年7月7日凌晨,宛平城外盧溝橋槍聲驟起。
  • 林彪第二任妻張梅,18歲閃婚,5年後遭劈腿,離婚後嫁前夫師兄
    雖然林彪比張梅大了十幾歲但依舊是年輕有為,是軍政兩界舉足輕重的後起之秀。林彪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奇才,從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後又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反「進剿」、反「會剿」鬥爭。一路走來,從連長到營長再到團長軍長,25歲時,林彪已經擔任紅一軍團軍團長(即軍團總指揮),28歲時任紅一軍團副司令。
  • 林彪的特點就是他覺得沒有錯,他就不認錯
    編者:本文來源於鳳凰網專稿(2011年08月02日)。分享信息,分享觀點,只為一起緬懷先人,銘記歷史,啟發思維。若有感觸,歡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歡迎郵件推薦或投稿。內容提示:香港北京出版社今年(編者註:2011年)出版了李作鵬回憶錄,從這位昔日林彪愛將的角度,給廣大讀者還原了當年的那段歷史。
  • 數十萬蔣軍窮追不捨,林彪彈盡糧絕,金日成緊急送來兩千車皮軍需
    1945年8月,蘇聯百萬大軍進軍東北,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關東軍,迅速解放了整個東北以及北部朝鮮。由於日本的退出,東北出現權力真空。因此中國共產黨派出10萬大軍和2萬幹部挺進東北。看到我軍大舉進軍東北,蔣介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他拼湊出40萬大軍,以杜聿明為司令,浩浩蕩蕩向東北殺來。
  • 左權將軍犧牲,眾元帥陷入悲痛,林彪罕見寫下一首悼亡詩
    他和左權高興壞了,一夜沒睡,熱烈地討論著怎麼處理蔣介石……紅一軍團的歲月左權將軍出生於1905年的湖南醴陵。他自幼胸懷大志,據載,他10歲那年,也就是1915年,還在上小學的左權得知北洋政府接受「21條」的消息後,憤然寫來了「毋忘五九國恥」的標語。
  • 林彪遛馬時不幸被誤傷,昏迷幾天醒來:「沒想到陰溝裡翻了船」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林彪任115師師長,八路軍出徵後,林彪率部打了一個平型關大捷,在這次的戰鬥中,115師發了一筆「洋財」所有團以上幹部,都被分到一件黃呢子大衣,除此之外,林彪還獲得了一匹名叫「千裡雪」的駿馬。
  • 出兵朝鮮首選是粟裕,其次是林彪,為什麼最終毛主席敲定彭德懷?
    1950年7月7日,中央主持召開了國防會議、聶榮臻、羅榮桓、林彪等人都參加這次會議,傳達了中央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三天之後,便通過了《關於保衛東北邊防軍的決定》的草案。1950年2月的時候,粟裕來到了醫療條件比較好的蘇聯養病。根據一系列的資料說明,毛主席原先是想讓粟裕出兵朝鮮的,但因為生病的原因遺憾地錯過了,也不是所謂的「怯戰」。排除粟裕之後,才考慮到林彪。關於林彪為什麼沒有出兵朝鮮,原先很多人認為他反對出兵,所以拒絕掛帥,這一說法也應該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