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力從人借和地心吸力

2021-02-08 和美太極

中正之力,力在其中。

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太極拳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一種普及性的運動。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會看見太極拳。為了要普及簡化太極拳已被改變得愈來愈簡單,由困難的內動變成偏重於外形,包含了戲曲工架及舞蹈表演形式。武術方面的運用已被磨滅。

太極拳變成中看不中用的體操。但這種改變對促進太極拳的普及實是功不可沒。以前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的說法。在現今生活節奏如此急速的時代怎能要求為生活折腰的人們花如此多的時間去練拳?


60-70歲的退休人士學習能力及記憶力都開始退化,要練到此艱深拳術的高層次是一件困難的事。現時立心追求太極拳真理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明師難尋,亦欠時間與毅力。大部分流行拳種都是慢慢的移動手足,由外動牽動內腑,與一搬體操無異。

其實太極拳要求用意念按次序催動及鬆開體內關節及肌肉,功夫越深,體內受意念指揮的部份越多。每一動都涉及多次內動,由內動催動手足。因此拳練得如此慢。要知太極拳非為慢而慢,慢是為了做足內動的要求。因為以內動為主,健身效果比外動為主的練法顯著的多。

太極拳是內家拳術,與形意拳,八卦掌合稱三大內家拳術。曾經有人以魚作比喻:太極拳是魚頭—敏感度極高;形意拳是魚身—充滿爆炸力;八卦掌是魚尾—喻其靈活性。三家拳術都有其獨自的發勁方法,修練方式亦不相同。

但只有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力從人借。力從人借之真義是借用地心吸力,即是學會利用身體重量壓到地面而產生的反彈力作為活動的能源。能把握此技巧,能源用之不竭。

我們自嬰兒開始學習翻身、走路都是與地心吸力相抗,一舉手,一投足皆是用本身力量抗衡地心吸力。隨著我們成長,用力已是一種習慣,要改變此活動的習慣是極之困難的事。借地心吸力的法門就是將身體每一個部分放鬆,將重量全交給地心吸力。王宗嶽拳論要求偏沉則隨,正是啟發太極拳活動的能源要旨。身體愈多部份放鬆,身體重量便愈放得多到地面,反彈力亦隨之增加。太極拳要練得松就是這原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練太極拳追求的最高境界,當然是自然而然,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境界。這是個方向,是一個目標。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練太極拳也要腳踏實地,從有為做起,從法著手。

人法地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所能取之資源都限於地球。練太極拳所能借用的天然之能即地心吸力及其反彈力。地心吸力是慣有的天然之能,表現在我們身上的是每個人都受地心所吸引,都有重量。這個重量就是可利用的能量。太極拳借力打人,四兩拔千斤。借力,所指的是借他人之力。他人,推手時借對手之力,自己練拳時的他人之力,就是地心吸力。

如何借?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在受地心吸力所吸引。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在這個環境中完成,早已學會借地心吸力及其反作用力而不自知。就象走路,從嬰兒期學習走路,左腳踏下去,右腳提起來,同時保持身體平衡。沒有人深究地心吸力的問題,早已習以為常,早已達到自然而然的狀態。打太極拳,要從頭學習、鍛練借用地心吸力,那是因為我們要求不用力。不用力是相對的,一開始做不到,要從思想上重視,要樹立一個不用力的目標,向著不用力的方向努力。

地心吸力令我們的身體有重量,打拳時兩腿不停地左右交替承受身體的重量。當身體放鬆時,一部分沉下去,身體的另一部分飄起來。是一邊沉下去,不是全身都沉下去,一起沉下去是雙重。要節節貫串地沉下去,這是偏沉則隨。

太極拳如水,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水性是向低流,偏沉則隨就是不停地流動。向下流,向上飄,沉中有飄,飄中有沉。關鍵在於,我們的身體鬆開了沒有。松一分,沉重量就有一分,飄浮量也是一分。松十分,沉重量就增至十分,飄浮量也有十分。越沉重就越輕靈。

松,這麼重要,什麼是松?

首先將身體的所有關節鬆開,將骨節間的空間加大。例如,我們的脊椎骨有二十幾節,練拳時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通過這個練習,可以達到上下對拉的繃開繃緊的效果,這就是松。以命門為中心,命門以下向下沉,命門以上向上飄。這是以命門為中心的放大,也是繃開繃緊,也叫松。因為骨節鬆開的同時,兩邊的筋和肌肉都拉緊了。所以松就是緊,緊就是松。再如兩手如一手。通過大椎將左右兩條手臂連起來,以大椎為中心一起放大,一起縮小,左臂沉下去,右臂飄起來,肩、肘、腕、手指一節節鬆開,一節節沉下去,再一節節飄起來。這是節節貫串,也是偏沉則隨,就是放鬆放大,收緊縮小。舉一反三,兩腿如一腿,全身上下相連。但到腹內松淨之時,騰然之氣而生。


那時我們的身體處處都鬆開,處處都繃緊。就象一個充滿氣的球,內部是鼓脹的,外皮是繃緊的,落地是沉重的,彈起來是輕靈的。熟練至自然而然的程度,不用想松沉,也沒有放大縮小,不理會節節貫串,偏沉則隨,無所謂借地心吸力。可以說借到地心吸力了。會打太極拳了。

「佔住中定,往開裡打」一訣,是在楊祿蟬告老還鄉時,吳全佑一路護送,依依不捨,楊祿蟬先生曰:送君千裡,總須一別,我該教的已教你了,你的孝心我知道啦!你這樣跟著,無非是還想得點什麼,就送你一句--「佔住中定,往開裡打!」

此話為楊祿蟬先師的心傳!對吳家太極拳的形成影響極大!試淺釋之:

中定為向心力,往開裡打為離心力,而向心力與離心力的極度平衡就如宇宙天體的動態平衡一樣,在拳術為我人孜孜以求的「中定勁」!中定勁為楊吳兩家的要點和練功方向!是根本,是正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始終保持立於不敗之地的總體設想!是解放自己,是釋放自己,這樣就超越了一般主動「打」的定向思維模式,符合張三丰少林翻太極,變主動進攻為積極防守的總體思路,與王宗嶽的拳論精義一脈相承!吳全佑法無為,駕一御萬才形成了「中正安舒,輕靈圓活,守靜而不妄動」的吳家太極風格,是捷徑!是空間消融時間的妙品,是」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系統觀,是舍遠就近的經濟原則,是偶然走向必然,必然走向自然的通道,是體用不二的究竟語!

吳鑑泉的侄兒吳耀宗先生說:「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並不特別強調一味的捨己從人。常人肯定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認為吳先生說錯了!我想往往是本身功夫未到,執著一端,死記硬背,已積非成,何足道哉!

太極拳有不同的門派,拳架子招式各有不同,練功的法門亦各有獨到之處。但各派對追求太極拳的目標是明確的。

佛學中常提及的方便法門,只是一種手段或方法啟發修行者的菩提心,最終到達彼岸得成佛果。練拳架是修練的方便法門,只是手段,不是太極拳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們不應停留在方便法門的階段。否則只會見木不見森,永遠都看不見太極拳的廬山真面目。可是單求精修一種拳架,花一生精力仍未夠,如整天忙著多學幾種拳架,以多為耀的更是連門都未進,休談修得太極拳。拳架只是一種工具,是用來修練及驗證太極拳的真締。融匯貫通後,到了用之不必費心機的境界時,拳架這工具便沒有價值,可以拋棄。

時下以學會一套拳架作為畢業標準,「畢業」這二字實有誤人之嫌。學會一套沒內涵的空架子,根本沒有進入太極拳的世界,試問練30分鐘沒內涵的太極拳與跟著音樂跳30分鐘健康舞有何分別?古語說得好:「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有心修學此道者不可不知。

相關焦點

  • TVB性感小花代言內衣曬驕人身材 最怕地心吸力原因...
    提到女性在揀選合適自己的健康內衣秘訣,張秀文分享自己擁有驕人豐滿身材的心得,她笑謂:「我好怕地心吸力,所以平時好注重保養,平時也勤做運動防止胸部下垂。」她又透露,自己日常對胸部的保養和健康檢查,又呼籲女士要注重胸部保養:「我平時洗完澡5到10分鐘後,我會做胸部按摩,沿著淋巴打圈向上推,覺得自己都算保持到胸部堅挺,否則穿低胸晚裝會好怕效果不理想。」
  • 太極拳的骨頭勁
    倘若,與人推手,我是用手心敷著對手的手腕或肘,我的勁不能用手心和掌上的勁。因為,勁走陽面,手背上的勁一旦透過骨頭傳到手心與掌面,勁便出了骨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涵空手心,通過舒指,將勁從手指背滲透到對手的背後或腳跟,乃至對手命門後遠處的某一點。這樣的勁,就不會出骨頭。
  • 解析「凌空勁」 還原太極拳
    吾曾受朋友之邀,帶著幾位武術同好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太極拳傳人「凌空勁」的現場表演,那場表演很有轟動效應。主持人介紹說,被發放出的三位壯漢是國家武協的,他們都會太極拳,絕不是「託」。當時和我同去的有一位韓國人叫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館」館長,黑帶9段,向我們師兄弟學習太極拳和推手已有數 年。
  • 為什麼太極拳養生和技擊功能會是一體練成的?
    ,這種有漏洞的太極拳其實在健身的效果上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人滿了請留言索取更新) 打太極拳不用力可以利用本身的重量,也就是地球的吸力;和重量的反彈,(也稱作浮力),就此一點將太極拳與所有的拳種明明白白地分開了。人不用力,就是放鬆,現在很多人學瑜伽,主要就是學放鬆,放鬆對人的健康是有很大好處的,這一點無需再多說,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不去學習瑜伽人有機會放鬆嗎?
  • 太極拳的「凌空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吾曾受朋友之邀,帶著幾位武術同好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太極拳傳人「凌空勁」的現場表演,那場表演很有轟動效應。主持人介紹說,被發放出的三位壯漢是國家武協的,他們都會太極拳,絕不是「託」。當時和我同去的有一位韓國人叫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館」館長,黑帶9段,向我們師兄弟學習太極拳和推手已有數年。
  • 為什麼太極拳養生和技擊功能會是一體練成?
    為什麼太極拳養生和技擊功能會是一體練成  鍾文淵先生在他的《縱橫太極》一書中說到:如果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仍體會不到太極的功夫,("技擊")那可以說此人的太極拳一定有某種程度嚴重的漏洞  打太極拳不用力可以利用本身的重量,也就是地球的吸力;和重量的反彈,(也稱作浮力),就此一點將太極拳與所有的拳種明明白白地分開了。  人不用力,就是放鬆,現在很多人學瑜伽,主要就是學放鬆,放鬆對人的健康是有很大好處的,這一點無需再多說,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不去學習瑜伽人有機會放鬆嗎?
  • 中華太極拳賦
    百家爭秀,競相風流。斯惟太極拳,風行五大洲。億萬人鶩趨蜂擁,武術界灌頂振聾。齊名孔子學院,比肩四大發明。健身第一品牌,世界第一運動。壯哉太極拳,中華之國粹,文明之瑰寶!源於溫縣陳家溝,創自庠生陳王廷。借《莊子》太極之名,承《易傳》陰陽之要。吸納中醫養生之術,博採眾家拳術之長。手運八法勁,腳踩五行步。潤物以無聲,恬靜而溫婉。筋骨肉日日強,精氣神時時新。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吳公儀拳照楊華彪一心要發揚師傅吳鑑泉的拳法,他把現代思想和傳統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學習,強調必須嚴謹地訓練太極拳套路,以建立鞏固的基礎。他在香港每天都教太極拳。1988年,孫劍雲應邀來香港傳授孫式太極拳,譚豐雅得遇孫劍雲學習,從而傳授孫式太極拳。其後上海馬嶽梁門人李立群也來香港傳授吳式太極拳、快拳及器械。1994年香港武術聯會邀請了諸多太極拳名家來香港,使香港人更清楚各流派太極拳的獨特之處。紀昌秀、宋蘊華傳播和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是由紀昌秀師傅傳來香港。
  • 奇幻的地心探險之旅 ——走進《地心遊記》
    《地心遊記》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所著的長篇科幻小說,全書充分彰顯了凡爾納對科學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由科幻小說改編的兒童故事《地心遊記》是一場神奇的地心冒險之旅!故事的主人公阿克塞爾和他的叔叔來到了地球的中心,途中歷盡艱險,克服迷路、缺水等難題,還遇見了史前生物...他們還會有哪些驚人的遭遇,見到什麼奇異的景象呢?
  • 地心世界一日遊,地心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神奇?
    和地表上的大雄寶殿沒有太多的差異之處,所以只能將這個寺廟的名字分享給大家,告訴大家地心裡邊還有這樣的一座寺廟,裡邊也有修行人,這個寺廟的名字叫龍城寺。故事不是當天講的所以有點忘了,剛有管理員就問了,底下有太陽嗎?我就想起來了,這個事情還真有太陽!當時我還問菩薩,這個太陽是地表的眾生,和地心的眾生共用的一個太陽嗎?也就說都是外在的這個太陽為地心提供能量嗎?
  • 太極拳和古琴
    太極拳、氣功屬動中求靜的導引術,練時存想口訣、姿勢,也是個好方法。打坐屬於靜中求動的吐納法,「入靜」後可進一步要求「入定」。練太極拳關鍵在於「得氣」,「松」、「靜」是「得氣」的重要手段,這個「氣」,乃是從基本技能進入意境的橋梁。所有各式太極拳,都是和氣功聯繫在一起的。不能「得氣」的太極拳,是不會有多大效益的。我們不主張練丹田,也不主張運用腹式順或逆的呼吸法。
  • 趙堡太極拳、張三丰和金庸
    1764年 苗人鳳和南蘭的愛女苗若蘭出生。1766年田歸農勾引南蘭,苗人鳳和愛女相依為命。1780年三月十五日,苗人鳳和胡斐決戰。1791年趙堡太極拳第五代宗師張宗禹去世。1798年趙堡太極拳第七代宗師陳清平誕生於趙堡村。1804年張彥、陳清平加入白蓮教起義,「反清復明」。1810年趙堡太極拳第八代宗師和兆元出生。
  • 太極拳的外靜和內靜
    點擊「傳統楊氏太極拳班侯直系」關注我們☀ 河北邯鄲,太極之鄉,楊、武氏太極拳發源地。
  • 【《地心文明桃樂市》五次元的地心世界】
    在公眾號回復「地心文明桃樂市」有分享的三本書的下載連結哦~地心文明在即將邁入馬雅預言的二○一二年之際,來自地心文明桃樂市(Telos)的通靈傳訊,在人類的意識領域裡投入了一顆威力無比的震撼彈.一九九七年,當時居住在蒙大拿州的她開始接收到桃樂市的亞當馬和拉姆妮亞神光參議代表的訊息,要求她搬到雪士達山區居住,並在那裡開展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工作。她在那裡創辦了雪士達山神光印刷公司與〈拉姆妮亞通訊報〉,並且透過對亞當馬及拉姆妮亞神光參議會的通靈,寫作了三本以地心文明桃樂市為題的書籍。這些來自拉姆妮亞的重要訊息,旨在幫助人們了解這個星球的前途與自身生命的意義,帶領人們走向自由,進入更高次元的世界。
  • 鄭曼青宗師和黃性賢大師談太極拳
    學太極拳,不貪多,不求速。貪多嚼不爛,欲速則則不達。打好基礎最要緊,否則將會弄巧反拙。要知道,學拳難,成拳更難。學太極拳要不怕吃苦,能吃苦才能扎好根,根穩了就一通百通。學太極拳要有信心、恆心和虛心。有信心才會有決心;有恆心才不會中途而廢;有虛心才能誠心求教,拳藝才會精益求進。太極拳不是武術,是哲學、力學、物理學。所以學太極拳要從多方面入手。要從練心、練意、練氣、練理開始,然後才練技。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沈三見狀問:「你們老師回來後沒和你們說嗎?」洪均生等弟子莫名其妙地說:「沒說,什麼事呀?」沈三激動地一拍大腿說:「咳!你們的老師真好,可要好好地跟他學呀,他不但功夫好,德行更好!你們認為那天我們倆沒比試嗎?『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陳老師讓我握著他的兩個胳膊,我想借勁借不上,腿也抬不起來,我就知道他功夫比我高得多,所以我願意交這麼一個好朋友。」
  • 迷你世界地心世界怎麼去 地心傳送門製作方法
    在迷你世界中,有一個充滿危險的地方,那就是地心世界。但是地心世界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去的,不僅需要特殊的方式,還需要強大的武器裝備,不然在那裡很難生存下來。今天233樂園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迷你世界地心世界怎麼去。
  • 《流放之路》無盡地心怎麼玩 無盡地心玩法介紹
    流放之路無盡地心怎麼玩?近期遊戲上線了無盡地心模式,很多小夥伴還不清楚怎麼玩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流放之路無盡地心玩法介紹,快來看一下吧。流放之路無盡地心玩法介紹  無盡地心玩法  你將出生在獨立的礦坑營地當中,從LV1
  • 祝大彤談太極拳的符號和密碼
    上世紀活躍在太極拳教學前沿的吳圖南大師,是一位全體透空的太極拳家;楊禹廷大師坐在座像上像一個人影,似一付衣服架。他們對太極拳符號和密碼在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但還不及公諸於眾,便駕鶴西去,未留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