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用人單位因疫情進行裁員合法嗎?因疫情裁員怎麼賠償?

2020-12-20 華律網

導讀:由於復工潮的開始,裁員潮也隨之而來,不少企業都因在疫情期間經營困難,不得不開始裁員,因此,出現「復工第一天等來的不是工作劇增,而是裁員通知」這樣的說法,那麼在法律上用人單位能夠以疫情進行裁員合法嗎?

用人單位能夠因疫情進行裁員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發生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等原因時,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佔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在當前情況下,即使因疫情原因導致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需要裁員,我們仍然不建議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穩崗補貼。

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於2020年1月31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工作的通知》,用人單位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企業因疫情裁員怎麼賠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用人單位按照上述第36條、第40條、第41條的規定解除勞動關係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單位辭退員工的,就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二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相關焦點

  • 公司裁員,被裁了,該如何要求賠償?
    受疫情影響,各單位紛紛裁員,很多勞動者就這樣被列入到了裁員名單。面對突如其來的裁員通知,大部分勞動者都是手足無措的,既不知道單位裁員合不合法,更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以及不知道如何賠償。首先,對於裁員,這要看公司是合法裁員和非法裁員,賠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合法性裁員公司合法裁員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主要包括過失性辭退、無過失性辭退和經濟性裁員三種情形。
  • 單位能否以經營不善為原因進行裁員嗎,還可以以什麼理由裁員?
    很多企業由於自身經營不善等原因需要裁員減輕財政壓力,領導作出決策通知立刻下發,要求員工「打包」走人。那麼單位能否以經營不善為原因進行裁員嗎,還可以以什麼理由裁員?網友諮詢:單位能否以經營不善為原因進行裁員嗎,還可以以什麼理由裁員?
  • 公司突然裁員按什麼方式補償,關鍵還是要看是否屬於合法裁員
    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這個賠償金的標準就是經濟補償金標準的2倍,這就是所謂的2n。
  • 海信大規模裁員,企業如何突破人力成本的瓶頸?
    4月12日,海信集團表示,會有裁員措施,即「高管帶頭降薪、末位淘汰加速員工隊伍『優勝劣汰』」,但定向裁員1萬人信息不實,且公司並非一次性裁員,具體執行程度要看國外市場疫情進行情況。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公司都進入了資金緊張,經營困難的境地,一些公司為了縮減開支,想要進行裁員行為也無可厚非。那麼在法律上用人單位,能夠以疫情進行裁員合法嗎?  一、用人單位能夠因疫情進行裁員嗎?
  • 公司裁員不給補償金,勞動者要怎麼維權?
    在職場中,發生勞動糾紛是經常出現的,但是由於勞動者在勞動關係中處於弱勢地位,經常會因為法律意識不強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比如無緣無故被公司辭退了,沒有給任何補償,有些員工因為缺乏法律意識就到此結束了,其實這是不對的,勞動者應當積極地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 疫情期間被公司裁員辭退了,我該怎麼維權,可以得到哪些賠償
    今天和大家溝通的一個問題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如果員工被公司解僱或者辭退,員工應該怎樣去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應該爭取哪些補償?今年以來,收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經濟形勢變化,很多企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經營風險。在外部開源無望的情況下,如何縮減支出和降低成本就成為了企業的重中之重。
  • 可口可樂要花3.5億美元裁員 企業裁員怎樣計算賠償金呢?
    對員工來說,被裁員是一個非常令人不快的經歷,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希望得到合理的賠償。 那麼,什麼類型的員工會被優先裁員呢?在什麼情況下企業需要支付補償?裁員賠償金如何計算?企業可以任意裁員麼?
  • 即將被裁員,如何與用人單位談補償?
    即將被用人單位裁員,勞動者應當如何面對?在用人單位與你溝通之前,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裁員是個群體性概念,有人認為,其實對於個體勞動者而言,所謂談裁員,就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談離職的問題。這個理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用人單位要面對的是洽談多名勞動者的離職問題,稍有不慎,將陷入群體投訴或訴訟。勞動者的應對方案也有所不同。
  • 因為疫情被公司裁員了,他們的勞動糾紛是如何解決的?
    「夫妻倆都復工了,家裡小孩沒人管,想申請事假單位不批准,怎麼辦?」疫情期間,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接到這樣一通諮詢電話。仲裁員黃中適回應:「目前情況比較特殊,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應以誠信為本、互相諒解,建議就假期的使用,雙方儘量展開協商。同時,用人單位也應人性化處理問題,共克時艱。」
  • 【法官解答】疫情期間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該怎麼辦?
    ,為應對復工復產的需要,有些企業對因疫情不能正常返崗的員工採取了解除勞動合同、裁員減員的做法,因而侵害了員工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即用人單位如果沒有出具書面辭退證明,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責任。
  • 疫情期間最低工資標準是怎麼規定的?拖欠工資怎麼賠償?
    因本次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不少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對於已參加工作的勞動者來說,最關心的就是在疫情期間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等問題。 提問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對於疫情期間,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準法律是否有規定呢?若有企業在此期間拖欠勞動者工資又該如何賠償呢?
  • 年底竟被裁員!賠償金、年終獎只能「按鬧分配」嗎?
    被裁員 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即便是被裁員了,該有的權益還是要爭取到。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企業裁員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 棗莊發布通知,規範企業依法依規裁員
    企業要積極探索穩定勞動關係的途徑和方法,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鼓勵通過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在崗培訓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和勞動關係,維護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因疫情防控導致特殊困難的職工特別是孕期、哺乳期女職工,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協商安排遠程辦公、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 公司經營不善入不敷出,可以裁員以便節省開支嗎?
    公司經營不善入不敷出,可以裁員以便節省開支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艾勞動所在的公司因經營不善發生嚴重困難。公司高層經過緊急商議決定通過縮小業務範圍裁員的方式應對危機,等經濟局勢好轉後再開拓市場。艾勞動的妻子剛剛下崗,家中兒女尚讀初中,艾勞動很擔心在裁員中失去工作。公司業務受到疫情衝擊經營慘澹,選擇裁員無可厚非,但是需要遵照法律程序。
  • 人力資源之,面臨裁員員工應該怎樣獲取自己的賠付,從而保護自己
    那麼什麼是裁員,人們通常把企業大規模減少用工一律稱為「裁員」,但實際上這種稱法並不準確。在法律上,「裁員」的全稱是「經濟性裁員」,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企業經濟性裁員。那麼當面對企業裁員,員工如何保護自己呢。
  • 公司裁員,把工資高的老員工都裁了,賠償怎麼算?
    用人單位經營困難裁員,裁掉工資高的老員工,留下工資低的新員工,算不算違法解除?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滿足以下情形之一的,聽取工會意見並向勞動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 疫情影響外貿工廠裁員,能有三個月工資的賠償嗎
    如今國外疫情形勢嚴峻,雖然國內疫情已經控制差不多了,但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外貿企業數不勝數,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工廠都已經頂不住了。雖然國家對於困難的企業給予一定的低息貸款支持,但是沒有訂單,企業還是無法生存啊。
  • 辭退、辭職、合同到期、裁員,勞動爭議類型及賠償標準
    實踐中,勞動關係解除有這樣幾種情形:單位辭退、員工辭職、合同到期不續籤、裁員、員工自動離職,這些情形下都會產生哪些爭議,爭議仲裁的訴求賠償標準又是怎樣的呢?辭退: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單位單方辭退員工分為過失性辭退和無過失性辭退。
  • 海信集團如果裁員1萬,涉嫌違反勞動法和騙取疫情期間政策補貼
    網傳海信將啟動1萬人的裁員計劃。消息傳出,輿論關注。今天,海信集團發布聲明未否認裁員計劃,但表示裁員的數據不屬實。海信稱:受全球疫情影響,家電行業國內外市場均出現較大規模下滑。海信海外業務收入佔集團整體收入已超過40%,經營形勢更加嚴峻。為此,海信採取高管帶頭降薪、通過末位淘汰加速員工隊伍「優勝劣汰」等措施,以穩住業績。
  • 疫情下勞動用工合規與勞動關係法律問答
    律師解析:用人單位向應聘人員發出錄用通知書,系其單方法律行為,對用人單位具有約束力。從誠信及用人單位公信力角度,我們不建議用人單位以此為由取消錄用,一方面有違誠信原則,另一方面如果以疫情防控取消錄用,可能承擔締約過失賠償責任。為此,我們建議用人單位可以通過與應聘人員協商變更入職日期等方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