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篩查 看足下扁平否?|扁平足|肌肉|平足症|足弓|足底_網易訂閱

2021-01-12 網易

2021-01-10 07:01:57 來源: 廈門日報

舉報

  
你注意到嗎?有些人走路會搖搖晃晃,雖然幅度不誇張,但姿態不太好看;還有些人走路稍久一點就喊腳痛,更別提跑了。觀察這些人的鞋底,整體或者鞋跟內側磨損嚴重……這時就要提醒他:你很可能是扁平足。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足踝專科副主任醫師謝飛彬提醒讀者:足弓作用很大,可緩衝足部在走、跑、跳時的震動,保護內臟,特別是大腦免受震蕩,還可以保護足底的血管、神經免受壓迫,是「天然減震器」,大家都需要重視足底健康。
本報記者 劉 蓉
足弓為何退化?
與生活環境改變有關
謝飛彬說,從2018年開始,他接診到的成人扁平足患者明顯增多;因扁平足繼發其他問題的青少年則從2019年開始越來越多。 「以前我一年都難見到兩三名因扁平足求診的患者,現在一周就能接診到十餘名。當然,這也與大家的認知度提升有關。」
數據顯示,我國扁平足的發生率為7.1%。重慶、青島等城市曾對6歲-14歲少年兒童扁平足發病情況進行過普查,重慶的普查結果顯示,青少年足部形態正常的比例僅為18%左右,約19%的兒童有扁平足等現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4歲-16歲的少年兒童要定期對足部結構及生物力學進行評估。
扁平足的檢出率為何這麼高?謝飛彬解釋,一部分原因是兒童腳部還在發育,後期可能會慢慢好轉,而一些重度的扁平足兒童則是因為平時走路姿勢不好或者穿不適宜的鞋子造成的。一旦成了扁平足,孩子將來走路容易疲勞,運動也容易受傷。足弓是為了減震而存在的,現在到處是柏油路、木質地板、大理石瓷磚等堅硬地面,生活環境的進化讓孩子們的足弓越來越退化。
對身體有何影響?
會導致關節痛、腰痛
和高低肩等
謝飛彬介紹,因扁平足導致的症狀,被稱為「平足症」。它是一個三維的畸形,包括後足外翻、前足外展、中足內翻等,對腳部功能有明顯的影響,更會損害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如引起膝關節內旋、膝部疼痛、腰痛、高低肩,甚至導致青少年脊柱側彎等。
謝飛彬說,足踝在人站立行走時承受著全身的重力,扁平足除了導致足踝疼痛,易扭傷外,還會在日積月累中改變行走姿態,足跟外翻、外八字是比較普遍的一種,明顯的表現是鞋跟內側磨損嚴重。
如何自測扁平足?
看足底是否與地板無縫銜接
自測足底類型
怎麼樣才算是扁平足?謝飛彬解釋,扁平足,就是足弓塌陷。簡單來說,正常人光腳站在水平的地板上時,會發現腳底板和地面是有縫隙的,而扁平足患者可以和地板無縫銜接。
扁平足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前者與家族遺傳史有關,後者主要是因外傷、骨折、肌腱損傷導致的。
最簡單的自測方法是:在地上鋪兩張白紙,雙腳打溼,然後用正常力踩上去,看雙腳的受壓面積。白紙被打溼的部分就是受壓的部分。足印的內側面積可參考文中「自測足底類型」圖片,比較足弓高度是否正常。
什麼情況需要治療?會疼就要治
對於有疼痛的、畸形進行性發展的,以及可能對生長發育有影響的扁平足,都需要儘快就醫。「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在正常走路、站立的時候是否感到疼痛,包括前足、腳趾、腳跟等各部位的各種疼痛。如果有,就要引起重視。」謝飛彬說,年齡較小的嬰幼兒由於足弓尚未發育,幾乎都是扁平足,家長不必過分擔憂。「足部生長大概時間為0歲到14歲,而足弓發育階段是在4歲到6歲,我們一般建議家長在4歲左右就要關注小朋友足部發育情況。」他提醒,如果孩子到10歲足弓還未發育成形,將來有平足症的風險就會增大,建議家長都給孩子做一下簡單的篩查。
對於沒有產生疼痛的扁平足,謝飛彬認為除了適當體育鍛鍊,讓肌肉及韌帶得到刺激,在生活中應儘量穿相對較軟的鞋子,如果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可以通過足弓墊來幫助矯正。
先天性扁平足首先考慮非手術治療,如穿戴矯形支具或矯形鞋墊。對於畸形嚴重者或者8歲以上保守治療無效的青少年患者可選擇相應手術,主要的手術方式包括:距下制動器改良足踝生理力線,促進足弓發育。對於嚴重的平足症患者,需要進行軟組織轉移修復術、骨性截骨融合術和三關節融合手術,以重建足弓及足踝力線。

  扁平足要怎麼運動?先練足踝肌肉打好基礎
一項針對運動員的調查發現,競走和馬拉松優秀運動員中不少有扁平足,世界百米王者博爾特也是扁平足。所以,扁平足可以運動,關鍵是找對運動方式。運動時,要先練足踝肌肉,把基礎打好,再循序漸進進行其他鍛鍊。
適合扁平足人群的運動,主要有:慢跑、遊泳、單車、普拉提、瑜伽等。對於腳踝還不夠穩定的扁平足市民,可以嘗試在內側足弓處加入足墊支撐,維持足弓高度。運動前,選擇一雙鞋底有彈性、足弓處有支撐的運動鞋。
謝飛彬特別提醒家長, 讓2歲-3歲的孩子多跑多跳,有助於足弓的發育,更有助於整個下肢的生長發育。並且,研究已證實孩子過胖會 「壓扁」足弓,所以要控制孩子體重,別超重。
連結
這些康復鍛鍊
能恢復足弓
網球滾壓足底
將網球平放在墊子上,單腳踩在網球上,向下擠壓並前後滾動網球,建議 30 次/組,每天可做4組,對足底進行筋膜放鬆。
腳抓球(毛巾)
腳趾向下彎曲,用力抓住筋膜球(毛巾),保持該姿勢1分鐘。換另一側重複該動作。左右交替重複進行該動作4組。
抗阻勾腳
脛骨前肌的作用可以提升足弓,可以採取彈力帶進行脛骨前肌的訓練,訓練時注意勾腳後要慢慢放鬆,每組 15-20 次,共 4-6 組。
腳趾瑜伽
雙腳分別做「石頭」「剪刀」「布」的動作,每個動作維持5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走路容易腳痛 自查一下足弓
    曾參軍介紹,扁平足通常稱為脛後肌腱功能不全,又稱平足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板足、平足、扁平外翻足,泛指各種原因造成的足弓塌陷低平甚至消失,患足跟外翻、足外展無彈性,在行走和站立時容易出現足部疲乏和疼痛症狀。可能很多人對足弓沒有概念,足弓是由足部的跗骨、蹠骨拱形砌合而成的凸形向上的弓形結構,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構成類似弓弦結構。
  • 成年後足弓塌陷 麵粉幫你測試扁平足
    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可能是同一個——扁平足。足部是我們整座「身體大樓」的根基,如果根基不正,大樓就難免會歪。在我國,每三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足部異常,出現高足弓或扁平足的問題。肥胖、外傷與病變引發扁平足「扁平足」的分類方式有很多,從病因的角度有以下分類:先天性、成人獲得性、創傷性、神經、肌肉麻痺性。
  •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扁平足?送你2個自我篩查的方法,不妨一試
    而導致的原因,有可能就是總被的忽視的「扁平足問題」。扁平足是指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稱為足弓塌陷。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只是多數扁平足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無法引起患者的重視。很多人覺得要去醫院檢查,很麻煩,當下不影響行走就行。
  • 如何糾正扁平足?離不開這5點小知識,使足弓能支撐,走路不太累
    因為足弓消失之後,就起到了緩衝作用,很容易造成足部的肌肉勞累。 右下方沒有足弓的腳就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
  • 平足是扁平足嗎?你的腳印能看出你是不是有扁平足!
    不是你得了足底筋膜炎,也不是得了足踝關節的肌腱炎,而是你天生就是扁平足!扁平足是什麼?正常人的腳都有足弓,有了足弓,在走路的時候,腳會富有彈性,這樣既可以吸收地面對腳的衝擊,又能鎖定中足關節,使整個腳變得堅固,從而推動人體進行活動。
  • 你的足弓如果不正常,等於為全身疼痛埋下隱患!
    脛骨後肌:收縮時將2-4蹠骨往下拉,足弓變高 當我們站立負重時,足弓輕度降低,這時重力傳導至韌帶,韌帶被拉緊,同時足部肌肉開始收縮來協助韌帶維持足弓,避免足弓塌陷。 因此,我們說骨骼構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線,韌帶是第二道防線,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後的第三道防線。
  • 足底的美麗弧線:足弓的意義與訓練方式
    、深層肌肉則為足弓結構提供了穩定與維持。1.低足弓、扁平足,首先會在站立時影響我們的關節排列,導致膝、髖、腰椎、甚至肩膀的不對稱,增加關節磨損與肌肉不耐受的風險;(如足底的拇展肌、趾短屈肌等)的穩定作用逐漸被冷落,從而導致表層肌肉過度收縮、其軟組織產生炎症,產生我們常見的「足底筋膜炎」等問題。
  • 足弓偏低問題需引起重視 可穿矯正鞋來緩解情況
    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動物,足弓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蹠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在我們行走的過程中,足弓吸收體重的衝量及步行時產生的震蕩。知道了足弓的重要性之後,就可以從鞋底的磨損程度來了解我們的足弓啦。
  • 足弓塌陷是什麼原因?足跟痛是怎麼回事?矯正治療很重要
    足弓塌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幼童2~4歲時就開始慢慢形成足弓,足部健康的忽視就會導致足弓異常的發生。足弓異常現象有高足弓和扁平足(足弓塌陷)。高足弓通常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的一些疾病造成。相比高足弓,後者更為常見。足弓塌陷在足部受力的狀態下表現出足弓的降低或消失,影響足弓的功能。除了遺傳因素外,後天造成扁平足的因素有很多。1.不合適的鞋子。
  • 扁平足會帶來什麼危害?看完這4點,最好自查一下
    我們的足弓是足部一個重要支撐結構,由跗骨和蹠骨砌合為拱形,跟彈性可收縮的足底韌帶,肌腱,一起共同組成足弓。有一定的向上凸起弧度,正常的足弓有助於緩衝震蕩、保護足底神經血管、支撐身體的重要作用。但由於生長發育的不同,有些人群的足弓也回出現畸形生長的狀態,扁平足就是一種畸形的足部狀態。大約有7%的人有扁平足的問題,有扁平足的人,其足弓看上去很平。有扁平足的人,在孩童時期影響不明顯,大部分扁平足患者在青中年或者超重時會出現症狀。
  • 足弓平平,就是扁平足嗎?提醒:扁平足的發生,多和4個因素有關
    扁平足是是指足部骨骼、韌帶、肌肉生理異常。使得內側足弓、外側縱弓和橫弓出現塌陷或者消失的一種足部異常。如果扁平足患者出現足踝部疼痛或其他的臨床症狀,則稱之為平足症。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足弓平平的,是不是就是扁平足了呢?
  • 扁平足如不治療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身體問題
    足弓是人類腳的重要結構。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彈性。即可吸收地面對腳的衝擊力量,又可鎖定中足關節,使腳變得堅硬,更好地推動人體活動。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
  • 關注兒童扁平足問題,定製矯正鞋是幹預方式之一
    扁平足是什麼?為什麼媽媽們會那麼擔心?在說到扁平足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扁平足形成的原因和帶來的一些問題。扁平足是什麼?扁平足是一種足部的畸形,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稱為足弓塌陷。患者出現疼痛,易扭傷等症狀時,稱為平足症。
  • 保健品「足弓墊」只適合扁平足初期使用
    保健品「足弓墊」只適合扁平足初期使用 2011-10-27 10:07:49   來源:市場星報
  • 逛街不會逛成扁平足,但扁平足逛街是真的難受
    「陪你熬夜聊天到爆肝也沒關係,陪你逛街逛成扁平足也沒關係……」這首五月天《戀愛ing》的歌詞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也有不少人對扁平足的初印象就是來自這句歌詞,可是,逛街真的會逛成扁平足? 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不會。 首先我們簡單了解下什麼是扁平足。
  • 5歲寶寶扁平足外翻伴「K」型腿還總摔跤 專家:及早就醫
    龍頭新聞訊(宋微)日前,哈醫大四院松北院區兒童康復中心接診了一名扁平足外翻伴「K」型腿的患兒。5歲的小康康是一名運動發育遲緩患兒,3歲時會自由行走,但是遺留了扁平足外翻伴「K」型腿的體態問題,一直都在找康復老師看,但孩子的腿型還是沒怎麼改變,走路也總摔倒。
  • 預防孩子扁平足,家長做好這5點很關鍵,得時刻放在心上
    扁平足是指正常足弓的缺失,導致足弓不正常發育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因素或者後天形成。在平時,在沒有出現症狀時,可能很少有人關注自己的足弓情況。不過很多家長則會發現,在看照孩子時,總覺得孩子的足弓平平的,難免擔憂孩子是否出現扁平足。
  • 足弓扁平走路難,兒童扁平足及時穿矯正鞋幹預
    足部的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是足弓,足弓不是天生形成,它和腰椎、頸椎生理曲度一樣,是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足部除了具有承受體重、緩衝和吸收衝擊力的作用外,還具有走、跑、跳等的推動力以及協調和維持人體的平衡等基本功能。而我們常見的扁平足就是由於足弓在形成時受到一些問題影響,造成其足弓可能在站立或平躺時消失。
  • 博士講堂:怎樣判斷我孩子是不是扁平足?
    扁平足不是病,但如果扁平足引起的疼痛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那就需要接受足踝專業的治療。也就是當病患足部感覺疼痛,或病患的後腳跟之阿基裡斯腱疼痛,或是當做伸展性活動時足部有緊繃感時,除了選擇穩定性高的鞋子外,並且要注意鞋子的材質和防震的能力。同時,使用足部輔具力學糾正治療。如果不及時矯正,扁平足的患者因為腳底避震力較差,走路較為緩慢,長久以後容易並發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膝關節炎、髖關節炎和腰痛等疾病。
  • 什麼是扁平足?身體出現4個症狀,最好自查一下
    扁平足是指患者足弓塌陷的一種情況,與正常足弓相比,在站立時有明顯的區別。大多數扁平足並不需要採取特殊的治療,通過鍛鍊矯正即可。不過因為扁平足患者,少有較為嚴重的症狀,患者對此並不重視。當發現有明顯的扁平足症狀時,最好及時就醫,接受診治以免造成更大的足部傷害。扁平足會有哪些症狀?1、疼痛:一般在足底內側出現疼痛,在長期站立跟行走時,這種疼痛會加劇。而且是站跟行走的時間越常,這種疼痛就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