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影響到底有多大
對於扁平足,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扁平足嚴重影響運動時的速度、高度也增加了損傷風險,更有甚者連正常的生活走路都受到了影響,很多人認為已經扁平足,沒辦法了,只能這樣了。
其實並不是的......
足弓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蹠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可分為縱弓及橫弓。足縱弓又分為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
足弓構成
內側縱弓
在足的內側緣,由跟骨、距骨、舟骨、3塊楔骨和內側第1~3蹠骨構成,弓背的最高點為距骨頭。於直立姿勢時,在前後兩個支點。前支點為第1~3蹠骨小頭,後支點為跟骨結節。此弓由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長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蹠長韌帶及跟舟蹠側韌帶等結構維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蹠側韌帶,此韌帶起著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彈性強,適於跳躍並能緩衝震蕩。
外側縱弓
在足的外側緣,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構成,骰骨為弓的最高點。前、後支點分別為第4、5蹠骨小頭和跟結節的蹠面。維持此弓的結構有腓骨長肌腱、小趾側的肌群、蹠長韌帶及跟骰蹠側韌帶等。弓弦是跟骰蹠側韌帶。此弓曲度小,彈性弱,主要與直立負重姿勢的維持有關。
橫弓
由各蹠骨的後部及跗骨的前部構成,以第2楔骨最高。維持此弓除韌帶外,還有腓骨長肌及拇收肌的橫頭等。
足弓作用
足弓所形成的拱形結構是人類所特有的,這樣的拱形結構非常有利於行走和跑步,足弓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足弓使得足在接觸地面時具有很好的適應地形的作用,拱形結構可以更好地抓取凹凸不平的地面,有利於著地時的穩定;
● 足弓具有減震和緩衝作用,發揮「天然避震器」的作用,這是足弓最具功能性的地方,有了足弓,就可以吸收一部分騰空落地時地面對於人體的反作用力,避免過大的衝擊力傷害足踝和膝蓋等部位;
● 足弓可以使足底血管神經避免過度壓迫,有利於長距離跑步行走,避免血管神經受壓而過早疲勞;
維持足弓的條件
足弓是由足部骨骼、韌帶、肌肉一起構成的拱形結構,三者互相影響,形成一個整體。
跟骨上的載距突,承受來自距骨方向的重力,對於足弓維持非常重要。若載距突先天發育不良或者外傷受損,距骨掉向內側,跟骨外翻外移,足弓便會向內塌陷
韌帶:
三角韌帶:穩定踝關節內側,防止足外翻。
跟舟韌帶:連結載距突和跟骨,需一定彈性,過短則足弓過高,過長,則易鬆弛足弓塌陷。
肌肉:脛骨前肌:收縮時將第一蹠骨往下拉,足弓變低。
脛骨後肌:收縮時將2-4蹠骨往下拉,足弓變高
當我們站立負重時,足弓輕度降低,這時重力傳導至韌帶,韌帶被拉緊,同時足部肌肉開始收縮來協助韌帶維持足弓,避免足弓塌陷。
因此,我們說骨骼構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線,韌帶是第二道防線,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後的第三道防線。
扁平足
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部骨骼、韌帶、肌肉生理異常,導致內側足弓、外側縱弓和橫弓出現塌陷或者消失,稱之為平足症。
扁平足的原因
先天;
上面所述骨骼、韌帶、肌肉任何結構發育不良。
後天
輕微先天性扁平足;
肥胖、肌腱退化、足底筋膜緊張等原因;
負重站立、長途跋涉等致足弓承壓過大,足弓被壓低,很多馬拉松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
長期臥床。肌肉韌帶得不到鍛鍊,足底軟組織損傷萎縮,導致足弓塌陷;
女性穿高跟鞋,長期重心前移,跟骨向前傾,導致足弓變形。
扁平足的危害
1.導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拇趾外翻、足底疼痛甚至腰痛和頸肩痛等;
2.扁平足一般呈內八字腳,腳趾朝外,腳跟容易受傷。
3.長時間行走或運動,易造成足底軟組織過度使用、發炎、以及關節部位受力不均,引起疼痛。
4.影響脊柱正常發育。
扁平足處理
常規處理
矯形鞋墊;
非固醇類消炎藥,如布洛芬等;
運動療法
腳尖站立腳跟不著地行走,5min/天
2.足外側負重,重建足弓
3.練習內翻肌力,脛骨後肌
4.踝關節穩定性練習
5.放鬆脛骨前肌
6.小腿牽拉,放鬆跟腱
損傷預防
避免長時間站立
避免不合適的鞋子
控制體重
經常放鬆小腿
增強腳踝力量
其實扁平足並不可怕.....
鍛鍊、預防加好的運動模式,戰勝扁平足三部曲,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