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想來一個童年的記憶呢?
帶上家人或朋友一起燃窯,絕對是一件有趣樂事!
砌窯可是個手藝活,
能一氣砌成,
不用翻工的應該是高手了,哈哈!
很多經驗不足的吃貨,經常氣得要S,搞好久都砌不成一個窯。萬丈高樓平地起,砌窯,底座的功夫很講究,底不穩,砌到一半,就變成窯塌塌了。
最後一道的工序:收口,封窖頂。也很考水平,要逐漸地往上收,斜度不能太大。選泥塊要大小塊搭配好,砌工要好,縫隙要小,收口自然,才能做出很漂亮的窯。
各種雜木乾柴往窯裡丟,火越旺越好。窯燒得越紅透,窯出來的紅薯和雞就越香。
窯頂燒得差不到了,紅透的泥塊,
開始散發出泥土特有的味道,很自然很好聞。
再繼續燒上半個鐘,就可以往裡放紅薯了。
地裡新挖出的紅薯,黑灰兼砂質土種出來的紅薯,特別甜。
其實,地裡剛挖回來的紅薯,馬上拿來做紅薯窯,並非上上之選。
最好是先擱上一段時間,讓秋風吹去一部份的水份,紅薯外表看起來有點發蔫了,這時候的紅薯糖份就很純了,拿來烤也好,窯也好,才是最甜的。但大家都迫不及待了,等待實在太熬人了。
做紅薯窯,選薯的時候千萬不能太貪心,專挑大個。
大個不易熟,這種半熟夾生的紅薯吃下去,
後果很嚴重的噢,大家懂的,哈哈。。。
太小了,也容易窯焦,最好選象這種不大不小的薯。
揭窯頂,往裡放紅薯。
也可以從燒火的窯口往裡丟
但沒從頂上放方便
最開心的時刻到了,砸窯咯。
大人、孩子齊上。大棒、小棍狂揮。
先把燒紅透的泥塊敲碎,蓋住紅薯,外頭再加一兩層新泥密封,不讓熱氣冒出來。開心歸開心,但可不要用力過頭,往死裡砸噢。不然,開窯的時候,就杯具了。呵。。
然後,該幹啥幹啥去,打牌的打牌,摘菜的摘菜,拍照的拍照。
玩夠玩累了,紅薯也該熟了。
可以打掃戰場了。
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刨,象考古工作隊一樣,生怕把戰利品給捅破了。
泥層刨去,焦香軟透的窯紅薯出現了,有點驚豔吧。。
怎樣麼,這個水平不賴吧。
焦香撲鼻,食指大動,開動吧。
小心別撐著了,要留著著點肚子噢,一會還有土土的農家菜吃呢。
紫心的薯和花心薯最甜,窯紅薯那種帶著泥香的味道,讓人慾罷不能,孩子們最愛吃。
這種黃心薯跟紫心和花心紅薯不一樣,甜味稍淡一點,有股清甜的味,MM們比較愛。
回歸自然,其實很簡單。
一窯紅薯,一顆童心,足矣。
玩紅薯窯,怎能少得了窯雞呢。
窯土雞與窯紅薯,就象美女和高跟鞋,永遠是絕配。
做窯雞,肯定要用鄉下傳統餵養的本地土雞啦,腳細細的,在村裡到處跑的那種~
有了正宗的土雞,做窯雞,配料其實很簡單,拔幾根土生土長的香菜或香蔥、挖塊姜,一點鹽就行了。就是選雞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挑選太大的土雞(難熟點)!
有些喜歡原汁原味的吃貨,連配料都不放,只用一點鹽調味。他們說,土雞的原味就是最好的調味品。土雞宰殺乾淨,用鹽將雞身內外擦一遍,香菜和姜,放進雞肚內。
新採下的芭蕉葉洗乾淨,準備包雞用,一定要用新鮮葉子。
如果有新鮮的荷葉更好,沒有芭蕉葉或荷葉,也可以用新鮮竹葉代替,目的都是為增加窯土雞的清香味。
雞包好備用。
用錫箔紙把包了一層荷葉或芭蕉葉的土雞封好,要包嚴實一點,不然,泥巴跑到雞裡面,就沒得吃了。
接下來,就是等著燒窯啦。
紅薯窯燒透後,跟紅薯一起入窯就OK啦。
紅薯和土雞都埋在裡面啦。
土雞與泥土的親密接觸,成就了這道粗野的美味。
開窯咯。刨去窯泥,紅薯的焦香撲鼻而來。
雞汁都滲出來了。迫不及待開封,顧不上燙手了,呵。窯得還不錯吧。
什麼叫外焦裡嫩,這就是咯。整個農家院儘是那個清香加雞香,令人食指大動,猛吞口水。
來張特寫吧。
動手吧,等不及啦先扯個大腿再說。
自然的美味,當然要用最原始的吃法才過癮。
土雞質地,就是不一樣
雞肉的纖維和層次看得清清楚楚。
什麼肯德基,麥當勞都是浮雲啦。
這一口的新鮮和回味,把兒時的美味記憶都喚回來啦。
紅薯加窯雞,這樣的農家美味,
城裡不容易吃得到吧。
via: 客家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