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蘋果造車消息「捲土重來」,2024年發整車可能性有多大?
最近,蘋果造車消息多了起來。
12月22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並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其中可能包含該公司自己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
路透社從了解蘋果電池設計的人士處獲悉,蘋果該項目(汽車項目)戰略核心是一種新的電池設計,該設計可能「從根本上」降低電池成本,並增加汽車的行駛裡程。
路透社報導稱,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通過省略裝電池材料的包裝和模塊,來增大單體電池的體積,並釋放電池組內部的空間。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
按照路透社報導的時間表,蘋果將在四年後才會正式推出整車,這與之前外界預期蘋果將在2023-2024年推出整車保持一致。
前一天,中國臺灣媒體報導則稱蘋果有望在明年9月份發布蘋果汽車。
12月21日周一,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引述供應鏈消息,蘋果公司預計在明年9月發表蘋果汽車(Apple Car),比原先預期提早至少兩年。
報導還稱,Apple Car首款原型車已有數十輛在美國加州進行了秘密測試,蘋果近期業已向不少臺灣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備貨要求。
另據臺灣《經濟日報》,廠商們正準備最早在明年二季度開始生產蘋果汽車零部件。
一位跟蹤蘋果供應鏈的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明年蘋果推出整車的概率不大,車規級的產品驗證需要2-3年,還是維持之前最早2023年蘋果推出整車的預測。
不過,蘋果汽車有關消息確實多了起來。本月早些時候,據外媒TESLARATI報導,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來為類似於特斯拉轎車的「Apple Car」的開發做準備。
報導稱,兩家公司都已制定了在美國設廠生產「蘋果汽車」晶片的計劃,目前正在與汽車電子供應鏈中的上遊和下遊供應商進行談判。
蘋果汽車項目在內部被稱為「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不過,「泰坦計劃」在蘋果內部進展並非一帆風順。據媒體報導,蘋果一度放棄了該計劃,專注於自動駕駛軟體的研發,之後又重新評估了自己的目標。曾在特斯拉工作過的蘋果老臣Doug Field於2018年重返該項目,並於2019年裁掉了190名團隊成員。
此前有報導稱,蘋果已讓AI和機器學習負責人領導自動駕駛汽車團隊,蘋果仍在考慮是否發布自己的車輛,為其他汽車製造商設計自動駕駛系統,或者發布與第三方汽車兼容的售後套件。
路透社報導稱,自那以後,該項目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現在打算為消費者打造一款汽車。由於蘋果的計劃尚未公開,這兩名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路透社也指出,即使對於蘋果這樣的公司而言,生產汽車也會帶來供應鏈的挑戰。蘋果財力雄厚,每年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生產數以億計算的電子產品,但從未生產過汽車。馬斯克的特斯拉花了17年時間才成為持續盈利的車企。
「如果在地球上有一家公司有資源做到這一點,那很可能就是蘋果。但同時,它不是手機,」路透社援引一位參與泰坦項目的人士說。
路透社稱,目前還不清楚哪些企業將組裝蘋果品牌的汽車,但有消息稱,他們預計該公司將依賴一家合資企業來生產汽車。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補充稱,蘋果仍有可能決定將其努力的範圍縮小到研發一套將被集成到傳統車企生產的汽車中的自動駕駛系統,而不是生產並銷售一款蘋果品牌的汽車。
兩名了解蘋果計劃的人士警告稱,與疫情相關的延遲可能會導致開始生產的時間被推遲到2025年或更晚。
上述行業觀察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即便蘋果來造車也面臨很多挑戰,從時間上來說蘋果造車已經有點落後了,畢竟已經有了特斯拉這樣的對手。「我認為蘋果最供應商比較好,造整車難度大。」
路透社報導,一些蘋果投資者對路透有關該公司計劃的報導持謹慎態度。蘋果投資方Gullane Capital 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Trip Miller表示,蘋果要大批量生產汽車可能很難。
「在我看來,如果蘋果開發一些先進的作業系統或電池技術,最好通過授權方式與現有製造商合作應用,」Miller稱,「就像特斯拉和傳統汽車公司那樣,在全球打造非常複雜的製造網絡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