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看[舌尖上的中國],水果們表示不服氣!

2021-02-27 DIY吧

DIY吧萌媽

加萌媽微信號(DIY8-meng)

拉你入牛逼的手工群一起玩

支持萌媽原創,點讚+分享+轉發

Hi~ o(* ̄▽ ̄*)ブ 

大家好~我是萌媽!

歡迎來到今天的手工分享時間

❤。◕‿◕。❤ 

說起優質記錄片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

應該都是 BBC 的紀錄片

但在 2017 年咱們國內也出了

好幾部高評分的紀錄片,比如:

《我在故宮修文物》

《航拍中國》

《如果國寶會說話》

……

作為一名吃貨來說

最近萌媽就

被一部水果紀錄片圈粉

它就是被稱為水果界「 舌尖 」的

 水 果 傳 


看著宣傳圖片不感冒?

先來一段

這部紀錄片的宣傳片

你們感受下

4K 清晰度

細節大特寫

四濺的果汁

鮮嫩的水果肉質

每一幀都在挑逗著觀眾的食慾

就連配音演員都說

「 這是我配過咽口水最多的片子 」


每看完一集萌媽忍不住點起了外賣

想去吃遍視頻中所有的水果

口水直流啊!

你能想像得到那種感覺嗎?

當看著這些水果

口中空空

只能看不能吃的心情嗎?

導演實在太可惡了!

這不是在逼我減肥嗎?

有時候美食不一定要有

大魚大肉才有誘惑力

而水果恰好也是具有誘惑力的說~

什麼是水果?

萌媽科普一下吧!

水果是指多汁且大多數有甜味可直接生吃的植物果實,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水果是對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實和種子的統稱。水果有降血壓、減緩衰老、減肥瘦身、皮膚保養、 明目、抗癌、降低膽固醇補充維生素等保健作用。

【水果分為:仁果類、漿果類、柑橘類、堅果類、核果類、柿棗類、荔枝類、殼果類、莢果類、聚復果類和草藤本類11大類。】

水果也能撩動你的所有神經

這些特寫隨手一截

都是一張漂亮的壁紙

想想上一個能讓我

如此有吃水果欲望的

大概還是十幾年前的切水果遊戲吧


到目前

《水果傳》已經更新至第 5 集

每集大概 35 分鐘

豆瓣評分 8.7 分

翻了下評論區基本都是好評

在紀錄片的第一集「 變身 」中,影片講述了愛玉到愛玉冰、可可果到巧克力、柿子到柿餅、藍莓到藍莓果醬、鳳梨到鳳梨酥以及梅子到梅子酒六種水果的變身過程。

比如在臺灣阿里山,奶茶店常見的愛玉冰,它的製作源頭正是來自這兒的一種爬藤植物 —— 愛玉。

當地居民爬上大樹採摘果實,經過一系列複雜工序處理後,它就會綻放出別樣的形態。

因為愛玉的種子含有大量果膠,加入水中揉搓後,它被擠出果膠,再經冷凝,它就成了淡黃色的果膠凍。

在越南的胡志明,有兩個法國人踏上旅程,尋找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而誰能想到下面這種外形像木瓜,裡面似山竹的水果,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加工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巧克力。

在廣東徐聞,來自臺灣的甜點大師,找到了理想的菠蘿,把它變成流行兩岸的點心鳳梨酥。

在日本埼玉縣,梅園女主人把梅子變身成梅子酒,一起迎接四季流轉。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人們都用他們想像力施展的魔法,讓水果發生了各種奇妙的變身。

此外,這部片也讓鋪主認識了一些此前聞所未聞的「 水果異族 」。

丨 西雙版納密林裡的木瓜榕 丨

丨 漂洋過海的水椰子 丨

▲ 水椰子肉

丨號稱水果界「魚子醬」的指橙 丨


丨布滿尖刺的刺梨 丨


丨比甘蔗更甜的非洲竹芋 丨

在昨晚剛播出的「 靈感 」專題中,則讓很多觀眾更新奇地了解到水果除了能吃以外還能做什麼。

原來水果還可以用來發電、染色、做香水、替代動物皮革以及進行藝術創作。

突然發現,原來這些我們觸手可及的水果,還有這麼多我們一無所知的一面。


除了精緻的畫面、新奇的內容,紀錄片中的文字表達也同樣讓人治癒。

「 柿子將要暫時告別陽光和空氣,進入黑暗,開始一場漫長而甜蜜的夢。」

「 指橙與珍珠雞,被守護的精靈與守護的衛士,終日上演著莎士比亞劇情;刺梨與布依族相依相伴,布滿尖刺的外表,釀出的酒卻格外溫柔。」

「 依靠的是時間的力量,在漫長的時光旅程裡,梅子將逐漸褪去青澀的模樣,把自身的芬芳、酸甜和顏色一點點融入酒中,直到透明的液體逐漸變成美麗的琥珀色。」

「 面朝大海的椰子們,便開始在潮汐間等待分別的時刻。時機一到,成熟的椰子們便紛紛落入柔軟的海灘,奮力湧向大海,帶著重要的使命,開始一場驚心動魄的旅行。」

在這些可愛的文字裡,水果不再只是一個果腹的食物,而是成了一個鮮活的生命,靈動且有趣。

影片記錄了在乾旱的黃土高坡,即便水果匱乏,這兒的果農在每年柿子收成後,也總是會留一些柿子在枝頭,給鳥兒當食物。

印度尼西亞活火山腳下的人們,即便經常遭遇火山噴發的時刻,但並不抱怨,反而將火山噴發後的肥沃火山灰當作饋贈,用辛勤的耕耘換取收穫。

在自然法則下,人類與水果的相處,無一不透露著平衡之道。

每一份辛勤付出,都將融入在日後的清香甘甜,令人回味,收穫感慨。

而正是這份敬重和敬畏,才讓萬億年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萌媽溫馨提示:

腐爛水果宜丟不宜吃

水果中豐富的營養物質,為我們機體提供了所需的各種營養和能量。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買了很多水果,但一時想不起來吃,再拿出來時,發現有些部分已經開始腐爛了,丟掉吧,有些可惜。大都我們是,拿水果刀將腐爛的部分削去以後,繼續食用。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

當水果腐爛發生黴變以後,會繁殖出各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繁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這些物質,又會通過水果的汁液滲透、擴散到水果的其它部位,導致其它部位也出現微生物的代謝物。

當人體吃了這些腐爛的水果中的真菌毒素後,可能會引發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腹脹、腹瀉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出現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這些微生物產生的毒素還會對神經、泌尿、呼吸道等系統造成損害,甚至還有致癌作用。其次,腐爛的水果中還含有有毒的亞硝酸鹽。

近日有微生物專家研究證實,腐爛水果中的微生物產物的代謝物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了,還是扔掉為好。

為了完成這部紀錄片,製作組跨越全球 15 個國家的 50 個城市,才海選出 40 多種水果,作為拍攝對象。

《水果傳》導演羅穎鸞自曝自己非常非常喜歡水果,她說「 我看書常常可以忘記全部的情節,但關於水果的段落總是記憶猶新。」

讀《獵人筆記》時,她看到「 通過開著的窗子,從園子裡飄進秋天的涼氣和蘋果的香味來」,蘋果的香味就從書裡飄了出來,羅穎鸞暗自下決心,以後的院子裡一定也要有一棵蘋果樹!

在《流動的盛宴》裡,看到海明威說「 在新故事不好開頭開不好的時候,我一定會坐在壁爐前,把橘子皮裡的汁液擠到火焰的邊兒,看著在噼啪聲中躥起的藍色火焰。」

羅穎鸞就流了流口水,後來在每次寫稿的時候,也總會放兩個橘子在身邊。

也許正是這種對水果骨子裡的痴迷,成就了一部豆瓣評分8.7高分的紀錄片。

而關於這部片子

導演羅穎鸞還發出這樣的提示

「 觀看時請保持房間明亮,並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在手能夠到的範圍內備好水果,以免觀後可能魂不守舍,有口乾舌燥之渴望。」

你愛吃的水果是哪一種呢?

歡迎給萌媽留言哈~


我是萌媽,我在DIY吧

每天來這裡與你分享DIY的快樂

據說點讚的姑娘都會越來越美哦~

後臺回復合集

萌媽有超多DIY教程相送呦~

❤❤❤

萌媽只想把DIY的快樂

分享給愛生活又愛手工的你

DIY吧公眾號微信號:diy8_cn

喜歡就會點讚,但愛就會轉發哦~

圖:網際網路   編輯:萌媽(DIY8-meng

如何剁手更神奇?

試試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

領取神奇之物吧!

相關焦點

  • 這部紀錄片堪稱水果屆的「舌尖中國」,吃貨都是流著口水在看
    前不久《舌尖》第三季公布了預告片,並宣布在春節上線。在等《舌尖3》的時候,小編流著口水看了一部美食紀錄片。畫面既美又可愛,色彩斑斕,食慾滿滿。《水果傳》。片子沒有流量小生,也沒有痴迷戲骨,有的,只是你見過或沒見過的水果。它接地氣,不去貶損水果的出生和歸途。精心培育的也好,野生放養的也罷,無論是作為高檔餐廳御用,還是集合在超市菜場等待尋常人家挑選,《水果傳》不光講述了我們見過也吃過、聽過但沒吃過的水果,甚至有些品種是我們聞所未聞的。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最美味的教學:《舌尖上的中國》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婷婷老師認為可以教孩子《舌尖》中寄託的人文情感,比如父母對子女、手足之情等。慧兒老師和海狸老師都是學早期教育的,她倆認為可以利用《舌尖》在幼兒園班級的指定區域開展主題活動,比如讓小朋友展示舌尖上的XX家,或者中國名小吃。正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讀早期教育的韡燁老師補充說:「讓孩子對味覺進行身體力行的感知,討論食物(什麼是健康的食物,什麼是不健康的,食物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
  • 盛唐幻夜上線12天收視率卻比不過這部戲,主演們表示不服氣
    當代社會下,網絡劇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並且很多網絡劇收視還相當不錯,像之前的《鎮魂》、《最好的我們》、《餘罪》等等很多的網劇都一致受到了觀眾的好評,並且還期待主演們能出演第二部。許多導演也投身到拍網絡劇的熱潮中,看來大家對網絡劇這塊是非常看好的。
  • 鄭和下西洋的路上,吃出了舌尖上的中國?
    但是,僅僅依靠儲備的食物是遠遠撐不到航海結束的,如果缺乏營養,船員們還會出現敗血症等疾病。 瓷器是當時中國在海外最受歡迎的商品,鄭和船隊每艘船上都帶有大量的中國瓷器。 船隊上的人在這些瓷器裡埋上土,在裡面種植蔬菜。 這一做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一方面能讓船員吃到新鮮的食材,保持身體健康;另一方面,瓷器裡添滿泥土,使得瓷器在長時間的航行中不易破碎。
  • 《舌尖上的中國3》首播成績喜人,能否再掀「舌尖上的高潮」?
    這似乎是中國人約定成俗的認知,隨著除夕夜、春節的到來,年夜飯、特色小吃也迎來了長達半月之久的霸屏;恰逢此時,《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也如期而至,在正月初四迎來了精彩首播。在此基礎上,她們走遍「千山萬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拍攝上百種美食,最終確定了「器具」、「小吃」、「宴席」、「食養」、「廚人」、「點心」、「節氣」和「融合」八個主題,組成了《舌尖3》。
  • 《舌尖上的中國》團隊再拍《小海鮮》,我是流著口水看完的
    作為一名吃貨,每次看《舌尖上的中國》都是心癢又享受呀...繼《舌尖2》裡幾道三門當地的特色小海鮮這麼「驚鴻一瞥」之後,網友們不淡定了,都盼著給三門小海鮮「加戲」!紅燒鯔魚↓南方人吃麵少,若是用小海鮮做澆頭,那就不一樣啦...小白蝦、花蛤再配上肉蔬澆在面上...這碗味鮮料足的海鮮面,你給幾分?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暖心回歸!留學生們都樂瘋了!
    >身在海外的我們興奮之餘,是感慨傷懷1月12日下午,中央電視臺在北京舉辦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三」將在2018春節期間暖心回歸。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先導片(視頻來源:騰訊) 《舌尖上的中國》系列是1990年以來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紀錄片,對拉動美食行業經濟增長功不可沒。「舌尖」前兩季所提及的各路美食紛紛登上淘寶熱搜,其中雲南諾鄧火腿成交量五天翻了十幾番。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文案創作運用該片的宣傳負責人表示這個文案是經過陳曉卿一遍又一遍的刪改最終成型,《舌尖上的中國》的文案創作,事實上也是使用了國際紀錄片的基本創作習慣。在《舌尖上的中國》裡就大量採用了這樣的敘述方式,比如說第一集中的「魚把頭」已經70多歲了,他這次帶領大家到冰面上捕魚,他到底能不能打到魚呢?
  • 《舌尖上的中國》與《慢食運動》
    她採完松茸就進城拌水泥去了,一天工作下來掙17塊錢。」中國:正在生長與正在消失面對《舌尖》在國內引發的話題和火熱討論,任長箴笑言這是局部的勝利:「只能說電視觀眾們擁有火眼金睛,我們想要說的,說了一半的,甚至是沒有說的,都被看出來了。」
  • 寶茸在臺灣 | 水果與巧克力的「舌尖共舞」
    清爽惹味的酸甜水果,搭配醇厚馥鬱的巧克力,會是怎樣的一場舌尖體驗呢?
  • 【吐槽】「舌尖3」變「感動中國」?其實這些美食紀錄片更好看!
    舌尖上的中國????有病吧!!和某寶直播三無口紅有啥區別。@劉碼露:這怕不是舌尖上的快手,快手超多自製口紅腮紅BB霜。@俄勒岡七姐:我看到這裡也是驚呆了!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重要的話說三遍!
  • 舌尖上的中國,吃貨們的冰箱,博世喊你來找茬!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會紅遍全球?——因為導演是個吃貨?不!因為地球人都是吃貨~吃貨們!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你不得不追的紀錄片
    美食總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美食總是治癒我們的身心而舌尖上的中國
  • 舌尖上的中國3在爭議中播完了,你期待會有舌尖上的中國4嗎?
    《舌尖上的中國3》在口碑崩塌中播完了。網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不滿和失望。目前豆瓣上的評分也低到慘不忍睹的程度。觀眾如此不買帳,一個原因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前兩季有著上佳口碑。以上這些算是我對舌尖3的正面評價,接下來說說它不好的地方。舌尖3繼承了第二季就被觀眾聲討的一點,人物和故事所佔的比重超出「舌尖」,而且有些段落觀眾不認同,比如自製中草藥口紅。第二季中,觀眾可能不認同的是某些人物和故事。到了這一季,觀眾變成不認同你講的食物,不認同你將的與食物有關的理念。比如其中一些養生的說法被認為是宣傳偽科學,比如有人指出煲湯是造成廣東人腎臟疾病高發的一個因素。
  • 美食之外的聽覺享受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賞析
    時光網特稿 一個月前,在中國的電視螢屏上,一部以中國美食為記錄對象的人文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經由央視最新開闢的晚間黃金檔播出後,迅速引爆網絡熱議,被網友們稱為「食物版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溫情脈脈的「中國美」
    近日,央視一套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單從選題和播放時間來說,能引發收視狂潮,簡直不可思議。但能夠贏得觀眾深夜守候,好評如潮,原因為何?筆者認為:它真實完美的詮釋了「中國美」!  那麼,它詮釋的是什麼中國美?是一灣柔情西湖水,一簾幽夢故人歸?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奔流到海不復回?
  •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魔都餐廳
  • 【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組耗資千萬打造豪華路邊攤,一口吃掉金街
    《舌尖上的中國》城市生活美食嘉年華,中秋節盛大開幕,現場氣氛火爆!《舌尖上的中國》的部分團隊和各大區部領導都蒞臨這條美食街,這次美食節活動不僅受到天津日報、今晚報、每日新報以及天津電視臺等媒體的關注,還有天津最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等大力宣傳。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被曝拋妻棄子,出軌女同事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費佑明瞬間就「紅」起來了!這個人是誰呀?其實嚴格地來說,他算不上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只不過是拍攝了其中的一集而已。在5月17日,費佑明的妻子爆出丈夫出軌一文引爆網絡。他的妻子詳細地講述了費佑明出軌的了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