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科幻更科幻的整容

2021-12-26 火馬科幻

前一段Dan無意中在bilibili上看到韓國短片《人形》,被驚嚇到。so,今天沒事兒跟大家一起嘮嘮關於整容那些事。

首先呢,我們來說下短片《人形》的奇葩審美。


主人公小女孩一直覺得自己不美,需要整容成卡通版高鼻梁尖臉。


就是下圖這樣。


感覺真是一臉懵逼,驚悚!好怪的畫風,貌似現在潮流真的有像這一方向走,戳死人的下巴,妖精臉。(只能說冰冰姐厲害!)

假如滿世界都是一樣的臉,會如何?細思極恐!比如下圖

流水線工程作業,未來科技時代複製人的前身呀,一模一樣的容貌。


-v-突然感覺身份證可以淘汰了,反正也認不出,直接驗DAN得了。

再或者這種思維審美,可以哭了。表示眼已瞎了!


妹子小時候還是很美的,感覺被漫畫給坑了。(當時一漫畫家送給她一幅卡通肖像,從此妹子愛上了漫畫裡的人物,勵志變成漫畫人物。)


說起來漫畫,之前有一部關於整容類的漫畫《整容液》,韓國漫畫家吳城垈的漫畫作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微調一下小編覺得還算是點睛之筆,讓自己更加漂亮自信。但是整容著迷就不是那麼回事,比如漫畫中主角洗澡時用量過度的美容液使自己直接融化,為了購買美容液讓自己變得更加貪婪可怕。


小編覺得劇情畫風都還蠻不錯,喜歡這類型的可以看一下。

談起整容過度危害,國外有部關於整容流程的重口味諷刺現實動畫短片《Supervenus》


so,看完整容全過程是不是被嚇到了?

愛美的欲望,人的貪念、執念越來越大,最終當身體承受不了,一切變化為虛無。

一個女人的美麗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冒著巨大的危險,也許這個代價會讓自己終身痛苦。所謂大眾審美的觀念束縛女性,雖然現在女性社會地位提高,但是隱形的束縛威脅更大,人們世俗的眼光,自我的欲望漸漸膨脹,當年華已逝,容顏老去,副作用慢慢起效,何其悲劇。比如由澤尻英龍華飾演的電影《狼狽》。


主人公莉莉子,原本是又肥又醜的夜店工作人員,後來進行了風險極大的全身整容手術,成為了世界讓人為之瘋狂的大明星。

莉莉子美的耀眼,受人追捧,熱愛,但是伴隨著聚光燈下的追逐,整容的後遺症也接踵而來。


臉上、身體上不斷出現的暗斑,容貌漸漸變醜。


更打擊莉莉子的是自己的醜聞被經紀人助理曝光,為之瘋狂的粉絲消失,自己的代言被更加清青春可愛的新星水原希子飾演的吉川小勢所替代。


最後留下的則是無盡的悔恨與痛苦。

談起美,其實每個時代各有不同,審美是人的主觀思想受客觀環境影響形成,比如唐朝以胖為美,宋朝熱愛柳腰民國時期則因為女性地位提高千種風情,比如林徽因、陸小曼、蝴蝶等等。八九十年代也是各有特色,林青霞、王祖賢、內地八七版紅樓夢美女如雲各有千秋。直到現在大約隨著科技的提高,美得標準也趨於模板化,一個個形似網紅,難辨是誰。

審美的潮流趨勢再不斷變化,總會有厭倦、淘汰。皮囊再光鮮只是其形,而讓人心曠神怡的確是其裡的內在力量。

想想小編覺得說不定未來世界的審美又是天翻地覆,比如這樣


不過,好歹人家還是有內涵的天籟之聲。

好吧,說的再多還是人醜多讀書。

最後說到跟整容相關的電影,比如《吾棲之膚》、《女蛹》、還有科幻電影《Abre los ojos》,都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
    科幻網絡劇 VS 科幻電影,未來誰更「猛」?那麼,業內人士對科幻網絡劇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否看好;這種網絡劇的科學「含金量」中「科」多還是「幻」多?科幻電影和科幻網絡劇有交匯也有不同「我認為科幻電影和科幻網絡劇主要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目前科幻網絡劇更多是以科幻為引子描繪人情世態,但其容量大,將來可用以闡述比較複雜的科學原理或假說,塑造科技工作者的形象。」
  • 科幻電影與科幻文學
    以劉慈欣為代表的科幻作家,其科幻作品相繼被宣布立項改編電影,更是引發了「科幻電影和科幻文學」關係的討論。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他向公眾解釋「2015年北師大首招科幻文學方向的博士」的含義。「從2003年至今,『兒童文學和科幻文學』作為學術方向在北師大存在了11年。」吳巖笑言,「學校明年招博士和電影熱無關,只是因為我具備了博士招生資格。」
  • 41位科幻電影大神為卡梅隆正名,科幻電影聖經《詹姆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科幻不是兒戲,更不是爆米花.
    這部9.2分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41位科幻電影名人堂大佬為卡梅隆正名,科幻電影不是兒戲,也不是爆米花。詹姆斯·卡梅隆將通過分析科幻小說從起初被人們崇拜到如今轟動影視界的成功演變,深度探究人類與科幻小說之間的歷史關係及現實意義。本片AMC出品,2018年4月6集陸續上線AMC。
  • 「科幻十條」,點燃國產科幻電影
    日前,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發文,提出要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明確了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未來,隨著「科幻十條」落地,業內人士認為,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
  • 聊齋科幻剛來,喜劇科幻又來,中國科幻還能怎麼拍?
    畫皮》做底,外面做上科幻的外殼,還冠名懸疑、愛情、科幻的名號。用科幻概況所有的奇幻和神話,不僅讓我們真的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而且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科幻逐夢演藝圈的真實。中國科幻仿佛成了唐僧肉,都想吃,都想長生不老!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
  • 科幻大會上有一群「科幻粉絲」
    科幻大會帶來科幻熱,讓大家關注到了「科幻粉絲」這一群體,他們可能是程式設計師,可能是高校學生,可能是熱愛文藝的寫作者……職業雖各不相同,但都被奧妙的科幻世界深深吸引,熱愛影視文學,關注前沿科技,擁有屬於自己的科幻人生。
  • 生活如此平凡,好在還有科幻
    有人洋洋灑灑寫出萬字小論文論證電影中的「熵減」狀態到底能不能產生時間逆行,也有人說它根本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爆米花電影,而編輯部的科幻達人早已給我們列出了從H.G.威爾斯《時間機器》到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的一長串關於時間旅行的科幻小說書單,更從「未來已向我們宣戰」一句臺詞引發出阿爾文·託夫勒的「
  • 藝術|《科幻編年史》:世界頂尖科幻導讀
    沒有其他故事敘述方式能像科幻一樣流行至今,並對我們的文化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也許你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科幻迷,但回憶一下你最近看過的一部電影、電視節目,或玩過的計算機遊戲,無論你是誰,你最鍾愛的某些娛樂活動一定會在這本書裡被提及。
  • 「假繁榮」的中國科幻?|科幻世界|珊瑚島上的死光|三體|科幻小說|...
    10月25日至27日,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極富科幻氣息的重慶,舉辦了盛大的中國科幻人聚會,以劉慈欣為首的百名中國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精英匯聚一堂,召開中國科幻群英會,慶祝中國民間科幻大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誕生十周年。會上,向同獲雨果獎的郝景芳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頒發科幻星雲勳章。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這句話在2018年顯得更為合適。科幻小說與世界。它們創造了彼此。外部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顯然更加巨大,但科幻小說對世界的影響卻更有針對性。兩者扯平了。況且,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裡,這一點毫無爭議。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國產科幻電影亟待建立東方科幻美學風格
    原標題:亟待建立東方科幻美學風格 對於「科幻十條」,我很關注,尤其是其中對整個產業的扶持,以及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等內容,我認為,這是科幻電影發展過程中最核心的。 中國的電影工業走過許多年,其中科幻電影對於技術、創意、美學要求最高,對電影工業化的要求最高。
  • 三體:一部比現實更真實,比神話更空靈的科幻小說
    本文標題引用了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老師的原話。把目光局限在人類自身,人似乎很了不起;去看看大海、沙漠、草原,你就會覺得人也算不了什麼;登上月球,地球只是眼中的一個藍色圓球,你會覺得人實在太渺小。科幻小說把我們的目光引向浩瀚無垠的宇宙,當我們現在宇宙的角度看自己,是不是會有不同的感覺?
  • 中國科幻大會聚焦遊戲中的科幻世界,再現想像與創造力
    科幻遊戲漸顯社會價值大約30多年前,日本任天堂憑藉電子遊戲產品進入了歐美的家庭,不僅是硬體,更包含了對歐美人士來說充滿異域風情的各種遊戲軟體,從此,電子遊戲就成了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是日本文化具有哪些獨特的元素更適合在電子遊戲中表現嗎?並不是。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
  • 中國科幻新浪潮:過去十年,讓世界聽見了中國科幻的聲音
    在宋明煒看來,科幻小說看似是距離現實最遠的文類,其實卻通過構造一個迥異於日常生活的「異託邦」,揭示了許多生活表象之下更為深層的「真實」。閱讀科幻小說幫助我們跳脫出自我的局限,讓我們對習以為常的社會現實做出更深刻的思考。這種對日常生活和自我的超越,在當今這個撕裂日益嚴重的世界顯得價值連城。
  • 多部科幻影視項目亮相上海科幻影視產業論壇
    作為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科幻板塊,在為期兩天的上海科幻影視產業論壇上,特別舉辦了集結優質原創作品與新銳力量的科幻新片發布會和科幻IP推介會,致力於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尤其是科幻類型片的產業化發展,讓每一個獨特的構想都能找到自我實現的資源與路徑。科幻電影新片發布會首先是龍智慧的《后土記》。
  • 2020中國科幻大會聚焦科幻電影發展
    DMC-12跑車科幻炫酷裝備。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此次大會一個備受關注的議程是,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和全國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在開幕會上揭牌,建立起由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牽頭,教育部、科技部等單位相關部門組成的促進科幻電影發展聯繫機制,加強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的科學把關,促進科學技術與影視創作的深度融合,同時加大科幻科普電影資源共享,豐富片源供給,推動《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
  • 【麻辣科幻】四部不容錯過的科幻動漫電影(科幻星雲網)
    :科幻星雲網來源:www.retrophaseshift.com 編輯:範軼倫 作者:RetroPhaseShift 翻譯鹽酸我研究了日本的科幻動漫產業,不得不承認許多電影簡直足以媲美最棒的真人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