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影和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2021-01-09 野火之晨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己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思維體系的不斷進化,了解客觀世界的程度也逐漸趨於成熟。人類已不滿足於僅從外部世界帶來的直觀感受,開始轉而探索其自身內部精神世界這一更加神秘的領域。由此"藝術"這個詞語便出現在人類的詞典中。

在二十世紀以前,藝術大致分為六大類: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歌,舞蹈。而在1911年,意太利人喬託.卡努杜發表了一篇《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在這篇著名的論文中,喬託.卡努杜第一次把電影作為了綜合了前六種藝術的獨立藝術,稱為第七藝術。

從1888年由法國人路易斯·李·普林斯執導,只有短短2分鐘的第一部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起到現在融入了高科技特技效果元素的好萊塢進口大片,電影藝術已走過了百年滄桑歲月。雖然這一百多年在人類藝術史中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瞬間,但卻凝縮了此前所有藝術類型的表現形式。從毫無色彩單一的黑白片變成彩色片。劇情也逐漸分類:喜劇片,懸疑片,倫理片,動作片等各個類型相繼產生。而電影院也從誕生初期的劇院小屏幕變成影院寬屏幕,到現在的MAX豪華巨屏。所有的硬體設施都在不斷創新以求帶給觀眾更強烈的視聽效果。

以上所述的改革都是藉助著科技的進步而逐漸發展的,而真正推動這項藝術的最大原動力則是在這百年時間裡不同類型題材領域裡都曾湧現出才華橫溢的優秀導演,用自己超凡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電影技巧為觀眾帶來許多經典的作品。他們是核心!是照亮電影藝術前進方向的星星!而我最推崇的是其中最璀璨奪目的一顆流星!前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生於1932年,死於1986年,在他短暫的54年生命裡,總共只拍攝了七部電影,但這七部電影卻奠定了他國際大師的地位。

也許因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父親是一個詩人,所以他的影片中總是透露出濃濃的詩意。無論是《鏡子》中通過通過一個少年的回憶而徐徐舒捲出對於成長的記錄和對逝去親情的懷念。還是《潛行者》中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精神世界的終極思考,以及其最後一部作品《犧牲》中所表達的宗教對於人的終極關懷。他的電影中始終摻雜著厚重深沉的個人哲學。

他的電影語言是獨特的,大量長鏡頭以縱深的視角和油畫般細膩的色彩來拍攝空曠深遠的鄉村,平原,如詩一般表達出內心揮之不去的對於童年生活在俄羅斯村莊的鄉土情結。

並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級大師,很明顯的是因為他的作品己經超越普通文藝片單純對於美的關注。而把更多對於人生和宗教等終極意義的思考用一種隱喻和抽象的形式表達給觀眾。他的作品中會時常穿插蒙太奇手法,把現實與夢境交替纏繞在一起,形成一種虛幻朦朧的深層意識。

總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充滿詩意,尋求著生命的真理和精神世界的奧秘,他的電影風格獨樹一幟,在電影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電影的鄉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回顧展」影片
    原標題: 「電影的鄉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回顧展」影片  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編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塔可夫斯基罹患重病時在瑞典開拍的這部遺作,動用了英格瑪·伯格曼的製作班底,同年獲坎城電影節多個獎項。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1986年12月28日),出生於俄羅斯伊萬諾沃札弗洛塞鎮,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196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 伊萬的童年》,該片獲得 第2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66年,執導劇情片《 安德烈·盧布廖夫》,該片獲得 第2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 光影聖徒: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做為前蘇聯時期最著名的一位電影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電影史上有著極高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瑞典的伯格曼、義大利的費裡尼並稱「聖三位一體」。1986年12月28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巴黎因肺癌去世,享年54歲。英年早逝的塔可夫斯基一生只拍了七部半電影,但堪稱部部經典。
  • 上海國際電影節紀念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昨日,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傳出消息,今年電影節的「向大師致敬」單元將以「電影的鄉愁」系列,紀念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逝世30周年,展映包括《鄉愁》《安德烈·盧布廖夫》《潛行者》《壓路機與小提琴》《飛向太空》
  • 導演科普:在時光中雕刻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出生於俄羅斯伊萬諾沃州札弗洛塞鎮,電影導演、編劇、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他一生只拍了七部電影,但每一部都讓他名留影史。第一部作品《伊萬的童年》於1962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83年,執導劇情片《鄉愁》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後一部作品《犧牲》榮獲1986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 高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姓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憂鬱深邃和夢幻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1932---1986)前蘇聯電影導演,編劇,演員。這個電影大師作品的數量雖不多,但7部長篇1部短片數量就已經能讓他彪炳影史了。絕對的大師。能明顯的感覺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受到了伯格曼的影響很大,但是他在繼承伯格曼的同時自覺不自覺的加入更自我的更俄羅斯風格的表達方式。為了塑造氛圍他甚至已經把故事情節,戲劇邏輯都放在了一邊。在他的影片了每一個鏡頭都是開放式的,你可以不看前面的故事情節,盡情的通過導演塑造的氛圍感受導演想表達思想即可。在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電影裡純真和深邃是並存的。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元素》:他的電影宛如奇蹟
    版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蘇聯著名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6),以《伊萬的童年》《安德烈·盧布廖夫》《潛行者》《鄉愁》等代表作聞名世界,屢獲大獎。這位世界級電影大師,雖然一生只有不到十部作品,但卻是電影研究者乃至眾多影迷的最愛。  他的作品晦澀近乎哲學和宗教本身  在國內的迷影圈內,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塔可夫斯基與英格瑪·伯格曼、費裡尼堪稱電影大師的「聖三位一體」。
  • 雕刻時光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他的藝術助力「小李子」萊昂納多捧得小金人他就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電影藝術方面與費裡尼、伯格曼並稱為「聖三位一體」>1989 年,專門紀念他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獎設立1990 年 4 月,政府將列寧獎頒給了已經去世的塔可夫斯基這是蘇聯最高形式的榮譽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詩人、僧侶、導演
    詩人、僧侶、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時間:1986年1月7日 地點:法國巴黎,法國文化電視臺「電影周二」節目 記者:羅朗絲·科塞 關於訪談文本: 來源:安託萬·德·貝克(Antoine De Baecque),《Andrei Tarkovski》,法國Seuil出版社,1989年,第四章 原題:《詩人、僧侶、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 譯文:方爾平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生只拍7部電影,然後成為不朽
    DIRECTUBE導筒2019年12月29日——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33周年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出生於俄羅斯伊萬諾沃州札弗洛塞鎮,電影導演、編劇、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品完整亮相上海電影節_央廣網
    電影詩人代表作將完整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於2016年6月11日至6月19日在上海舉行,"向大師致敬"單元將以"電影的鄉愁"系列,紀念俄羅斯著名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逝世30周年,包括《鄉愁》《壓路機與小提琴》《安德烈·盧布廖夫》《飛向太空》《潛行者》《犧牲》《鏡子》《伊萬的童年》在內的其生前經典之作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
    他的電影曾經贏得多項國際性大獎;第一部長故事片《伊萬的童年》於一九六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其最後一部作品《犧牲》榮獲一九八六年夏納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於巴黎,享年五十四歲。
  • 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中文新版首發
    恰逢雕刻時光咖啡館五道口旗艦店開幕,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莊崧冽與讀者齊聚此地,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並詳細介紹了本書作者,前蘇聯著名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所述所思,以及他對中國藝術電影的影響。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中國影迷奉為現代藝術電影「聖三位一體」之一(另兩位為: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導演費裡尼),他的電影世界曾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從業人員及文藝青年。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藝術的意義,是在人性中尋找神
    ——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塔可夫斯基與兒子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三一 | 撰文、整理本文圖片共計【20】P、來自三一視覺在每一個電影迷的經典影單裡,必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的鄉愁、詩意和神秘感,根植在自己的成長歲月裡。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自然和時間中失去自我,再找回自我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日記中寫道:「糟糕的一天。我感到很迷茫,心中充滿沮喪......和恐懼......我不能生活在俄羅斯,也不能真正生活在這裡。」和其他蘇聯流亡藝術家一樣,塔可夫斯基註定要經受「鄉愁」的折磨——那種夾在兩個世界之間無家可歸的感覺,正如他在國外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的主題。塔可夫斯基是被迫離開蘇聯的。在那之前,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主席菲利普·葉爾馬什對他的電影展開了毫無根據的審查。
  • 威尼斯電影節落幕 塔可夫斯基編劇獲最佳導演
    威尼斯電影節落幕 塔可夫斯基編劇獲最佳導演 2014-09-09 15:51:00來源:蘭州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耿慶源 最佳男、女演員獎,均被義大利電影《飢餓的心》中的男女主角摘得,最佳導演獎則歸屬《郵差的白夜》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金獅獎一向是文藝片的天堂。這一次水城還是沒有能夠將「文藝」和「商業」兩套馬車拉到一起來。大師之作的獎無可厚非,但威尼斯電影節就這樣缺少銅臭的結束了,明年他會如何呢?
  • 「電影詩人」 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的日記
    與此同時,官方控制的電影部門還以要塔氏回國述職為藉口,阻撓他應國外同行的邀請舉辦學術講座。再有,當時塔可夫斯基的兒子和一些家人仍留在國內,幾乎成為討價還價的人質。在此情形下,倍受困擾的塔氏以家庭團聚為理由,一方面在西方爭取道義上的支持和外交上的斡旋,另一方面,他不斷給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寫信,希望能夠打破困局。
  • 懷著信仰,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_網易財經
    他的電影美學是如此獨特,他的電影創作經驗是如此神秘,而他又堅決反對對他作品進行任何的闡釋和分析,使得作為普通觀眾的我們,在面對他的電影時,常常感覺不得其門而入。是否能夠找到一把能恰當地打開他緊閉的電影之門的鑰匙?事實上是可以的,在塔氏的電影最受欣賞的國家—法國的電影評論家和影史專家安託萬·德·貝克所著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書,就提供了這樣一把合適的鑰匙。
  • 蘇聯殿堂級流亡電影詩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品(網盤電影資源)
    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編劇: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阿爾卡季·斯特魯加茨基 / 鮑裡斯·斯特魯加茨基主演: